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圍棋距今年有多少年的歷史

圍棋距今年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3-06-19 13:35:15

❶ 圍棋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圍棋,本是我國傳統棋藝之一,它比象棋出現得更早,至少已有2500多年歷史。由於傳到日本和歐美各國,現已成為國際性的棋藝。

圍棋何時發明?何人發明?1600年前的古書《博物志》說是堯創造以教其子丹朱。又有人說是舜發明以教其子商均。這些都是傳說,並不可靠。迄今發現的有關圍棋的最早的文字是《左傳》中以圍棋來比喻衛國國政的記載,說的是公元前559年的事情,距今2500多年了。2400年前的古書《論語》和2300年前的古書《孟子》都提到圍棋(當時叫「弈」)。據此看,圍棋歷史有2500年以上,是不會錯了。至於圍棋傳往外國(以傳往日本為例),也有1000年以上。

圍棋在古代頗為風行,文人學士,封建帝王、戰將謀士,以至才人淑女、僧尼黃冠都常以弈為尚。中國向有琴棋書畫並稱之說,可見圍棋已成為傳統文化的一環。

❷ 我國圍棋有多少年歷史

圍棋傳為堯作,在中國已有近4000年歷史

中文名 圍棋
外文名 Weichi,hand talk,the game of go 或 the chess of
日 文 囲碁(阿拉伯讀音igo)いご
韓 文 바둑(阿拉伯讀音bak)
別 名 方圓、黑白、烏鷺、手談、木野狐
起源時間 約4000年前
拼 音 weiqi
宇宙流開創者 武宮正樹
僵屍流開創者 李世石
中國流開創者 陳祖德
小林流開創者 小林光一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等),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之一。
圍棋現已申請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

❸ 我國圍棋有多少年歷史

椐說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已經有了,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傳說在堯舜時代就有了,最早在春秋戰國就有記錄了,起源很早

❹ 圍棋有多少年的歷史

圍棋傳為堯作,在中國已有近4000年歷史

❺ 圍棋歷史可信有多久

1.圍棋的歷史有多久

圍棋,在我國古代稱為弈,相傳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世本》中就有 「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晉朝張華著《博物志》也認為:「舜以子商 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左傳》就有「弈者舉棋不定」之語,後世用來比喻政治上的優柔寡斷,可見圍棋活動在當時已經成為習見的事物。

秦漢時期圍棋發展比較 緩慢,史籍記載也寥如星辰,如 《西京雜記》中有西漢初年「杜 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 人」的記述,東漢初年還是「博 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 東漢中晚期,圍棋才又逐漸盛行。

河北望都東漢墓葬中出土一件石質正方形圍棋盤,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十七道。 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其中卻記載當時的圍棋棋局是十九道,即「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這與現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 南北朝時期,弈風在文人學士中風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

朝廷以 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授予棋士「品格」(等級),《南史•柳諢傳》 記載:「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現在日本圍棋 分為「九段」,就是從這里來的。

到唐代,人們以弈棋、彈琴、寫詩、繪畫為風雅之事,對弈之風盛行。 唐代實行「棋待詔」制度,就是將棋藝超群之士詔人翰林院中,專門陪同皇帝 下棋。

這些棋待詔被稱為「國手」,著名的棋待詔有唐玄宗朝王積薪、唐德宗 朝王叔文、唐宣宗朝顧師言及唐僖宗朝滑能等。「棋待詔」制度從唐初至南宋 延續了五百餘年,推動了圍棋的發展。

在唐代,圍棋逐漸走出國門,日本遣唐 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此外,除了日本,朝鮮半島上的百 濟、高麗、新羅也同唐朝有來往,《新唐書•東夷傳》中就記載了圍棋高手楊 季鷹與新羅的棋手對弈的情形。

唐詩中有很多詠棋的詩歌,如王建《夜看美人宮棋》、《看棋》,韋應 物《彈棋歌》,張喬《詠棋子贈弈僧》,吳融《禪院弈棋偶題》。

2.圍棋有怎樣的歷史呢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據《世本》所言,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舜是傳說人物,造圍棋之說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傳說在黃帝時開始流傳,到漢朝時規則大體定型。

圍棋是漢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體現了漢民族對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論及個人的才華和修養,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 為人們形象比喻為黑白世界的圍棋,是我國古人喜愛的娛樂競技活動。

在江門市就有一家培訓機構,是一家非常專業的機構。

3.歷史上最長的一盤圍棋下了多久

起源中國 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人下圍棋了 黑白象徵陰陽 圍棋少年這個東西,從不曾聽說過,實際上是沒有的,不僅我國沒有,另外兩個也善於培養圍棋人才的日本韓國也沒有,因為從根本上說圍棋是種鍛煉大腦縝密思維的競技項目,只有下棋越來越經驗豐富、大腦思維越來越嚴密和活躍的20-60歲之間,一個棋手才會出現顛峰期。

10幾歲的少年時期適合學棋,但絕對不會出類拔萃到能步入頂級高手行列的程度,而不是頂級的棋手,就更本不可能被別人驚嘆為所謂「圍棋少年」。 高手每10-20年就換一茬人,多看看體育新聞就知道動態了。

4.是先有象棋還是有圍棋呢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許多學者認為,據古籍可靠記載,象棋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了,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也有聯棋或團隊對戰模式,有兩人對兩人、一人對多人、多人對多人等形式),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世本》所言,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舜是傳說人物,造圍棋之說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傳說在黃帝時開始流傳,到漢朝時規則大體定型。

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屬於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從種種跡象來看,堯舜禹時期要比戰國時期早一些,所以,圍棋出現的時間要早,為棋之鼻祖!

5.簡述中國的圍棋歷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可以說是棋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

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網路全書》就採納這種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認為:「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 明朝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博、圍棋」。

烏曹相傳是堯的臣子,有的又說他是夏桀的臣子。後來,董斯張的《廣博物志》、張英的《淵鑒類函》等也采錄了這種說法。

明朝林應龍在《適情錄》中認為,圍棋是容成公發明的。據《列仙傳》記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輔導之事。」

現代觀點並不認為圍棋起源於某個傳說,應該起源於早期人類勞動間隙中,對人類活動的探索和模仿。據記載的圍棋古代規則,和苗木移栽很相似,即歷史上苗木移栽技術廣泛使用的那個時期。

春秋戰國 圍棋這時已在社會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

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圍棋的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 孔子《論語·陽貨》載: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非然也。」

這是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專業棋手,弈秋。 秦漢三國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也鮮有記載。

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

晉代葛洪《西京雜記》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 人或譏其費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聖教。」

」 卷三:「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

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 1952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17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系,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

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 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

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瞭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中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

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這與前面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

」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行圍棋定製。

南北朝 由於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也無不雅好弈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對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與棋藝相當的「品格」(等級)。

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南史·柳惲傳》載:「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見棋類活動之普遍。日本圍棋分為「九段」即源於此。

隋唐宋元 由19道棋盤代替了過去的17道棋盤,從此19道棋盤成為主流。而隨著隋帝國對外的政策,高句麗、新羅百濟把圍棋帶到了朝鮮半島,遣隋使把圍棋帶到了日本國。

唐宋時期,可以視為圍棋游藝在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化時期。由於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

這時的圍棋,已不僅在於它的軍事價值,而主要在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智慧。弈棋與彈琴、寫詩、繪畫被人們引為風雅之事,成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藝娛樂項目。

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187號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圖》絹畫,就是當時貴族婦女對弈圍棋情形的形象描繪。當時的棋局已以19道作為主要形制,圍棋子已由過去的方形改為圓形。

1959年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出土的瓷質圍棋盤,唐代贈送日本孝武天皇、現藏日本正倉院的象牙鑲鉗木質圍棋盤,皆為縱橫各19道。 中國體育博物館藏唐代黑白。

❻ 圍棋的歷史有多久

圍棋
圍棋是一個智力游戲,起源於中國,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圍棋蘊涵著古代哲學中一元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圓地方、十九農節氣、三百六十周天之數等等含義,其變化豐富,意韻深遠,魅力無窮。

今日,圍棋已經走出國門,在亞洲的圍棋人口有數千萬人,在歐美國家也有不少人會下圍棋。

圍棋的規則十分簡單,卻擁有十分廣大的空間可以落子,使到圍棋的變化多得數不清,比中國象棋復雜多了。這就是圍棋的魅力。下一盤圍棋比下一盤中國象棋一般花的時間比較多,快則十五分鍾,慢則要幾天,多數時候下一盤棋需要一到二個小時。

多下圍棋對人腦有幫助,可填強一個人的計算能力,記憶,創意,思想能力,判斷能力,精神更集中。許多人也認為下圍棋會讓小孩子的學業進步,能更好的分析所學到的東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圍棋的棋具

一、棋盤 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 「點」)。 在盤面上標有幾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二、棋子 棋子分黑白兩色。均為扁圓形。 棋子的數量以黑子180、白子181個為宜。

第二條 圍棋的下法

一、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二、棋子下在棋盤的點上。

三、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他點移動。

四、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

第三條 棋子的氣

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 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一並計算。 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佔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也就是第四條——提子。

第四條 提子

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種:

一、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二、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拔掉對手一顆棋子之後,就是禁著點(也作禁入點)

第五條 禁著點

棋盤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被提方下子。

第六條 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第七條 終局

一、棋局下到雙方一致確認著子完畢,為終局。

二、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另一方中盤勝

第八條 活棋和死棋

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活棋有兩只或以上真眼。死棋沒有兩只真眼

第九條 計算勝負

雙方下子完畢的棋局,計算勝負採用數子法。 先將雙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盤外,然後對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 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一個點即為一子。 勝負的基準以棋局總點數的一半1801/2點為歸本數。凡一方活棋與所屬空點的總和大於此數者為勝,小於此數者為負,等於此數者為和。 採用貼子方式的棋局,勝負標准另行規定。

第二章 競賽規定

第一條 先後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第二條 貼子

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二又四分之三子。

第三條 計時

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採用計時制度。

一、時限 根據比賽性質的不同,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時限。棋手用時不得超過規定時 限。 規定一局棋的時限可長可短,基層比賽可規定為1-2小時,全國比賽要求在一天之內 結束。

二、讀秒 在採用讀秒的比賽中,應事先規定在時限內保留幾分鍾開始讀秒。全國比賽保留五分 鍾讀秒,基層比賽亦可保留一分鍾開始讀秒。 讀秒時,凡一步棋用時不足一分鍾的不計時間。每滿一分鍾則在保留時間內扣除一分 鍾,但不得用完規定時間。 讀秒工作由裁判員執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鍾時各報秒一次。 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鍾,裁判員應及時通知棋手「還剩 X 分鍾」。最後一分鍾讀秒的 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後1、2、3、4、5、6、7、8、9...以准確的語聲逐秒 報出。最後的報法是「10,超時判負」。 快棋比賽的讀秒辦法,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競賽大會另作規定。

第四條 終局

一、除總則第七條的規定外,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 也作終局處理。

二、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後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於已方 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第五條 對局的暫停和封棋

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如一日制比賽,中午須暫停等)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 重大的比賽,可採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已下過子的一方應立即退場,輪下子的一方思考後,把准備下的點寫在記錄紙上,然後密封交裁判員。續賽時,裁判員當場啟封,按所標記的位置下子,比賽繼續進行。

第六條 賽場紀律

一、對局者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

二、比賽時,對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為。

三、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

四、比賽中,對局者不得隨意在賽場來回走動,觀看他人的棋局。

五、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著整潔。

第七條 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一、讀秒時,有詢問已方還剩幾分鍾的權利。

二、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象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 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

三、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

四、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通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

五、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

六、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裡的義務。

七、比賽終局後,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第八條 行棋

一、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 二、棋子下完後,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系掉 落,允許其揀起後任選著點。

三、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徵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 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 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 1.移動之子挪回原處; 2.移動之子有效; 3.和棋 4.重下 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為負。

四、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 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 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 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第九條 提子

下子後,誤將對方有氣之子提取,判誤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第十條 禁著點

棋子下子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第十一條 全局同形再現

一、劫爭馬上回提,判回提者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二、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如圖3所示的「假生」作為活棋。

三、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 下。

四、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把如圖8或類似的情況作為不能終局的理 由。

第十二條 終局

一、輪走方確認終局,著手隨之棄權,如對方不同意終局,可再下子。此時棄權方恢復著 手權利,對局繼續進行,直至雙方確認終局。

二、雙方都表示終局後,如棋盤上尚留有雙方可爭之點,按雙活處理。

三、對死棋和活棋的確認,必須對局者雙方意見一致。如有爭議,以實戰解決。

第二十二條 封棋

續弈時,封局方必須按封棋的點下子。如封棋之點已有棋子時,判棄權一次,輪對方下子。

第二十三條 計時

在有計時制的比賽中:

一、一方遲到超過賽場規定時間,判其棄權作負。

二、雙方遲到超過賽場規定時間,則判雙方棄權作負。

三、一方或雙方遲到均未超過規定時間,則在一方或雙方時限內分別扣除各自的遲到時 間。

四、提子時,必須把棋子提清後方可按鍾,違者勸告或警告一次。但在讀秒時,提子不計 時間。

五、對局者用時(包括讀秒)超過時限,一律判負。

六、讀秒時間棋手離席,裁判員應按規定繼續讀秒計時,超時判負。棋手如急需離席,須 在對方思考時提出,並徵得裁判員同意,但每局只限一次。

第二十四條 賽場紀律

一、對局者在比賽中,無故中途退場,警告一次並申報大會組委會。

二、對局者如有妨礙他人思考的行為,給予勸告或警告一次。

三、對局者在比賽未終局時,查閱資料或與他人交談棋勢者,根據情節判警告一次或判 負。

第二十五條 其他

一、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規現象,裁判員根據總則或競賽規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決, 對不能確認的判例,應及時申報裁判長處理。

二、對局者被判的警告,應記錄在案,在一局棋里滿二次者,判該局為負。

前不久,中國圍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重新修訂了《中國圍棋業余段位級位制》和《中國圍棋業余段位級位制實施細則》,引起全國各地的圍棋愛好者和各省、市圍棋工作者廣泛關注,為使大家更加了解該文件的內容和修訂的綱要,我們結合該文件的修訂過程作如下解析。

2005年初,國家體育總局(以下簡稱總局)召開關於運動員技術等級的會議,部分總局中心和省、直轄市體育局派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內容是徵求大家對重新修訂運動員技術等級的意見,並向大家傳達了總局對於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的想法,介紹了總局和國家教育部關於運動員上大學的一些最新的優惠政策。(詳見教育部和總局的相關文件)重點強調了嚴格管理運動員技術等級的重要性,並要求相關等級的運動員今後在獲取等級稱號之前需要公示,以做到公平、公開、公正。業余段位是圍棋運動員(1級運動員及以下稱號)技術等級參照的重要標准,根據總局的精神,協會同樣需要對業余段位嚴格管理,同樣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協會早在1992年就制定了《中國圍棋業余段位制》,當時借鑒了他國的一些經驗,主要目的是提高圍棋愛好者的興趣。另外,當時運動員上大學的政策在圍棋項目中體現得不是很明顯,因此大家並未把業余段位嚴格地與等級認證聯系起來。現在,業余段位必須按等級認證加以管理。可以說《中國圍棋業余段位級位制》和《中國圍棋業余段位級位制實施細則》與1992年《中國圍棋業余段位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此。

以下重點解讀幾處修訂:

一、公示

1、 獲得中國圍棋協會頒發的業餘7段、6段(可申請1級運動員)5段、4段(可申請2級運動員)證書的棋手須在中國棋院圍棋網上公示。

註:2級運動員以上已經可以享受較大優惠政策,因此,必須嚴格要求。

2、 各省、直轄市體育局所轄棋院、棋類協會或圍棋協會(以下簡稱一級代理機構)須記錄自己轄區的獲得業餘1段以上證書的棋手的信息,並報協會備份。

註:希望地方棋協加強信息管理,更好地為圍棋愛好者組織活動。協會掌握了全國圍棋愛好者的信息,便於統計,便於提供資訊,便於為愛好者之間搭建互動平台。

二、鑒定

1、 首先由一級代理機構向協會推薦鑒定棋手,協會認可後生效。

註:增強地方棋協權威性。

2、 鑒定棋手所推薦的業余棋手應年滿18歲,通過鑒定而獲得的業余段位,不能作為申請等級運動員的依據。

註:18歲以下的業余棋手是運動員技術等級最為敏感的群體,矛盾也最尖銳,我們鼓勵小棋手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比賽中創出好成績,獲得符合自己實力的業余段位。

三、年審

為了地方棋協更好地貫徹總局和協會的要求,從2005年起,協會對一級代理機構實行年審制度。

註:對於弄虛作假、濫發證書或不作記錄的單位加以監管。對於長期不作為的一級代理機構也會採取相應措施。

四、證書

1、 統一預定。一級代理機構於每年12月1日至31日向協會預定所需證書數額,並在通過了年度審核後領取預定的證書。

註:統一預定,便於管理,減少工作量。

2、證書編號。段位證書的編號共9位,編號方法為:前3位是各省(市)身份證號的前3位數、中間2位是年號、後4位是當年發放各等級的序列號。中國圍棋協會編號前3位為000。

註:便於統計。

五、級位制

採納地方棋協建議,增加級位制,便於普及推廣。

自92年協會制定《中國圍棋業余段位制》以來,這次是首次修訂。13年來,圍棋在全國更加普及,圍棋被更多人喜愛,社會影響力也有所增強。圍棋的業余段位作為衡量棋手水平的尺度被社會所熟知,段位證書作為等級認證也被社會所接受。這是圍棋發展的結果,是我們廣大圍棋愛好者傾心支持的結果,也是來之不易的結果。業余段位越反映棋手實際水平,社會的認知度就會越高,真正在圍棋上刻苦用功的棋手就越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反之,如果我們疏於維護這一體系和標准,社會認可度必將漸行漸遠。

總之,協會對業余段位的管理,一方面要遵照總局關於運動員技術等級的管理規定,另一方面要吸取廣大圍棋愛好者和各地方圍棋協會的建議,逐步完善。

中國圍棋協會

2005年9月20日

轉自搜狐

圍棋對弈被稱為「手談」,雙方以落子作為語言進行交流,每手棋都傳遞著信息。

從戰術上講,圍棋中有「金角銀邊草腹」之說。意指圍取同樣多的地,在棋盤角上可利用棋盤的兩條邊,所需子力(手數)最少;在棋盤邊上只能利用棋盤的一條邊,所需子力(手數)較多;在棋盤中腹沒有邊可利用,所需子力(手數)最多。故主流弈法多優先在棋盤角和邊上圍地。

圍棋是一門經濟學。不同於其他棋類項目以先擒獲對方某種棋子為勝,追求達到目標的過程,圍棋以控制地盤大者為勝方,追求數量的優勢;而與其他棋類項目一樣,圍棋也是雙方輪流下子,棋子及落子的機會就是棋手所掌握的稀缺資源。經濟學就是研究如何配置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資源以盡可能地滿足人類無限的慾望的科學。圍棋研究如何把有限的子力資源配置好,以盡可能地滿足棋手控制更大地盤的慾望。用己方的6枚棋子在角上圍2目活棋是容易的,但資源配置效率卻很低,對手的6枚棋子完全可以圍出更多的活棋而獲得優勢。

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機會成本,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魚和熊掌互為機會成本,須作取捨。這在圍棋特有的「打劫」中也有體現,劫爭和劫材互為機會成本,亦須取捨,也適用比較利益原理。
實際上,取捨貫穿整個下棋過程,如果以中庸或『和』的角度理解圍棋就會有更多的對人生的體會。

不同於國際象棋和軍際象棋、軍棋等,棋盤上的子力數隨棋局進展單調遞減,絕不可能增加,圍棋盤上的子力數除了被提吃外,一般隨棋局進展而增加。故除了第一手棋外,每一手落子都是在原有局面子力存量基礎上的增量,後續的每一手落子都要作一次邊際分析,而邊際分析正是經濟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博弈論是從包括圍棋等在內的各種游戲(game)中總結出來的,也適用於圍棋。

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原理是較多的預期收益往往伴隨著較大的風險,圍棋亦如此。用己方的6枚棋子在角上圍2目地是牢靠的,自己可在這2目地盤上作主,沒有風險,區區2目地的收益卻很低;而用同樣的6枚棋子圍出更多的地盤,收益是多了,但有時這樣的地盤上就不一定能自己作主了,有被對手破除的風險。這與經濟現象何其相似!

圍棋有點像經濟史上的圈地運動。

圍棋起源

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黑白世界的圍棋,是我國古人所喜愛的娛樂競技活動,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一種棋戲。由於它將科學、藝術和競技三者融為一體,有著發展智力,培養意志品質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思想意識的特點,因而,幾千年來長盛不衰,並逐漸地發展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競技活動。

圍棋,在我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世本》所言,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堯、舜是傳說人物,造圍棋之說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前559年,衛國的國君獻公被衛國大夫寧殖等人驅逐出國。後來,寧殖的兒子又答應把衛獻公迎回來。文子批評道:"寧氏要有災禍了,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用"舉棋不定"這類圍棋中的術語來比喻政治上的優柔寡斷,說明圍棋活動在當時社會上已經成為人們習見的事物。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有關圍棋的活動鮮有記載。《西京雜記》卷三曾有西漢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人"的記述,但這類記載亦是寥如星辰,表明當時圍棋的發展仍比較緩慢。到東漢初年,社會上還是"博行於世而弈獨絕"的狀況。直至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才又漸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盤下有四足,局面縱橫各17道,為漢魏時期圍棋盤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與漢魏間幾百年頻繁的戰爭相聯系,圍棋之戰也成為培養軍人才能的重要工具。東漢的馬融在《圍棋賦》中就將圍棋視為小戰場,把下圍棋當作用兵作戰,"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當時許多著名軍事家,像三國時的曹操、孫策、陸遜等都是疆場和棋枰這樣大小兩個戰場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詩賦名著於世外,同時又是一個圍棋專家。據說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圍棋之盤式、著法等瞭然於胸,能將觀過的"局壞"之棋,重新擺出而不錯一子。

我國圍棋之制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重要變化,主要是在於局道的增多。魏晉前後,是第一次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魏邯鄲淳的《藝經》上說,魏晉及其以前的"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這與前面所介紹的河北望都發現的東漢圍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的《棋經》卻載明當時的圍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表明這時已流行19道的圍棋了。這與現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當時的圍棋已初步具備現行圍棋定製。

由於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起,導致文人學士以尚清談為榮,因而弈風更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也無不雅好弈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對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與棋藝相當的"品格"(等級)。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南史·柳惲傳》載:"梁武帝好弈,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見棋類活動之普遍。現在日本圍棋分為"九段"即源於此。上述這些變化,極大地促進了圍棋游藝技術的提高,為後來圍棋游藝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向國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唐宋時期,可以視為圍棋游藝在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化時期。由於帝王們的喜愛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圍棋得到長足的發展,對弈之風遍及全國。這時的圍棋,已不僅在於它的軍事價值,而主要在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智慧。弈棋與彈琴、寫詩、繪畫被人們引為風雅之事,成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藝娛樂項目。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187號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圖》絹畫,就是當時貴族婦女對弈圍棋情形的形象描繪。當時的棋局已以19道作為主要形制,圍棋子已由過去的方形改為圓形。1959年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墓出土的瓷質圍棋盤,唐代贈送日本孝武天皇、現藏日本正倉院的象牙鑲鉗木質圍棋盤,皆為縱橫各19道。中國體育博物館藏唐代黑白圓形圍棋子,淮安宋代楊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圓形棋子等,都反映了這一時期圍棋的變化和發展。

唐代"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是中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標志。所謂棋待詔,就是唐翰林院中專門陪同皇帝下棋的專業棋手。當時,供奉內廷的棋待詔,都是從眾多的棋手中經嚴格考核後入選的。他們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藝,故有"國手"之稱。唐代著名的棋待詔,有唐玄宗時的王積薪、唐德宗時的王叔文、唐宣宗時的顧師言及唐信宗時的滑能等。由於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擴大了圍棋的影響,也提高了棋手的社會地位。這種制度從唐初至南宋延續了500餘年,對中國圍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從唐代始,昌盛的圍棋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漸越出國門。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團將圍棋帶回,圍棋很快在日本流傳。不但涌現了許多圍棋名手,而且對棋子、棋局的製作也非常考究。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來唐入貢的日本國王子所帶的棋局就是用"揪玉"琢之而成的,而棋子則是用集真島上手談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朝鮮半島上的百濟、高麗、新羅也同中國有來往,特別是新羅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圍棋的交流更是常見之事。《新唐書·東夷傳》中就記述了唐代圍棋高手楊季鷹與新羅的棋手對弈的情形,說明當時新羅的圍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明清兩代,棋藝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現之一,就是流派紛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形成了三個著名的圍棋流派:一是以鮑一中(永嘉人)為冠,李沖、周源、徐希聖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為冠,汪曙、方子謙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顏倫、李釜(北京人)為冠的京師派。這三派風格各異,布局攻守側重不同,但皆為當時名手。在他們的帶動下,長期為士大夫壟斷的圍棋,開始在市民階層中發展起來,並涌現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們通過頻繁的民間比賽活動,使得圍棋游藝更進一步得到了普及。

隨著圍棋游藝活動的興盛,一些民間棋藝家編撰的圍棋譜也大量涌現,如《適情錄》、《石室仙機》、《三才圖會棋譜》、《仙機武庫》及《弈史》、《弈問》等20餘種明版本圍棋譜,都是現存的頗有價值的著述,從中可以窺見當時圍棋技藝及理論高度發展的情況。

滿族統治者對漢族文化的吸收與提倡,也使圍棋游藝活動在清代得到了高度發展,名手輩出,棋苑空前繁盛。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過柏齡、盛大有、吳瑞澄諸為最。尤其是過柏齡所著《四子譜》二卷,變化明代舊譜之著法,詳加推闡以盡其意,成為傑作。

清康熙末到嘉慶初,弈學更盛,棋壇涌現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稱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風奇巧多變,使其後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寧人,並同於少年成名,人稱"海昌二妙"。據說在施襄夏30歲、范西屏31歲時,二人對弈於當湖,經過10局交戰,勝負相當。"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成為流傳千古的精妙之作。

❼ 圍棋的歷史

起源中國
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人
下圍棋

黑白象徵陰陽
圍棋少年這個東西,從不曾聽說過,實際上是沒有的,不僅
我國
沒有,另外兩個也善於培養
圍棋
人才的
日本
韓國也沒有,因為從根本上說圍棋是種鍛煉
大腦
縝密
思維

競技
項目,只有下棋越來越經驗豐富、
大腦思維
越來越嚴密和活躍的20-60歲之間,一個
棋手
才會出現
顛峰
期。10幾歲的少年時期適合學棋,但絕對不會出類拔萃到能步入
頂級高手
行列的程度,而不是頂級的棋手,就更本不可能被別人驚嘆為所謂「圍棋少年」。
高手每10-20年就換一茬人,多看看體育新聞就知道動態了。

❽ 圍棋運動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圍棋運動距今有4000年的歷史了.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等),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

❾ 圍棋起源在何時何地呢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可以說是棋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
傳說堯帝有一個兒子叫丹朱。丹朱小時候非常淘氣,只知道和小夥伴用蠻力打打殺殺,身上弄出許多傷疤。而且丹朱頭腦很笨,做事情不動腦子。堯怕他將來成不了才,於是就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來一個教育兒子的好方法。一天,堯把丹朱叫到跟前對他說:「你喜歡打仗游戲,既容易受傷,也不團結。現在我教你一種不用拳和腳的打仗游戲。」堯讓丹朱撿一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石子,又在地上畫了很多交叉的橫線和豎線,對丹朱說:「黑石子給你,白石子給我。一個石子就是一個兵,你我就是將軍。咱們看誰的兵能把對方的兵圍住,誰就贏了。」丹朱很感興趣地與堯玩起來,結果卻發現自己的黑兵總被父親的白兵圍住、消滅,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他急得抓耳撓腮。堯笑著對丹朱說:「你失敗是因為你不愛動腦筋。這與戰場打仗一樣,必須學習排兵布陣的方法,否則是不能取勝的。」從此以後,丹朱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悟出了許多打仗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逐漸變得穩重、聰明了。當他長大以後,真正成為了一名能文善武非常優秀的將軍。
堯帝教丹朱玩的這種游戲經過不斷發展便成為現在的圍棋。後來人們就將圍棋起源的故事總結成八個字「堯造圍棋,教子丹朱」。所以說圍棋是堯帝苦心孤詣創造出來的,其中的奧妙可不一般呢!

❿ 圍棋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如今的圍棋,流行於中、日、韓、朝幾個國家,起源於中國,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大約是在四千多年前,上古帝堯時期,屬於傳統的「四藝」琴棋書畫之一。之所以還會在日、韓、朝等國流行,得益於隋唐時期與外界的文化交流,先是傳入日本,而後流傳到歐美各國。

圍棋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原因就在於它的變化多端。圍棋的棋盤,很多人都見過,縱橫各十九條,整個棋盤上也就是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棋盤的盤面上會標有九個小圓點,最中間的稱為「天元」,因為圍棋中有一句術語「金角銀邊草肚皮」,「天元」一般不認為是第一個應該落子的地方,畢竟棋盤就是要比較誰占據的地域最多,因此大家都會搶先佔據棋子圍空效率最高的四個角,其次是四條邊,最後才是中腹地帶。

棋盤,看似只是小小的一塊木盤,每顆棋子能夠占據的地方也近在咫尺之間,但就是這么不起眼的一塊地方,也是寸土必爭,毫釐不讓。下棋的時候,需要有爭奪的決心,棋局之後,也要豁然曠達。圍棋能夠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於此。

閱讀全文

與圍棋距今年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