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記高中歷史必修一的內容

如何記高中歷史必修一的內容

發布時間:2023-06-26 09:46:42

『壹』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1、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專制制度(中央的決策方式):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大權,都具有隨意性和獨斷性。 中央集權(相對於地方分權而言):全國各種軍政大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有密切的關系,不能把它們截然分開。在中國歷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權,中央集權就是以皇帝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壟斷一切權利。包括秦漢在內,我國封建社會基本的國家形式就是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緊密聯系,皇帝個人既體現了專制主義,又反映了中央集權的貫徹。

2、形成原因和條件:

原因:A、經濟上:是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B、政治上:隨著經濟力量的增長,新興地主階級迫切要求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以維護其政治和經濟利益;同時也是鞏固國家統一的需要;C、思想上:戰國時法家韓非子關於中央集權和法制的思想,為秦建立中央集權制奠定了理論基礎;D、實踐上:戰國時商鞅變法,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其中地方上建立縣制的規定,強化了國君在政治上對國家統一的權力。這為秦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客觀條件:A、春秋戰國的混亂局面和周王室的軟弱無力是歷史的教訓,也是這種制度產生的客觀歷史背景;B、秦的統一和強盛。

3、演變歷程:(1)、戰國時期:初步形成 (各國的變法運動、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權和依法治國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統的中央集權理論);

(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3)、西漢:空前加強 (漢承秦制、有因有革);

(4)、東漢:進一步加強(加強監察制度等);

(5)、隋唐: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

(6)、北宋:強化(北宋採取措施,使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得以強化);

(7)、元朝:新發展(中央的中書省、宣政院和樞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

(8)、明清:達到頂峰(明朝時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措施、清朝時增設軍機處和大興文字獄等);

(9)、反君主專制民主思想的產生(李贄、黃宗羲等)。

(10)、結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4、特點、功能和作用:

(1)、特點:皇權至高無上;地方絕對服從中央,中央絕對聽命於皇帝;

(2)、功能:壓迫、剝削和鎮壓人民的功能;維護國家統一和抵禦外辱的功能;組織修建大型工程和治理嚴重水患等功能。

(3)、作用:A、進步性: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有效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於各民族的融合,有利於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和我國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保證了中外正常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明清時期還為抵禦外敵入侵提供了保證。 B、消極性: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使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受到抑制;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 朽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在資本主義萌芽以後它還束縛和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5、認識:A、發展趨勢:一是不斷調整、改革中央行政機構,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二是不斷調整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的嚴密管轄;三是對人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強。B、產生根源:理論上來源於法家思想;實踐上是封建國家鞏固統治的需要,也是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 。

二、我國封建社會的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

(1)、形成和演變:A、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在確立皇權至上的基礎上,建立起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B、漢承秦制,漢朝繼續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只是在某些官職在名稱上有所變化,職權范圍變化不大。

(2)、影響: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的確立和完善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開創了新的局面,對以後歷代王朝的政治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2、三省六部制

(1)、形成和演變: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繼承魏晉以來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礎上創立的,唐朝延用並完善。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他們相互牽制和制約,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宋元明清時期在沿用的基礎上稍有變化,但變化了只是局限於形式。(2)、影響:以三省六部制為核心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國古代封建國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趨於成熟。該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使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這一制度對後世影響巨大,唐朝以後的中央行政機構的格局一直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3、上述兩種制度的主要區別:

(1)、確立和盛行的時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確立於秦朝,盛行於漢;三省六部制確立於隋朝,盛行於唐。 (2)、內部結構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綜合性的.中央行政機構,其中行政、軍事和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皇帝的家政與國政混為一談;三省六部制則是集決策、審議、行政為一體的中央行政機構。(3)、丞相的組成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三省六部制中,由於三者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的皇權。(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確立,使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並趨向鞏固;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則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我國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①、經濟基礎:井田制;②、受封的諸侯王在自己的領地內具有行政、軍事、經濟上的相對獨立性;③、作用:

2、郡縣制:

(1)、起源於春秋初期。秦統一全國後,這種制度在全國推廣,並被後世所沿用,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郡縣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與分封制不同,郡守與縣令不是世襲,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各郡縣在政治、經濟上沒有獨立性,也沒有自己的軍隊。所以郡縣制的實施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3、郡縣制與封國制並行制 漢初在地方推行。封國分王國和侯國兩級。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制,實際上與割據無異。形成了王國問題。侯國相當於縣,受所在郡監督。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附益法」,解決了王國問題。

4、行省制度 開始於元朝。行省制度適應了元朝疆域遼闊的統治需要,鞏固和發展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行省制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我國選官(才)制度的演變

1、世襲制;軍功受爵;

2、察舉制度 兩漢時期,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漢朝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撥人才的選官制度。包括察舉和徵召等內容。選官標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後期卻變成門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3、科舉制度

(1)、隋唐時期:創立和完善:A、隋文帝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B、唐朝時:①、貞觀時,增加了科舉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②、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了武舉和殿試。③、開元年間,任用高 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了定製。C、評價: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社會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起到了抑制門閥、擴大封建統治基礎、加強中央集權等作用。

(2)、北宋時:發展:①、北宋初期:A、考試分鄉試、省試和殿試三級;B、嚴格規定了科舉考試的程序,殿試成為定製;C、考試科目逐漸減少,進士科成為最主要的考試科目;D、在考試方法上實行糊名法;

②、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時又改革科舉考試:廢:…;改:…;設:…。

(3)、明朝時:八股取士:科舉試卷只能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

(4)、清朝時:A、戊戌變法時: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取士;B、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4、高考: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

五、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

1、御史大夫:秦朝所設的「三公」之一,(職能)

2、刺史制度:西漢武帝在全國設十三個州,每州設刺史1名進行監察。刺史級別不高,但代表中央,可以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 官。東漢刺史權力進一步加強,並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權和軍權,成為州的最高長官。

3、通判:北宋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設通判,負責監督知州,兩者相互牽制。

4、御史台:元朝設立的最高監察機關。

5、提刑按察使司:明朝設立提刑按察使,分管地方監察和司法。

6、廠衛錦衣衛機構錦衣衛負責輯捕、刑獄之事,監視、偵察官民的不法行為。它直接則皇帝指揮,不受政府司法部門的管轄。後來,東廠和西廠則宦官統領,皇帝直接控制。

;

『貳』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總結大全

歷史必修一有哪些知識點 第一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了凌駕於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徵)

二、商代

1、公元前16XX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於戰爭狀態。

高考蝶變圖_26.jpg

最適合高考學生的書,淘寶搜索《高考蝶變》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權威,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製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這個系統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

特點:①嫡長子繼承製(核心、最大特點)

②雙重關系(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

實質: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①保證了貴族「世卿世祿」( 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與原始筆記有所改動)

(3)禮樂制度 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我推薦: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結構框架圖

第二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春秋時期

政治特徵: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壞,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現: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現象發生 ②諸侯不斷擅自進行分封 ③強大諸侯國發動兼並戰爭

二、戰國時期

1、各國紛紛進行變法

2、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統一創造了條件

3、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

三、秦朝

(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確立,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是中央集權制度的強化過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制度

(一)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

1、皇帝制度

特點:①皇權至上(皇帝將立法、司法、行政、軍事權力全部攬於自己手中)

②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職)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職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

②相互關系:互相配合、互相牽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職

3、郡縣制(地方)

特徵:①郡縣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襲(與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區別)

②縣以下設鄉、里、什伍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後XX多年的中國政治和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推薦: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結構框架圖

第三課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貫穿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條主線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

一、西漢

(一)七國之亂

1、原因:①歷史原因:漢高祖劉邦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

(郡國並行,上次青島市摸底考試有一個郡國並行的看圖題)

②直接原因:面對諸侯國尾大不掉之勢,賈誼、晁錯等人上書,主張消減封國

2、過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接受建議,開始著手削奪諸侯國的封地,七個諸侯王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二)漢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為了加強皇權,鞏固國家統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內朝)是決策機構,由皇帝左右親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書令、侍中、常侍等職。原先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外朝」。)

【要點解析】

②設刺史(刺史是一種監察官員,負責監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兒子也可以獲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轄。通過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實力,使中央

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3、作用:

①積極:鞏固、發展了大一統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消極:皇帝權力過於集中,造成後來外戚和宦官專權。

(注意與經濟和文化相聯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所決定的;而經濟上「重農抑商」也是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產生的。)

二、唐代

經過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動盪之後,隋唐實現了統一。

唐中葉發生了安史之亂,參與平叛安史之亂的唐朝大將和安史降將被封為節度使,他們擁兵自重,使唐中葉後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三、五代十國

1、實質: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2、特點: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3、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1、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收精兵

統兵權 歸「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衛步軍司和侍衛馬軍司三部分組成)

調兵權 歸樞密院掌管

使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兵權最終由皇帝掌握。

(2)削實權

兵權——樞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權力 財權——三司使

行政權——中樞門下 (宰相權力被一分為三)

地方:規定所有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州郡長官下設通判,負責監察。

(3)制錢谷

規定各州郡的財賦,除自留一部分外,其餘運往指定地點,由中央掌握。從而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2、影響

積極: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到北宋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爭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勝利而結束。)

第四課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貫穿中國古代史的第二條線索:皇權與相權的斗爭)

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

①三省為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

②尚書省下設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

完整的相權又被分割,有利於加強皇權。

2、發展(宋朝)

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外設置

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

②樞密院——負責軍事

③三司(鹽鐵、度支、戶部)——負責財政

3、三省六部制的廢除(元朝)

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二、明朝皇權的加強

1、明朝初年,沿襲元制,設中書省。
(一).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考點大全 (二).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三).中國將歷史性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四).暑期高中歷史教師遠程研修學習心得體會 (五).學年高中歷史上學期教研安排 (六).高中歷史研討會發言稿
2、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①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專制皇權達到新的高度)

②由於事務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親自裁決,明太祖設立殿閣大學士,但不參與決策。

3、明成祖時期

正式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此後內閣地位逐漸上升。

注意:「票擬」和「批紅」

三、清朝專制皇權的加強

1、清朝初年:承襲明制,設立內閣。重要的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

2、軍機處的設立

(1)時間:清雍正年間

(2)職責:可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政務,但由於軍機處官員品級不高,只能跪奏筆錄

(3)影響:①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軍機處完全聽命於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叄』 高一歷史必修一課知識點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備,以自信、寬容的心態,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記住:是你主動地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容是我為你整理的《 高一歷史 必修一知識點整理》,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歷史必修一課知識點

一、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2、重要原因: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各種矛盾尖銳。

3、主觀原因:有了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

4、直接原因:一戰使各種矛盾激化。

二、革命過程

1、二月革命

①性質:資產階級革命(由俄國資產階級領導,革命任務是俄國沙皇的專制統治)。

②結果:了沙皇專制統治,形成了兩個政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

2、《四月提綱》

(1)內容

①指出俄國的形式需要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

②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實行土地改革,並退出戰爭。

(2)影響

①提出了由資產階級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

②成為布爾什維克黨的綱領。

3、七月事件

七月事件是俄國革命的轉折點,標志著兩個政權並存局面的結束,布爾什維克黨確立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4、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6日,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彼得格勒武裝工人、士兵起義,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得了起義的勝利。

(2)召開了「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內容:

①宣布一切權力歸工兵代表蘇維埃

②頒布《和平法令》

③頒布《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

2、使經濟 文化 並不發達的俄國,在短時間內擺脫了封建殘余的束縛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起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各國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歷史必修一課知識點

一、英國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期間,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但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英國革命的完成。

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特點:

①保留國王,實際上「統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的象徵而存在。

②國家的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並對議會負責。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是正式確立的標志。18世紀責任制內閣逐步形成。

三、美國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獨立之初的美國實際上是13個州的鬆散聯盟(即邦聯)。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四、美國1787年憲法:

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

評價: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

②加強了國家權力,實踐了三權分立原則,體現資產階級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五、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六、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志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七、德意志的統一:

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1871年,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高一歷史必修一課知識點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點:

(1)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

(2)實行宗法制;

(3)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2)目的: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

(3)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即「封邦建國」、「以藩屏周」。

(4)權利和義務:

權利:建國、繼續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義務:隨周天子出征,隨同作戰;定期朝覲述職;繳納貢賦等。

(5)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離性和獨立性。

(6)性質:商周時期實現的一種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鞏固了(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邊遠地區得到開發,並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區域;形成對周天子眾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8)衰落:受分封的諸侯國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國勢力的強大;西周後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其衰落的具體表現為:諸侯爭霸等。

2、宗法制:

(1)含義: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

(2)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3)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大小宗相對。

高一歷史必修一課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歷史必修一每課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每單元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每一個單元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要知識點

★ 高一歷史必修一的知識點

★ 高一歷史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020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肆』 高考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高考之前,我們不能忽略歷史的復習,要重視每個模塊的知識內容,想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必修一的知識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考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

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

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 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高考歷史必修一必備知識

一、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

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 文化 的發展,奠定了中國

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 措施 :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歷史必修一知識

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

強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

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二、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三、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

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

四、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漢代

制度: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五、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

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一 、「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社會地位較低的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他們代表本階層或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張。

(2)政治和經濟大變動,導致 教育 和學術領域也發生變化。社會上形成一些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思想流派。這些學者和思想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

(3)學派之間的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國的 傳統文化 體系。

2、評價: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2、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於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

荀子也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並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論斷。

(3)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 總結 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總結

一、董仲舒把道家、陰陽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從而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思想主張:

①為加強中央集權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

②為加強君權需要,提出「君權神授」。

③提出「三綱五常」道德規范

二、儒家正統地位的確立及影響: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

(1)啟用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

(2)用儒學壟斷教育 規定儒家經典為國家教科書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影響:儒學處於獨尊地位

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顥 程頤 朱熹 陸九淵 王陽明

二程:思想主張:

①「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後有物 (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

③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 方法 去把握「理」

朱熹:思想主張:

①提出理氣論: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理」和「氣」構成的

②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③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高考歷史知識歸納

1、雅爾塔體系形成的背景,體系的內容(處置法西斯;建立聯合國;劃分美蘇的勢力范圍)體系中的矛盾。體系的評價(積極為主--三個有利於;消極之處明顯。國際格局巨變)。

2、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注意其國家。

3、深刻理解戰後美國採取冷戰政策的原因,表現,和影響。重點分析馬歇爾計劃的原因,特點,(兩個結合)作用。

4、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形成(互相對峙的兩大集團歷史上共出現過三次:同盟國和協約國;軸心國和盟國;北約和華約。注意其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5、戰後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國家宏觀管理;安定環境;剝削落後地區。)1973年危機的原因,特點,啟示。

6、歐共體建立的原因,發展的趨勢,產生的影響(對歐洲,美國,世界)。

7、美國霸主地位動搖的原因,表現(經濟,政治)。

8、蘇共二十大的內容和影響(對蘇,東歐,中國,資國,世界)。

9、東歐改革失敗的原因。對比東歐和西歐的經濟,政治,外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10、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雙方的態勢,成因。在爭霸的不同階段兩強和中國的關系變化。從兩強爭霸中得出的啟示。

11、亞洲新加坡、韓國等國經濟發展的 經驗 。潛在的隱患。


高考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1. 人教版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

2.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3.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4.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5. 高中歷史必修一重點筆記

6.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7. 高二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8.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9. 最全的高中歷史必修一筆記

『伍』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高中歷史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可以背下來的,要理解著去記憶,要把課本完全吃透,吃透的意思是指你要熟悉全部的歷史知識,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總結 ,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國,周王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廣建封國,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的權威,承擔各種義務。即所謂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目的:鞏固統治。

(3)分封對象: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還分封功臣、姻親、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勢力范圍擴大;

②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鞏固了統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2)內容:周王、諸侯還是卿大夫、士都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為大宗,其他嫡長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為小宗。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如諸侯對於周王為小宗,但在本國為大宗。

(3)作用:

①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②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2

列舉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1、漢武帝集權:西漢的中、外朝制度; 東漢「雖置三公,事歸台閣」皇帝總攬大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結構:

①三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封駁審議)

②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相權一分為三,有利於加強皇權。

3、宋初強化中央集權的 措施 (要注意分割相權、與削弱地方權力兩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則是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

②削實權:在中央把相權一分為三(實行二府三司制,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的辦公機構,用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在地方上州郡直屬中央,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由轉運使把地方財賦運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據的財政基礎。

(2)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4、元朝:元朝廢三省,實行一省制,即中書省。

5、明朝: 廢除丞相,相權、皇權合而為一,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

明朝設立內閣: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正式設內閣。僅備顧問,不參與決策。

6、清朝設立軍機處:

①時間:雍正年間

②原因:處理西北緊急軍務

③職權:處理軍務,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筆錄。

④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軍國大事皆由皇帝裁決,專制皇權高度發展。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如何高效的學習高中歷史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下面我就為大傢具體介紹下,僅供參考。

高中 歷史 學習 方法

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後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系比較密切的歷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和基本觀點。

我們學習歷史,決不能「為歷史而歷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能夠將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就要採取正確的評價方法:

(1)堅持正確的立場。人民的立場、進步的立場、愛國的立場、全球利益的立場等等,就是正確的立場。比如說希特勒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拉歷史的倒車,他違背了人性,企圖從根本上抹煞人類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個人類的公敵,為人不恥,遭人唾棄。

(2)堅持歷史評價而非道德評價。這條原則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作用來進行評價,不能用道德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

高考歷史萬能公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 文化 +……)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 +……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相關 文章 :

★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 高一歷史必修一每一個單元知識點總結

★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必修一)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二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必備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記高中歷史必修一的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