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
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集體。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
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會議拉開序幕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會議為起點開辟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思想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會議前後發展起來和逐步形成的。
(1)為什麼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點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69名,候補中央委員112名。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全會決定,鑒於中央在二中全會以來的工作進展順利,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已經基本上勝利完成,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1979年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討論了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認為黨和政府的對外政策是正確的,成功的。
全會討論了加快農業生產問題和1979、1980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並原則上通過了相應的文件。
2.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偉大的歷史轉折
這是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標志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支持下,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明確指出必須完整、准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全會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這是黨和國家命運攸關的歷史性抉擇。
正由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我們才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中華民族滄桑巨變,擺脫了貧困,告別了落後,大踏步趕上時代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如果說,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和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那麼,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和正在隨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並將貫穿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進程。
(2)為什麼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點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關鍵詞:
1、解放思想。
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鄧小平在講話中說,「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2、工作重點轉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現在就應當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及時地、果斷地結束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真理標准大討論。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文章指出:檢驗真理的標准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
這篇文章在全黨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議和指責,從而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全國性大討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於促進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4、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為了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會議認為,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全體黨員和黨的幹部,人人遵守黨的紀律,是恢復黨和國家正常政治生活的起碼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嚴守黨紀。
全會選舉產生了以陳雲同志為第一書記的由一百人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這是保障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的一個重要措施。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根本任務,就是維護黨規黨法,切實搞好黨風。
5、四項基本原則。
在1979年召開的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指出: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四項基本原則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長期以來所一貫堅持的。
6、中央一號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這是第一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突破了傳統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體制,肯定包產到戶等各種生產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文件認為「反映了億萬農民要求按照中國農村的實際狀況來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的強烈願望。」「不論採取什麼形式,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從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中央都用「一號文件」形式出台有關農村改革的政策措施。
7、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嶄新命題,他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
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8、歷史決議。
1981年6月27日-29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被人們簡稱為「歷史決議」。
《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對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與指導意義作出了總結和評價。這次全會及其通過的《決議》,完成了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任務。
9、小康。
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概念。同年12月6日,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鄧小平提出「小康」的概念。
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3.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
因為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思想上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是思想路線,政治上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組織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領導集體,實現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拔亂反正,使我國進行入社會主義現代代建設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