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皖南古村落有什麼歷史

皖南古村落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3-06-26 19:31:25

㈠ 皖南民居資料

皖南民居簡介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范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那些徽商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告散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皖南古村落與其它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襪戚氏,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上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的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梁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
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皖南古村落的建築特色是隨著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能夠在有限的建築空間內最大程度地體現其構思的精巧以及工藝的高超,實為別具匠心的建築形式。後來徽商逐漸衰敗沒落,而這種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卻因依附於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來,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
[編輯本段]位置與榮譽
皖南古村落位於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處古民居,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1999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代表村落簡介
皖南民居以黟縣西遞、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黟縣是一個人口僅十來萬的小縣,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贊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現有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餘人,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西遞四面環山,兩仔遲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
宏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餘幢。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動靜相宜,處處是景,步步入畫。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西遞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編輯本段]特色
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大量古建築而馳名。新安為文化之鄉,歷史上多出官宦商賈,僅歙縣舉人以上的士官即達數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們巨大的財富,營造了皖南這個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館。今存徽州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主要集中在黟縣、歙縣、績溪、休寧。黟縣今存古村落十餘處,要者如西遞、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築更多。全縣保留有價值的古建築數百處。僅西遞就有122幢。歙縣共有古建築365處,有價值的一百餘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潛口、棠樾、深渡等村。績溪今存古建築一百餘處,集中在磡頭、坑口、馮村、上庄等處。
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組成,有的村落規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條,陌生人進去後往往會迷失方向。許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條,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頭依山築壩,村內水渠從街道兩側進入每戶,匯於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戶,流入南湖。每戶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滌和飲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兩層高度。中型、大型宅院採用多院落組合,建築全是粉牆黛瓦。舊時大戶人家的許多建築群,規模龐大,採用徽州三雕裝飾,布局精巧,錯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築鑲嵌在黃山、九華山、新安江廣闊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個無須妝點的世界級公園。
[編輯本段]結構
皖南民居為兩層以上的樓房,中間圍合一個很小的天井,廳堂設在天井的北側。廳堂與天井之間不設牆壁與門窗,屬於開闊的空間。在廳堂的北側,也就是後部是木質的太師壁,太師壁的兩側為不裝門扇的門。太師壁的前面放置長幾、八仙桌等傢具。廳堂東西兩側,分別放置幾組靠背椅與茶幾,人們常常將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為裝飾。
[編輯本段]特點

門樓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檐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磺。徽州區岩寺鎮進士第門樓三間四柱五樓,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仿上雙獅戲球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歙縣漁梁鎮一民宅門樓,兩橫枋間一幅磚雕「百子圖「,畫面層次所雕百個玩重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門樓是住宅的臉面,成為體現主人地位的標志。

穿堂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緊連,是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相背,人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一明堂,二個房間。穿堂較正式三間為小,有天井採光。

大廳式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大廳為明廳,三間敞開,有用活動隔扇封閉,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兩廊,面對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設屏門,日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大廳的變化式有時有邊門人口,天井下方設客房,招待來客居住,或者由正門人口設兩廂房。大廳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於禮節性活動,如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等,平時也作為起居活動場所,是整套住宅的主體部分。

大屋脊吻

徽派建築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裝飾件。徽州古建的詞堂,廟宇,府宅等大型建築,沿襲《宋營造法》官式作法,採用大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獸,套獸等。造型與官式作法有所區別,屬徽派特色。且來歷附會了許多有趣的傳說。如正吻:指正脊兩頭口銜屋脊的。鰲魚(龍魚),究其起源比較原始,據說漢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說:「南海有魚虯,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鎮火殃。「正吻就由此產生沿襲下來。又如垂脊吻:位於同正脊相垂之脊頭的人物飾件,稱「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說法不一。民間常有姜大公在此「鎮妖捉祟「之說。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鰲魚太多,怕鰲魚翻身易發大水成災,必須有所制約,故請「禹王「鎮守。還說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獸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鎮邪捉妖。諸種說法皆為庇護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飛來椅

徽派建築格式。對徽州民宅樓上天井四周設置靠椅的雅稱。

高牆深宅

徽派建築結構方式。 徽州有許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牆圍起,謂之「防火牆「,遠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門外,只開少數小窗,採光主要靠天井。這種居宅往往很 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一般住人。廳堂後用中門隔開, 設一堂二卧室。堂室後又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 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大抵相同。 這種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個家族。隨著子孫的繁衍,房子也就一進一進 地套建起來,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檻窗「之說。一般是一個支系住一進。門一閉,各家各戶獨立過日子;門一開,一個大門出入,一個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動地體現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風。這種高牆深宅的建築,千丁之族未嘗散居的民風,在國內是罕見的。

格窗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迴廊採用木格窗間隔空間,其功能有採光,通風,防塵,保溫,分割室內外空間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條環板,裙板,格芯條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方格,方勝,斜方塊,席紋等),圓形(圓鏡,月牙,古錢,扇面等),字形(十字,亞字,田字,工字等),什錦(花草,動物,器物,圖騰等)。格窗圖案多採用暗喻和諧音的方式表現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與如意圖案組成諧音表示;「福壽雙全「用壽桃與佛手圖案表示;「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五穀豐登「用谷穗,蜜蜂,燈籠組合;「福祿壽「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還採用蒙紗綢絹,糊彩紙,編竹簾等方法,增加室內透光。
[編輯本段]文化特色
皖南古民居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都以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村落獨特的水系是實用與美學相結合的水利工程典範,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來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閑庭信步其間,悠然之情讓人心醉。
宏村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的「承志堂」是黟縣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廳橫梁、斗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工藝精細、層次繁復、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四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
宏村川媚山秀,氣候宜人,因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巨畫長卷,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
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氣度恢弘的東賢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盪漾的南湖,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雷崗上參天古木和探過民居庭院牆頭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93歲翰林侍講梁同書親題「以文家塾」匾額的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至今仍為宏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村內,以正街為中心,層樓疊院,街巷蜿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鋪成;兩旁民居大多二進單元,前有庭院,辟有魚池、花園,池邊多設有欄桿,「牛腸」水滋潤得游魚肥壯,花木濃香馥郁;馬頭牆層層跌落,額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態各異,形象生動;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書院,建築頗為壯觀,據說民國初期的國務總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這里讀過書,現為南湖中心小學校址。
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麗堂皇,被譽為「民間故宮」,著名景點還有南湖風光、南湖書院、月沼春曉、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大樹、雷崗夕照、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村周有聞名遐邇的雉山木雕樓、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萬村明祠「愛敬堂」等景觀。
風水先生認為,從風水學角度來看,月塘作為「內陽水」,還需與一「外陽水」相合,村莊才能真正發達。明朝萬曆年間,又將村南百畝良田開掘成南湖,作為另一個「牛胃」,歷時130餘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設計與建造告成。
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未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干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發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畫橋」可東西劃舟,情趣無窮。
清嘉慶甲戊年秋,浙江錢塘(今杭州)名士吳錫麟游南湖後,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跡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
古今許多詩人畫家游南湖後作了不少詩篇、畫圖。「無邊細雨濕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楊柳含顰桃帶笑,一邊吟過畫橋西」。隨著詩篇的偉頌,更增添了南湖風光情景交融的氛圍。
月沼,老百姓稱月塘,即所謂的「牛小肚」,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宏村出了個汪思齊,他發現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以及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定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後裔汪昇平等人投資萬余金,繼續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塘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嬉戲。
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發地聚會其間。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空中炊煙氤氳,微風柔波,這不正是一幅美麗的皖南民俗畫圖嗎?所以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136根木柱,大小門窗60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廳是整幢房子中最精華的部分,大門後面聳立著一扇威嚴的中門,據說,汪定貴在經商發財之後曾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銜,有了這個榮譽之後,汪定貴便覺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屬的那個階層,於是便增設了一道具有官家威嚴的中門(中門又稱儀門,原為官署而設),一般只有在重大喜慶日子或達官貴人光臨時才大開中門以示歡迎,而普通客人只能從中門兩側的邊門入內。儀門的兩個側門上方都別出心裁地雕了一個「商」字形圖案(又似倒掛的元寶,意為財源滾滾的意思),汪定貴雖然經商發了財,而且捐了官,但經商在古代仍是一種劃分在九流之外的賤業,這使得主人心裡忿忿不平,於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說從邊門出入的人,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到我家來,都要從我「商人」的腳下過,此舉或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罷了。但在中門的上方,主人是不敢打任何主意的,而是高掛一個「福」字,因為在他看來,為官的畢竟要比經商的地位高,這就是為什麼眾多徽商在發財之後,仍不惜花費重金捐官的原因。
在中門「福」字的上方,鑲有一幅木雕「百子鬧元宵」圖,圖上雕刻著100個小男孩過元宵節鬧花燈時的情景,有劃旱船的、舞龍燈的,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的生動寫照,「百子鬧元宵」圖兩邊的「商」字斗拱上則分別雕有四齣《三國演義》的戲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財神,「南、北」財神的上方是閣樓護板,在此,汪定貴設計了「漁、樵、耕、讀」四根木雕立柱,分別代表了古代的四種職業。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價值
西遞村始建於北宋,迄今已有960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串村而過,村中街巷沿溪而設,均用青石鋪地,整個村落空間自然流暢,動靜相宜,街巷兩旁的古建築淡雅樸素,錯落有致。西遞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等,都堪稱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西遞村頭的三間青石牌坊建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四柱五樓,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家根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門額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警醒,耐人尋味。西遞村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緻: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亭台樓閣、人物戲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璧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龐大的「牛軀」,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古樸典雅,意趣橫生。「承志堂」富麗堂皇,精雕細刻,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書院的亭台樓閣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深具傳統徽派建築風格;敬修堂、東賢堂、三立堂、敘仁堂,或氣度恢弘,或朴實端莊,再加上村中的參天古木、民居牆頭的青藤老樹,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同時也反映了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廣博深邃的文化底蘊。
西遞、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百幢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靜靜佇立。高大宏偉的馬頭牆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竅飛揚的韻致;灰白的屋壁被時間塗劃出斑駁的線條,更有了凝重、沉靜的效果;還有宗族祠堂、書院、牌坊和宗譜。走進民居,美輪美奐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入眼皆是,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傢具,都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計與精美的手藝。
西遞、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現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為世所罕見。
宏村
南湖
宏村位於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縣縣城11公里。該村始建於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並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象一隻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承志堂 門刻
宏村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以「承志堂」最為傑出,它是清代鹽商營造,佔地二千多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樓房。此房氣勢恢宏,工藝精細,其正廳橫梁、斗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層次繁復、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三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據史料記載,「承志堂」是黟縣境內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參觀的國內外遊客,無不為之傾倒。
月塘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設計,引清泉為「牛腸」,從一家一戶門前流過,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遠,家家門巷有清渠」。「牛腸」在流入村中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過濾,復又繞屋穿戶,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過濾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築藝術之一絕,它吸引了日本、美國、西德等國內外專家接踵而來精心研究。
西遞
西遞村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座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屯溪民居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㈡ 皖南古村落的介紹

皖南古村落是指分布在中國安徽、江西境內,長江以南的一些傳統村落。這些村落有著古肆尺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選世界遺產的西遞村和宏村。西橘伍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圓雹或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㈢ 曹操後裔定居的皖南古村落,村子人才輩出,罕見的五世一品

提及皖南的美景,人們想到的是藏匿於青碰或山碧水間的鄉村古鎮,粉牆黛瓦、馬頭牆高高躍起,古韻悠悠。每一座古村鎮都承載著悠悠的 歷史 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歙縣雄村,臨近新安江邊,古村 歷史 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這是一處鍾靈毓秀、風嘩兄光旖旎的風水寶地,亂吵襲自古文化氣息厚重。這里青山疊翠,江水平平,扁舟自橫,乃是世外桃源之地。

雄村原名洪村,隨著元末明初曹姓人大量入遷,逐漸演變為曹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據族譜考證,新安曹氏為魏武帝曹操的兒子曹植後裔。在文化教育方面雄村還有幾個傳奇,如父子尚書、五世一品、同科五進士,所以這個村子自古就是十分重視教育的。據記載,雄村先後出過進士29名,中舉者52人。

村口處矗立乾隆嘉獎戶部尚書曹文埴祖孫四代而立的四世一品坊,對曹文埴的父母、家人,賞賜頗豐。後來曹文埴的兒子曹振鏞,也官居一品,所以雄村的曹氏一門,是「五世一品」。牌坊的背面刻字為「宰相故里」,其實在清朝時無宰相之職,但曹氏父子皆是皇帝內臣,實際行宰相之權。曹家父子,在大清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掌權近75年。

古村中還有一處重要的古宅院-竹山書院,該書院建於乾隆二十年,是曹文埴的父親與伯父共同修建。據曹氏族規記載:凡中舉者,方可在書院內種一株桂花,書院桂樹最多的時候有54株,竹山書院也因此被譽為「江南第一古書院」。

另外雄村也是新安江畫廊的徒步起點,從這里可以一路走到三潭那邊,雄村不算開發的景區,平時遊客也不錯。綠色蔥蘢,碧水縈繞,一派安詳寧靜、清新淡雅的田園風光,想體驗徽州慢生活感覺的可以花一天時間去隨意看看走走。

㈣ 皖南古村落的歷史發展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已於2000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現已成為全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作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縣的西遞、宏村兩個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山區聚居村落特點,又稱作「徽州古村落」。現存的皖南古村落建築以明清時期所建的居多,主要是清朝建築,明以前的比較少見。
建築,其本身來說,所具有的結構布局上的特點並不能夠使其具有流傳千古的價值,失去了文化的依託,建築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因而,對於皖南古村落的研究,便不能不考慮其背絕彎歷後所蘊含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指發生與存在於歷史上徽州本土以及由此發生輻射、影響於外的典型特色文化。從地理區域范圍來說,包括當年徽州府所轄的六個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縣和婺源縣。從歷史時期來說,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設立徽州府起至清末,這一時期的文化現象是徽州文化的主體。
皖南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因而對於當地百姓來說,相並搜對少且貧瘠的鬧搭土地,並不能夠養活自己,面對改善生活的強烈願望,當地便形成了一股深遠的重文重商的習俗。
徽州居民自古便十分注重教育,以科舉道路改變人生的觀念在當地根深蒂固。徽州地區一直文風昌盛,居歷史記載,在宋代,徽州即有書院12所,清末時已達70 所,社學更多達562所。「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乃是當地教育發達的深刻寫照。明清兩代,徽州舉人多達996名,進士618名,而狀元則僅休寧一縣就有 19名,休寧的「狀元之鄉」、「中國狀元第一縣」可謂名副其實。在徽州,「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門九進士、兄弟四尚書」、「同胞翰林」、「父子尚書」等故事絕不是信口空談,由此可見當地文化之深厚,文風之昌盛,足可稱道於世間,誇耀於史上。又由於當地山川秀麗,綠水怡人,因而徽州足可稱之為「鍾靈毓秀」「人傑地靈」。
另一方面,與中國一直重農輕商的傳統不同,對依靠出外經商來拼打天下並獲得「徽商」美譽的徽州人來說,商人是受到尊崇的。面對當地土地的貧乏,經商,便成了徽州人科舉之外的另一條出路。自宋代以來,大批徽州人出外經商游歷,因其注重誠信、方法靈活,因而徽商獲利之重,一時富甲天下者大有人在。
落花終有凋謝日,綠葉也需歸根時。當一批批宦遊經商之人歸家時,帶來的便不僅僅是一個經歷,一批財富,更是一片視野,一種文化。當地的山水結構,使得徽州古村落建築小巧而緊促,而當地的重文重商的文化背景,則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氣息和豐富的園林情調。小巧玲瓏的結構特點加上深厚的徽文化內涵,使得皖南古村落的建築具有了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其作為徽文化的載體,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輝煌的經歷,更是一種文化的生命力。

閱讀全文

與皖南古村落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