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蘭陵縣的歷史沿革
夏代王杼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蘭陵)諸邑。公元前567年,鄫國為莒國所滅,後莒國被魯國滅,鄫地為魯國所轄,魯國設有向、次室、鄫(今車輞)諸邑。公元前487年蘭陵為吳國屬地。公元前468年蘭陵為越國屬地。公元前291年蘭陵郡從東海郡中析置,縣境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國之繒縣、東海郡之襄賁縣。公元前261年楚國佔領蘭陵,置蘭陵縣。直至公元前221年,縣境分屬蘭陵、襄賁2縣。
秦統一後,縣境分屬東海郡之繒、蘭陵、襄賁3縣。
西漢時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之繒縣、蘭陵、襄賁3縣。東漢時屬琅琊國之繒縣及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縣。
三國時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繒3縣。南朝劉宋時,縣境分屬琅琊郡之即丘縣、費縣和東海郡之襄賁縣。北魏時,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郡之即丘縣、郯郡之郯縣。
隋時,分屬臨沂縣、蘭陵縣。
唐初,分屬臨沂、蘭陵、繒縣。唐貞觀元年(627年),縣境分屬河南道沂州之臨沂縣、丞縣。
宋代屬京東東路臨沂縣、丞縣。金時屬山東東路臨沂縣、山東西路邳州蘭陵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
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之蘭山縣、費縣、郯城縣。
民國二年(1913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七、八區,郯城縣四、五區,費縣二、七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協商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庄會辦事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庄會辦事處在車輞召開會議進行改組,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合辦事處。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庄塢成立。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28日,臨郯費嶧四縣邊聯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萬村召開,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政府,簡稱「邊聯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中共魯南區委決定建立蘭陵辦事處,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改稱蘭陵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邊聯縣改稱趙鎛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蘭陵縣撤銷,其部分轄區歸屬趙鎛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底,蒼山縣境只趙鎛縣1個建制。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將趙鎛縣東半部析出置縣,為紀念1933年中共領導的「蒼山暴動」,取名蒼山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蘭陵縣。
1950年5月11日,撤銷趙鎛縣,其轄區大部分並入蒼山縣。
1953年,撤銷蘭陵縣,其轄區部分並入蒼山縣。
1994年,臨沂地區改置為地級臨沂市,蒼山縣隸屬臨沂市。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復為蘭陵縣。
㈡ 歷史上的蘭陵王/歷史上的蘭陵是現在的哪裡
歷史上的蘭陵縣位於魯南蘇北地區,原名蒼山縣,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為蘭陵縣了(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
㈢ 古蘭陵到底在哪
蘭陵,中國古代名邑。據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聖王之香,陵為高地,有「聖地」寓意。蘭陵故城遺址位於現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蘭陵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南部,處於沿海地區大開放、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
蘭陵縣初建於春秋時期,是山東境內最早設立的縣邑,初為魯國次室亭,公元前380年被楚國佔領並初置蘭陵縣邑。抗日戰爭時期蘭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新中國成立後蘭陵縣撤銷。2014年1月8日,中國民政部同意並批復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
蘭陵現轄16個鄉鎮、1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3個社區、600個行政村,140.1萬人。
(3)蒼山縣歷史上稱為哪裡擴展閱讀:
向邑故城遺址位於蘭陵縣向城鎮駐地西南及西部。故城呈方形,邊長500米,是一片黃土高地。故城東北城角,在今向城醫院東北角,故城東南角,為原鎮農業站,現為鎮職工家屬院,故城東為向城東村。
今於陽明河直修南北大灌渠,由故城中心穿過,原206國道在故城北半部東西橫穿而後斜向西北,新修建的206國道在故城北城牆遺址北約300米,故城南城牆遺址,位於向城鎮駐地外環路北約20米,濰(坊)徐(州)公路則在故城東牆外向南延伸。
現故城西南角原遺存上約百米、高3米的城牆基,現減少為60米,其他各處早期均泯然無存,已成為平地。在遺址上曾採集到半筒瓦、半瓦當、陶豆盤、灰陶紡輪等,系春秋時期的文物。
參考資料:網路-蒼山縣
㈣ 古代蘭陵是現在的哪裡
蘭陵(Lanling )中國古代名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自戰國後期楚國在此置蘭陵邑,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省境內最早設立的縣。
在中國先秦時期,夏、商、周奴隸時代,蘭陵為鄫國屬地。
春秋時,為魯國所轄,魯國大夫季文子在此設次室邑。
公元前487年左右,楚越爭霸,成為楚國邊陲重鎮,楚國是最早實行縣邑制的國家,為此在蘭陵初設縣邑。
秦以後,幾乎歷代都一直保持著「蘭陵縣」的歷史建制。
在魏晉時期,還設立蘭陵郡。
在楚國爭霸時期,還做過短時期的楚國都城。因此蘭陵是山東省境內古代最早設立縣治的地方,被譽為「山東第一縣」。
(4)蒼山縣歷史上稱為哪裡擴展閱讀
蘭陵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學大師荀子曾兩度出任蘭陵令,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句《客中行》,見諸史冊的還有季文子、左丘明、匡衡、蕭望之、鮑照、蕭道成、何遜、王思玷等,千百年後仍為世人贊頌。
蘭陵是革命老區,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了無私奉獻。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粟裕、陳光、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里工作、戰斗過。
1933年黨在我縣領導了著名的「蒼山暴動」;八路軍115師東進後,在山東開創的第一個抗日革命根據地就在蘭陵的抱犢山區;在著名的魯南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在蘭陵境內的糖稀湖殲滅了國民黨26師及第一快速縱隊。革命戰爭年代,僅有40萬人的蘭陵,就有8萬人參軍參戰,20萬人次擁軍支前。
蘭陵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和「山東南菜園」。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礦石、石膏、石灰岩等20多種。以農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建材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市場流通繁榮活躍。
蘭陵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地處日照港、連雲港腹地,接受產業輻射有著較好的條件。
距臨沂飛機場、臨沂火車站40公里,距日照港130公里、連雲港170公里,距兗石鐵路、津浦鐵路、隴海鐵路均不足1小時路程。京滬高速、臨棗高速、臨棗鐵路、206國道等多條干線穿境而過,省道、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蘭陵名勝古跡、旅遊景觀眾多。全縣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21處,為臨沂市文化古跡最多縣。
蘭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酒都」,蘭陵美酒可追溯到殷商時代。全縣有大小山峰611座,境內的抱犢崮海拔580米,為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系魯南第一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文峰山海拔234米,古松參天,巨石嶙峋,風景秀麗,素有「魯南小泰山」美稱,「文峰積雪」為古沂蒙八大景之一。
縣內古跡眾多,荀子古墓、蕭望之墓、鄫國故城、柞國故城、摩崖石刻、漢墓群等都已成為游覽勝地。
㈤ 「天下第一酒都」蘭陵縣是怎麼來的
蘭陵縣是山東省臨沂市下轄的一個縣,原名蒼山縣,與江蘇省邳州市相鄰,是中國古代著名城邑。蘭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酒都」。
位於東經11741"——11818",北緯3437——3506"之間。地處魯西南,東與臨沂市羅庄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庄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鎮、蘭陵鎮、長城鎮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棗庄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庄區相依。蘭陵縣人民政府駐縣城駐地蘭陵路東段,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7700,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會濟南225千米,至臨沂42千米,至費縣52.5千米,至棗庄52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
天下第一蒜
蘭陵大蒜
蒼山大蒜產於蘭陵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它是在蘭陵特定的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為定向培育而形成的蘭陵縣特有品種。蒼山大蒜主要有蒲棵、糙蒜、高腳子等3個品種。
㈥ 蒼山縣為什麼改為蘭陵縣
更名為蘭陵縣是繼承和弘揚蘭陵歷史文化的需要。蘭陵建縣至今已有2270年的歷史,是今山東省境內最早設立的縣治,被譽為「山東第一縣」。蘭陵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既是美酒之都,又是文化名城。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傳說中造字的倉頡,見諸史冊的季文子、左丘明、蕭望之、匡衡、鮑照、蕭道成、顏師古、蘭陵王高長恭、何遜、蘭陵笑笑生、王思玷等,千百年後仍為世人稱頌。戰國晚期一代儒學宗師荀子曾兩度出任蘭陵令近20年,唐代大詩人李白醉卧蘭陵,留下了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的千古佳句。 「蘭陵」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個底蘊豐厚的優美地名,一筆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
更名為蘭陵縣是實施品牌戰略的歷史選擇。蘭陵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很高的知名度,更名蘭陵縣後,可以使全縣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更大提升。「蘭陵」不僅可以成為宣傳推介全縣的一張地域文化名片,而且可以成為國內外獨樹一幟的知名品牌,對於促進招商引資、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更名為蘭陵縣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由於蘭陵文化的影響和當地群眾對「蘭陵」地名的喜愛,「蘭陵」之名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單位、企業與建築實體的命名之中,如蘭陵路、蘭陵文化中心、蘭陵文化廣場、蘭陵濕地公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蘭陵美酒集團、蘭陵石膏集團等,可以說「蘭陵」元素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縣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名為蘭陵縣已經水到渠成。
㈦ 山東蒼山縣著名歷史人物
蒼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傑輩出。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荀子曾兩度出任蘭陵邑令。詩仙李白曾醉卧蘭陵,寫下千古名篇《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境內歷史古跡眾多,文峰山為古琅琊八大佳景之一,攀抱犢崮有登華山之感,縣城塔山頂峰的大蒜塔,成為蒼山的標志塔。"宗山拜佛、文峰求道、會寶泛舟、雙河垂釣、抱犢誦經"已成為蒼山自然、人文旅遊特色。
文學創作 蒼山的文學創作歷來活躍,許多文人曾虎步中國文壇。春秋時代,左丘失明注釋《春秋》。戰國時期,蘭陵縣令荀況著述《荀子》。兩漢時期儒學在縣境廣泛傳播,匡衡鑿壁偷光,發憤苦讀,成為著名的經學家;蕭望之、孟喜、孟卿、高柴等10餘人都是很有建樹的經學家。魏晉南北朝時期,蘭陵、長城、二廟等地文人迭出,輝映文壇,繆襲、蕭統、蕭子雲、蕭於顯、何承天、何遜、何思澄、何子朗、何敬叔,何遠、鮑照、鮑令暉、徐嫡、徐陵、徐儉、徐份、徐徘、劉令嫻,徐孝嗣……其詩歌、散文、小說、經學、文學諸類成就卓著。唐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蕭穎士極力推祟先秦、兩漢大文學家的創作態度,力變偶散體,為以後的古文運動開了先聲。元代雜劇家賈仲明,詞儷工巧,廣為流傳。明代蘭陵笑笑生創作《金瓶梅》,一改歷代長篇小說取材於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的積習,開"言情小說"之先河,著述中隱匿真實姓名,建造出一個中
國文化的迷宮。清代"鐵筆"王思衍書、詩、石三品俱佳。1921年至1924年王思玷先後在《小說月報》上發表《風雨之下)、《偏枯》等7篇短篇小說,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壇上的一顆"彗星"。新中國成立後至1980年,全縣有14名作者在省以上報刊發表詩歌2首、散文2篇、歌曲3首,戲劇6個,美術、書法作品11件。1981年至1996年,全縣有51名作者在市以上報刊和新聞單位發表小說12篇、詩歌105首、戲劇11個,發表散文16篇、歌曲67首,美術,書法作品80件。
㈧ 蘭陵到底是哪個地方的城市
蘭陵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南部,處於沿海地區大開放、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
蘭陵縣初建於春秋時期,是山東境內最早設立的縣邑,初為魯國次室亭,公元前380年被楚國佔領並初置蘭陵縣邑。抗日戰爭時期蘭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新中國成立後蘭陵縣撤銷。2014年1月8日,中國民政部同意並批復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
2011年11月,撤銷二廟鄉,並入長城鎮;撤銷層山鎮,並入庄塢鎮;撤銷興明鄉,並入向城鎮;撤銷三合鄉,設立蘆柞鎮,並將卞莊街道的前蘆柞東村、前蘆柞西村等22個行政村劃歸蘆柞鎮管轄;撤銷賈庄鄉,設立金嶺鎮,並將卞莊街道的東坊上、西坊上等49個行政村劃歸金嶺鎮管轄。調整後,蒼山縣轄1個街道、15個鎮、1個鄉。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復為蘭陵縣。
區劃詳情
截止2012年,蘭陵縣轄1個街道:卞莊街道,15個鎮:蘭陵鎮、大仲村鎮、尚岩鎮、磨山鎮、礦坑鎮、新興鎮、南橋鎮、金嶺鎮、蘆柞鎮、庄塢鎮、魯城鎮、向城鎮、神山鎮、長城鎮、車輞鎮,1個鄉:下村鄉,1個經濟開發區,1024個行政村。
(8)蒼山縣歷史上稱為哪裡擴展閱讀:
蘭陵縣地處魯南低山丘陵南緣,海拔高程40至580米。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次降低,依次是低山、丘陵、平原、窪地。低山多分布於西北部的魯城、下村、車輞等鄉鎮,面積3.5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9.6%。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平原之間,面積3.37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8.4%。平原多為東、西泇河、汶河及沂河沖積、分洪而成,面積11.2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62%。
㈨ 歷史上的蘭陵是現在的哪裡
蘭陵(Lanling )中國古代名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自戰國後期楚國在此置蘭陵邑,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省境內最早設立的縣。
蘭陵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聖王之香,陵為高地,有「聖地」寓意。春秋時,魯國在蘭陵設次室邑。戰國時,楚國始設蘭陵縣,治所蘭陵(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鎮),後春申君以荀子為兩任蘭陵令。漢、三國曹魏屬東海郡。西晉初沿襲舊制,元康元年,晉惠帝置蘭陵郡;十六國時期,再設蘭陵郡;北齊設蘭陵郡。
蘭陵故城遺址今位於現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
2013年12月27日,國務院批准轄蘭陵鎮的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隸屬地級臨沂市管轄。
㈩ 在山東省的南部,以前有個蒼山縣,現在叫什麼
蘭陵縣。其實蒼山這個詞很早開始就用了,現在也還有人稱呼蘭陵縣為蒼山。早在夏的時候,就有了這個地方,所以歷史非常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