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紅日這本書寫歷史的側面是什麼
解放戰爭期間,山東戰區解放軍和國民黨爭奪戰的側面就是紅日所表現的場景,主要重點在描述解放軍在孟良崮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的故事;
❷ 《紅日》寫作背景
1、創作背景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1947年5月17日),在我們住村口頭,我看到從山上抬來的張靈甫的屍體,躺在一塊門板上。當時,我有這樣的想法:從去年秋末冬初,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進攻漣水城,我軍在經過苦戰以後,撤出了陣地,北上山東,經過二月萊蕪大捷,到七十四師的被消滅和張靈甫死於孟良崮,正好是一個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後來,我有過把這個故事編織起來寫成文章的想頭。不知是什麼緣故,筆下寫不成,心裡卻老是想寫,有時候,竟打起腹稿來,彷彿著了迷似的。
2、主要內容
《紅日》,吳強所著紅色經典小說,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74師的故事。故事以軍長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領的一支部隊為主線,環繞著山東戰場上著名的萊蕪、孟良崮兩大戰役,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斗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3、作者簡介
吳強(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蘇漣水縣高溝鎮人。其兄汪海清為著名畫家。
❸ 《紅日》主要內容
吳強的長篇小說《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
《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詳略得當地描述了這三次戰爭。書中先寫了漣水戰役,由於國共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國民黨佔領了漣水,而解放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後來解放軍重整軍隊,改變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來的萊蕪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在最後的孟良崮戰役中全殲了國民黨的74師。如此轉敗為勝的結局更加真實而獨特地再現了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不易。
(3)紅日寫哪裡歷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解放戰爭時期,吳強擔任蘇中軍區的政治部副部長和華東野戰軍六縱的宣傳部長,他親身經歷了漣水、萊蕪、孟良崮、淮海等多次戰役。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希望能「立馬沂蒙第一峰」的常勝將軍張靈甫(國民黨將領)最終被解放軍用門板抬下了山。當時,吳強正隨軍駐扎在當地的一個村子裡,他目睹了這一幕之後,忽然就萌發了要寫一部長篇小說來描寫這幾場戰役的殘酷和艱苦的念頭。
作品主題
《紅日》的基本主題即歌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基本觀點,即人民戰爭。人民的軍隊,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的;人民也正是戰爭的主力,他們是人民軍克敵制勝的基礎,離開了人民的支持,人民軍將一事無成。
《紅日》無論寫漣水戰役的守衛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包圍戰、攻堅戰,還是寫在這期間零星發生的各種中小型的戰斗,無不寫到了戰爭與人民的關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❹ 紅日的創作歷程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1947年5月17日),在我們住村口頭,我看到從山上抬來的張靈甫的屍體,躺在一塊門板上。當時,我有這樣的想法:從去年秋末冬初,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進攻漣水城,我軍在經過苦戰以後,撤出了陣地,北上山東,經過二月萊蕪大捷,到七十四師的被消滅和張靈甫死於孟良崮,正好是一個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後來,我有過把這個故事編織起來寫成文章的想頭。不知是什麼緣故,筆下寫不成,心裡卻老是想寫,有時候,竟打起腹稿來,彷彿著了迷似的。
1949年11月里,部隊住在廈門島上,戰事基本結束了。可能是看到了大海的波瀾,我便理起了已往的斷斷續續的思緒,打算真的動起筆來。可是,種種顧慮,擋住我的去路。到三年以後的春天,才硬著頭皮寫好了故事梗概和人物詳表。由於缺乏那麼一股干勁,使得我在創作道路上步子走得很慢,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我不但從腳步慢到停腳不前,而且下決心不幹這件自不量力的重活了。在別人,可能早就寫了出來,而我呢,直到又一個三年以後的春天,才以一種試試看的態度開步走。雖說醞釀、思考的時間比較長,又有那麼現成的很富有文學意味和戲劇性的故事骨胳,作為進一步進行藝術結構的依託,自己又是在這個戰斗歷程里生活過來的,心裡自也有了一點數,自認還不是輕率從事;但把那麼一個戰斗故事寫成長篇小說,總還覺得是在干著一件冒險的事情。
我曾經多次反復地考慮過,並且具體地設想過:不管戰爭史實,完全按照創造典型人物的藝術要求,從生活的大海里自取所需,自編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免得受到史實的限制。也許是我的藝術魄力太小,我沒有這樣做。我認為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都是戰爭藝術中的精品、傑作,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在這兩個藝術品上煥發著耀目的光華色澤。就是我軍受了挫折的漣水戰役,到後來,也起了成功之母的積極作用。我珍愛它們,我覺得文學有義務表現它們。我又認為:透過這些血火斗爭的史跡,描寫、雕塑人物,既可以有所依託,又能夠同時得到兩個效果:寫了光彩的戰斗歷程,又寫了人物。看來,我不是寫戰史;卻又寫了戰史,寫了戰史,但又不是寫戰史。戰史彷彿是作品的基地似的,作品的許多具體內容、情節、人物活動,是在這個基地上建樹、生長起來的。
這樣寫法,歷次戰役的基本情勢和過程,不能不是有根有據的真情、實事,而故事裡的種種細節,則可以由作者自由設計、虛構。因而寫到我軍的野戰軍領導、指揮人員如陳毅司令、粟裕副司令,敵人的高級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等,便用了真姓名。敵我兩方的大多數人員和人民群眾,就由作者給他們起了名字。如我軍方面的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陳堅、楊軍、華靜、阿菊、葛成富,敵人方面的何莽、張小甫,等等。在寫作過程里,我感覺文學賦予我的創作上的自由權利,我是充分享受和使用了的。史實不但沒有限制和束縛我,反而支持和方便了我,使我能夠沿著一條軌道,比較順利地走完了這一段寫作路程。
的確,我感到吃力、緊張。有時候,心跳得厲害;有時候,夜不成眠。睡到深夜,忽然夢中醒來,想起了一個什麼情節,或者對已經寫好的字句,覺得需要進行補充、修改,便從床上披衣而起,扭亮了燈,又臨時寫了一點,是有過好多次的。自然也跟大家一樣,我更多的感覺是歡樂和幸福。特別是在這本書終於脫稿以後。毛病總是有的,我自己深深知道,以我自身的條件,寫這樣的作品是不相稱的;以這樣的寶貴歷史題材,作為我寫作的實驗的對象,我感到簡直是一種罪過。直到現在,書已出版了兩年,我的心情,還常常覺得沉重、不安。但是,我也快樂,我覺得歷史、生活、今天的時代、社會,給了我極其優厚的待遇,哺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能夠享受到寫成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的幸福。
我感激我們的黨,領導了勝利的革命戰爭,又給了我通過文學形式再現戰爭生活的機會和條件,並且在我寫作過程中,殷切地母親般地關心我,經常地給我既原則又具體的種種指點。我感激打敗了強敵的那些革命的人民、人民戰士和勇敢的、高尚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石東根、楊軍、秦守本、張華峰、王茂生、安兆豐、張德來……華靜、黎青、姚月琴、錢阿菊、葛老大娘、張老大娘、阿菊的乾娘余老大娘,等等。他們為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創造了輝煌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在生活里感動過我,以他們的卓越的行為、品德影響過我,而又被我當作了書里的主人公和寫作對象。對於他們,我又十分慚愧,因為我在雕塑他們的形象的工作上,有時候,顯得手不應心;有時候,連心也顯得愚鈍,因而使我的工作成效,遠未能達到我所想像的和許多人所期望的那種地步。我寫了敵人,其中著重的寫了一個張靈甫。張靈甫這個匪徒,是反動頭子蔣介石手下的一員健將,有豐富的反革命戰爭的經驗、才智。他猖狂已極,反動透頂。他驕縱、冷酷、矜持、虛偽、狡詐,他率領他的七十四師直下淮南、淮北,兩次進攻漣水城。在萊蕪戰役里,李仙洲當了俘虜和李仙洲的五萬多人馬被殲滅的悲慘教訓,他竟傲然拒絕接受,膽敢深入沂蒙山區的我軍腹地。在孟良崮被殲就戮,自然是他的部隊和他本人應得的結果。為了傳之後世和警頑懲惡,讓大家記住這個反動人物的丑惡面貌,我在他的身上,特意地多費了一些筆墨。有人說,寫敵人應當寫得狠一點,以顯得我們的英雄人物的本領更高。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其實,我們的敵人本就是又狠又毒,並且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我們只須按照真實的面貌去再現他們,也就夠了。譬如對張靈甫和吐絲口戰斗里逃走了的那個何莽,能說我在描繪他們的形象上,作了多大的誇張?是我有意把他們寫得狠了一點?多年的戰爭歷史教育了我們:對於我們的敵人,應當蔑視卻又必須重視。我想,在我們的作品裡,一旦要他們出現,就要對他們著意地真實地描寫,把他們當作活人,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絕不能將他們輕輕放過。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有人這樣說。我寫了愛情,但我不是把愛情作為主題的。在客觀生活里,愛情有份,戰爭的時候也不例外。生活里有愛情,就可以寫愛情,當然是對的。生活里有愛情,忽略它,不寫它,那也未為不可。寫,不寫,聽作者自由抉擇,這在我動筆以前,就理解到的。我在這兩者中間徘徊過。大概是由於聽到有些人說過寫軍隊、寫戰爭就不能寫愛情,有些人說過緊張、艱苦的斗爭里,哪有人談愛情之類的話,想證明一下事實不是那樣,把戰爭時期的生活比較全面地反映出來,表示寫戰爭生活的同時,也不妨寫點愛情生活,我便描畫了沈振新與黎青、梁波與華靜、楊軍與錢阿菊他們之間的一些生活中的微波細浪。既然寫了,也就只得寫了。「經一事,長一智」,事後檢視一下,在這個方面的破綻,也許比別的方面要明顯一些。我覺得,我確是沒有寫得恰到好處。有多寫了幾筆之處,有寫得不大合乎人物當時所處的情況之處,也有,可以這樣寫,而我那樣寫了。就全書全文來說,涉及愛情生活的分量,雖不算多,但還可以再少一些。為了回答好些同志的關注,便補救了一下,在前次和這次的版本里,對這一部分,都作了一些改動。(作者自序)
❺ 紅日這首歌最早出自哪裡
《紅日》 作曲:立川俊之 填詞:李克勤 演唱:李克勤 所以最早出自李克勤。
❻ 關於《紅日》的詳細介紹
根據吳強同名小說改編。
1946年初冬,蔣介石幫對華東解放區發動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人民解放軍某軍沈振新部在蘇北漣水城外,與國軍「王牌」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激戰以後,主動北撤山東。敵整編七十四師猖狂萬分,配合八十三師等20萬人,又向我山東臨沂方向齊頭並進。盤據在濟南的敵軍李部,也同時出動到達萊蕪、新泰,企圖南、北夾擊我軍。我野戰軍司令部決定留一部分主力在南線阻擊,大部分轉頭北上,決心首先消滅北面的李部。歷史上著名的萊蕪戰役展開了。
我軍沈振新部的任務是拿下萊蕪城北吐絲口鎮,截斷萊蕪敵人的退路。由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帶領的一個團被留下作為總預備隊,而團長劉勝和連長石東根因急於求戰,被留下後情緒有些急躁。戰局急劇變化,萊蕪五萬敵人在我軍猛攻下,企圖向吐絲口鎮方向突圍。吐絲口鎮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我野戰軍司令部指示必須迅速解決吐絲口鎮的戰斗。沈軍長當即命令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率領部隊投入戰斗。劉勝事前已經了解了吐絲口鎮敵人的情況,故用一支突擊力量,越過前沿,插入敵人心臟,以最快的速度消滅了敵人的師部。吐絲口鎮戰斗結束,他們又立即掉轉頭來堵擊萊蕪潰逃敵人,抓了大批俘虜。巨大的勝利鼓舞著全軍。然而有些人——如連長石東根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沈軍長嚴厲地批評了他。
家鄉淪陷,遭受敵人殘酷迫害的蘇北婦女阿菊,跋山涉水,來到山東找到丈夫楊軍,再一次要求參軍殺敵。並且帶來故鄉親人的期望:要大軍消滅國軍七十四師,替鄉親們報仇。國軍以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為先鋒,又向我山東蒙陰縣進攻,妄圖聚殲我華東野戰軍於沂蒙山區。為了分散和牽制敵人,沈振新軍從沂蒙山西側,插到敵後魯南一帶。敵七十四師進攻坦埠失利,在我軍東、西、北三路大軍強大壓力下,狼狽向南潰退。沈振新軍星夜飛兵搶占垛庄,切斷敵人的退路,將七十四師緊緊包圍在孟良崮山上。張靈甫陷入重圍,驚慌失措,想以聲東擊西的詭計逃避被殲滅的命運:一邊向我540高地發動佯攻,一邊卻妄圖從385高地突圍出去。我軍識破敵人的陰謀,以強有力的攻勢粉碎了敵人的突圍企圖。戰斗中,團長劉勝不幸犧牲。在攻佔孟良崮頂峰時,石東根連的戰士搭了人梯攀上懸崖絕壁,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無路可退,便與眾部自殺殉國。紅日當空,碧雲明麗,我各路大軍在孟良崮上勝利會師。紅旗如林,歡聲雷動。
這是了部優秀的軍事歷史片。它以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斗為主線,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
❼ 《紅日》的主要故事發生地
山東。
以在1947年5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精銳軍團張.靈.甫.的七十四.師為背景,通過眾多英雄事跡而講述的這一個在中國戰爭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戰役。
❽ <<紅日>>大概內容
小說《紅日》描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
1946年初冬,蔣介石對華東解放區發動大規模的瘋狂進攻。。敵七十四師猖狂萬分,配合八十三師等20萬人,又向山東臨沂方向齊頭並進。歷史上著名的萊蕪戰役展開了。沈振新部的任務是拿下萊蕪城北吐絲口鎮,截斷萊蕪敵人的退路。戰局急劇變化,萊蕪五萬敵人在猛攻下,企圖向吐絲口鎮方向突圍,野戰軍司令部指示必須迅速解決吐絲口鎮的戰斗。沈軍長當即命令團長劉勝和團政委陳堅率領部隊投入戰斗。劉勝用一支突擊力量,越過前沿,插入敵人心臟,以最快的速度消滅了敵人的師部。吐絲口鎮戰斗結束,他們又立即掉轉頭來堵擊萊蕪潰逃敵人,抓了大批俘虜。蔣匪軍以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為先鋒,又向山東蒙陰縣進攻,妄圖聚殲華東野戰軍於沂蒙山區。敵七十四師進攻坦埠失利,在解放軍東、西、北三路大軍強大壓力下,狼狽向南潰退。沈振新軍星夜飛兵搶占垛庄,切斷敵人的退路,將七十四師緊緊包圍在孟良崮山上。張靈甫陷入重圍,驚慌失措,想以聲東擊西的詭計逃避被殲滅的命運:一邊向我540高地發動佯攻,一邊卻妄圖從385高地突圍出去。解放軍識破敵人的陰謀,以強有力的攻勢粉碎了敵人的突圍企圖。戰斗中,團長劉勝不幸犧牲。在攻佔孟良崮頂峰時,石東根連的戰士搭了人梯攀上懸崖絕壁,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靈甫負隅頑抗,被擊斃。紅日當空,碧雲明麗,我各路大軍在孟良崮上勝利會師。紅旗如林,歡聲雷動。
這是一部全景式展示解放戰爭改朝換代、氣勢恢宏的生死大決戰,是一部史詩式描繪人民英雄氣壯山河、捨生忘死的主旋律。楊軍,張華峰,秦守本和金立忠四個人是我們的英雄,他們打退了敵人的七次進攻。終於,在孟良崮,戰士們用湯姆槍掃射山洞,把國民黨74師師長張靈甫射死了。
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
作家通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對比,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對比,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作家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這樣的結構布局在當時習慣於描寫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文學作品中顯得獨特而又真實,體現出這位戰爭小說作家在當時的時代共名下對表現現代戰爭的獨到眼光。然後,作品再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為過渡,最後以集中描寫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王牌軍」 74師達到高潮,三次戰役雖有主有次,卻渾然一體,作家在對歷史事件的敘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對時代共名的印證和闡述: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現代革命戰爭,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經過了無數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說,《紅 日》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更重要的貢獻 還在於:在應和時代共名的同時,小說在戰爭觀念和小說美學上體現出來的創新性 和探索性。
字數自己可以刪改
❾ 紅日的創作背景
這首歌其實是李克勤和袁詠儀1992年拍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所以由李克勤來寫歌詞。寫的那天李克勤因為拍戲幾天都沒睡覺,又趕時間,李克勤就坐在TVB的停車場里寫,3點多拍完戲寫到天亮。李克勤在寫歌詞的時候就看到有的藝人才下班回家,有的藝人六七點鍾睡飽了來上班,當時李克勤就覺得自己的命運為什麼會這樣,李克勤的搭檔都拍完戲回家了,他卻還要躲在這個地方寫歌詞。
❿ 紅日簡介主要內容
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斗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拓展資料:
《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詳略得當,各有側重,在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說結構上的別出心裁。
作品採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先以漣水撤退來表現當時國共雙方力量的懸殊和解放軍面臨的嚴峻形勢。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人民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沖突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面戰事的發展成為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
而且,作家通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對比,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對比,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
《紅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豐滿的藝術典型。在我軍將士的英雄群像中,軍長沈振新和副軍長梁波是兩個引人注目的人物。沈振新是從長征中鍛煉出來的我軍高級指揮員,小說通過對他在幾個主要戰役中的軍事指揮活動的勾勒,鮮明地表現他的思想性格。作為指揮員,他堅定勇敢,沉著冷靜,作為戰斗隊伍中的普通一員,他與戰士一樣有著豐富的感情,曾為失敗而痛苦焦慮,為勝利而喜悅歡欣。
作者既表現他作為軍長的原則性和剛毅嚴肅的氣質,又多側面地描繪他普通人的細膩、豐富的感情,將一個可親可敬的軍級指揮員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副軍長梁波性格開朗樂觀、幽默風趣,他指揮戰斗,教育部屬,甚至連談情說愛,也處處顯示出軍事家兼政治家的風度。應當說,沈振新和梁波這兩個指揮員形象的塑造,為當代文學英雄人物畫廊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