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廣東梅州是什麼地方
《禹貢》分天下為九州時,梅州地屬揚州南境。春秋時屬七閩地,戰國時先後屬越國、楚國,秦漢時期分屬南海郡龍川縣和揭陽縣。秦末趙佗稱王時則屬南越國。
三國兩晉時分屬東官郡的龍川縣和揭陽縣(海陽縣),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陽縣設程鄉縣。隋唐時分屬循州(龍川郡)和義安郡(亦稱潮陽郡或潮州)。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亦即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領程鄉縣。這是梅州州治設立的開始。
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25] 。宋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以程鄉縣隸潮州;元豐五年(1082),梅州復置,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潮州;紹興十四年(1144)又復置梅州,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為「梅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為梅州,屬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使司;元貞元年(1295),隸屬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使司。
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為程鄉縣,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為「嘉應州」,隸屬廣東省惠潮嘉道。轄地包括程鄉、平遠、鎮平及以前為惠州府所統的興寧、長樂五縣,稱為「嘉應五屬」。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
民國三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隸屬潮循道。民國14年(1925)隸屬東江行政區,民國15年(1925)改名為粵東綏靖區。民國25年(1936),隸屬廣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38年(1949)改第六行政督察區為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
1952年12月,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
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劃分為惠陽、汕頭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
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之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梅縣地區轄7縣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
② 請教廣東省梅州市梅縣的歷史沿革
梅縣始建於南朝齊(公元479-502年),時稱程鄉縣,析海陽縣置。南漢乾和三年(945年)於程鄉設敬州,領程鄉一縣。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稱梅州,因梅江為名。明代撤梅州復設程鄉縣。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為直隸嘉應州。民國元年(1912年)撤州改設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梅縣,1983年改設梅縣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縣和梅州市梅江區。 1999年11月15日經市政府同意,梅縣程江鎮、扶大鎮各割出一部分成立新城街道辦事處,未經省政府批准。 2000年,梅縣轄26個鎮:城東鎮、程江鎮、石扇鎮、梅西鎮、石坑鎮、大坪鎮、南口鎮、瑤上鎮、荷泗鎮、徑義鎮、畲江鎮、水車鎮、梅南鎮、西陽鎮、白宮鎮、丙村鎮、雁洋鎮、三鄉鎮、松東鎮、松南鎮、松源鎮、隆文鎮、桃堯鎮、白渡鎮、扶大鎮、鬆口鎮。總人口516761人,各鎮人口: 鬆口鎮 32366 城東鎮 18050 石扇鎮 18574 梅西鎮 24213 大坪鎮 17016 石坑鎮 21448 南口鎮 26835 瑤上鎮 14650 畲江鎮 28993 水車鎮 15475 梅南鎮 11942 西陽鎮 14020 白宮鎮 14619 丙村鎮 38556 雁洋鎮 17576 白渡鎮 22959 松源鎮 27559 隆文鎮 18200 桃堯鎮 12824 荷泗鎮 11087 程江鎮 33748 扶大鎮 8658 徑義鎮 4418 三鄉鎮 7902 松南鎮 16015 松東鎮 7129 新城虛擬鎮 3192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梅縣轄26個鎮、1個城區辦事處,417個村委會(居委),4661個村民小組。新縣城設在程江、扶大兩鎮區域內,規劃控制范圍40平方千米,總體規劃范圍25平方千米,近期建設12平方千米,城區分為6個小區,1993年開始興建,1999年9月28日縣委縣政府機關遷入新縣城辦公,至2001年底建成區面積達4.3平方千米,聚集人口近7萬人(出處)。 2002年,梅縣轄26個鎮(石扇、城東、白渡、松源、隆文、桃堯、鬆口、雁洋、丙村、白宮、西陽、梅南、水車、畲江、荷泗、南口、瑤上、石坑、大坪、梅西、扶大、松東、松南、三鄉、程江、徑義),389個村委會、33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縣轄1個街道(新城街道,但沒有得到省政府批准)、26個鎮(程江、松南、松東、徑義、扶大、三鄉、城東、石扇、梅西、大坪、石坑、南口、瑤上、水車、梅南、西陽、白宮、丙村、雁洋、白渡、隆文、桃堯、荷泗、鬆口、畲江、松源),共有36個居委會、387個村委會,4722個村民小組。面積2700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 2004年10月,梅縣撤銷4個鎮:瑤上、荷泗鎮並入南口鎮,松東、松南鎮並入鬆口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縣轄18個鎮(程江、石扇、城東、白渡、松源、隆文、桃堯、鬆口、雁洋、丙村、西陽、梅南、水車、畲江、南口、石坑、大坪、梅西)。
滿意請採納
③ 梅州的梅江橋有多少年歷史了 什麼時候補修過
梅州的梅江橋修建成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有76年歷史了。於2008年11月正式動工修補,歷時13個月。
④ 我國千年古城梅州的別稱,具體都有什麼呢
梅州古稱嘉應州,昌樂縣在民國時期改為五華縣,鎮級建制已有百年歷史。解放後,行政機關和行政區域的名稱多次變更,曾稱安流鄉、安流公社、安流區公所,1987年開始稱安流鎮。2003年12月和2004年11月,文魁鎮和大渡鎮合並為安流鎮。現在安流鎮轄42個行政村,4個社區委員會。
清雍正年間,廣東巡撫爾達請梅州恢復州治。因境內文風鼎盛,盛產 "嘉應子",又在南宋淳熙年間,在城東建橋稱 "嘉應",故奏請以 "嘉應 "為州名。1949年10月,設立興梅區,引風而入,從而確立了現在梅州市的范圍。1952年底,撤銷興梅特區,劃歸粵東行政區域。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域一分為二,興梅七縣里為汕頭專區。1965年7月,興梅七縣從汕頭地區分出,設立梅縣地區,後各縣改為梅縣地區。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⑤ 我國千年古城梅州的別稱都有哪些呢
梅州,別名:嘉應府、嘉應州、潯州、荊州、奇昌府。作為梅州人,你知道「梅州」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關於梅州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梅州縣名由來平原縣《閱史方略》第103卷:「武平縣接壤,安遠因名。」由於武平與安遠的分界,故「平原」一詞也有平定距離之意。梅州市大埔縣名稱由來因有大埔縣,大埔村。全鄉為緬懷塔布先生的美德,聯合上訪,命名為「塔布縣」。後來在朝代發生爭執,為討好雙方,改名為大埔縣諧音。梅州市名稱源於興寧市東晉設興寧縣,在寧江境內命名,稱該縣繁榮無麻煩而命名。此後,它逐漸發展成為位於廣東、江西和福建交界處的區域性重貿易中心,一度被稱為「小南京」。
⑥ 梅縣有多少歷史
秦:屬南海郡地,梅縣屬南海郡龍川縣地。 漢:屬南海郡揭陽縣地。 東晉:屬義安郡海陽縣地。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時稱程鄉縣(從海陽縣分出,是梅縣建置之始)。 隋:同上。 唐:屬潮州地。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升程鄉縣為敬州,領程鄉縣。 宋開寶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名為梅州(屬廣南東路)。 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 宋元豐五年(1082年):復置梅州。 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隸義安郡。 宋紹興六年(1136年):廢州。 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復置梅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 元二十三年(1286年):降為散州,仍名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 元貞元年(1295):梅州隸屬潮州路。 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梅州,恢復程鄉縣,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鄉縣為直隸嘉應州,直隸廣東行政史司。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升為嘉應府,復置程鄉縣為府治,程鄉縣和長樂(今五華)、興寧、平遠、鎮平(今蕉嶺)合稱「嘉應五屬」。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改為直隸嘉應州,統領程鄉縣、長樂縣、興寧縣、平遠縣、鎮平縣(今蕉嶺)。 民國元年(1912年):改程鄉縣名為梅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梅縣,1983年改設梅縣市
⑦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歷史
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南漢設敬州,宋開寶四年(971年)改敬州為梅州,元代設梅州路,明屬潮州府,清設嘉應直隸州,民國3年梅州改名梅縣,先後屬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於1949年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1988年,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⑧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歷史
南朝齊時(479—502年)在梅州置程鄉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置敬州,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易名梅州,因其地多梅花,並有梅口鎮(今鬆口鎮)和梅溪(今梅江),故稱。此後還有嘉應府、梅縣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