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總結
要想學好歷史,一定要做好知識點的總結。以下是我梳理總結的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一起看一下具體內容,供參考。
1、背景: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材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②在中英正當的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的危害:①經濟上: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困;②政治上:腐蝕清朝的統治機構;③軍事上:消弱了軍代的戰鬥力;④身體上:嚴重摧殘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總之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3、時間:1839年6月 地點:廣東虎門海灘 領導人:林則徐
4、措施:收繳鴉片、緝拿煙販、虎門銷煙
5、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
②直接原因:虎門銷煙(導火線)。
2、經過:①開始標志:1840年,英軍駛達廣東海面;②結束標志:1842年,英軍駛達南京。
3、結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性質:《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⑴時間:1842年8月
⑵主要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領土主權受到嚴重破壞)。②賠款2100萬銀元(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便利英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④英商進出口的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
⑶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⑷失敗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落後的封建制度)
⑸啟示:落後必然挨打;我國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
1、時間:1900年
2、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3、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4、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①《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賠款最多的一次),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說明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②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
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出五四運動的性質)、「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①第一階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學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階段:1919年6月初以後,主力由學生轉向無產階級,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爭形式由罷課轉變成罷工、罷市)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①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②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原因: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8、「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的精神。(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❷ 初二歷史上冊概括(全部)
第1課鴉片戰爭的烽煙 1、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到廣州禁煙. 2、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3、1840年6月,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1)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2)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3)割讓香港島給英國;(4)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5.愛國知識分子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就是向外國學習,長技就是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制夷就是抵抗外國侵略,使中國富強。 第6課近代工業的興起 6.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 7.洋務運動的前期提出「自強」的口號創辦軍用工業,籌建新式陸海軍, 洋務運動的後期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8、1881年,中國開始擁有自己的鐵路唐胥鐵路,這是當時中國最長的一條鐵路。 9、1909年,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干線京張鐵路通車。 10、狀元實業家張謇棄官從商,工程師詹天佑巧建京張鐵路。 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 11、由於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加深,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的動的序幕,史稱「公車上書」。 12、嚴復,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詳述了《天演論》,用進化論學說解釋變法,他主張不但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更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13、1898年6月,光緒帝在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下,宣布變法,主要內容有:(1)政治方面,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2)經濟方面,發展農工商業;(3)軍事方面,訓練新式陸海軍;(4)文化教育方面,創辦報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廢除八股文。史稱「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14、1898年9月,由於變法觸動了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頑固派地主階級的代表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戊戌變法」失敗。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變法脫離廣大群眾,資產階級本身力量軟弱。 第8課辛亥革命 15、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的綱領為「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 16、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爆發史稱「辛亥革命」。 17、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全國一半以上的省份獨立,清朝統治崩潰,清帝退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但是封建專制並未結束。 第9課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18、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把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19、1917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之後,陳獨秀明確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20、1918年,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魯迅將反封建的革命內容與新文學的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範,並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第10課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21、1898年,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惟一成果。 22、1904年,清王朝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1905年,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廢除。 23、《申報》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第13課偉大的開端 24、1919年初,巴黎和會上,戰勝國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佔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被拒絕,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25、1919年5月4日,學生在北京發起「五四運動」,後期,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運動主力變為工人。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6、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
❸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中生學習歷史要注意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下面為大家總結了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僅供大家參考。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 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挨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一、革命准備
1、組織准備
⑴興中會:①性質: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②時間:1894年;③地點:檀香山;④建立者:孫中山
⑵中國同盟會:①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②時間:1905年8月;③地點:日本東京;④總理:孫中山;⑤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⑥機關刊物:《民報》;⑦意義: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2、思想准備:「三民主義」
①內容:「民族主義」(推翻清朝統治----前提);「民權主義」(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核心)「民生主義」(改革土地制度----補充 興中會在檀香山的秘密宣誓地點
與發展);②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③是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對同盟會革命綱領的闡發。
二、高潮
1、武昌起義:①時間:1911年10月10日;②地點:湖北武昌;③過程:10日起義、11日佔領武昌城、10日攻佔漢口和漢陽;④結果:武昌起義取得勝利;⑤意義:標志著辛亥革命的爆發。
2、中華民國成立:①時間:1912年1月1日(元旦);②地點:南京;
③臨時大總統:孫中山;④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
三、結果: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四、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五、評價
1、積極:①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績);②思想: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民心;③社會風俗:移風易俗(裝束、禮節、稱呼)。
2、消極:①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了;②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徹底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辛亥革命是失敗的。
歸納總結: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①1894年,建立興中會;②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③提出了「三民主義」的革命思想;④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⑤創辦了黃埔軍校。
六、教訓: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1、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
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出五四運動的性質)、「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①第一階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學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階段:1919年6月初以後,主力由學生轉向無產階級,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爭形式由罷課轉變成罷工、罷市)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①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②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原因: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8、「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的精神。(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一、黃埔軍校
1、背景:國共第一次合作
2、時間:1924年5月 地點:廣州黃埔 全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3、領導:創辦者:孫中山 校長:蔣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4、意義: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二、北伐戰爭
1、開始時間: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軍閥政府,統一全國;
3、概況:①北伐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②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③主戰場:湖南、湖北;④先鋒:葉挺獨立團,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⑤重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戰役勝利。
4、結果:①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消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但沒有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5、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①作戰方針正確;②國共兩黨齊心合力;③廣大官兵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④工農群眾的積極支援。
6、國民革命失敗:
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失敗的標志: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⑵失敗原因: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②中共領導人的妥協退讓,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
⑶教訓:革命要成功必須有自己的軍隊,掌握革命領導權。
三、南京國民政府
1、時間:1927年4月
2、事件: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政權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一、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
1、十九世紀,火車、輪船兩種近代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近代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1876年英國人修建的吳淞鐵路;清政府最早修築的鐵路是1881年修築的唐胥鐵路)
作用:①使人們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②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危害:便利了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掠奪。
2、十九世紀70年代,有線電報(最初用於軍事)等通訊工具的使用,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
二、文化生活的變遷
1、近代以來,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電影、照相的傳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近代中國的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是《漁光曲》)
2、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新聞廣播事業產生並得到發展。報紙、廣播等大眾傳媒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三、社會習俗的變化
辛亥革命後:①裝束:易服飾、剪發辮、廢纏足;②禮節:廢除跪拜禮,代之以鞠躬、握手禮;③稱呼: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成為社會潮流,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文明平等的願望。但總的來說,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有限的,傳統的習慣勢力也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改變。
❹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總結歸納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級 上冊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
中華民國的創建
1、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措施 :改用公歷;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
中華民國紀年法:1911年+民國?年=公元?年
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過程:①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260年的統治結束。②2月13日,孫中山辭職。③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④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務。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
(1)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選舉等自由和權力;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司法獨立。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如何評價辛亥革命?
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
(2)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未完成。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2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萍瀏澧起義:劉道一、蔡紹南;是同盟會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2、安慶起義時間:徐錫麟,秋瑾
3、廣西起義:孫中山、黃興;
4、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趙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意義:起義雖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二、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三、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①終結封建帝制②創建資產階級共和制③引發社會生活巨變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3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 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⑴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⑵1895年,孫中山聯絡陸皓東發動廣州起義,結果失敗,孫中山斷發改裝,流亡海外。
2、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日本東京
(1)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創立民國(民權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平均地權(民生主義:改革土地制度)
(2)機關刊物:《民報》
(3)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意義: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發展
3、三民主義
⑴創立者:孫中山
⑵三民主義內容:民族(前提)、民權(核心)、民生(發展)
⑶意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4
抗擊八國聯軍時間:1900-1901
1、義和團運動
①興起: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發展而來。 ②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③ 口號 :「扶清滅洋」④失敗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⑤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①時間:1900.6.10—1901.9.7
②成員:英、美、俄、日、法、德、意、奧2000多人
③統帥:西摩爾(英國)→瓦德西(德國)
④主要戰役: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直隸提督聶世成壯烈殉國
3、《辛丑條約》的簽訂
①簽字雙方:八國+西、比、荷共11國
②主要內容
【經濟上】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 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軍事上】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外交上】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5
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9月
(時代背景: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1、代表人物: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或資產階級改良派)
2、揭開序幕: 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3、運動的發展:①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是中國西學之第一人,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②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4、運動的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①變法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②內容:經濟:發展農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廢除無用的官職。 文化 教育 :創辦報刊,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④失敗: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就義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敗原因:①寄希望於無實權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力量強大;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力量過於單薄,脫離人民群眾。
6、性質: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 總結 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
★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❺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
歷史是中考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下面是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希望能給大家歷史的學習帶來幫助。
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2、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1839.6.3;道光帝、林則徐—義律;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牟取暴利。
4、鴉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②嚴重摧損了吸食者的體質,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商品所繳納的稅款,需從英國商定)。
6、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修約失敗。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1856.10-1860.10 ,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為幫凶,1860年,先後佔領天津、北京,咸豐帝逃到承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鴉片戰爭記憶口訣
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
鴉片輸入中國後,中國貧弱更加劇。
1839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
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後人記。
1840鴉片戰,琦善與英搞談判,
民族英雄遭查辦,1842簽條款,
《南京條約》割香港,賠款2100萬(西班牙銀元)。
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歷史此開端。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維新,日本國力發展
②客觀:清政府腐敗
③直接:朝鮮爆發民眾起義
2、經過:1894年7月在朝鮮開戰——1894年9月黃海海戰——1895年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3、重要海戰:
黃海海戰 、威海衛戰役、遼東戰役(旅順大屠殺)
人物:鄧世昌、丁汝昌
4、結束標志: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5、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甲午中日戰爭記憶口訣
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爭響,
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英名揚,
指揮「致遠」撞「吉野」,日軍艦隊遭重創。
清朝政府太無能 ,《馬關條約》又簽定,
「遼台澎島」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
讓日辦廠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1、時間:1900-1901年
2、義和團爆發的原因: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之間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3、性質:反帝斗爭
4、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①根本:進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
②直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維護其在華利益。
5、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1、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背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御敵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階級抵抗派,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代表作:《海國圖志》
3、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5、影響:突破了長久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華夷觀念
6、洋務運動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7、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8、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10、階級派別:洋務派
11、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12、口號:前期口號:自強 後期口號:求富
13、內容:
①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4、失敗標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背景:
①甲午戰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②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2、目的: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3、時間:1895---1898年
4、階級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5、經過:
①序幕 :公車上書(梁啟超、康有為)
②發展:嚴復譯著《天演論》(為維新派的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他是近代中國的啟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維新
6、百日維新
①背景:列強瓜分的狂潮。
②時間:1898年。
③標志:定國是詔
7、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掉庸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訓練新式軍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戊戌變法記憶口訣
《馬關條約》傳北京,「康梁」帶頭聯舉人,
「公車上書」轟全國,變法維新開序幕。
❻ 八年級歷史上冊重點知識點
初中生學習歷史要注意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下面為大家總結了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僅供大家參考。
(一)時間:1900年。
(二)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三)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四)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五)《辛丑條約》
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一、革命准備
1、組織准備
⑴興中會:①性質:中國資產階級第一個革命團體;②時間:1894年;③地點:檀香山;④建立者:孫中山
⑵中國同盟會:①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②時間:1905年8月;③地點:日本東京;④總理:孫中山;⑤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⑥機關刊物:《民報》;⑦意義: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2、思想准備:「三民主義」
①內容:「民族主義」(推翻清朝統治----前提);「民權主義」(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核心)「民生主義」(改革土地制度----補充 興中會在檀香山的秘密宣誓地點
與發展);②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③是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對同盟會革命綱領的闡發。
二、高潮
1、武昌起義:①時間:1911年10月10日;②地點:湖北武昌;③過程:10日起義、11日佔領武昌城、10日攻佔漢口和漢陽;④結果:武昌起義取得勝利;⑤意義:標志著辛亥革命的爆發。
2、中華民國成立:①時間:1912年1月1日(元旦);②地點:南京;
③臨時大總統:孫中山;④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
三、結果: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四、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五、評價
1、積極:①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績);②思想: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民心;③社會風俗:移風易俗(裝束、禮節、稱呼)。
2、消極:①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了;②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徹底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辛亥革命是失敗的。
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2、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1839.6.3;道光帝、林則徐—義律;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牟取暴利。
4、鴉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②嚴重摧損了吸食者的體質,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商品所繳納的稅款,需從英國商定)。
6、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修約失敗。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1856.10-1860.10 ,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為幫凶,1860年,先後佔領天津、北京,咸豐帝逃到承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表現為:《馬關條約》簽訂);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歷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志)、頒布《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脫離群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說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