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負荊請罪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負荊請罪」和藺相如、廉頗有關。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故事內容: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智斗秦王,被趙王授予上卿官職,廉頗聽說後不服氣,想給他一點難堪,然而藺相如的大度使廉頗認識到了錯誤,背著荊條上門賠罪,他寬容了廉頗,從此文武治國,親心協力,使趙國一鳴驚人。
廉頗由於藺相如位居其上,心懷不滿。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苦心後,身背荊條上門請罪,兩人結成了生死之交。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領導人應該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知恥近乎勇。恥之於人大也,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亦是國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機。」常人犯錯在所難免,犯了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錯、認錯、改錯的勇氣和決心。
2. 負荊請罪的人物有哪些
負荊請罪的人物有廉頗和藺相如。
故事如下: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
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幹,就封他為「上卿」。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建功立業,功勞和資歷難道還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怎麼地位倒比我還高!廉頗越想越不服氣,就對別人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顏色看看,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而且藺相如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的車駕從前面來了,他就叫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裡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
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而我和廉頗兩人就好比是趙國的兩只老虎,我們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向藺相如道歉,請藺相如鞭打自己。
藺相如上前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還給廉頗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他對廉頗說:「我從來沒有怪罪過將軍,心裡知道將軍是忠心為趙國的武將,我們文武一心,才能讓趙國更加強大。」廉頗見識到了藺相如的氣度,心裡十分的佩服。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更不敢欺侮趙國了。
成語寓意:
廉頗由於藺相如位居其上,心懷不滿。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苦心後,身背荊條上門請罪,兩人結成了生死之交。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領導人應該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知恥近乎勇。恥之於人大也,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亦是國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機。」常人犯錯在所難免,犯了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錯、認錯、改錯的勇氣和決心。
3. 負荊請罪人物都有誰
負荊請罪人物有廉頗和藺相如。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門,遠遠的看見廉頗騎著馬走過來,他趕緊叫車夫掉頭往回走。藺相如的門客對廉頗的行為非常不滿。
但藺相如卻告訴他們,自己連秦王都不怕,怎麼會怕廉頗,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有自己和廉將軍。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後,廉頗羞愧不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成語寓意:
廉頗由於藺相如位居其上,心懷不滿。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苦心後,身背荊條上門請罪,兩人結成了生死之交。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領導人應該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
「知恥近乎勇。恥之於人大也,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亦是國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機。」常人犯錯在所難免,犯了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錯、認錯、改錯的勇氣和決心。
4.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現代的邯鄲市串城街有一處巷子叫回車巷,是當時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人們在回車巷的巷口立了一塊石碑,上面記述著負荊請罪的故事。廉頗,字洪野,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廉頗率兵討伐齊國,攻取陽晉,威震諸侯。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壘堅守的方式,讓秦軍三年無計可施。公元前251年燕軍入侵,他在鄗城大敗燕軍,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假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宋代宣和五年,被追封為七十二名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