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凱叔講歷史的書和寫給中國的兒童歷史那個更好
我覺得凱蘇寫給中國的兒童歷史更好看。通俗易懂,更有童趣。
2. 《凱叔講歷史》兩晉之後的書什麼時候出版非常期待,有知道的嗎
一直以來,大人們是怎樣給孩子講歷史的?
上學之前,大人把孩子當成不懂事的寶貝,把歷史講成了時間的流水賬。上下五千年,故事太多信息量太大,大人講了個大概,孩子聽了個粗淺,「反正以後會學的,知道有這么回事兒就行」。
可孩子上了學之後呢?歷史被編進了教材,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變成了課本里的考點,變成了選A不選C,變成了「這一點沒有答對,所以扣分」,孩子對歷史愛不起來。
歷史到底能不能有趣?怎麼才能讓孩子愛聽?
《凱叔講歷史》是一次「恰當姿勢」的嘗試。我們希望,孩子聽完這個系列,能夠對歷史產生興趣:在這些故事裡,看到一個個鮮活的人,渴望翻開歷史書,去搜尋過去。
這一次,凱叔講的歷史故事什麼樣?
1首先是有趣!
扼殺精彩故事的三大殺手,是枯燥的講述方式、刻板的人物形象、乏味的知識說教。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歷史故事本真有趣、耐人尋味的一面展示給孩子,不添加過多的「意義」,講得有依據,有樂趣,有血有肉。
在不遺漏重要歷史轉折點的基礎上,《凱叔講歷史》把歷史事件,都寫成了精彩的故事。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市面上幾乎所有版本,大概只用幾百個字就把周幽王和褒姒戲弄諸侯的故事講完了。
而在我們的故事裡,周幽王的性格特點,褒姒的「一笑傾國」,狼煙的來歷,諸侯們匆忙趕來的狼狽,我們做到了繪聲繪色的講述,這些故事彷彿一部耳朵里的時光機,讓孩子駐足聆聽,流連忘返。
2第二是靠譜,有依有據
從夏商周至清,較早的朝代的史料少,盲點多,人物關系復雜;
項目籌備階段,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拜訪歷史專業的教授,考古專家,資深歷史刊物的編輯和歷史小說創作者。
在文稿創作期間,原創團隊里匯集了博物館專家,史學研究者,名古屋大學的博士生,查閱參考了上百部經典史料和著作,僅唐以前的故事就整理了超過20萬字的文稿。
「大王、主公、君上、陛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林則徐作為三品官員,身著官服圖案是孔雀還是白鶴?虎門銷煙是在夏天還是冬天?從音頻錄制時的人物稱呼,到專輯插畫中的服飾陳設,類似的細節都認真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