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柳州和南寧,歷史誰早
南寧始建州郡於公元318年的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柳州有著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B. 南寧誕生在多少年
南寧古屬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建晉興郡,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至今已有1700年歷史;唐朝貞觀年間(632年),更名邕州,設邕州都督府,南寧的簡稱「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邕州路改名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時也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
C. 南寧有多少年的歷史
南寧,簡稱「邕」,城市歷史悠久,有著比較好的文化積淀。秦以前屬百越(西甌、駱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統一嶺南地區後,設桂林、象、南海三郡,南寧屬桂林郡。公元前206年,秦將趙佗建立「南越王國」,南寧為其轄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重新統一嶺南,置蒼梧、鬱林、合浦、南海等郡,南寧地屬鬱林郡領方縣所轄。三國時,南寧屬吳,後來又先後歸西晉、東晉、宋、齊、梁、陳6個朝代管轄。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隸屬廣州),下轄晉興等8個縣(相當於現在的南寧市區、武鳴、隆安、天等、大新、龍州、靖西等縣)。 晉興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此為南寧建制之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晉興縣名為宣化縣。隋煬帝改州為郡,南寧仍為宣化縣地,歸鬱林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12年)改宣化縣為南晉州(屬嶺南道)。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南晉州更名為邕州,設邕州下都督府。此為南寧簡稱「邕」之起源。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改朗寧郡為邕州。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二道。嶺南西道,治所在邕州(今南寧)。嶺南西道節度使亦駐邕州,統轄原屬邕、容、桂三管之地。這是南寧作為省級政權駐地的開始。五代十國時,邕州先歸楚。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邕州為誠州,仍歸楚。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復名邕州,歸屬南漢。宋朝統一全國後,邕州隸屬於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今南寧仍為昌州、宣化縣治所。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下轄宣化、武緣兩縣,兼鎮左右兩江溪峒。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由此得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廣行中書省分置廣西行書省,南寧隸屬廣西行中書省。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南寧路為南寧府,府治宣化縣城,即今南寧,隸屬廣西布政使司。清朝實行行省制,改布政使司為廣西省,省會定在桂林,南寧府隸屬於廣西省分巡左江兵備道,所轄州、縣,基本上沿襲明朝。今南寧為南寧府宣化縣轄地,並為府治、縣治治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宣化縣,直屬廣西軍政府。民國2年6月撤南寧府存南寧縣,同時在武鳴設邕南道,直屬於省軍政府,下轄南寧、武鳴、隆安、那馬、隆山、上林、賓陽、永淳、橫縣等10個縣及3個土州和8個土司;10月,廣西省政府從桂林遷至南寧。民國15年,廣西省撤道設行政區,南寧區轄邕寧、賓陽、橫縣、永淳、扶南、綏綠、隆安、同正、上思等9縣。民國16年7月設南寧市政府,與邕寧縣政府合署辦公;11月,撤消市級建制。民國23年(1934年),廣西省改按數碼稱區名,南寧為第九區。民國25年(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桂林。民國31年4月,原第八區、第九區合並為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寧。領邕寧、永淳、橫縣、賓陽、上林、武鳴、隆山、那馬、賓士、果德、隆安、都安、同正、扶南、綏淥、上思16個縣。抗日戰爭期間,南寧兩次遭日軍侵佔。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將南寧城及附近的16個自然村從邕寧縣劃出,成立直轄廣西省的南寧市。周邊為廣西省南寧專區。1950年1月23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2月初,南寧市郊擴大至21個自然村並設立郊區工委(轄一、二、三共3個區)。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1951年1月25日,撤銷武鳴專區,所屬武鳴、上林、隆山、隆安、那馬、5個縣並入南寧專區。1952年8月11日,隆山、那馬兩縣合並置馬山縣;同時南寧專區更名賓陽專區。1952年10月將南寧城區劃為四、五、六區(53年3月改二、三、四區)。1952年12月南寧為桂西僮族自治區(1956年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駐地。桂西僮族自治區轄賓陽、崇左、百色、宜山四個專區。1953年3月郊區3個區合並為第一區。1953年4月23日,撤銷永淳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邕寧、橫縣、賓陽3個縣;同時賓陽、崇左兩專區合並置邕寧專區。1954年,撤銷邕寧專區,所屬各縣由桂西僮族自治區管轄。1955年7月,南寧市人民政府改稱南寧市人民委員會;12月25日撤銷城區建制,成立13個街道辦事處(後於57年增至16個)。1956年3月2日,桂西僮族自治區更名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7年12月20日, 撤銷桂西僮族自治州,復設邕寧專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市成為自治區首府。1958年7月,南寧市設立江寧、興寧、永寧3個市轄區,撤消大部分街道辦事處,保留少數邊遠街道辦事處作為其所在區的派出機構。1958年9月,南寧市劃歸邕寧專署統一領導;11月14日,邕寧專區更名為南寧專區。1959年1月,邕寧縣西部的心圩、那洪等20個鄉劃入南寧市郊區。1960年7月,那龍、壇洛、吳圩、蘇圩4個大公社和老口公社(後更名江西公社)的大部分地區劃回邕寧縣。1961年5月,南寧市與南寧專署分開,直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1962年1月撤消城區建制,在市人民委員會設立街道工作委員會。1968年4月13日,成立南寧市革命委員會,取代中共南寧市委和南寧市人民委員會。1971年,南寧專區改稱南寧地區。1978年,南寧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南寧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3月南寧市設立新城、永新、江南、朝陽、衡陽5個市轄區。1980年4月朝陽區改稱興寧區,衡陽區改稱城北區。6月28日南寧市七屆人大決定撤消南寧市革命委員會,恢復南寧市人民政府。1982年8月2日,國務院批准將南寧地區邕寧縣的那龍、江西、壇洛三個公社(即現在的雙定、江西、壇洛、金陵4個鎮)劃歸南寧市管轄。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將南寧地區邕寧、武鳴二縣劃歸南寧市管轄。1984年1月移交,南寧市人民政府4月正式接管。1984年8月,市郊區建制恢復;12月,郊區人民政府成立。1992年6月15日,國務院決定南寧市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11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市郊區。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將原南寧地區的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5縣劃歸南寧市管轄。2003年6月27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2004年9月15日,國務院批准調整南寧市市轄區行政區劃,撤銷城北區,永新區、邕寧縣,設立西鄉塘區、良慶區、邕寧區,將新城區更名為青秀區。2005年4月30日,新設立的各城區政府正式成立。至此,南寧市共管轄興寧、青秀、江南、西鄉塘、良慶、邕寧6城區和武鳴、隆安、馬山、上林、賓陽、橫縣6個縣
D. 南寧有多少年歷史
南寧始建州郡於公元318年的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