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琅琊榜中的琅琊閣拍攝地方是哪裡
琅琊榜》熱播,劇中取景地引發網友好奇。據悉,劇中琅琊閣的內景是在橫店拍攝的,而梅長蘇夢醒後所見的窗景等鏡頭,則是特別通過後期「嫁接」了雁盪山的風光,以營造出琅琊閣身處世外桃源的景象。 雁盪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 雁盪鎮旅遊資源豐富,待開發旅遊資源極多,觀光農業,海塗海島風光和歷史民俗文化資源,觀賞價值較高。 雁盪鎮位於溫州市東南部,東南與台州市的溫嶺、玉環交界,西南與清江鎮相鄰,西北與雁湖鄉相連,東北與大荊鎮接壤。 ——信息來源於小鎮微報
2. 琅琊榜是以哪個朝代為歷史背景的
琅琊榜歷史背景:
琅琊榜以南北朝時代為背景。 歷史背景 南朝 東晉十六國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
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59年。
南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3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歷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最終喪亡於隋朝之手。
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寒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琅琊榜》作者是海宴。小說營造了一個爾虞我詐的世界,通過主人公梅長蘇的視角書寫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權謀之斗。
宮廷內外,無數的謎團交織在刀光血影中,明槍暗箭中帶出一段段離奇的故事,而「麒麟才子」梅長蘇肩負著無數的冤魂和血淚,毅然行走於雪冤之路,巧妙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步步為營的精彩暗戰。
琅琊閣位於琅琊山頂,是天下最神秘的地方,備受江湖景仰。為了回饋江湖兒女,琅琊閣每年都會發行各大排名榜單,是為「琅琊榜」。
在「琅琊榜」的「天下十大公子榜」中,有一人蟬聯琅琊榜首、名滿江湖、無人不曉。他是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首領,是令北方巨擘俯首聽命的卓絕之才,他---就是梅長蘇。
3. 琅琊閣里的皇帝在歷史上是有嗎
《琅琊榜 》是一部架空歷史類小說,歷史背景是架空的,可能借鑒了中國歷史,有歷史上某些人的影子,但實際是不存在的。
4. 蘇魯皖三地爭搶「琅琊」 「琅琊閣」到底在哪
山東:「琅琊」原本就是山東地名
最出名的說法是在山東,當地網友稱,「琅琊」原本就是山東地名,涵蓋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以至於後來有琅琊國、琅琊郡,臨沂有琅琊王路,青島有琅琊鎮,都是源自古名。「琅琊」自古人傑地靈,王羲之、顏真卿、諸葛亮等歷史名人的老家都在這里,晉朝司馬氏也在此興起。但南北朝的疆域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的山東並不在六朝梁時的疆域內。也有說,琅邪山,一直都是在山東境內。《水經·濰水注》,琅邪台在琅邪山上,「台在城東南十里,孤立特顯,出於眾山,上下周二十餘里,傍濱巨海」,《明一統志》:「琅邪山,在諸城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東枕大海。
安徽:滁州人把「琅琊」收入囊中
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會峰閣」改名為「琅琊閣」,此舉不僅引發了《琅琊榜》迷和網路達人的廣泛熱議。滁州毫不謙讓地把「琅琊」之名收入囊中的底氣,源自滁州琅琊山與電視劇《琅琊榜》中山名完全相符。大部分人或許都是從歐陽修的傳世名篇《醉翁亭記》中知道「琅琊」的,開篇首段就指明了琅琊山的位置:安徽滁州。據史料記載,琅琊山古稱「摩陀嶺」,東晉元帝司馬睿任琅琊王時曾寓居於此,唐代宗大歷六年(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僧人法琛搜奇探勝,開鑿修建。而位於琅琊山南天門景區的會峰閣原名「會峰亭」,始建於明朝,是琅琊山風景名勝區的最高建築物,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燒毀。上世紀80年代在會峰亭殘基上恢復重建,並改名為「會峰閣」。
南京:金陵就是南京琅琊在我境內
南京人的反應最迅速也最直接:「電視劇里的『金陵』明明就是南京,講的『琅琊山』和『琅琊閣』就在棲霞山(古稱攝山)附近。」
5. 琅琊閣在哪裡
在《琅琊榜》劇情中
6. 琅琊榜中的歷史背景和朝代
《琅琊榜》中的主要故事發生在梁朝,皇帝姓蕭,符合這兩個特性的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歷史記載中,南梁的國都為建康,也就是現今的南京,而南京的別名就叫金陵,因此《琅琊榜》中主要參照的就是歷史中的南梁。
南梁是南朝第三個王朝。蕭衍創建。都建康。歷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永元二年(500),蕭衍之兄蕭懿被齊東昏侯蕭寶卷殺害,三年,蕭衍乘南齊君臣互相殘殺,政局極端混亂之際,自襄陽舉兵東下,攻佔建康,並於次年稱帝。
國號梁,建元天監,歷史上又稱蕭梁。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盛時疆域約為今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雲南、貴州等省區;河南、陝西、四川各一部分以及越南北部東部、緬甸北端小部分。
蕭衍是南齊宗室,永元三年(501)乘南齊君臣互相殘殺之機,起兵於襄陽,攻佔建康,殺東昏侯,立其弟蕭寶融為帝,是為齊和帝。天監元年(502)廢和帝自立,稱帝,是為梁武帝。都建康。國號梁,建元天監,史稱蕭梁。
蕭衍在位48年,他寬縱皇族;大倡佛教;又勒令地方官「上獻」,結果地方官吏競相聚斂,盤剝百姓;徭役繁重,「人人厭苦,家家思亂」。蕭衍後期昏庸,致使數度對魏之戰均勞而無功,甚至潰敗喪師。
(6)琅琊閣歷史上到底在哪裡擴展閱讀:
《琅琊榜》最終結局
壽宴之上,文武百官長跪不起,向梁帝懇求重審赤焰舊案。景琰走到梁帝面前,義正言辭地表示當年舊案有罪或有失者皆應受罰。梁帝疑心太子有趁翻案而謀反之心,不由質問梅長蘇。梅長蘇歷數當年林燮對皇帝的扶持與忠心,梁帝拔劍刺向梅長蘇。
景琰一步上前,擋在梅長蘇與梁帝之間。梁帝劍鋒直逼景琰,景琰問心無愧,同時表示自己也絕不會是第二個祁王。梁帝手中寶劍落地,失魂落魄離開大殿。宮中,梁帝哀嘆已被東宮逼入絕境。靜妃趕到梁帝身邊,直言太子並無謀逆之心,而重審赤焰舊案是最重要的。
梁帝將梅長蘇單獨召至宮中。梁帝下詔重審赤焰案,舉朝釋然,太子清明也得到更多人的肯定。赤焰一案終得告結,太子下令恢復林氏宗祠與牌位,梅長蘇終得以祭拜已故親人。前方戰事烽煙乍起,景琰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有大臣以兵力不足為由提議講和。
景琰則質問諸軍侯有無人敢稱將帶兵御敵,眾人紛紛推諉,景琰有意親自帶兵趕往前線。梅長蘇找到景琰,卻勸他不得在京都不穩之時離開金陵,自己則請命前往最紛亂的北境對陣大渝,即刻遭到景琰與霓凰的反對。藺晨言辭激烈反對梅長蘇的計劃。
梅長蘇則直言自己是林殊,應該回到他該去的地方,藺晨深受感染,表示將與梅長蘇一同趕赴沙場。臨赴戰場,梅長蘇告訴霓凰,若有來世,願兩人生在平常人家,自己定會與霓凰攜手終老。景琰站在城牆上,目送身披戰袍的梅長蘇遠去。
7. 康熙年間的琅琊是指哪裡
康熙年間的琅琊是指山東省東南沿海地區的古老地名。
琅琊讀作láng yá,古代寫作琅邪,亦作琅玡,是山東省東南沿海地區的古老地名,歷史上曾有琅邪邑(縣)、琅琊國、琅琊郡、琅琊道,涵蓋今山東臨沂、青島、諸城、日照一帶。琅琊臨沂誕生了琅琊王氏、琅琊顏氏、琅琊諸葛氏三大家族,臨沂還是東晉司馬睿皇族龍興之地。臨沂市今有琅琊王路與琅琊網。青島市黃島區今有琅琊鎮。安徽滁州近年因琅琊山(琅耶山)設琅琊區,但與歷史上的琅琊並無行政關系。
8. 歷史真的有琅琊閣主
沒有
《琅琊榜》是架家歷史小說改編
從人物、故事到歷史都是虛構的
9. 琅琊榜在古代是哪個省的地名
琅琊,
讀作láng yá,古代寫作琅邪,亦作琅玡,是山東省東南沿海地區的古老地名,歷史上曾有琅邪邑(縣)、琅琊國、琅琊郡、琅琊道,涵蓋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琅琊治所臨沂可謂輝煌燦爛,誕生了以琅琊王氏、琅琊顏氏、琅琊諸葛氏為代表的世家大族,臨沂還是東晉司馬睿皇族龍興之地。
臨沂市今有琅琊王路以及琅琊網。青島市黃島區今有琅琊鎮。安徽滁州因琅琊山(琅耶山)設琅琊區,但與歷史上的琅琊無關。
至於琅琊榜,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為小說里杜撰的一份榜單名稱,不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