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朝存在多少年
周朝一共790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簡介
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於文獻中的夏朝,夏商兩代是中國王權的初創時代,夏王和商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整個華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獨立、各自為政的方國體制。西周之所以能從西部小邦而滅掉大邑商,與這種鬆散的方國體制有著密切關系。
西周滅商之後,採取了基於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國領土被分封制聯系在一起,諸侯國家與周天子有著一系列復雜的義務-權利關系,這是以往所沒有的創制,宗法分封制對周王朝政權的鞏固有著關鍵的作用。作為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的經濟紐帶——井田制,同樣也有利於王權的鞏固。
Ⅱ 周朝多少年歷史 周朝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一個世襲王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
其中西周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周朝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問題比較復雜。
一是歷史上,有分封制社會的周朝,足有791年,但是實際上周天子的實力並不怎麼強,尤其是東周時期,與其說是周朝,不如說是春秋戰國。一般說正經的朝代,還是從秦開始比較靠譜。
二是歷史上有東西漢,南北宋這種存在,甚至唐朝中間也有一段武周時期,所以究竟南北宋算一個宋朝,還是算兩個朝代呢,也是有爭執的。
如果按一個朝代來算,漢朝前後共四百零五年,是最長的封建王朝。如果東西漢算兩個,那麼最長的是清朝,296年。周朝是最長的奴隸制朝代。
Ⅲ 周朝共有多少朝代、共歷多少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分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洛邑;東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
Ⅳ 中國周朝統治多少年
共約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4)周朝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周朝滅亡: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
幽王,寵愛褒姒,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
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翌年遷都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4)周朝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來源:網路-西周
(4)周朝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來源:網路-東周
Ⅳ 周朝共有多少年周朝歷代皇帝列表
共791年,前1046-前771年為西周,前770年-前256年為東周。
一、西周君主列表:
1、
3、姬靜
周宣王(?~前783年),姬姓,名靜,字靖,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3年在位),周厲王姬胡之子。
周宣王繼位後,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一幫賢臣輔佐朝政;
軍事上藉助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陸續討伐獫狁、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史稱「宣王中興」。
在位晚年,頻繁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南征之師全軍覆沒。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導致中興局面曇花一現,為周幽王時期的亡國埋下伏筆。
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3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宣王。
4、姬閬
周惠王姬閬(?—前653年或前652年),周釐王姬胡齊之子,東周第五任君主,謚號惠王。
姬閬在周惠王元年(魯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繼位後,佔用衛國的園圃飼養野獸,衛國的人民不滿;
周惠王二年(魯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有五大夫作亂,立王子頹為周天子,惠王奔溫(今河南溫縣南),鄭厲公在櫟地(今禹州市)收容惠王,並在惠王四年(前673年)與虢國攻入周朝,協助平定「子頹之亂」,惠王復辟;
鄭國因功獲賜予虎牢(今河南滎陽)以東的地方,虢國也獲賜土地。《史記·周本紀》稱惠王在位25年,《左傳》稱姬閬在惠王二十四年(魯僖公七年,前653年)冬天去世。
5、姬延
姬延(?—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稱王赧(nǎn),後世稱「周赧王」,東周第25位君主,周慎靚王之子,東周最後一位君主,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56年在位。
周赧王在位時期,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今河南洛陽附近,當時東周的首都),還分成「東周國」和「西周國」,三周並立,三部分由東周天子、東周公和西周公分治(西周公國為瀍水及以西地界;
東周公國北臨黃河,西有洛水,東控虎牢關,南望嵩岳;周天子控制瀍水以東,洛河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姬延初居「東周」(即成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命右丞相樗里疾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此東周是春秋戰國時的周朝,不是東周公國)。
遭周赧王嚴詞拒絕,樗里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即王城)。而此時的西戎霸主秦昭襄王也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盡獻其邑三十六城、民三萬,秦盡收其獻,歸其君於西周國。是年,周赧王駕崩。秦昭襄王遷九鼎,占王畿,滅東周。歷時近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終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延
Ⅵ 周朝存在了多少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共傳國君30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朝代,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鎬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著後世。
周朝的封建制度:
何尊證實建立洛邑與營建成周的事跡,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館藏。
封建制度即「分封制」,王室藉由土地、權力分封,以君臣宗法關系,讓周室可以掌控地方諸侯。史前時期為雛型、商朝形成,到西周逐漸完備、典型,在春秋戰國時期走向衰退並逐漸被郡縣製取代。
周王為天子,直轄周土王畿,也是中原地區眾諸侯國及外族方國的共主。周王畿為宗周鎬京(今陝西長安)及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所展開連成的千里土地,這兩個城市分別是西土與東土的政治與交通中心。
Ⅶ 周朝歷史幾年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傳30代37王,延續約800年時間。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才有條件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進行了東征。此後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侖丘。周厲王時,周朝的統治開始衰落。宣王即位後,採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了「宣王中興」。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寵幸妃子褒姒,用人不當,加上各種天災人禍,民怨沸騰,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東周之後的周王室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的春秋戰國時期。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西周的統治很有特點。分封制、宗法制、土地制度上的井田制都有明顯的發展和加強,對以後的封建社會有很大影響。
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1世紀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結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各諸侯國的統治范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
Ⅷ 周朝有多少年歷史,如何滅亡的
周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西周末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雒邑後,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政府的大一統國家,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後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才有條件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
周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進行了東征。此後周朝一直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侖丘。
周厲王時,周朝的統治開始衰落,宣王即位後,採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了「宣王中興」。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寵幸妃子褒姒,用人不當,加上各種天災人禍,民怨沸騰,導致諸侯叛亂,周幽王被殺,至此,西周滅亡。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東周之後的周王室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的春秋戰國時期。
另外,要強調的一點是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西周的統治很有特點,分封制、宗法制、土地制度上的井田制都有明顯的發展和加強,對以後的封建社會有很大影響。
Ⅸ 西周多少年歷史
西周朝代大約是275年歷史,(前1046—前771)。
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內亂,京畿之內分出東周、西周二侯國。兩國以伊洛河交匯處為界,西屬西周都王城,東屬東周都鞏,經東西周一分,天子周郝王失去了養生地,孤居成周城,經濟依賴於西周。
西周時期,周王直接統治地區和各諸侯國都有國、野。王或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稱為國,郊以外稱為野。居住在國中的是國人,其餘則是野人。國與野各方面制度均有所不同。這種差別的產生可能是由於周朝對各地的征服,占統治地位的周人處於國中,被統治的土著則居於野外。
西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公劉時由邰遷到邠,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周王是封建制國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輔佐人物,有太師、太傅、太保,合稱為「三公」或「師保」。如周文王、武王時的重要謀臣太公望,就被尊稱為「師尚父」。成王時,周公為師,召公為保,共同輔政。
一直到康王時,召公還擔任太保。師保統轄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西周的國家實行分封制。即古書中所說的「封建」,而分封制的基礎則是宗法。
宗法是中國古代社會血緣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主要內容是嫡長繼承製。宗法制度是在父權家長制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和發展起來的,由它構成了等級階梯,形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基本的社會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長繼承的雛形,到了西周時期,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發展,達到完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