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材料題如何分析資料庫

歷史材料題如何分析資料庫

發布時間:2023-07-11 11:24:41

⑴ 怎樣做好政治,歷史的材料解析題

歷史材料解析題是一種富有歷史學科特色的主觀性試題,目的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從未學過的歷史資料中發現、獲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由此形成相應的認識、評價等解析問題的能力。然而學生對這種題型往往感到困難,不知如何下手。為提高學生做歷史材料解析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認真分析所設問題,切忌先閱讀材料,再分析問題。
傳統的解析材料題的方法是先閱讀材料,再分析問題。如果提供的材料較難理解,尤其是文言文和翻譯過來的外文資料,學生往往難以讀懂,不知所雲,這樣就無從下手。但問題往往可以給我們提供以相關信息。如果我們先看問題,掌握所設置的問題的具體要求,例如要求回答背景、原因、真實目的、主張、評價、危害、影響等,這樣就可以帶著"問題信息"有針對性地去閱讀材料,這樣通過分析所設問題,我們就明確了應該回答哪些內容以及在閱讀材料時應該留意收集哪些"問題信息",而且這樣做可謂省時省力,尤其是在中考時可以節約時間。
二、要仔細閱讀理解材料。
我們必須從提供的材料中盡可能地搜尋"問題信息",即進行"材料處理"的過程。這是解析材料題的關鍵步驟之一。必須要學會從材料中所反映的內容中去尋找解題的切入點,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如果所給材料有文字出處的話,那麼出處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所需信息,這為我們下一步將材料與教材結合接出答案打下基礎。
三、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知識遷移,切忌單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題。
逗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地是材料解析題的重要特徵。每一個問題都對應著一個知識點。我們在完成獲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後,必須結合從教材中所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將教材與材料相結合,完成知識遷移,並對相關知識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進一步篩選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逗眉毛鬍子一把抓地。
四、總結答案時要審清、審准設問,文字表達注意條理清晰、言簡意賅。
材料處理和知識遷移的最終目標是運用材料和已學內容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論證,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要首先對所設問題進一步審清、審准。然後,結合從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和所學的歷史知識對題目所設問題進行解答。要求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切忌答非所問。文字表達上,也要注意語言精練、表達准確,體現答案的邏輯性和要點化。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那麼做歷史材料解析題就迎刃而解了。

⑵ 如何進行史料分析

進行史料分析可以從:閱讀好史料,增強對史料的理解力、聯系課文內容,找到突破口、抓住關鍵,理出要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要閱讀好史料,增強對史料的理解力。要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和題目的要求,認真閱讀,求得正確的理解。不能單憑一詞半語就作結論,要克服泛泛而讀、不求甚解、隨意作答的心理因素。

2、要聯系課文內容,找到突破口。將所提供的材料先確定范圍,放入所學的編、章、節、目中去考慮,然後整體回憶作答。史料分析的內容,不管難度有多大,隱秘性有多深,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痕跡和突破口,抓住突破口順藤摸瓜,問題就迎刃而解。

3、要抓住關鍵,理出要點。把有關內容根據題意有所取捨,有所提煉,內容要點化,不要把整段史料課文內容全盤照抄。還要根據史料分析要求,突破現象求本質,抓住關鍵語句,歸納出正確的鮮明的觀點進行分析。

(2)歷史材料題如何分析資料庫擴展閱讀:

史料分析的技巧:

1、反復讀兩遍:第一遍粗讀,了解大意。了解材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聯系,讀出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考生在找出材料中心內容後,要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3、與教材聯系,遷移教材知識:根據史料所述內容和後面的問題,聯系教材中相應的知識進行分析、回答。一般來說,材料或者是教材內容的再現,或者是教材內容的補充或延伸,或者是教材沒有提到的新情景。

盡管材料有可能是新的,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掛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⑶ 中考歷史材料題解題方法技巧

中考歷史材料題解題方法技巧:讀、找、答。

一、讀——是解答的前提

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

1、先讀問題,後讀材料。

不少人認為要先讀材料,後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讀材料比較陌生,如遇到難懂的古文和外來材料甚至障礙更大,易於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且在不了解答題要求和方向的情況下閱讀材料,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讀幾遍方可。所以,先讀題目設問,給材料內容定位,明確答題方向、目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

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

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

②讀懂、讀透材料。對材料的閱讀,一般情況下應讀三遍: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題的毛病。

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擱置無效信息,並確定材料與相關知識的聯系,破解命題能力的考查方向。簡單說,讀題要做到三讀:讀題引、讀正文、讀出處。

二、找——是解答的關鍵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無需將兩者截然分開。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義時,要注意抓取關鍵詞語,不論題目所給的材料文字多少,無效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干擾程度多強,材料的含義往往就在幾個關鍵詞語上,它們是信息的集中表現,是解題時所要用的重點。

當然,也別忘了有時關鍵信息還可能出現在材料搏搏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紹和出處上,它有時會給解題以一定的暗示和啟發。

2、從材料與課本的關聯——找取相似點。

試題雖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設問,但迄今為止,任何一道材料題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與課本有不可分割的關聯,「貌離神合」於課本知識。

這里的關聯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託,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確定了材料與課本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這樣材料便與課本聯系在一起,回答問題就不難了,甚至有的設問可襲銀散以在課本中「對號入座」。

3、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

材料解析題,顧名思義是要求把對問題的回答建立在對材料的分析應用上,突出運用材料論證,說明問題的特徵和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

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互相對照,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的行文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以糾正在答題時拋開材料或設問,隨意發揮、答非所問的錯誤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點

材料解析題的讀、找只是為最後的解答作準備,答才是最終的落點。這個落點是否准確、恰當、完美,是否能夠充分體現命題的意圖,還要做到「六個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問。

除了材料小論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題基本上有多個設問,設問間往往是相互緊密聯系著的,而第一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確、完整,直接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因此,第一問作答一定要細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確。對起點設問的錯認,將會誤及後面的答案。

2、注意審准設問。

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據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得出結論」,「比較材料……」,「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

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轅北轍」,造成「勁沒使到點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設問分值。

每個設問後的括弧里都有一定的拍氏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不能置分值於不顧,自己熟悉的問題雖分值小也大肆鋪張,不熟悉的問題雖分值大卻片言只語。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

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如何,直接決定著得分差別。

5、注意史學觀點的運用。

運用基本的史學理論觀點分析材料的本質和規律,這是歷史闡釋能力的最高要求,要從具體材料中得出這一基本觀點,那就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思考問題。

同時,運用史學觀點進行材料分析,還可以有效辨別觀點錯誤的材料,增強對歷史事物的主觀判斷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場、意圖、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利於對材料進行辯證、歷史的分析、解決。

6、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

對於材料解析題的文字表達能力,要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麼答什麼,不必展開。另外,答案用語要規范,准確使用「應試語言」,不能濫用文學性的修飾語,歷史卷不能當成語文卷。

解題公式:

一、根據定法詞,確定答題基本思路。

1、概括:(歸納、概括、指出、解讀)。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響)。

3、比較:(比較、有哪些異同、變化)。

4、說明:(原因、內容、影響、特點)。

5、評析:(你認為、有何認識啟發等)。

6、列舉:(列舉、舉出、哪些<史實>)。

定法詞既承擔命題人對學生歷史學科思維方法的考查,又為學生正確解題提供思路和方法。

二、利用定位詞,確定答案的表述。

1、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

2、原因、條件、目的。

3、內容、表現、特點影響、作用、經驗、教訓。

⑷ 如何做歷史材料分析題

材料分析題是近年來文綜歷史中考的一道必考題,也是很多學生比較畏懼的題目之一,其實只要我們掌握了基本的歷史知識,運用了正確的解題方法,這類題目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難。下面我就自己的體會來說說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 一:明確中心。不管一段材料有多長,問題有多少,它肯定總是圍繞某一一個中心展開的,只要我們抓住了這個中心解題就有了方向和目標。明確中心方法有四:①瀏覽全部的問題,看從哪一板塊、哪一具體問題設題;②緊盯材料的出處:標題、注釋(尤其是時間、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一段得開始或末尾。 ① 審材料抓核心的字、詞、句明確答題的方向和所要運用的知識。 ②審清題目能力要求。看命題人是要我們論述、簡答、比較、評價還是分析。 ③審分值。正規的考試一般每問後面都給出了相應的分數,這其實就是給我們一個提示,間接的告訴了我們應答幾個要點。但一般來講,為了我們的答案更接近參考答案,我們組織的答案要點應該大於該題所給的分數。 ④審准答案來源及答題的范圍。如時間、方向(政治?經濟?文化?),以防止答非所問。答案來源有以下三種情況:A、如果問題是根據材料回答,則答案從材料中即可提煉完整;B、如果問題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則答案既要從材料又要結合課本所學提煉;C、如果問題是請回答,則答案來源同②。 ⑤還要盡量挖掘題乾的有效信息,答題時務必將之變為答案。 三:簡潔作答。所謂簡潔作答就是要求我們的答案點多、面廣、話短。一般而言組織答案可以採取以下方法:A、擇錄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詞,但不宜過多抄襲長句;B、聯系利用課本的經典結論或觀點;C、自己歸納、提煉,盡量用上專有名詞、習慣用語。但有一點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一定要做到史論結合。 四:注意答題的規范和卷面的整潔。一般來講我們的答案應該做到要點化條理化,卷面應干凈整潔,盡量減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⑸ 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技巧

當我們剛接觸歷史這門學科的時候,感覺歷史並不難啊!然而學習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歷史不好學,記憶的內容太多,答題只是擦邊失分高。其實,歷史學習有一個其他學科都不具備的特斯安,似易而實難。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技巧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技巧

第一步,讀懂讀透閱讀材料

首先,要先閱讀題的設問,後讀材料。不少老師和學生會認為要先讀材料,後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較大的局限,先讀材料比較陌生,如遇到難懂的古文和外來材料障礙更大,易於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且在不了解答題要求和方向的情況下閱讀材料,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讀幾遍才能知曉。因此,我們要先讀題目的設問。先讀設問的實質是使對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讀材料時,一定要認真審讀設問,明確設問的要求,然後帶著設問有重點地讀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圖表、圖示等)展示給我們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從中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獲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間的聯系。有時一個材料題往往不止一則材料,有兩則、三則材料。這些材料從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時則分別聯系著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歷史事件。但閱讀時既要認真讀懂每一則材料的中心內容,不能把它們完全割裂開來,又要注意其內在聯系性,為下一環節的思考作準備。

第二步,找取相關信息點

要注意找設問與材料中的關聯點,要注意找取材料與課本關聯中的相似點,要注意找取材料論述的中心。

試題雖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設問,但迄今為止,任何一道材料題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里的關聯,一是指試題以教材知識為背景或依託,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教材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確定了材料與教材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回答問題就不難了,甚至有的設問可以在教材中「對號入座」。

第三步,回答設問內容

1.注意答好第一問。一般情況下,一個材料分析題設好幾問,而設問大都是相互聯系著的。往往答對了第一問,其他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問時一定要細心,要注意對材料作多方面的考慮,既要考慮材料的顯性含義,又要分析材料的隱性含義,全面考慮問題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確。

2.注意審准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

3.注意設問分值。材料分析題每問分值不同,所以答題時問什麼答什麼,不必展開,而分值大的則是要深入分析,回答問題應展開論述,詳加說明。

4.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緊扣題意,論從史出,答出重點。對於材料分析題的文字表達能力,歷年中考試題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材料分析題的答案要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麼答什麼,不必展開。對問題作出准確地說明,嚴密地論證,並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感悟,有意識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另外,答案用語要規范.准確使用「應試語言」。

5.解答錯誤分析。一種是死摳教材,有的學生作材料題不太讀材料及題目就開始翻教材,以為教材是萬能的,希圖從教材中找到現 成語 句、段落成為理想答案。一種是野馬脫韁,這樣的學生做材料題根本不管教材上知識點,材料的中心也把握不準,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但往往不得要領。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 總結

一、時間的分配

現在中考歷史時間是60分鍾,所以時間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極有可能因沒有認真審題而失分;如果過慢,就會引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試卷。因此,考試時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題時間,以免顧此失彼。

二、歷史解題 方法

(一)單項選擇題

必須要保證選擇題的准確率,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呢?

1、答題時必須抓住重點字句,如時間、年代、人物、事件、區域地點等,明確試題要考查的是歷史的現象、本質、或是因果關系、影響。

2、注意分析題乾和題肢的關系,有的題肢的內容是對的,但是與題干沒有關系,不能選。對於沒有把握的題目,多讀幾遍,找到關鍵的字句去分析,把明顯的錯誤選項排除掉,選擇與重點字句相關的選項。

3、有的是反向選擇的要注意,即選擇不正確的或者不符合題意的,這要特別注意。

4、不要憑 經驗 答題,說不準題目跟你做過的題目考察的角度不同。憑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仔細答題。

5、選擇題選好以後,如果沒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動,相信你的第一感覺。

(二)非選擇題

▲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帶著問題讀材料2、重視材料出處3、讀懂材料,挖掘引申含義

4、善於提取有效信息5、規范做答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是什麼

一、答題時間

中考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劃分答題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對歷史試卷的答題時間進行合理規劃,那麼有可能導致中考考生將一些該得到的分數丟掉,節省答題時間首先是答題速度要快,但是中考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論是多快的速度,中考考生要仔細閱讀歷史試題,以免因為審題失誤而丟分。

二、規范答題

在中考歷史試卷中,非選擇題是按照具體的知識點劃分的,如果某一歷史非選擇題分值為5分,那麼這一歷史試題考察的知識點為五個。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時要注意排版,書寫過亂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丟分的原因。

三、選擇題

中考歷史選擇題考查的東西比較廣,主要考查中考考生的知識結構、對知識掌握的准確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考生在解決中考歷史選擇題時有非常多的技巧,如排除法。所以中考考生在審題時一定要認真,並且要根據在審題時得到的信息進行解答。

四、非選擇題

由於中考歷史非選擇題的類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題技巧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如下:

1、填空題:歷史填空題相比較選擇題而言是要簡單的,雖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是因為答案時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礎知識過關,在答題時認真審題就可以回答出來。

2、材料解析:這一類型試題主要是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決問題與文字表達的能力,不論中考歷史試卷中所給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還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識點都是書中的知識。所以在這類歷史試題時只要認真審題就可以了。

3、圖片類:這類中考歷史試題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類歷史試題的答題技巧就是:先觀察、在分析。然後答題。


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技巧相關 文章 :

★ 2020中考歷史答題技巧方法歸納

★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初中

★ 中考歷史答題方法解析

★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

★ 中考歷史壓軸題答題技巧

★ 歷史論述題答題思路方法

★ 做歷史題材料題拿高分的方法

★ 歷史高分答題技巧

★ 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和考試答題技巧

⑹ 高中歷史綜合題歷史材料分析方法

高中歷史綜合大題閱讀時對信息量大的材料要藉助標點符號(特別是分號和句號)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次之間的聯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該怎麼做?我在這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一、常見的材料類型

在我們歷史考試中,我們發現的歷史材料分析題中的常見材料類型有哪些呢?

01

文字材料

這是最基本、最常見的。

可分為兩類:

一是典籍碑刻類。即從經典著作、歷史文獻、地方史志、名人文集、報紙雜志、銘文碑刻等文字資料中摘取的片斷材料。

二是文字作品類。即從詩歌、小說、劇本,溫聯、歌謠、傳說等資料中選取材料。

02

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實是文字材料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它以各種項目的數據為主體構成,將文字材料表格化。數據具有說服力強的特點,表格具有簡潔性特點,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達,使人一目瞭然,可以從數字的變化中分析出某些歷史特點。

但是單純的簡單表格題是有局限性的,數據的變化說明了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這是簡單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來的,考生必須用課本知識來回答。而信息量較大的表格則可避免這一局限。

03

圖片材料

把歷史地圖,有關歷史場面的圖畫。漫畫和歷史文物照片等作為材料。這類材料能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但純圖片材料題也受圖片的局限,只能借用來考查書本知識的記憶或運用課本知識辨別真偽,繼續增大難度的設問則無法根據圖片回答。

二、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步驟

做好歷史材料分析題可分為四步:審題、讀材料、鏈接、答題。

01

審題

拿到材料首先讀題,不要急於看材料,審題包括該題中有幾個要回答的問題,每個題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只有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帶著問題去讀材料,更有針對性地解答問題。

02

讀材料

讀懂材料是答好題的前提。一般情況下讀三遍,第一遍粗讀,大體了解時段、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內容;第二遍細讀,對材料去粗取精的簡單處理,找到材料的中心詞,找到材料之間的對比處,即關聯信息;第三遍重點讀,結合前後問題有重點地細讀材料,理解材料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閱讀材料正文的同時,還要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時間地點、人物、材料的出處。

03

鏈接

就是將材料與課文所反映的相關知識建立關系,判斷材料所反映出的歷史時期、歷史事件,該內容在教材中怎樣論述的,找准知識點,據此而建立答題的大方向,其次將材料與熱點問題聯系,知識點、材料相結合敘述回答。

04

答題

答題前請寫出簡單的題綱,即在草稿紙上大致寫一下幾個要點。答題時候①②③條列清晰的寫在答題卡上,切不可從頭到尾沒有順序的寫完。

三、歷史材料分析題中問題的四種問法

01

"根據材料回答"

答案根據材料的內容即可,不必回到教材,如果問的是根據這幾段材料回答,請綜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別寫出,不要籠統概括,否則是寫不完整的;

02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這類問題答案不能全從材料中得到,部分答案必須回到教材中去回答;

03

"根據上述材料談自己的看法"回答

將材料中涉及到的都拿來當作有效信息處理,理解和把握材料的中心詞是解答問題的關鍵;

04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即從所學知識出發探索歷史問題的答案,既不用教材的內容作答,也不用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在語言表達上要准確,語言簡潔,層次分明書寫工整。

學會分析歷史事件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呢?

分析歷史事件應掌握4要素: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演變過程。

例如「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第一目「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煙運動」講的是鴉片戰爭的原因;第一節第三目「鴉片戰爭的經過」講的是鴉片戰爭的經過;第二節第一目「中英《南京條約》」和第二目「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講的是鴉片戰爭的結果;第二節第三目「鴉片戰爭的影響」和第七節第一目「新思想萌發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發」講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呢?

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過程呢?

關於歷史事件過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種方法

1、以時間系事法,以時間為軸心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邏輯順序進行歸納。

如鴉片戰爭經過4點:1840年6月,英艦封鎖珠江口,戰爭爆發——接著,沿海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軍擴大戰爭,一年內佔香港和東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求和,戰爭結束。

2、以空間系事法,以地點為紐帶進行歸納。

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點:廊坊、楊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歷史人物的活動來歸納。

如太平天國的防禦戰,就可以按陳玉成、李秀成以及他們兩人共同的行動來掌握。

如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就可以按照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四個人的活動來歸納。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結果呢?

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不外乎四種:

①成功。如:新航路開辟成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等。

②失敗。鴉片戰爭中國失敗、洋務運動破產、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國民大革命等。

④勝而不勝,不敗而敗。中法戰爭,中國是勝而不勝,不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敗而不敗。

關於歷史事件的結果,一般應該從3個方面考慮:一個「是什麼」、兩個「為什麼」,即結果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是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呢?

1、分項分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響。

如鴉片戰爭:經濟影響——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政治影響——社會性質的變化、社會矛盾的變化、革命任務和性質的變化。

思想影響——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外交影響——由閉關鎖國到門戶洞開,獨立自主的中國開始淪落為一個主權殘缺的半殖民地國家,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之間的關系不復是主權國家間的平等關系,而是侵略與被侵略、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

清政府站在中國人民頭上發號施令,外國資產階級卻站在它的頭上發號施令,這就是那許多條約特權的實質。」

2、全面分析:一分為二,既要看到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或局限性,還要分清主次。

如鴉片戰爭的積極影響: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對後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就有積極影響;思想上——新思想的萌發。

如甲午中日戰爭的積極影響:政治上——促成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所以出現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經濟上——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思想上——出現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和農民階級樸素的反帝(「扶清滅洋」)思想。

3、國際化分析:中國對外國的影響,外國對中國的影響,中外結合思考。

如鴉片戰爭對英國和世界的影響:對英國,英國戰勝,憑借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從中國掠奪原料,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世界,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環。

如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政治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上,近代工業產生[或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企業,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思想上,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

4、轉化分析:就是要學會遷移和推廣,會轉化思維。有兩種情況:

一是特殊性影響轉化為普遍性影響,

如由鴉片戰爭的影響思考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侵華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由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影響思考中國古代統一的影響。

二是普遍性影響轉化為特殊性影響,

如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課本上講了對亞非拉的影響(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政治上——歐洲殖民者開始對亞非拉進行政治的控制和滲透;經濟上——經濟的剝削和掠奪;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變化。)。

對中國的影響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從海路相繼來到中國邊疆進行侵略活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同時使明清統治者走向閉關鎖國。第二,明朝中後期,美洲高產農作物通過菲律賓傳入中國,為清朝人口快速增長奠定了物質基礎。第三,天主教從海路傳入中國,明清之際出現「西學東漸」局面。

5、學科交叉分析:學科之間的交叉影響,即歷史事件對政治的影響,對地理的影響。

⑺ 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怎麼做

做好材料解析題,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做到融會貫通,並能進行知識遷移。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題策略。一般來說,解答材料解析題要遵循如下四個步驟:審題,讀題,聯系,作答。
1.審題
審題,就是審讀設問,明確問題要求,這是做好材料題的前提。很多同學在答卷時,一看是材料解析題,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讀材料。有的題即使有四、五則材料,也一氣讀完,然後再看問題。因為是先讀材料,後看問題,所以讀材料時幾乎是無目的地讀,盲目地讀,因此看問題後,有個別能得出答案,但多數則不能。無奈又得回頭再讀材料,這樣第一遍讀材料收效甚微,幾乎就是浪費時間。科學的解題步驟是,先看問題,以設問為指向,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讀材料,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材料型」,即「根據(或結合)材料回答」。這種問法的答案應該要通過解讀材料,從材料中直接或間接獲得,「論從史出」,切忌置材料於不顧而生搬課本知識,導致文不對題。二是「課本型」,即「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種設問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過聯系、回想所學知識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三是「結合型」,「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是近年來高考和平時模擬試題中普遍採用的提問方式,這類問題的答案不能全從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須要結合所學相關知識來回答。不同的設問方式,決定了思考問題的方向和答案的來源,務必要注意。
在審題的時候,還要認真分析問題中的限制性條件,包括時間、空間、領域(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質、結果、影響、意義等)等的限制。通過分析這些限制性條件,以明確設問的考查要求,並確定要具體回答的內容。以2009年浙江高考歷史第39題第(3)問為例:根據材料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蒸汽機的創制對歷史發展的直接影響。由「根據材料二、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問題屬於材料內容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的設問方式。再分析限制性條件:蒸汽機的創制,直接影響。這就告訴我們要分析的是蒸汽機的創制而非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是直接影響而非深遠影響。如此一來,要回答什麼,心裡就十分有數了。
有些問題的設問語言或直接來自材料,或比較艱深晦澀,有同學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遇有這種情況最好先進行問題轉化,把原問題轉換成比較通俗易懂的問題,以便利於組織作答。如以下一段材料:
「為什麼別的國家不採取這些法律(指英國法律)呢?這樣是否等於問為什麼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羅馬就不會。你可以回答: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們被栽培得還不久;……所以,試種一下吧!」
——伏爾泰關於英國制度的描述:《關於網路全書的問題》
問題:結合史實,談談你對材料中「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這句話的理解。
這個問題乍一看,不太好理解。但通過分析,我們可知「這些椰子」應該指的是英國建立的近代政治制度——代議制,「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也就是說,椰子的成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英國的代議制的建立也並非易事。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原問題轉化成:「結合史實說明英國代議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艱辛的歷程,是長期斗爭與努力的結果」。這樣一來,答題的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2.讀題
讀題,就是研讀材料,並從材料中採集提煉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蘊涵在材料中的、對題後設問具有針對性、對解答問題具有實用性的信息。通過研讀材料,准確而完整地獲取信息是做好材料題的基礎,而讀懂讀透材料又是准確、完整獲取信息的前提。一般情況下材料應讀三遍。第一遍粗讀,即通曉全文,大致了解材料所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本內容。第二遍細讀,理清頭緒,劃分層次,理解各層的含義和各層之間的聯系,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問題、基本觀點等,初步建立起材料與設問之間的聯系。第三遍重點讀,即結合設問對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再進行重點閱讀和理解,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提取出能最終導向答題目標和契合題問要求的有效信息。
在閱讀材料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只讀材料正文,而不讀出處(多為文字材料)、題頭 (多為圖片材料)、提示語或註解 (多為表格、圖表材料)。其實,這些地方往往就蘊含著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能給我們以某種有效的暗示和引導,有時還能起到「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效果。如以下一段材料:
古代戰爭水平不高,崇山峻嶺、長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嶺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條件極佳的割據區域。……元代的省……無視歷來與劃界密切相關的幾條最重要的山川邊界一一秦嶺、淮河、南嶺、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陝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湖廣行省以湖南、湖北為主體而又越過南嶺有廣西;江西行省也同樣跨過南嶺而有廣東;……至於江浙行省,乃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鶴《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
的兩大原則》
問題:根據材料,判斷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是什麼?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元代採用這種劃界原則的原因。
在回答第一小問的時候,很多同學在閱讀完正文後便開始根據自己的理解答題,但往往詞不達意或答案不夠簡練。如果能夠多關注一下材料的出處——《犬牙相入還是山川形便?——歷史上行政區域劃界的兩大原則》,本題的答案就一目瞭然了。根據材料正文的內容表述,很容易得知元代行省劃界的原則就是「犬牙相入」。
另外,巧用標點符號有助於我們解讀材料。比如可巧用省略號。歷史學科命題在材料的引用方法上,有直引、串引、轉述、模擬四種形式,就忠實原文而言,最好是直引。可由於考試時間的限制,大段直引原文會增加考生的閱讀量,所以往往對原文有所刪略。而保留下來的文字自然是與命題者的考查方向緊密相關,尤其是對於要求概括材料內容的題目來說,每一個省略號的前後可能就都有不同的內容角度,可能隱含著重要的解題信息。如以下一段材料:
貞觀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漲,漂六百餘家。……十三日,詔曰:「暴雨為災,大水泛濫……諸司供進(進奉的財物),悉令減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廢。遭水之家,賜帛有差。」……九月,黃河泛濫……太宗幸白馬坂以觀之。
——《舊唐書》
問題:根據材料概括唐太宗應對災害的舉措。
本題材料總共有五個省略號,我們來分析這五個省略號前後的內容:前三個和第五個省略號之前均為介紹時間和災情,之後是唐太宗相應的措施及態度。運用這五個省略號我們就可以得出下列格式:時間、災情—相應的措施及態度,再結合題目要求及第三個和第五個省略號之後的關鍵動詞「悉令減省」「量事停廢」「賜帛有差」「幸白馬坂以觀之」即可概括出問題的答案:減省諸司進奉(戒奢從簡);減輕搖役;救濟災民;親臨災區了解災情。
同樣,鑒於考試時間的限制和考查的需要,命題者會精選材料並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設問。所以,不僅省略號有幫助概括的功能,其他如分號、句號也可以幫考生歸納、提取材料信息,在這里就不再舉例贅述。
3.聯系
聯系,就是鏈接教材,建立材料與教材及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課本型」的材料題自不待言,必須要聯系所學知識。這里注意的就是要能准確聯系相關知識,或能在教材相關的專題或某一歷史階段中通過辨別取捨擇其要端,揀取緊要的知識點來組織答案。
答案需來自材料的「材料型」題是否還需要聯系教材呢?也需要!盡管材料題都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材料有多「新」,它必定仍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貌離神合」於教材內容。在解答「材料型」題時,如能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中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定材料與教材的哪專題、哪節、哪一歷史階段、哪一知識點相關聯,就可以把材料置於這一專題、這一節、這一歷史階段或這一知識點的背景下來考察,如此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材料,挖掘深層次信息,並可誘發聯想、啟發答題思維,有時還可據此確定起答題的大方向,甚至直接從教材中尋找答案。即使已經充分提煉出了材料中的各種有效信息,如能進一步聯系教材和所學知識來對其進行印證,也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糾偏、加工和潤飾的作用,從而增強最終的答案的科學性。
4.作答
作答,就是要根據設問的要求,利用所提取的材料信息或所聯系的有關知識來組織答案,形成最後的答題語言。這是解答材料題的落腳點,是你之前所有工作效果的集中體現。沒有這一步,或這一步沒做好,之前的工作做得再漂亮也沒用。
作答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注意理清思路。落筆前先思量答題的思路和角度,力求條理分明、層次清晰、答案全面。
②注意語言的組織與表達。答題語言要經過認真斟酌、精心構思,不濫用文學語言,不「白話」連篇,不拖沓冗繁,要盡量用歷史學科術語答題,形成答題要點,努力做到准確規范、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③不要照抄材料原文詞句來答題,除非題目明確要求摘引材料原文作答,或這些語句本身已經較為明確的反映了材料內容、又符合設問要求。
④答好第一問。材料題一般有多個設問,設問之間常常互相聯系,第一問的回答是否准確,直接影響到下一問題的回答。
⑤注意分值。要根據各問的分值,看分作答,詳略有據。一般情況下,分值大的要詳盡回答,反之,則相對簡要回答。
⑥書寫規范工整。書寫答案時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號化、標題化。
段落化:一個問題有多個小問或需要分若干層次來組織答案時,每個小問或層次一個自然段。
序號化:一個問題有多個要點時,每一個要點前標一個番號,如(1)、(2)、(3)或A、B、C。
標題化:就是在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前面根據其要求加上一個小標題,如「原因」、「性質」、「意義」、「認識」等。一個問題有多個小問時尤其如此。這樣做等於告訴閱卷老師:「某個問題是答在這兒

閱讀全文

與歷史材料題如何分析資料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