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七年級歷史要開課怎麼辦

七年級歷史要開課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7-11 22:08:28

A.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張立新

對於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新課。因為,小學沒有開設這門課,這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歷史只是一門副科。什麼是副科?就是與所謂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不是那麼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學生自然就會認為不必要那麼認真學了。這種陳舊思想,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新鮮感,也給歷史教學帶來不少的困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級的第一節歷史課,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七年級學生不像高年級的學生,接觸過這個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對於一個新科目,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而教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生把這種好奇心和新鮮感繼續保持下去,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節導言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在第一節歷史課上,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向學生充分「推銷」自己後,直接就跟學生說:「這是我們的第一節歷史課,我們不學習書上的新內容。」學生覺得很奇怪:「不學習書上的內容,是讓我們自習嗎?」我說:「這節課我們聊天,我們就聊『歷史』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你不是在騙我們吧,『歷史』這兩個字能聊一節課?」學生帶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我說:「不信?我們看著吧。我們聊『歷史』這兩個字,不得不說『WWW』。」學生鬨笑:「老師,你不是教我們上網吧,什麼『WWW』,我們上網早就會用了……」我說:「此『WWW』,非彼『WWW』……」學生馬上被我風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那麼,什麼是『WWW』呢?」
什麼是歷史(What)?這是第一個「W」。學生恍然大悟:「哦,這就是老師說的第一個W」。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什麼是歷史。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學生一開始面面相覷,後來便有幾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回答,有的講「歷史就是過去是事情」,有的講「歷史就是以前」,還有的講「歷史就是古代發生的事情」,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的回答很正確,為什麼開始不敢說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同學有時把簡單的問題想得太復雜了,對吧?其實歷史這概念很簡單:幾千幾萬年前的事叫歷史,幾十年幾百年前的事叫歷史,你們的昨天,對今天來說,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記住: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啦!」。這樣學生明白了,原來過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稱為是歷史,自己也是歷史中的一個人。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被激發出來了。
為什麼要學歷史(Why)?這是第二個「W」。對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有了第一個問題討論的經驗,此時,課堂氣氛有所活躍,學生的思維開始被激活,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增長知識,有的說可以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還有的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聽取了學生的發言之後,對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同樣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聽老師的觀點嗎?」學生大聲說:「想!」為什麼要學歷史?我給學生總結了兩個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學生說:「老師,這也是個理由,太簡單了吧?」我說:「我剛才不是跟你們強調了嗎,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如果不用考試,我們課堂還要學這門課嗎?這個不算理由嗎?」學生鬨笑,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了。我說:「現在的中考,歷史是一個必考的科目。以後上了高中以後,選文科的同學,歷史也是一個必考的科目」。
接著,我簡單地向學生傳達了這些年來的中考、高考方案,強調了歷史學科的重要性。經我這么講解,學生才開始明白:原來,歷史並不是他們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語文、數學、英語等一樣都是主科。既然是主科,學好是必須的。「當然,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是『被動』的學習」我說:「有沒有『主動』學習的理由呢?當然有。」接著,我給出了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的第二個理由。
(二)學史明智。
「所謂學史明智,簡單說就是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同學們相信嗎?」學生又用好奇、疑問的眼光緊緊地盯著我,期待著我的答案。我說:「同學們如果不信,我可以簡單講個歷史故事,看是不是可以『學史明智』。」聽說要講故事,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我跟同學們講了一個他們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的故事----田忌賽馬。講完故事後,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歷史故事,你們有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了嗎?」學生說:「沒有!」我說:「沒有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是因為你們學了歷史後,沒有思考、總結的緣故。我問你們,田忌取勝的關鍵是什麼?」學生說:「關鍵是田忌把賽馬的順序變了。」我笑著說:「這還不是最主要的。田忌能戰勝齊威王,最關鍵的是他懂得了運用自己的長處去跟齊威王的短處比,這才是贏的關鍵。你們以後跟別人比賽,也要懂得運用自己的長處去跟別人的短處比,這樣才能贏。」學生茅塞頓開,原來想要「學史明智」,必須要對學過的歷史,認真思考、善於總結、學會運用,這樣學習歷史才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接著,我又問:「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在現實中是怎樣靈活運用這個故事的道理取勝的嗎?」學生用殷切的眼神看著我說:「想!」於是,我給學生說了我的一次經歷:
話說,有一次,我有個高中的同學結婚,他邀請我們高中時幾個很要好的同學參加他的婚禮。自高中畢業後,我們很少在一起聚會了,老同學見面,自然很高興。酒席上,我們互相敬酒。幾杯下肚,我有點吃不消了,我的臉特別紅,因為我的酒量不好。發現我這個情況後,一個酒量很好的同學開始「欺負」我了,只見他拿了杯酒過來:「老同學,我們好久不見了,來,我們幹了這杯酒。」我勉強喝了。沒想到,剛喝完,他又倒了一杯過來,「我們再干一杯。」這時,我遇到困難了:喝了吧,自己受不了;不喝吧,又得罪老同學。怎麼辦呢?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我的那個同學,我發現他有個短處,就是他長得比較瘦小,而我長得比他強壯。我靈機一動:「這樣吧,既然大家那麼高興,我們不如扳手腕助興,誰要是輸了,就喝一杯。」大家聽我這一說,都圍了過來看熱鬧。看到這種情況,我那同學說:「好,來吧!」沒想到,我們准備好後,旁邊的人剛說開始,不到幾秒鍾,他就被我打敗了。他喝了一杯。接著,我又說:「再來!」第二回合,我的同學同樣敗了,他再喝一杯。我說:「再來,再來……」我那同學不幹了,灰溜溜地閃開一邊。我就這樣利用自己的長處化解了危機,反敗為勝……
聽完我的故事後,學生都笑得合不攏嘴。有的說:「老師,你真厲害。」有的說:「老師,你真牛。」有的說:「老師,你真奸詐。」我問:「現在,你們相信『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了吧?」學生說:「信了!」我又問:「既然學習歷史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和更有智慧,你們會主動學歷史嗎?」學生說:「當然會啦!」
通過我的一次親身經歷,巧妙利用「田忌賽馬」取勝的道理,現身說法,這時,明顯看出學生徹底服我了,也開始喜歡上我的歷史課了。
(一)要有興趣。
跟前面的兩個問題一樣,我同樣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討論。大多數學生討論後認為只要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背背書就可以了。這說明學生還未掌握歷史學科的科學學習方法。於是,我開始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試著回想,你們有沒有哪些方面是比較擅長的?」學生有的說:「我的籃球打得很好」、有的說:「我的數學學得很好」、有的說:「我煮的菜很好吃」等等。我說:「那你們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在這些方面擅長呢?」學生說:「喜歡做,有興趣啊!」我說:「對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歷史,首先必須要對歷史感興趣。」學生用認可的眼光看著我說:「老師,我們現在知道怎樣學好歷史了,只要有興趣就行……」可是,我又問:「只要有興趣就能學好歷史了嗎?」學生問:「不是這樣,那還要什麼?」我說:「還要方法!」
(二)要有方法。
要學好歷史,我給學生的方法是「聽、背、練、問」四個字。1、聽。指的是課堂上認真聽。課堂上善於聽,是學好歷史的重要環節。學生上課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聽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時用筆做好筆記。2、背。指的是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記下來。俗話說:「背多分(貝多芬)」。不管學什麼學科,背(記)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你不背(記)下來,做題的時候,又怎麼能做到胸有成竹呢!3、練。指的是做練習。做練習的目的就是要檢測你聽和背得效果如何,也是在進一步鞏固你的學習成果。如果在做練習中發現問題,說明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了,這時你就該問了。4、問。問也是學好歷史重要環節。但,剛上七年級,面對著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環境,很多學生會害羞,甚至難以啟齒。這時,我們就必須克服害羞的心理了。我們的聖人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要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臉皮厚一點,一次、兩次,不就習慣了嗎?這就是我教給學生學好歷史的四字方法,簡單、明了。學生很快就用心把這四個字記下了。
在那節課的最後,我問學生:「上課時,我說『歷史』這兩個字,我們能聊一節課,你們信了吧?」學生齊聲說:「信啦!」並報以熱烈的掌聲。從學生愉悅的表情上,我感覺到這節課「引導學生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興趣」的目的達到了。
總之,通過那一節導言課,我用風趣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不僅闡明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而且點撥了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為今後的教與學打下了基礎,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B. 如何開展初中歷史課外活動課

很多年來,歷史學科在初中階段是一門不被重視的學科,由於在中考中所佔的分值只有30 分(還要看是否被抽考),與生物、地理一起被當成了「被抽考」的學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其實歷史不應成為「副科」,歷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有著不可低估的社會價值,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社會重要性。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帶有強烈的功利性:中考要考的就學,不考的就不感興趣。為了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也為了學生終生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各學科教師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發展問題。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希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採取各種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歷史教學中,除了精心准備每一次的課堂教學,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外,還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置身於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和事件中,把抽象地傳授變成直觀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使歷史知識的抽象學習成為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為了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我,學生會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活動所需的歷史材料,這樣就極大在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習歷史的興趣會十分高漲。下面是我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的幾點做法,請老師們指正:
1、活動安排要緊扣現行歷史教材,為歷史課的學習服務
開展歷史課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其主要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活動的安排不能脫離現行歷史教材。我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適合開展活動的內容,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和時間安排。例如:初一階段除教材上已經有的活動課以外,我還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互走訪(目的是掌握農耕文明的主要內容),商鞅舌戰群儒(目的是掌握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秦始皇功過的辯論會(目的是掌握秦始皇統一的功績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以及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另外還有學期末的歷史人物表演(目的是對全學期所學的歷史人物及主要歷史事件進行復習)等……;初二階段我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火燒圓明園歷史電影觀看(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課的內容並適當在情感價值觀方面拓展),長征組歌演唱(目的是掌握紅軍不怕遠征難及配合活動課「重走長征路」),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目的是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培養學生愛熱愛南昌),家庭相片展(目的是充分認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初三安排了古代文明之光小報編輯活動(鞏固中外古代文明成就方面的知識),近代世界藝術作品欣賞課等;組織學生進行以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為主題編寫手抄報等……。
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活動准備中充分學習課標要求的有關歷史知識,學習興趣較濃,對提高學生初中歷史課的學習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2、活動要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
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都有創新的見解並且願意和渴望以一定的方式表現自己,自我實現的慾望強烈,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採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歷史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小報,觀看影視劇、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等活動,我力求活動進行得豐富多彩。如「商鞅舌戰群儒」活動中,讓一位學生扮演商鞅,再找幾位學生扮演反對他的守舊大臣,一場商鞅舌戰群儒的場面就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活動有聲有色,學生對有關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再如,歷史人物表演活動中,我精心布置會場,讓學生置身於一個良好的表演環境中,感受到老師對表演活動的重視和對表演者的尊重,他們會認真地對待這次活動。活動中,學生做了充分的准備,自己製作了道具、服裝,還查閱大量資料收集所扮演的人物的故事、言行等,編寫台詞,甚至把頭發做成古人模樣,表演栩栩如生,令人嘆服。我還給活動全程錄相,活動後回放給學生看,大家歡聲笑語,興趣盎然。又如,在「我的家庭影展」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自己的相片,按時間先後排序,有的同學還認真編寫了相片說明,標注拍攝時間、地點、人物及當時的歷史背景等,活動讓學生切實認識到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從枯燥的「背歷史」中解放出來,能更好地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對歷史學習極為有利。
3、活動一定要注重實際效果,避免只有形式而無內容
一次有效的歷史課外活動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教育活動的結束,必須及時鞏固和深化活動的成果。在這方面,我們通過讓學生寫日記,做作文、開座談會、辦壁報等方式,幫助他們從思想上總結自己的感受。總之,要把學生在歷史課外活動上引發的感情沖動、形象的感染,上升為歷史的反思、理論的思維,逐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達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真正為歷史教學服務。歷史課外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歷史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地參加歷史課外活動,為此,在安排活動時,我力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決不是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如:歷史人物表演中,我要求大家盡量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既提高了參與率,又豐富了內容,增強了活動的實效性。觀看了歷史記錄片《南京》後,我讓學生寫出觀後感,學生紛紛表達了觀看影片後的感受,大家對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義憤填膺,都表示要好好學習,為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而努力。……
歷史課外活動既要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歷史課外活動無疑應該做到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學生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又決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形式。進行扎實的歷史學習,教師特別要考慮什麼樣的歷史教學內容適宜採用什麼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有促進作用,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讓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總之,開展好歷史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了對教材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歷史課外活動,廣大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從近代中華民族屈辱與抗爭中,領悟到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要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機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戰;有利於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歷史課外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每次活動中要求教師要參閱大量的資料,要在如電腦、音像、美術等多方面進行准備,必定會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在活動中,要自主查閱資料,整理出對活動有用的信息,有時,還需要幾位同學一起完成活動 ,這對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都有極大的提高。

C.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准備做教學計劃吧。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人教版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1

一、學情分析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大多數同學對歷史比較有興趣,課堂紀律較好。但是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難度,綜合歸納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時間為順序,從人類的起源講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束。教材圖文並茂、可讀性強。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教學措施

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提倡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我會將這些理念貫徹到歷史課堂中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起始,以精彩的導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鋪墊,使學生在興趣和好奇的驅使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中,重點、難點部分將主要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來解決,而不再僅僅由教師講述。

2、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課堂上,在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要更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歷史課來說,教師的講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師要盡量做到少講、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習、思考和展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課時分配

第一周:歷史導言課

第二周: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三周:華夏之祖;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四周:燦爛的青銅文明;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五周:國慶假期

第六周:大變革的時代;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第七周: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單元回顧

第八周: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

第九周:大一統的漢朝;復習

第十周:復習,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期中考試情況總結;兩漢經濟的發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過的辯論;單元回顧

第十五周:三國鼎立;三國歷史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十六周: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第十七周: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單元回顧

第十八周:復習

第十九周:復習

第二十周:復習,期末考試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2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的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任務。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製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本期教學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然而,從上學期上課反饋的情況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課效果差距較大。有的學生基礎很好,視野開闊,並能對歷史事件發表很多自己的見解,這也讓教師必須加大備課的深度和廣度。有的學生基礎一般,但課堂回答積極。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基礎差,所以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講授。這學期的教學,要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像、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課外學史」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4、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5、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6、積極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3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

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

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

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一、學情況分析

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麼興趣。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三、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5、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6、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7、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4

一、學期教學目標

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

1、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歷史教學仍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又要了解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2、七年級歷史教學要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性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教育,尤其是社會發展規律教育,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進行革命傳播和道德情操教育,培養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而獻身的責任感。

3、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內容:歷史知識的知識點分散到每個歷史現象;歷史事物和歷史人物中,特別是每一個具體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事件的因果是教材的知識點。

本冊分為四個單元,敘述我國從遠古到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共有22課,前三單元各設一節活動課,第四單元後設兩節活動課。本書的內容除正文部分為基本要求外,其他部分包括導入框、楷體字、動腦筋,文獻資料,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課等均不做統一要求。但它對引發學生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卻起著重要作用。

重點:

第一單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人文初祖"---黃帝

第二單元: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春秋爭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中華文化的勃興

第三單元:秦朝統一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統一的措施;

漢武帝的大一統;秦漢文化

第四單元:三國鼎立;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難點:第一單元: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人文初祖"---黃帝

第二單元: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春秋爭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中華文化的勃興

第三單元:秦朝統一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的大一統;秦漢文化

第四單元:三國鼎立;江南地區的開發;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情況:通過上學期的教學得知因學生對所學內容距今比較久遠,比較陌生,學生掌握起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學生普遍存有不重視歷史課,認為它是副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講清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改進教學的措施、設想:

(1)解決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思想,一方面講清學習歷史課的重要性,列舉歷史知識在古今中外應用的實例,懂得"讀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另一方面注意激發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採取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密切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他們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點,彩圖多是新教材的突出特點,通過彩圖可增添直觀性,給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學習導入框和閱讀小字,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動腦筋和活動與探究的內容,使學生養成動手動腦,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自由閱讀卡,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除此以外,教師在補充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歷史常識等,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現象,發現歷史規律。

(3)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單純以書面成績評價學生,注重學生的綜合歷史能力。

(4)教給學生多種記憶方法,提高記憶速度,採取自我總結,互相交流,教師推薦等形式,找出適合學生的記憶方法。

2、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扣新課程標准,對學生要求既不能提高也不能降低。

(2)不能求傳授學生多少知識,而應培養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如何獲得知識。

(3)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防止學生死記硬背,指導並與學生一起探討記憶的方法。

(5)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實驗課題及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實驗與應用;

方案:

1、認真貫徹歷史新課程標准

2、觀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的教學光碟。

3、學習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的理論。

4、教學中試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

5、總結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優點和不合理之處,讓其趨於合理。

六、教學業務學習及有關教學活動的安排:

1、業務學習

(1)學習《歷史新課程標准》,加強自身業務,使自己的專業知識達到精深和廣博,以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

(2)認真學習本學科教學大綱,對照歷史課程標准,深鑽教材,以便教學中把握好深度和廣度。

(3)認真學習研究教育理論。理論是實際工作的指導,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諧教學理論、創新教育理論、洋思教學經驗等,並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4)認真學習他人教育教學先進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積極參加各項業務活動。

2、教學活動

(1)聽課、評課、說課。

(2)組織歷史活動小組,興趣小組。

(3)分班舉行歷史故事會。

七、培優補差措施:

1、培優措施:注意調整他們的學習情緒,使之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經常開展知識競賽活動,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

2、補差措施:對待學生要做到耐心引導,不諷刺不歧視,堅持正面教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確實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服務對象,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差的原因,鼓勵他們相信自己,增添信心,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求知慾。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課改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新教育教學方法為指導,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史,了解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的線索;能夠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學會社會調查的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歷史問題。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歷史,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本學期初中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1課。單元復習佔4課時,期中復習佔2課時,期末總復習佔4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五、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新學期教學計劃為指導,全面落實推進課程改革,逐步形成先進的綜合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唯物主義歷史觀。

三、具體思路

1、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復習階段,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指點迷津,注意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1、任務: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2、要求:歷史教學,即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又要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像,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不斷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工作計劃7

在本學期,擔任七年級(6)個班的歷史課,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本學期要很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工作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學特點。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學內容《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准確,

2、以的要求為依據。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六、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復習佔四個課時,期中復習占兩個課時,期末總復習佔四個課時。

D. 如何上好初中第一節歷史課

上好初中第一節歷史課具體方法如下:

1、在第一節歷史課上就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習觀是學習好歷史的基礎

基於對造成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不高的第一個原因是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知偏差,通過第一節歷史課來糾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首先就要擺正對歷史課是所謂的「副科」的心態,只有這樣歷史教師的教學才能夠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其次,在第一節歷史啟蒙課上我們就要明確告知學生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我在第一節歷史課上就會對學生說:歷史是一門社會學科,它涉及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它是人類對自己過去的總結同樣也是認知現代的途徑。

我們不要把歷史單純的理解為「死記硬背」、「沒有什麼深奧學問的學科」。就這樣我通過告知學生歷史學習的意義,從入門就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歷史學習觀。

2、在第一節歷史課上就捕捉學生興趣點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方式

衡量一個優質課堂教學的標准就是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一個活躍的課堂。捕捉學生的興趣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是我上歷史課的一大法寶。結合第一節歷史課不易多深入講解知識點的特點,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中的奇聞趣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說學生普遍對考古非常有興趣,我就會講一些考古發現。秦始皇的暴政之一就是是徭役繁重,他曾經役使七十多萬人,在咸陽修阿房宮,在驪山營造自己的陵墓。結合著多媒體的圖片放映介紹驪山陵的內部結構以及現在一直沒有挖掘的原因。引人入勝的情節加上豐富直觀的圖片自然吸引學生一探究竟。

3、簡潔生動、語言幽默是開啟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之門的關鍵

如果我們在有豐富情節的基礎上加上巧妙的課堂用語,那麼可以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呆板的語言和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歷史老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時候要結合著教授的內容做語氣上的變化。

比如說在講授二戰恢宏悲壯的歷史場景時,語氣就比較鏗鏘有力。在講授古代四大發明的時候語氣則充滿了自信與驕傲,較為輕快。這樣教師從書本教學轉變為情景教學,寓情於景,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

4、教師引導、個人魅力是開啟學生歷史學習興趣之門的保證

教師處事的態度和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因此一個有豐富歷史知識和高尚素質的教師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講授「孔孟聖賢」的時候,如果教師有正確的禮儀情操就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展現。這不僅是對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的學習同樣也是教師對學生形成禮儀、言行的正確引導。

(4)七年級歷史要開課怎麼辦擴展閱讀

歷史教育的不足,其實已經在社會中有所反映。趙亞夫說,「比如近些年的民國熱,由於各種原因,存在美化民國時期和民國人物的傾向。這種現象就與歷史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系。我們的歷史教育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點,學生對一段歷史和人物缺乏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認識,所以很容易被網路上熱炒的觀點左右,不少人成了民國熱的跟風者也就不奇怪了。」

1、激發興趣

如果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學生收獲的只是一個個知識點,要跳出課本,引導學生感知鮮活的歷史

廣東省東莞市的歷史教師夏輝輝沒有想到,她在歷史課堂上虛構的一個人物「帕帕迪」會引起這么多的效仿與爭議。

在嶽麓版歷史教材中,《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進程》的第六課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主要介紹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變遷。由於所涉歷史年代久遠,概念生疏,這堂課並不好講。

苦思冥想後,夏輝輝大膽虛構了一個叫「帕帕迪」的農民,以他的生活為線索帶學生進入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陶片放逐法、蘇格拉底之死、女性不享有民主權等概念被生活化地呈現,本來生澀的歷史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

為了讓這個虛構的人物更加貼近史實,夏輝輝在後續的教研工作中,又查閱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以確保最大程度地尊重歷史。

2、塑造史觀

學生在建構歷史觀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歷史知識的匱乏,而是在海量信息的沖擊下,難辨是非

2011年新修訂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准》中規定,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通過歷史學習,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看來,歷史教育僅僅有趣還不夠,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客觀理性地認識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歷史要開課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