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清朝歷史的書
1、《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
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清史稿》自1914年設立清史館起,編修工作歷時十四年,先後參加編寫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至1927年,主編趙爾巽見全稿已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以《清史稿》之名將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為未定本。
趙爾巽在《發刊綴言》中指出,本書是「作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並非視為成書「。但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朝史書,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
2、《清史講義》
《清史講義》是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森。該書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學派扎實細密的功夫考訂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
本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簡要敘述,為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3、《清實錄》
《清實錄》,全稱《大清歷朝實錄》,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清實錄》系清代歷朝的官修編年體史料匯編。主要是選錄各時期上諭和奏疏,皇帝的起居、婚喪、祭祀,巡幸等活動亦多載入,已編成的十二朝實錄,篇幅不等,若十種之間相差頗為懸殊。
各朝實錄記事細目多寡不均,但主要類別大多相同,舉凡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及自然現象等眾多方面的內容皆風羅包納,篇幅較《明實錄》多一千四百餘卷,字數多一倍半,可稱鉅帙。
4、《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是2007年4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思平。《大清十二帝》選取在清朝近300年歷史中出現的全部12位帝王來切入歷史。
他們有的具有開創之功,有的具有守成之力,有的經歷了民族大發展的高峰,有的奮起於國家危亡的低谷,有的消沉在無奈悲歌中,有的墮落在盛世贊歌里,有的具有雄才大略,有的平庸無能。在中華民族走過千年興盛、百年屈辱歷史後的今天,研究這些帝王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清代通史》
《清代通史》,蕭一山所編,記史從乾隆述至同治期。作者稱「本書參考書籍,不下六七百種」,「所述為清國史,亦即清代之中國史,而非清朝史或清室史也」,以史事敘述為主,還收錄了一定數量的歷史傳說,卷首有清代外交條約章表。
本書作者將文化置於重要的地位,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學術思想也佔有相當大的篇幅。
❷ 清代歷史檔案保存在何處
1950年,故宮文獻館改為檔案館,成為專門保管清歷史檔案的專業機構,1955年故宮檔案館劃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改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並從各地藏有清檔案的單位和個人手中徵集和接收了清檔案近四千箱(約400餘萬件),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檔案數量增加了近一倍,檔案全宗也由原來的十幾個達到了70幾個。但是,目前國內一些機關、團體、學校及個人手中,甚至外國的一些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和私人手中還收藏有不少清代檔案。此外,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宮中檔、軍機處檔、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詔書、國書、本紀、滿文老檔及雜檔等,共計三十九萬二千多件;從中選編出版了《海防檔》、《中法越南交涉檔》、《中俄關系史料》、《礦務檔》、《宮中檔》、《舊滿洲檔》、《清太祖武皇帝實錄》、《道咸同光四朝奏議》、《袁世凱奏摺專輯》、《年羹堯奏摺專輯》等檔案史料匯編。
目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是保存清代檔案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它收藏有清朝中央機構及地方官衙、個人、王府的檔案,共約九百多萬件。在時間上起於清入關前1607年,止於宣統三年(1911)。此外,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住在紫禁城及寄居天津時期的檔案亦包括在內。這些檔案的所屬全宗分別為:內閣、軍機處、內務府、宗人府、宮中各處、吏部、戶部——度支部、禮部、兵部——陸軍部、刑部——法部、工部、外務部、學部、農工商部、民政部、巡警部、郵傳部、理藩部、樂部、責任內閣、弼德院、都察院、資政院、翰林院、大理院、會議政務處、督辦鹽政處、總理練兵處、清理財政處、管理前鋒護軍等營事務大臣處、侍衛處、禁衛軍訓練處、尚虞備用處、京城巡防處、京防營務處、京城善後協巡總局、禁煙總局、順天府、會考府、軍諮府、醇親王府、憲政編查館、修訂法律館、國史館、方略館、太僕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神機營、健銳營、火器營、欽天監、國子監、大清銀行、近畿陸軍各鎮督練公所、京師高等審判廳檢查廳、長蘆鹽運使司、鑾儀衛、八旗都統衙門、步軍統領衙門、山東巡撫衙門、黑龍江將軍衙門、寧古塔副都統衙門、琿春副都統衙門、阿拉楚喀副都統衙門,以及溥儀、端方、趙爾巽等。檔案的種類和名稱不下百餘種,包括有皇帝發布的命令文書,如制、詔、誥、敕、諭、旨等;有官員向皇帝的奏報文書,如題本、奏摺、賀表、箋文等;有記載皇帝言行和政務活動的檔案,如起居注、實錄、聖訓、本紀、方略等;有記載皇室和皇族事務的檔案,如玉牒、星源吉慶、皇冊等;有各衙門之間的來往文書,如咨文、移會、札、稟、呈、函等;有外交文書——照會等;此外還有電報、輿圖、史書、清冊、各種檔冊、人物傳記等。這些檔案,絕大部分使用漢文或滿漢文合璧書寫,有一部分專用滿文的,也有少數使用蒙、藏等少數民族文字書寫。此外還有英、法、俄、日等外文檔案。這些檔案史料內容豐富,幾乎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藝術、天文、地理、氣象、民族、外國侵略、人民革命運動以至宮廷生活、典章制度等各個方面。這些清檔案數量之巨、種類之多、內容之廣,在全國絕無僅有,是中國目前歷史檔案中保留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部分,也是中國歷史上稀有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社會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