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歷史課程標准

什麼歷史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2023-07-14 06:56:47

⑴ 2022年初中歷史新課程標准

在課程標准方面

一是各課程標准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培養要求。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准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准備。

⑵ 什麼是中學歷史課標中的知識

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性質的一點認識

在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中,如何把握和認識高中歷史課程,明確高中歷史課程的性質,是進行歷史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同時也是廣大教師在實施歷史課程的實踐中應該好好把握的。

下面本文將就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性質談一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依然注重「基礎性」

在以往的概念界定中,更多的是把基礎教育范圍定義在九年義務教育,只是少數人把高中階段的教育納入基礎教育范疇。

而這次的課程改革,把高中也歸入到了基礎教育階段。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就說道:「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

」由此可知,高中歷史課程依然是一門基礎課程,依然屬於基礎教育的范疇。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堅持基礎性」。

這種基礎性,不僅僅是歷史知識上的基礎性,更應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維度、多層次的基礎性。

高中歷史課程屬於基礎教育階段,可以說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之一,要為學生進入高層次的教學學習做鋪墊,也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基礎。

因而,《課程標准》中指出「在初中歷史課程的基礎上,根據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質、任務以及課程目標和基本要求,遵循時代性、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原則,規定適合高中學生學習的課程目標和學習內容,為其進入社會和高一級學校奠定基礎。

」把高中歷史課程定位為一門基礎課程,這對於指導歷史課程改革、教學等,都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比較,具有獨特的「歷史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以歷史學知識為載體的,與其他課程相比,歷史課程有獨特的「歷史性」。

歷史課程中的歷史知識具有時序性、過去性和一度性等特徵。

這些特點可以說是其他學科知識都不曾具備的,是歷史知識的特性,而這些特性也決定了歷史課程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區別與差異,同時也決定了與其他學科課程有巨大的不同。

基於歷史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的不同,歷史課程在教育目標、教育功能等方面也與其他學科課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

《課程標准》強調「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注伍爛歷重歷史課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差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展現人類發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

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這些教育目標的實現是其他課程所不能代替的。

只有歷史課程才能很好地實現這些教育目標。

三、普通高中歷史課程不能等同於歷史學,更加強調其「歷史教育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雖然是以歷史學知識為載體的,但這並不是說歷史課程就等同於歷史學,歷史學重在進行歷史研究、窮盡追尋,而高中歷史課程更加強調的是其歷史教育性,教育已經被論證的知識。

歷史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內容,它需要歷史學研究的支撐,卻不等同於歷史學的研究。

歷史學研究立足於爭鳴和創新,而歷史教育立足於傳承和行動。

以往的教學大綱更多是注重歷史學知識的專業性,《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中說道:「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與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活動密切相關,具有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這種過於強調歷史學知識的專業性,導致了以往歷史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等現狀。

高腔搜中歷史課程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系統歷史知識的課程,它應是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和幫助學生發展的課程;高中歷史課程屬於非專業歷史教育課程,它是面向全國中學生的基礎課程,應擺脫長期受大學專業歷史教育模式和歷史研究成果(模式)影響的束縛,不去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避免內容的專業化、成人化傾向;它應只向中學生介紹最基本、最重要的歷史知識,構建符合中學生認知水平和中學生學習需要並有助於學生發展(終身學習)的課程新體系。

四、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注重公民教育,同時具有很強的「人文性」

《課程標准》強調「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歷史課程將公民教育列為課程的基本功能,公民教育功能的正確定位,適應了課程的基本特點以及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世紀歷史教育的重大進步。

課程標准所提出的公民教育目標,形成了新的歷史教學理念,將對歷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產生重要的影響。

加強歷史課程公民教育目標的研究,有利於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科的課程功能,有利於促進教師公民教育觀念的形成。

與以往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我國歷史課程標准開始用公民教育的理念解釋歷史課程的功能、性質,公民教育己成為歷史課程目標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歷史課程標准中的公民教育目標以其內容的豐富性、人文性,體系結構的層次性和深入性,教學規范的系統性、可操作性,體現了社會的需要、時代的發展,同時也體現了歷史課程對人本身的終極關懷,體現「人文性」。

人文性是新課程的鮮明特徵,而歷史課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其人文教育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可替代的。

歷史屬於人文社會科學,其學習和探究的對象主要是人及人類社會的活動情況,人和人的活動是歷史學科關注的中心,這就奠定了歷史教育人文性的基礎,從這個角度出發,歷史教育應承擔起新課程人文教育的首要任務。

因而,歷史課程注重歷史課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強調學生的發展,具有「生本」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歷史課程同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亦即「注重人的生命可持續發展」。

《課程標准》強調了高中歷史課程要「堅持基礎性、時代性」,「體現多樣性」,指出歷史課程要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

以上這些課程基本理念都體現了以學生為本,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⑶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是什麼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掌握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對人類歷史的延續與發展產生認知興趣。

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養成愛國主義情感,開拓觀察世界的視野,認識世界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成為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課程性質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的歷史課程在基礎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使學生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拓展國際視野,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基礎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歷史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

人文性以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歷史,正確理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人文素養,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綜合性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的關系,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

⑷ 歷史課程標准2022解讀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是學生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了解中外歷史發展進程、傳承人類文明、提高人文素養的課程,具有鑒古知今、認識歷史規律、培養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的重要作用。

二、課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

2、以中外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為基本線索,突出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3、精選和優化課程內容,突出思想性、基礎性;

4、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鼓勵教學方式創新;

5、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方法,發揮評價促進學習和改進教學的功能。

⑸ 初中歷史課程標准解讀

初中歷史課程標准中提到歷史課程標準是在新形勢下歷史教學的指針,歷史課堂的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下面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參考。

歷史課程標準是在新形勢下歷史教學的指針

人類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政治多極化趨勢持續發展。在這種國際形勢背景下,如何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如何認識人類文明的多元性,就成為歷史教育不能迴避的問題。與此同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也對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提出了新的任務。

歷史課堂的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既是歷史學科的學科要求,也是當今時代的時代特色和要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新課標把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現代公民作為歷史課的教學目標。新課標中提到: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次歷史課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觀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精選歷史課程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祖國和世界的了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主體地位

1.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教師要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⑹ 歷史課程標准

一、高中歷史課標和初中歷史課標的區別

一、特點不同

1、高中歷史課標:構建了「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三類課程所組成的課程體系,並採用通史與專題史相結合的方式呈現。

2、初中歷史課標:從基本問題出發,選用合適的案例。所選案例經典而簡練,且與前面的理論闡述互相照應,既有正例,又有反例(或者說是不完善的案例);以場景式實踐,提出可行的、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改進建議,使教師能夠豁然開朗。

案例與評析,將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與教育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與廣大一線教師的話語習慣、思維習慣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場景式的路徑引領。

二、出版社不同

1、高中歷史課標: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2、初中歷史課標: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三、內容上不同

1、高中歷史課標:注重展現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和歷史發展大勢,精選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歷史啟示。

2、初中歷史課標:集中提煉、破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和突出問題,讓問題「露」出來。然後,對這些基本問題進行理論解讀,力求彰顯前沿視野、理論深度和實踐路徑,從而讓理念「立」起來,讓教師對理解新課程標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獲得明朗而切實的答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初中歷史)

網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二、一堂優質歷史課的基本標准有哪些

在新課程中,一堂優秀歷史課的標准究竟是什麼?真是見仁見智,眾說紛紜。

課堂教學評價既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實現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新課程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已經發生變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我認為,評價標准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六條:其一,首先要看是否符合《歷史課程標准》的要求。《歷史課程標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令性文件,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重視對《歷史課程標准》的學習,掌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要求「歷史課程應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應面向全體學生」;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則規定「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

三、歷史課程標准和新教材(人教版)的特點是什麼

、《新課標》的十個新特點 第一,對高中歷史課課程性質的認識新。

《新課標》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更加科學地揭示了高中歷史課程的性質和特徵:「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規定了高中歷史課的指導思想和內容;「進一步」,強調了在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揭示了高中歷史教學最終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最高目標。

1996年起,原國家教委頒行獨立的高中歷史教學大綱,盡管後來作過多次修改,但對高中歷史課程性質的認識一直沒有多大改變:2002年4月第1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指出:「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與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活動密切相關,具有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實,《教學大綱》對高中歷史課程性質的這一定義,是對「歷史學」性質的定義,是從學術上來描述的,它同樣適宜於大學階段的歷史課,實際上並沒有認清高中歷史課程的性質。

比較起來,《新課標》更加科學地揭示了高中歷史課開設的目的。 第二,對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目的的認識新。

歸結起來,《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學目的作了三個方面的描述:①知識教育與學科能力培養:「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展現人類發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②強調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

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同時也是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

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③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和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結合《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規定,以及對高中歷史教學所提出的建議來理解,《新課標》對後兩者更加重視,體現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新理念。 歸納《教學大綱》對教學目的的描述,也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思想教育。

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規定,以及對高中歷史教學所提出的建議來理解,《教學大綱》對更加重視基礎知識教學,體現出「以基礎知識為中心」的理念。實話說,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學大綱》對「思想教育」目標的規定,太過於強調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容易造成學生對「思想教育」的抵觸情緒,並沒有全面揭示歷史學在對人的價值觀形成、情感培養方面的教育功能。

總之,《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規定,是對《教學大綱》關於教學目標規定的重大發展。傳統的教學大綱較多以學科體系為中心來表述本學科的知識點和教學要求,對能力和教學要求往往採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抽象的方式,對教師具體了解學生應達到什麼程度缺乏明確的指導。

而《新課標》將對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具體化,從而明確了高中教育歷史課程教學要達到的基本標准。 第三,對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揭示新。

《新課標》用了相當篇幅全面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體現多樣性,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

四、《初中歷史課程標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簡答題

三、簡答題(每題

15

分,共

45

分)

1

、如何處理教科書與《初中歷史課程標准》的關系?

2

、對學生歷史學習業績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3

、歷史學科有哪些豐富的課程資源?

宣城市梅林實驗學校初中歷史課程標准測試卷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

、被動接受、死記硬背

2

、唯物史觀、科學的教育理論

3

、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

4

、學習方式

5

、教師、學生

6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現代史。

7

、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計劃表」規定的總課時

8

、時代性、適應性

9

、學生

二、判斷題:

1

、√

2

、*

3

、*

4

、*

5

、√

三、簡答題

1

、答:要正確處理教科書與《標准》的關系。《標准》是教科書編寫的惟一

依據。教科書編寫者要認真研究《標准》,領會《標准》的基本精神。教科書必

須完整准確地體現《標准》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礎上,

教科書可以適當增加一些

"

內容標准

"

之外的知

識,

並使之與

"

內容標准

"

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現方式上有所區別,

但這些知識要有

助於學生更好地達成課程目標,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2

、答:

1.

個人代表作品檔案法。

2.

觀察法。

3.

活動法。

4.

學生自我評價法。

5.

測驗法。

總之,

要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對歷史教學效果做出科學的解釋,

使評價

不僅能了解學生歷史學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而且能激發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下載券 416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1頁未讀,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與什麼歷史課程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