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八年級上冊歷史要背什麼

八年級上冊歷史要背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14 10:47:06

⑴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知識和世故不同,真有學問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八年級 歷史上冊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1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時間: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導火索: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

2,開始標志:豐島海戰:1894年7月25日,日軍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

結束標志: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主要戰役

①平壤戰役:左寶貴力戰身亡。葉志超倉皇出逃。

②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殉國。

③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孤軍迎敵,日軍製造旅順大屠殺(2萬多人)。

④威海衛戰役: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簽訂《馬關條約》(1895)

①割地: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通商: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適應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輸出資本的迫切需要)

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國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國:沙俄、法國、德國 ②代價:贖遼費—清政府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

③影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2)「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國②主要內容: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經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

③評價(實質):反映出美國與 其它 帝國主義國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2

第6課 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9月

(時代背景: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1、代表人物: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或資產階級改良派)

2、揭開序幕: 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3、運動的發展:①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是中國西學之第一人,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②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4、運動的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①變法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②內容:經濟:發展農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廢除無用的官職。 文化 教育 :創辦報刊,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④失敗: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就義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敗原因:①寄希望於無實權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力量強大;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力量過於單薄,脫離人民群眾。

6、性質: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3

第7課 抗擊八國聯軍時間:1900-1901

1、義和團運動

①興起: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發展而來。 ②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③ 口號 :「扶清滅洋」④失敗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⑤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①時間:1900.6.10—1901.9.7

②成員:英、美、俄、日、法、德、意、奧2000多人

③統帥:西摩爾(英國)→瓦德西(德國)

④主要戰役: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直隸提督聶世成壯烈殉國

3、《辛丑條約》的簽訂

①簽字雙方:八國+西、比、荷共11國

②主要內容

【經濟上】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 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軍事上】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外交上】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4

第8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 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⑴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組織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⑵1895年,孫中山聯絡陸皓東發動廣州起義,結果失敗,孫中山斷發改裝,流亡海外。

2、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日本東京

(1)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創立民國(民權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平均地權(民生主義:改革土地制度)

(2)機關刊物:《民報》

(3)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意義: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發展

3、三民主義

⑴創立者:孫中山

⑵三民主義內容:民族(前提)、民權(核心)、民生(發展)

⑶意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5

第9課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萍瀏澧起義:劉道一、蔡紹南;是同盟會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2、安慶起義時間:徐錫麟,秋瑾

3、廣西起義:孫中山、黃興;

4、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孫中山、黃興、趙聲。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意義:起義雖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二、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三、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

①終結封建帝制②創建資產階級共和制③引發社會生活巨變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梳理

★ 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優質總結

★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匯總(兩份資料)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與復習方法

⑵ 初二歷史必背知識點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第1課:鴉片戰爭(道光帝時)。

時間:1840.6-1842.8。

1、林則徐虎門硝煙:

(1)原因:鴉片走私造成中國銀荒兵弱,吏治腐敗,嚴重威脅清王朝的統治。

(2)時間: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影響∶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英國發動侵華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原料。

(2)直接原因(導火線):1839年6月3日至25旦,林則徐虎門銷煙。

(3)戰爭結果:清政府戰敗求和,1842年8月簽訂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洞缺約——《南京條約》。

(4)《南京條約》的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②割香港島給英國。

③賠款2100萬銀元。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5)鴉片戰爭的影響:

①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②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鴉片戰爭使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煙片戰爭給我們的啟示: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6)為什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為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7)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

5、「瓜分」中國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國:沙俄、法國、德國。

②代價贖遼費—清政府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

③影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2)「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國。

②主要內容: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經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

③評價(實質)反映出美國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第6課、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9月。

(時代背景: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1、代表人物: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或資產階級改良派)。

2、揭開序幕: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3、運動的發展:

①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是中國西學之第一人,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②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4、運動的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①變法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②內容:經濟:發展農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廢除無用的職。文化教育:創辦報刊,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④失敗: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就義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敗原因:

①寄希望於無實權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力量強大。

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力量過於單薄,脫離人民群眾。

6、性質: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

第7課、抗擊八國聯軍:

時間:1900——1901。

1、義和團運動:

①興起: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發展而來。

②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③口號:「扶清滅洋」

④失敗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⑤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①時間:1900.6.10-1901.97。

②成員:英、美、俄、日、法、德、意、奧200多人。

③統帥:西摩爾(英國)→瓦德西(德國)。

④主要戰役: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直隸提督聶世成壯烈殉國。

3、《辛丑條約》的簽訂:

①簽字雙方:八國+西、比、荷共11國。

②主要內容:

經濟上: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

軍事上: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微信公眾號

政治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一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外交上: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匡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建立教師節,標志著教師在中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每年的教師節,中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⑶ 初二歷史必背知識點(精華版)有哪些

初二歷史必背知識點(精華版)有: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時間:1949年9月。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土地改革時間:1950年-1952年底。

4、一五計劃時間:1953年-1957年

5、一五計劃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6、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成就:鞍山鋼鐵公司建成投產、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製成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7、一五計劃期間交通運輸業成就: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車。

8、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時間:1954年9月。

9、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底),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10、農村改革時間: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1)農村改革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2)農村改革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3)鄉鎮企業改革:改革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11、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後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對於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12、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

(3)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3、民族團結

(1)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2)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我國已建立了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

(4)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5)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6)我國促進中西地區經濟發展(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項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

14、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時間:1971年10月25日。

(2)相關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3)內容: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4)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5、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2001年中國還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這些都說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16、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神舟系列飛船: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成功地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005年,成功地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

17、雜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稱為「東方魔稻」的秈型雜交水稻。獲得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⑷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

歷史是初中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鴉片戰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材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②在中英正當的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的危害:①經濟上: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困;②政治上:腐蝕清朝的統治機構;③軍事上:消弱了軍代的戰鬥力;④身體上:嚴重摧殘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總之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3、時間:1839年6月 地點:廣東虎門海灘 領帶人:林則徐

4、措施:收繳鴉片、緝拿煙販、虎門銷煙

5、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1、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虎門銷煙(導火線)。

2、經過:①開始標志:1840年,英軍駛達廣東海面;②結束標志:1842年,英軍駛達南京。

3、結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性質:《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英、法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力。

2、時間:1856年—1860年

3、侵略者: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4、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清朝皇帝逃走,侵略者火燒圓明園。

5、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兩次鴉片戰爭的關系: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二、太平天國運動

1、時間及領導人:1851年、洪秀全

2、攻佔南京的時間:1853年(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

3、抗擊洋槍隊:太平軍在青浦大敗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戰斗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

4、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反封建反侵略

甲午中日戰爭

一、甲午中日戰爭

1、根本原因:日本為解決其資本主義發展問題早就制定了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

2、時間:1894年(舊歷甲午年)—1895年。

3、主要戰役:黃海海戰(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遼東半島戰役(日軍佔領旅順後實行大屠殺、大連失陷)----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中國戰敗,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

5、失敗原因:①根本原因:統治腐朽,制度落後;②主觀原因:戰前沒認真備戰,戰中避戰求和,被動挨打;③客觀原因:日本蓄謀已久,准備充分;制度先進。

二、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1、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③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了中國的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反映了列強侵略中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對中國的影響最為深遠)。④增闢通商口岸(使帝國主義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2、影響:①對日本:促進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增強了侵略擴張勢力。②對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③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更加激烈(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

洋務運動

1、時間:十九世紀60年代—90年代

2、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內:太平天國運動;外:列強侵略)

3、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4、代表人物:地主階級洋務派

①中央—奕忻;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5、學習對象:學習西方先進的機器設備與科學技術(器物)

6、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①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嚴重;②時間:1895年春;③發動者:康有為、梁啟超;④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⑤意義: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2、維新派:①政治團體——強學會;②機關報——《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3、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1)內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減冗官,(封建頑固派最反對)任用維新人士。(有利於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②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有利於傳播先進科學文化和資產階級思想);④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等 (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

(2)失敗原因:①主觀: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依靠無實權的皇帝;②客觀:封建頑固勢力過於強大;③根本: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3)歷史意義: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君主立憲)

⑸ 八年級上冊歷史必考知識點

歷史是中考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下面是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希望能給大家歷史的學習帶來幫助。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時間:1900年。

(二)目的: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權益。

(三)經過: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在西摩爾率領下發動侵華戰爭。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列強第二次洗劫、焚燒北京)。

(四)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與列強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五)《辛丑條約》

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材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②在中英正當的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的危害:①經濟上: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困;②政治上:腐蝕清朝的統治機構;③軍事上:消弱了軍代的戰鬥力;④身體上:嚴重摧殘中國人民身心健康。總之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3、時間:1839年6月 地點:廣東虎門海灘 領導人:林則徐

4、措施:收繳鴉片、緝拿煙販、虎門銷煙

5、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第一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2、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1839.6.3;道光帝、林則徐—義律;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牟取暴利。

4、鴉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②嚴重摧損了吸食者的體質,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商品所繳納的稅款,需從英國商定)。

6、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鴉片戰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修約失敗。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1856.10-1860.10 ,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為幫凶,1860年,先後佔領天津、北京,咸豐帝逃到承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鴉片戰爭記憶口訣

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

鴉片輸入中國後,中國貧弱更加劇。

1839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

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後人記。

1840鴉片戰,琦善與英搞談判,

民族英雄遭查辦,1842簽條款,

《南京條約》割香港,賠款2100萬(西班牙銀元)。

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歷史此開端。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①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嚴重;②時間:1895年春;③發動者:康有為、梁啟超;④內容: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⑤意義: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2、維新派:①政治團體——強學會;②機關報——《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3、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1)內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減冗官,(封建頑固派最反對)任用維新人士。(有利於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②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文化上: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有利於傳播先進科學文化和資產階級思想);④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等 (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

(2)失敗原因:①主觀: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依靠無實權的皇帝;②客觀:封建頑固勢力過於強大;③根本: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3)歷史意義:是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君主立憲)

國民革命運動

一、黃埔軍校的建立

1.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開始形成;

2.1924年6月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又稱「黃埔軍校」,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二、北伐戰爭

1.1925年3月12日中國國民黨總統孫中山逝世;

2.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10萬人開始北伐,打擊目標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勢力,主戰場:兩湖地區。葉挺帶領的第四軍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頭部隊,打敗了吳佩孚、孫傳芳。

3.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的軍事實力急速膨脹,他勾結國內外反動勢力,發動四一二政變。

三、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國民革命失敗。

為什麼說「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就標志著國民革命失敗」呢?

答:因為(1)革命陣營內蔣介石等人的叛亂出現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

(2)舊軍閥打垮了,但隨之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

(3)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變。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歷史要背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