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元朝的大都指的是現在中國的哪裡
元朝首都是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元大都,簡稱大都,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
『貳』 中國古代七大都城分別是哪七大城市
回答:
中國歷代都城選址的條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區經濟繁榮,交通便利,故多位於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優勢,如南京有「龍盤虎踞」之勢,北京有「背山帶海」的形勝等。我國古代都城建設都有周密的整體規劃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內容可歸納為:「正朝夕」,「水地以縣」,天子之國應「方九里」,「旁三門」,「有溝樹之固」,「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市朝一夫」,「王宮門阿五雉」等。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我國歷史上長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禮制」的體現。根據這些要求所營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嚴謹,左右對稱,棋盤式布局等特點。帝王深居宮中,遠離市,幽靜、安全,又足以體現帝王之尊嚴與天下歸一的願望。商業集中,便於貿易;百姓居小巷之內,既安靜,又便於治安管理。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條庄嚴、筆直的中軸線,中軸線兩側是堂堂正正的對稱街區,城中部有層層疊疊的紫禁城宮殿群。整個北京猶如一個完整的協調的藝術品,結構嚴整,層次分明,布局井然,設計勻稱,棋盤狀街區格外古樸、完整、協調,還有大量方便舒適的傳統住宅四合院與靜謐、優美和凝聚著古老歷史的胡同。北京的這一古都風貌,被丹麥城市規劃學家S·E·R·休森稱為「世界奇觀之一,是一個卓越的紀念物,一個偉大文明的頂峰。」美國城市專家E·貝康稱它為「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西安的漢、唐都城,也具有上述北京古都特點,只是在宮廷、街區布局、古城設施等方面因經過幾次遷址,遺址破壞較嚴重。但城區及其附近地下仍保存了非常豐富的文物古跡。
安陽,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和杭州。
安陽作為都城有兩段歷史:第一段:自「盤庚遷殷「到商紂滅亡,共傳位八代十二王,安陽作為都城,歷時273年,安陽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有文字可考的,穩定的國都。第二段:安陽北去20公里的古鄴城,曾為魏晉南北朝時幾個朝代的都城,當時是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後來隋文帝楊堅毀鄴城,將鄴遷移到相州(即安陽),這兩段歷史共計有300餘年。
杭州古稱錢塘、臨安,吳越、南宋先後建都於此,已有2200年的悠久歷史。
南京,古稱金陵,自公元229年東吳始,南京曾是東吳、東晉、南朗宋、齊、梁、陳及五代南唐的國都,太平天國"天京"也曾立都於此。
西安,古稱長安,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
洛陽自東周始,歷經東漢、曹魏(魏文帝)、西晉、北魏、後梁、後唐七朝。隋煬帝與唐時武則天也曾從長安遷都到這里,故又有"九朝古都"之稱。
開封,古稱東京汴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於此,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北京,北京曾是春秋時期的燕都薊城、十六國時期前燕國都,又曹為金朝中都、元代大都和明、清帝都。
『叄』 元大都的歷史沿革
蒙古帝國實行諸子分封制度,其中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被稱為大元帝國,或元朝。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以來已分裂,演變成為忽必烈的元朝(大元帝國)以及位於其西部的四大汗國,其中元朝包括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1260年忽必烈登基之後,以元上都為都城。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對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在1264年忽必烈在解決了與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後,決定把遷都至燕京地區。
燕京地區當時尚有金中都故城,然而此城歷經金朝末年的戰爭,自1215年5月31日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陷之後,其城內宮殿多被拆毀或失火焚毀,而且其城市供水來源——蓮花河水系已經出現水量不足的情況,無法滿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1215年蒙古攻佔金中都後改名為燕京。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決定遷都位於中原的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將上都作為陪都。
忽必烈遷都燕京後,乃居住於城外的金代離宮——大寧宮內。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了新宮殿和都城的興建工作。中書省官員劉秉忠為營建都城的總負責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兒負責設計新宮殿。郭守敬擔任都水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並以京郊西北各泉作為通惠河上游水源。
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時,大都的大內宮殿、宮城城牆、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牆、金水河、鍾鼓樓、大護國仁王寺、大聖壽萬安寺等重要建築陸續竣工。至元二十二年,發布了令舊城(金中都故城)居民遷入新都的詔書:「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資高及居職者為先,仍定製以地八畝為一份,其地過八畝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聽民作室」。
從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有四十至五十萬居民自金中都故城遷入大都。此時期還陸續完成了宮內各處便殿、社稷壇、通惠河河道、漕糧倉庫等建築工程。元大都的營建工作至此基本完畢。此後元朝各帝陸續又有添建,如孔廟、國子監、郊祭壇廟和佛寺等,但對元大都總體布局沒有變動。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歷1368年)夏,朱元璋遣將領徐達、常遇春率軍北征,七月抵達通州,元惠宗令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攜後妃、太子、公主自健德門出城北逃,前往上都避難。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明軍攻陷大都齊化門,由此入城。明太祖將大都改名為北平。
由於元大都故城北居民稀少、地勢空曠,在防守時城上軍人無可依託,因此徐達在攻城後不久,即於洪武元年(1368年)在城中偏北部增建一道土垣,將城垣變為「日」字形布局,使北段城牆靠近居民密集區,戰時守城士兵可以從容籌畫衣食。由於新築城牆西端正值河床,因此自今德勝門以西處向西南傾斜,造成明清北京城池西北缺角的格局。洪武四年(1371年)將此段新城牆以北的元大都城垣廢棄,原來北城牆上的安貞門和健德門,以及東、西城牆上最北邊的光熙門和肅清門也一並廢棄。這四門的城樓,以及被劃在城外的官署、住宅盡被拆除。
但是,元大都北城垣雖被廢棄,但並未被拆除,而是仍然起到拱衛城池的作用。直至嘉靖朝俺答之變時,在土城(尤其是改名「德勝門外土關」的健德門附近)仍有明軍駐守。北平此後為燕王朱棣駐地,其城市格局在明初的五十餘年中沒有變化。永樂四年朱棣遷都北京後,將北京城南牆南移二里,原元大都南城垣亦未完全拆除,而是任其自行湮滅。至明朝末年,元大都南城垣已經被剝蝕為數座土丘,並被稱以「下崗」、「上崗」之名。至清朝,大都南城垣遺跡已完全消失。
『肆』 自古各省歷史名稱
1.京: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天津: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里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里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
3.上海:北宋初期,這里已形成居民點,從這里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
4.黑龍江省: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
6.遼寧省: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
7.河北省:相對於黃河以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
8.河南省: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
9.山西省: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
10.山東省: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
11.湖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
12.湖北省: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
13.浙江省:境內的浙江盤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
14.江西省: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
15陝西省: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
16.安徽省:以清朝時的安慶府
17.江蘇省: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
18.甘肅省:是以古代甘州肅州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
19.貴州省: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里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
21.雲南省:因為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
22.廣東省: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代是百越(粵)地區
23.福建省: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
24.台灣省: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
26.寧夏回族自治區: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
27.廣西壯族自治區:明朝初年建廣西省,因古代是桂林郡。
28.西藏自治區: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
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稱西域。
30.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
『伍』 中國古代各朝代的都城名稱是哪兒
夏朝都城先後有:陽城(今河南登封東)、斟鄩(今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等。
商朝建都於亳(今山東曹縣南),曾多次遷都。
西周建都於鎬(今陝西長安灃河以東),東周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
秦建都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前漢)建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後漢})建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
三國魏建都於洛陽,三國蜀漢建都於成都,三國吳建都於建業(今江蘇南京)
西晉建都於洛陽,東晉建都於建康(今南京)
北宋建都於開封,南宋建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
元建都於大都(今北京)
明初建都於南京,成祖起遷都北京
清建都於北京
民國都城是南京
(5)大都是哪裡的歷史名稱擴展閱讀: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陸』 中國歷史朝代的創辦者大都出自哪個省
山西,當時太原有龍城之稱,後來北宋時趙光義為了防止出皇帝造了很多丁字路
『柒』 "大都" 是哪裡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營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捌』 中國各大城市的歷史名稱
現在名稱 歷史名稱
沈陽 盛京
丹東 安東
北京 薊,大都,中都,北平
天津 天津衛
西安 長安,(西京)
烏魯木齊 迪化
太原 大鹵,大夏、夏墟
濟南 外名:泉城
開封 汴梁,東京
洛陽 洛水
寶雞 陳倉
徐州 彭城
南通 通州
南京 建業,建康,江寧,白下,金陵等
鎮江 潤州
常州 毗陵(龍城外名)
蘇州 姑蘇
杭州 臨安,武林等
成都 錦官城,簡稱:蓉
福州 三山,簡稱:榕城
武漢 江城
九江 潯陽
長沙 可能叫沙州
重慶 巴州
昆明 別稱:春城
基隆 雞籠
廣州 別稱:羊城
南寧 簡稱:邕
『玖』 古代的大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大都指元大都,元朝都城,其地址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
遠在春秋戰國時,此地就是諸侯國燕國的都城所在地,名叫薊;漢代,改名幽,也就是後來的幽州;唐代的安史之亂之後,幽州被藩鎮割據。
到五代十國時, 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塞外的契丹,幽州也包括在內(從此中原失去了屏障,為契丹的南下提供了便利條件)。
後來,契丹族及其建立的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幽州也改稱為燕京;來自東北白山黑水地區的金國滅遼之後,又把幽州改稱中都;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興起,奪取了金的中都,忽必烈改稱大都。
(9)大都是哪裡的歷史名稱擴展閱讀:
大都是北方最大的手工業中心與商業中心,也有一定的農業基礎,經濟比較繁榮,然而,它的糧食生產總量卻滿足不了城市的消費需求。
由於大量的王公貴族、各級官僚、上層僧侶、富商、駐屯大軍屯聚於此,使它成了一座依靠從南方運輸物資度日的消費城市。
每年有數不清的糧食、形形色色的日用品等物資裝載在大大小小的船隻上,源源不斷地由運河與海道從南向北運輸。
部分物資匯聚到大都後,再運往北邊的上都等地,因此,大都在全國的交通運輸網路中處於極為關鍵的地位,官府建立了以這座城市為中心的驛傳制度,加強與全國各地的聯系,它就像人體的大腦,如臂使指地指揮著身體的每一處肢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