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上好地理課和歷史課》作文500字
第一 地理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很高。地理課相對於其他課來說,我認為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它不僅涉及到地形地貌,范圍,氣候,還涉及到經濟政治人文等問題,要上好地理課教師必須具有相當豐富的綜合知識,要具備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本領才能真正上好地理課。
第二 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地理課要涉及到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因此運用掛圖、多媒體等手段組織教學是地理教師應該常用的教學方法。憑手畫地圖等活動是很落後的教學手段了,實不可取。
第三 地理教學課我認為利用地圖,地理位置要解決好這個地區在世界的位置,在大洲的位置,在地區的位置等幾個問題,有些老師一來就給出某地區的詳細圖,讓學生看不清這地區在世界的位置及在大洲的位置,這不好,不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這個地區。
孔子說過:「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要讓學生保持「樂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須改革創新,靈活有樂趣。
1、講故事、師生議論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如講「東漢邊疆各族」這一節課時,可先講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又如講「三國鼎立」這一課,可讓學生來講一些有關三國的故事,因同學們對三國的故事聽得比較多,有的同學甚至還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所以講得有聲有色,滔滔不絕,而後,教師用談話法講述本課。講完課文後引導學生討論「三國鼎立局面最終是怎樣結束的,為什麼會結束的」。通過這樣的學習、討論,學生對本課了解得非常深刻,記憶得非常牢固。
❷ (如何學歷史)三百字的作文
在成長階段,我們身邊都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同愛好的人,有的愛天文,有的愛地理,有的愛音樂……而我卻對歷史情有獨鍾,無比熱愛。
我愛學歷史,我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我從小就對歷史無比的熱愛,這就是最大的特點。幼童時就開始讀有關於歷史的書,聽爺爺說:「歷史這門課程,非常神秘,非常奧妙,需要很深的探究才可以成功,才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史學家,只有足夠的歷史知識,才可以成為一個經驗豐厚的史學家。」
我從小就開始學習歷史,每一天都不放鬆對這門知識的學習,從中我學到了祖國的光輝歷史,還知道了祖國的艱難歲月,懂得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慘痛歷史教訓。我們的祖國的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還經歷過鴉片戰爭和火燒圓明園的過去,出現過像漢武大帝與康熙大帝這樣的聖賢之君,同樣也出現過丟下江山,把江山和人民扔給兇殘的敵人,任列強宰割,自己躲起來過著逍遙日子的咸豐皇帝皇帝。也有一心維新變法立志強國、救國、救民的光緒皇帝。可惜,由於他沒有掌握實權,最終遺憾告終,含恨而死。許許多多的忠臣奸臣,他們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各種角色,留下了眾多的不解之謎。
只有我們「愛」歷史、「學」歷史、「懂」歷史,才能把這些有趣的歷史未解之謎一個一個正確的解開。
❸ 如何開展初中歷史課外活動課
很多年來,歷史學科在初中階段是一門不被重視的學科,由於在中考中所佔的分值只有30 分(還要看是否被抽考),與生物、地理一起被當成了「被抽考」的學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其實歷史不應成為「副科」,歷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有著不可低估的社會價值,列寧同志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充分體現了歷史的社會重要性。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帶有強烈的功利性:中考要考的就學,不考的就不感興趣。為了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也為了學生終生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各學科教師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發展問題。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希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採取各種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在歷史教學中,除了精心准備每一次的課堂教學,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外,還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置身於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和事件中,把抽象地傳授變成直觀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使歷史知識的抽象學習成為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為了參與活動並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我,學生會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活動所需的歷史材料,這樣就極大在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習歷史的興趣會十分高漲。下面是我開展歷史課外活動的幾點做法,請老師們指正:
1、活動安排要緊扣現行歷史教材,為歷史課的學習服務
開展歷史課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其主要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活動的安排不能脫離現行歷史教材。我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教材中適合開展活動的內容,精心制定活動計劃和時間安排。例如:初一階段除教材上已經有的活動課以外,我還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相互走訪(目的是掌握農耕文明的主要內容),商鞅舌戰群儒(目的是掌握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秦始皇功過的辯論會(目的是掌握秦始皇統一的功績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以及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另外還有學期末的歷史人物表演(目的是對全學期所學的歷史人物及主要歷史事件進行復習)等……;初二階段我安排了以下活動內容:火燒圓明園歷史電影觀看(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課的內容並適當在情感價值觀方面拓展),長征組歌演唱(目的是掌握紅軍不怕遠征難及配合活動課「重走長征路」),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目的是掌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培養學生愛熱愛南昌),家庭相片展(目的是充分認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初三安排了古代文明之光小報編輯活動(鞏固中外古代文明成就方面的知識),近代世界藝術作品欣賞課等;組織學生進行以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為主題編寫手抄報等……。
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活動准備中充分學習課標要求的有關歷史知識,學習興趣較濃,對提高學生初中歷史課的學習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2、活動要充分考慮初中學生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
初中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達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他們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在許多方面都都有創新的見解並且願意和渴望以一定的方式表現自己,自我實現的慾望強烈,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採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歷史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遺跡,采訪歷史見證人,編演歷史劇,撰寫歷史小論文,寫家庭簡史、社區簡史和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題材的小報,觀看影視劇、舉辦小型歷史專題展覽等活動,我力求活動進行得豐富多彩。如「商鞅舌戰群儒」活動中,讓一位學生扮演商鞅,再找幾位學生扮演反對他的守舊大臣,一場商鞅舌戰群儒的場面就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活動有聲有色,學生對有關歷史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再如,歷史人物表演活動中,我精心布置會場,讓學生置身於一個良好的表演環境中,感受到老師對表演活動的重視和對表演者的尊重,他們會認真地對待這次活動。活動中,學生做了充分的准備,自己製作了道具、服裝,還查閱大量資料收集所扮演的人物的故事、言行等,編寫台詞,甚至把頭發做成古人模樣,表演栩栩如生,令人嘆服。我還給活動全程錄相,活動後回放給學生看,大家歡聲笑語,興趣盎然。又如,在「我的家庭影展」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自己的相片,按時間先後排序,有的同學還認真編寫了相片說明,標注拍攝時間、地點、人物及當時的歷史背景等,活動讓學生切實認識到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從枯燥的「背歷史」中解放出來,能更好地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對歷史學習極為有利。
3、活動一定要注重實際效果,避免只有形式而無內容
一次有效的歷史課外活動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教育活動的結束,必須及時鞏固和深化活動的成果。在這方面,我們通過讓學生寫日記,做作文、開座談會、辦壁報等方式,幫助他們從思想上總結自己的感受。總之,要把學生在歷史課外活動上引發的感情沖動、形象的感染,上升為歷史的反思、理論的思維,逐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達到深化教育效果的根本目的,真正為歷史教學服務。歷史課外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歷史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地參加歷史課外活動,為此,在安排活動時,我力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決不是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如:歷史人物表演中,我要求大家盡量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既提高了參與率,又豐富了內容,增強了活動的實效性。觀看了歷史記錄片《南京》後,我讓學生寫出觀後感,學生紛紛表達了觀看影片後的感受,大家對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義憤填膺,都表示要好好學習,為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而努力。……
歷史課外活動既要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歷史課外活動無疑應該做到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學生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又決不能因此而片面追求活動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了切實有效的指導形式。進行扎實的歷史學習,教師特別要考慮什麼樣的歷史教學內容適宜採用什麼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有促進作用,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讓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總之,開展好歷史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了對教材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歷史課外活動,廣大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從近代中華民族屈辱與抗爭中,領悟到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要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機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戰;有利於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歷史課外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每次活動中要求教師要參閱大量的資料,要在如電腦、音像、美術等多方面進行准備,必定會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在活動中,要自主查閱資料,整理出對活動有用的信息,有時,還需要幾位同學一起完成活動 ,這對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都有極大的提高。
❹ 如何開展中學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的初探
開展初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從活動過程中由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知識到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從活動中摸索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的習慣與能力。要提高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問題,採取相應對策。同時,學生也要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認真聽課,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只有雙方的共同努力,中學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才能取得好效果。
一、開展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有責任感的生活、有創意的生活、有個性的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階段。拓展初中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並服務於社會,成為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通過活動的開展,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精神,增強學生承受挫折和適應生存的能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地參加學習,學會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開展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1.生活化的教學形式
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主要有情景模擬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等等。例如,在講《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時,教師可以聯系有人針對蘇聯解體這一事實斷定十月革命不是一次正確的歷史選擇這一論斷提出探究問題:「你認為十月革命是正確的歷史選擇嗎?為什麼?」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探究時最好分學習小組,學習小組三面圍坐,教室的講台放置一邊,擺放教學用具.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學生的中間或者周圍巡視.為學生指導 這樣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相對於寬松以及自由的環境.從而讓學生在這種寬松自由的環境當中自由合作地學習當學生之間互動結束.交流完之間的互動成果之後.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為什麼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蘇聯只走了短短的70多年就解體了。而中國至今仍發揮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2.進行社會調查
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很多,課堂教學南於空間、時間、環境的限制,時間長了就會使學生逐漸失去興趣,喪失應有的活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適地讓學生走出教室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每學一段歷史,就組織學生到相關的地方去看一看,盡可能多地參觀歷史遺跡及歷史博物館,也可以指導學生調查自己家鄉或身邊的一些相關的歷史情況。例如在講到「改革開放」一目時,就指導學生調查了解自己家庭或家鄉在改革開放前後的巨大變化;或問自己的父母長輩,或問親戚鄰居;或走訪鄉村幹部,或走訪鄉鎮企業;或看城鎮街道樓房的日新月異,或看農村生活、文化水平的節節攀高,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總結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
3.尋找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走出教室固然受學生歡迎,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課堂學習,課外活動只能適當開展,而且課外活動還要受到許多其他條件的限制,因此課堂才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
(1)編寫歷史手抄報。增強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觀看電影、電視。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直觀、形象地再現某些重大的歷史場景或歷史活動,讓學生完整地看一部電影如《珍珠港》,也可以讓學生看一些電影片斷,如《林則徐》中的「虎門銷煙」壯舉,通過看電影讓學生超越時空,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理解力。
(3)舉行成語沙龍競賽。歷史知識中包含的成語、典故非常多。適時讓學生搜集整理,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當節課本知識的理解深度,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如講秦末農民戰爭一目時,我在授完新課後,就組織學生搜集本課中的成語,分組競賽。學生參與積極,很快找出了揭竿起義、指鹿為馬、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等,效果很好。
(4)編演歷史劇。現代學生不喜歡看戲劇,但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扮演歷史人物,許多學生涌躍參與。教師應根據學生興趣,選取既有趣味又有哲理的相關史料讓學生自己編演。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能力。如《五四運動》一段,讓學生分別扮演學生、軍閥,製作簡單的道具,展現故事情節。
(5)開展歷史辯論會。如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特別是那些歷史上有爭議的內容,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材料,篩選材料,提煉觀點,然後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辯論。如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如何評價秦始皇?通過開展辯論活動,讓學生各抒己見,使道理越爭越明,印象越爭越深。既可以培養學生口頭表述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
4.關注熱點,開展學科滲透活動
歷史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結合相關的歷史知識,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五四青年節」時,舉行「愛我中華」的演講比賽;3月5日則可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做好事」的社會公益活動;7月1日,組織「紀念建黨××周年」的知識競賽等。
三、開展歷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自己歡喜的活動。
(2)活動內容要多樣化 切忌盲目性、臨時陛,要有計劃。
(3)活動形式要講究實效,要活而不亂,動而有序。
(4)要打破學科界限,充分利用史、地、政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有責任感的生活、有創意的生活、有個性的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結構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對於實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有效實施這一新設立的課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初中歷史課教學也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探索,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