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橋梁的歷史與發展用英語怎麼說

中國橋梁的歷史與發展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3-07-15 10:46:19

1. 中國的橋梁史

中國的橋梁史為:中國橋梁的歷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橋梁發展到了巔峰時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國的橋梁技術全面落後於世界的腳步。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橋梁的成就才使我們重新無愧於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這是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復興時代。


近代中國著名橋梁標志:

1969年勝利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施工,並使用國產高強鋼材的現代大型橋梁,正橋除北岸第一孔為128m簡支鋼桁粱外,其餘為9孔3聯,每聯為3xl60m的連續鋼桁粱。

上層是公路橋面,下層為雙線鐵路,包括引橋在內,鐵路部分全長6772m,公路部分為4589m,橋址處水深流急,河床地,質極為復雜橋墩基礎的施工非常困難。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顯示出我國的建橋事業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是我國橋梁史又一個重要標志。

近代世界著名橋梁: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橋是1946年瑞典建成的綏依納松特橋,跨度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是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西班牙的盧納巴里奧斯橋,跨徑達440m,採用了雙面輻射形密索布置,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

香港青馬大橋橫跨青馬灣海峽,與香港新機場相連,耗資9.15億美元。該橋跨度為1377m。名列世界第五,與江陰長江大橋是「姐妹橋」。

日本明石海峽橋,橫跨日本內海,使日本神戶與淡路島緊緊相連。這座大橋全長3190M,中央跨度1990m將於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8.5級地震,是世界第一的懸索橋。

2. 趙洲橋英文簡介

1 趙州橋簡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

========================

2 千古風流一名橋--廣濟橋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東民謠)

這「潮」,指的是潮州;這「橋」,說的便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江古無橋。《潮州三陽志·橋道》栽:「由東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葦可航;雨積江漲,則波急而岸遠。老於操舟者且自恐,閱一日不能四五濟,來往者兩病之。」為渡江,人們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見無橋之苦,擺渡之難。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東西岸,且峙石於中,以繩其勢、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濟橋」。這便是最早的廣濟橋。

康濟橋經越3年,於淳熙元年(1174)夏,被無情的洪水沖毀。繼任的太守常禕重修之,並將浮舟增至106隻,使「舳艫編連,龍卧虹跨」,十分壯觀。橋成尚有餘資,「遂創傑閣於西岸,以鎮江流,名曰仰韓」。其實,這個「傑閣」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創建,拉開了從兩岸向江心築墩架梁的曠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橋墩從淳熙元年至紹定二年(1228),歷54年間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諸太守相繼完成橋墩10座。又以丁允元築墩最多,功績最著,西橋因此而稱「丁侯橋」。東橋以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東岸」築「蓋秀亭」為始,經陳宏規、林山票、林會諸公築建,至開禧元年(1205),共築成橋墩13座,命橋名為「濟川」。開慶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而貫之」。至此,全橋格局始定。

此後,該橋亦興亦廢,時毀時修,風風雨雨又經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葉才迎來了它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明宣德十年(1435),橋又一次被洪水毀壞。知府王源「以修橋為己任,捐俸倡之,所部撩屬及富家巨室,皆爭先恐後。於是,購木石,募工佣,凡墩之頹毀者補之,石樑中斷者易之」。完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丈。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統一全橋名稱曰:廣濟橋。橋成後,「立亭屋百二十六間」,又在橋墩上修築「廣濟橋廿四樓」,使廣濟橋的華麗稱甲一方,令邦人李齡發出了「吾潮勝狀在於廣濟一橋」的贊嘆!

正德八年(1513),廣濟橋遭台風破壞,知府譚倫「繼修如制」,復增一墩一樓,減去福州6隻,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此後,廣濟橋又屢有興廢,歷經滄桑,但基本格局沒大的變化。直到1958年,因國道交通的需要,將中斷浮橋拆除,改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乘台式橋梁,並對所有石墩進行了加固補強。1988年,廣濟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橋結構奇特,形式殊異,華彩奪目,不愧為潮州名城的表徵,不愧為 我國橋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概括起來有三個: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有起伏有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其東、西段是重瓴聯閣、聯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卧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贊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漲」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從結構上說,梁舟結合,實開世界上啟閉式橋梁之先河。啟閉的作用主要在於通航、排洪,正如《粵襄》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來年感開,以通舟楫。」而每當韓江發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涌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後來,上級甚至派人與潮州府共管,方誌有載:「清雍正三年(1725),由鹽運同駐潮州與知府分管橋務,東岸屬運同擎放引鹽,西岸屬潮州府稽查關稅。」

第二、「廿四樓台廿四樣」

廣濟橋草創階段,便有築亭、「覆華屋」於橋墩上的舉措,並冠以「冰壺」、「玉鑒」、「蓋秀」等美稱。明宣德年間,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長的橋上建造百二十六間亭屋之外,還在各個橋墩上修築樓台,並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雲蘅、冰壺、小蓬萊、鳳鱗州、摘星、凌波、飛虹、觀灧、浥翠、澄鑒、升仙、仰韓為名。至此,橋樓之設,乃造其極。誠如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所雲:"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梲彤撩,雕榜金桷,曲欄橫檻,丹漆黝堊,鱗瓦參差,檐牙高啄……"古代嶺南風雨橋是常見的,但規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是"全粵東境,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台,因此。很快便成為交通、貿易的中心,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竟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凳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若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播浪,行人聲也;浮雲翳日,揚沙塵也;響遏行雲,聲振林木,遊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台動搖,雲影散亂,沖風起而波浪驚也…… "活脫脫地就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無怪乎,遊客會鬧出了"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廣濟橋的夜色又別有一番情趣:"吹角城頭新月白,賣魚市上晚燈紅。猜拳蛋艇猶呼酒,掛席鹽船恰駛風。"明月初上的廣濟橋,酒肆中燈籠高懸,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絲竹細語,真是"萬家連一溪橫,深夜如聞鼙舸鼓鳴",待到"遙指漁燈相照靜",以是"海氛遠去正三更"。

經歷八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廣濟橋,雖已失去昔日的華麗英姿,但至今風骨猶存。人們堅信,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今天,廣濟橋重著風華的時日將不會是太遠的了。

===========================

3 萬安古渡洛陽橋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陽橋上,彷彿與歷史進行一次對話。於是,巨大的石樑不再沉默,中亭與碑亭也平添幾分生動,石塔上飛翹的蓮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變得靈性盈盈,連筏形橋墩也活脫起來,用同一種古老的語言,講述很久很久以前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

橋的誕生幾乎都與交通有關,洛陽橋也不例外。洛陽江匯晉、惠兩邑諸山眾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陽鎮南側,夾裹著山野之氣奔流入海。這里「水闊五里,深不可址」,南北兩岸設有流口,以船擺渡成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稱「萬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於風潮交作,數日不可渡」,兩岸只得望天興嘆。

然而,萬安渡的區位又至關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遠,南連泉州至漳、廈、潮、廣、宋代中期泉州已成為繁華的港口,商貿經濟具有相當的規模,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也成必然態勢,但洛陽江卻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礙。

晉代造橋技藝已趨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將其帶入閩中,與這里石雕工藝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葯的發明和能熟練地利用火葯,開采巨大岩石已非難事,天時地利、萬安渡造僑已成大勢。

洛陽古橋,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歷時六年零八個月,其規制獨特,工程宏大,創梁式跨海大石橋歷史之先,有「海內第一橋」之稱,以至神宗朝,運使王子京以洛陽江萬安橋圖晉獻皇上,也博得龍顏大悅,慷慨封賞。之後,泉州地區興起造橋之熱,在150年間,竟建橋200多座,總長度達50餘里,故贏得「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

洛陽橋之所以與石拱型趙州橋、多孔石拱型蘆溝橋、舟梁型潮洲廣濟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除其造勢宏大,還因結構獨特,技藝高超。

古橋為古構平梁,南北走向,橋長834米,寬7米,殘存橋墩31座,橋面由長11米、寬與厚都近1米的花崗岩巨石鋪架,造橋者的智慧表現在,根據潮大流急,創造了兩頭尖形的船筏式分開水勢,即「筏型基礎」;又運用潮汐落差,創造了「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 」奠基法和橋板浮運法;蔡襄接任督造後,又創「種蠣於礎以為固」。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橋梁談往》中對其這樣評價:「這種基礎,就是近代橋梁的『筏型基礎』,但在國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所用橋梁的『浮運法』,就是今日還很通行。」而養殖牡蠣把橋基與墩石腦合凝結成整體,恐怕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的超前運用。

如今,在洛陽橋北端已豎立起一座相當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須之間仍透著那份沉穩謙和,不輕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獨。

歷史上一直把蔡襄與洛陽橋之間的故事編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讓後人也認定洛陽橋系蔡襄所為。歷史有點誤差是可以原諒的,作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間對督視橋役可說是盡職盡責,雖說只有23個月,僅占整個造橋時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瀝血卻有口皆碑。況且蔡襄在其親自撰寫的《萬安橋記》碑文中,並不自詡其功,只簡記造僑之始末,而大書王實、義波等造橋之人的史實。可見蔡襄人品之高尚,為官之清廉。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為合情合理,並無特別之處,人們如此排編也反映老百姓對清官政治的一種呼喚。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著自己熟悉的洛陽橋,卻再也見不到那壯烈的造橋場面,後人的敬意也給他帶來幾許孤獨。如果當時在這里設計雕塑的是一組普通建設者移石架橋的群像,也許更好合歷史的真實,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陽橋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國徽。自橋建成之後,各種風格造型,與山水秀色融為一體的與橋有關的祠、廟、庵、堂等紛紛興建,把當時的建築文化與藝術表現得淋淳酣暢;連篇累牘和各領風騷以橋為題的歷代記文和詩題吟詠,大大豐富了這聲土地的文化底蘊;眾多或遒勁或飄逸或排放或細膩的關於橋的碑記石刻、詩題碑刻和摩崖石刻,其傳統的書法與雕刻藝術則營造了雋永的意境,而無數以橋為素材杜撰編排的傳說故事和地方戲曲,更是充滿古典浪漫主義的色彩,廣為流傳。一座古橋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轟動,這在建橋史上是罕見的。

洛陽橋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時代發展的一個標志。如今324國道上那座洛江橋閘,已車流如水,貫通南北。它與近在咫尺的古橋共同構成「洛江雙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現代的,但它們折射出的都是我們民族創造與文明的太陽之光。

=========================
4 盧溝橋簡介

盧溝橋景區位於北京西南豐台區境內,景區內盧溝橋、宛平城既是著名的古跡,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紀念地。1987年這里新建了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因跨盧溝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盧溝橋的修建與北京城的興起密切相關。金代建中都,北京逐漸興起,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盧溝橋是連接北京小平原與華北大平原的重要通道。盧溝橋氣勢雄偉,它長266.5米、寬9.3米,有橋洞11孔,橋墩10個,橋墩的設計十分科學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長4.5-5.2米,尖端垂直安裝三角形鐵包柱,以減緩水流沖擊力和破碎初春解凍時流過的冰排,俗稱「斬龍劍」。盧溝橋裝飾華美。橋身的望柱飾有石獅、欄板飾有花紋。石獅子是盧溝橋一絕,俗稱「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以形容其多。獅子的總數在500個左右。東、西橋頭分別有一對石獅和一對石象。西橋頭別有華表四座。橋兩頭的四座石碑分別是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盧溝橋碑、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盧溝橋碑、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碑和乾隆視察永定河詩碑。盧溝橋建橋至今逾800年,聲名遠揚。「盧溝曉月」是金章宗皇帝欽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時,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這里,稱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近代,因「七七事變」爆發於此,這里成為全民族抗戰爭的重要紀念地。

===================
另附:橋梁專家茅以升

著名橋梁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教授。生於1896年,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在美國留學獲得了加里基理工學院第一個工學博士學位。1921年他飽學回國,以滿腔的熱情,希望在橋梁建築上貢獻自己的學識。可是那時的舊中國,要想在建設事業上為祖國做一番貢獻是不可能的,整整十三年,茅以升教授也僅僅當過幾次修理橋梁的顧問,如1929年修理濟南黃河大橋。

1933年秋,任北洋大學教授時,他突然接到老朋友從浙江的來信,邀他去杭州商議建造錢塘江大橋的事。經過茅以升教授的精心組織和設計,在參與工作的同事們和工人們的努力下,用「射水法」、「沉箱法」和「浮運法」解決了技術上的重重難關,「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讓一座雄偉的大橋在錢塘江上建立起來了!」這是我們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為我國橋梁史揭開嶄新的一頁,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1955年起茅以升教授又擔任了另一座更大規模的現代化橋梁武漢長江大橋修建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天塹變通途」的功績是與茅以升教授的技術指導分不開的。

茅以升從事教育、橋梁工程及科學界的領導工作六十年,不僅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工程技術人才,引進並開創了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的新技術,幾十年來,茅以升教授著述頗多,在中外報刊上發表文章約二百篇,有的被選進了教科書。代表性的著作有:《錢塘江大橋》(1950年出版)、《武漢長江大橋》(1958年出版)、《中國橋梁———古橋與今橋》(1973年日文版;1978年英文版)及《力學概念》、《科學體系》、《教育制度》等書;發明了供乘除運算用的簡易計算器;還整理出了《橋話》十冊,這是我國自古以來,文學書籍中少見的作品。

茅以升教授與天津有著很深的感情,他曾幾次回到天津,在天津大學八十五年校慶時回校與師生同樂,天津大學九十年校慶時又發來賀信,表達了他與天津和天津大學的深厚感情。

閱讀全文

與中國橋梁的歷史與發展用英語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