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濟的歷史背景有哪些
「同濟」二字最早源於德國籍醫生埃里希·寶隆創辦於1900年在上海創辦的「同濟醫院」(該「同濟醫院」不同於前文所述的同濟醫院),1907年又在「同濟醫院」的基礎上創辦了「上海德文醫學堂」,並先後3次更名,分別是1908年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1927年更名為「國立同濟大學」。1950年至1951年同濟大學醫學院及附屬同濟醫院整體遷往湖北省武漢市,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並,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隨後於1955年更名為「武漢醫學院」。1985年,經衛生部批准,武漢醫學院更名為「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同濟醫科大學」與華中理工大學合並為華中科技大學後,成立同濟醫學院並設附屬同濟醫院。
B.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歷史沿革
1891年,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埃里希·寶隆來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傷寒、瘧疾等疾病,並且缺醫少葯,就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1900年前後,由埃里希·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這所醫院就是後來武漢同濟醫院的前身。醫院的醫師大多是德醫公會成員,他們白天忙於經營自己的診所,只有傍晚到醫院看門診、動手術。埃里希·寶隆醫生看到醫院里的醫療力量不足,計劃在院內設立一所德文醫學堂,招收中國學生,以培養施診醫生。這個計劃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以及德國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
1906年,他們設立了一個支持醫學堂開辦的基金會,得到了德國「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基金會」的協助,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
1907年6月醫學堂開學前,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在上海不僅號召德國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國洋行向中國商人募捐。同時,費舍爾還要求中國官方的資助和支持,克納佩利用在中德兩國募來的捐款,成立了「為中國人辦的德國醫學堂基金會」。當時規定,捐款金額較多者可成為醫學堂董事會董事。
醫學堂建立時定名為上海德文醫學堂,並成立了董事會負責學校的管理。董事會由18人組成,主要成員有:三個德醫公會元老:寶隆、福沙伯(第二任校長)、福爾克爾;三名德國商人:萊姆克、米歇勞和賴納;兩名中國紳商:朱葆三(滬軍都督府財政部長及上海商務會會長,大買辦)、虞洽卿(荷蘭銀行買辦);總領事館的副領事弗賴海爾·馮·呂特等。埃里希·寶隆醫生被正式推選為董事會總監督(董事長)兼學堂首任總理(校長),負責學堂的管理。 上海德文醫學堂 1907年10月1日,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醫學堂的校址設在同濟醫院對面的白克路(即上海鳳陽路)。 同濟德文醫學堂 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當時寓意德國人與中國人同舟共濟,「同濟」二字從德語「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話的諧音而來,意蘊合作共濟。
1909年,寶隆博士因病於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醫公會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濟德文醫學堂總監督兼總理。 同濟醫工學堂 1912年,同濟德文醫學堂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會籌措辦學經費,由福沙伯全面領導學堂。當年,醫正科三級學生張近樞、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國大學醫科考試規則參加學堂的第一次畢業考試,均順利通過,如期畢業。他們是同濟歷史上的第一屆畢業生。 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17年2月,美國宣布與德國斷交,不久對德宣戰。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濟醫工學堂是德國的產業,為防止德國人利用該校機械製造武器為由,當眾宣布解散學校,並限令師生當日離校。為此,社會各界聯名致電教育部,請設法對同濟學生作善後安排。教育部馬上派人商議,把學校遷到吳淞鎮,繼續開學上課。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學堂改屬華人私立學校,由華人董事會辦學,直屬教育部領導。同年12月,更名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同濟醫工大學 1922年,學校正式遷往吳淞鎮。根據《寶山縣志》記載:1917年同濟德文醫學堂由華董接管,遷入吳淞中國公學。1918年,在教育部次長袁希濤主持下,由教育部撥款,在吳淞購地150畝籌建校舍。1921年竣工後陸續遷入新校舍。
1924年5月20日,改名為同濟醫工大學;因此,5月20日被定為校慶日。 國立同濟大學 1927年8月,同濟醫工大學由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為國立同濟大學,原醫、工兩科分別更名為醫學院、工學院。
1937年又先後增設了文、理等學院,從而成為了一所多學科的綜合大學。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效仿美國的大學制度,以在每個省設立一所綜合國立大學為目標。國立同濟大學是民國建設國立大學期間最早建立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1927年),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早的一批綜合性大學(含醫學院),國立同濟大學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名牌大學之一。
1937年8月,淞滬會戰,抗戰爆發,美麗的同濟校園在侵略者的轟炸中僅剩斷壁殘垣。為求「一張平靜的書桌」,學校師生同舟共濟,由上海西遷入大後方,經過三年流離、六次搬遷,先後輾轉浙、贛、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腳四川宜賓的李庄古鎮。師生們教學不輟,堅持文化抗戰。
1946年7月,同濟大學醫學院遷回上海。同濟大學發展成為以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海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 中南同濟醫學院 從1949年開始,為配合新中國教育資源統籌布局,同濟大學歷經多次院系調整,由一所文理醫工法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變成一所以土木、建築類專長的單科性學校。
1950年2月,為了支援湘鄂粵桂豫贛六省(中南區)醫療衛生事業,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遷往湖北武漢,與武漢大學醫學院(第一屆學生尚未畢業)合並,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1954年10月,由武漢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與漢口協和醫院合並的武大、協和合作醫院,成為中南同濟醫學院教學醫院。後更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現為武漢協和醫院)。
1955年5月,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正式遷入武漢,並更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現為武漢同濟醫院)。 武漢醫學院 1955年8月,中南同濟醫學院更名為武漢醫學院。同年,山東醫學院衛生系學生及部分教師調整來漢與該院公共衛生學館師生合並,建立了衛生系。
1956年,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2年,經衛生部批准,武漢醫學院在全國醫學院校中第一批改為六年制。同年,在醫學系增設了德語醫學班,並在部分年級開設了德語普通班。
從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導致十年動亂,學校連續5年未招收學生。
1972年,增設葯學系。
1978年,學校在衛生系基礎上增設環境醫學專業。從此,全院各學科恢復招收研究生。
1980年,醫學系恢復德語醫學班,學制為六年。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首批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建立衛生管理幹部培訓中心,並開設三年制衛生管理專修課。 同濟醫科大學 1985年7月,武漢醫學院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
1986年,成立法醫系。
1987年2月,在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了社會科學部。
1991年,成立婦幼衛生系,並被批准建立基礎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2年10月,「中國醫學科學院武漢分院」掛牌學校。
1993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武漢分院」掛牌學校。同年成立預防醫學系、環境醫學系、衛生管理系、教育技術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2000年5月26日,同濟醫科大學與華中理工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並,共同組建華中科技大學,直屬教育部,實行四部一省共建的辦學體制。
2000年6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成立並掛牌;建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委員會。
2006年9月25日,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科技大學醫科管理委員會,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兼任委員會主任。同濟醫學院從此虛體化,華中科技大學校方整合同濟醫學院告一段落。
2007年5月20日,同濟醫學院舉行100周年院慶活動。
2010年,成為首批10所教育部、衛生部共建高等學校醫學院(部,中心)之一。
C. 同濟大學有多久歷史
創辦時間:1907年(丁未 光緒33年),距今108年。同濟大學的前身是德文醫學堂。
1907年3月,科佩爾基金會、促進在華德國文化工作委員會、上海德醫公會和同濟醫院4方,在柏林簽署了由普魯士文化部起草的關於在上海建立德國醫科學校的協定;1907年6月3日,「德文醫學堂」董事會正式成立,董事會由18人組成。
1907年10月1日,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取名為「德文醫學堂」。
1908年,「德文醫學堂」改名為「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當時寓意德國人與中國人同舟共濟,「同濟」二字從德語「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話的諧音而來,意蘊合作共濟。
1909年,寶隆博士因病於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醫公會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濟德文醫學堂總監督兼總理。校董們為學校取名「同濟」,意蘊和衷共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
1912年,同濟德文醫學堂增設工科,更名為「同濟醫工學堂」,設醫、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會籌措辦學經費,由福沙伯全面領導學堂。當年,醫正科三級學生張近樞、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國大學醫科考試規則參加學堂的第一次畢業考試,均順利通過,如期畢業。他們是同濟歷史上的第一屆畢業生。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1917年2月美國宣布與德國斷交,不久對德宣戰。上海法租界以同濟醫工學堂是德國的產業,為防止德國人利用該校機械製造武器為由,當眾宣布解散學校,並限令師生當日離校。為此,社會各界聯名致電教育部,請設法對同濟學生作善後安排。教育部馬上派人商議,把學校遷到吳淞鎮,繼續開學上課。1917年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學堂改屬華人私立學校,由華人董事會辦學,直屬教育部領導。同年12月,更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
1922年學校正式遷往吳淞鎮。根據《寶山縣志》記載:1917年同濟德文醫學堂由華董接管,遷入吳淞中國公學。1918年,在教育部次長袁希濤主持下,由教育部撥款,在吳淞購地150畝籌建校舍。1921年竣工後陸續遷入新校舍。
1924年05月20日,教育部批准同濟醫科為大學。因此,每年的5月20日定為校慶日。
D. 同濟大學哪年成立﹖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1907年建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同濟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