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司馬懿歷史上怎麼評價

司馬懿歷史上怎麼評價

發布時間:2023-07-19 04:19:46

1. 請客觀評價司馬懿是個怎樣的皇帝呢

司馬懿是一個治國有方、心狠手辣的一位皇帝。司馬懿不僅謀害了很多曹操時期的大臣,而且也殺害了很多跟隨自己的人。但是司馬懿對於整個國家治理非常好,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

2. 歷史上對於司馬懿的評價有哪些

歷代評價

3. 歷史上的名人都是怎樣評價司馬懿的

崔琰: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楊俊:此非常之人也。
曹操: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植: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沖厭難者,司馬驃騎也。
曹叡: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曹芳: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
吳質:驃騎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
陳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4.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司馬懿

司馬懿和他的司馬家在歷代的評價都不高,而且還頗有惡名。最直接批評來自唐太宗,唐朝初期修的《晉書》,在介紹完宣帝的事跡後,太宗李世民在最後加了段評語,原文如下:

「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及明帝將終,棟梁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

啥意思?司馬懿是曹家的三朝老臣,甚至連續兩次被選為託孤大臣,曹家對他的信任可以說無以復加。不過司馬懿最終卻辜負了這份信任,為了大權獨攬,他謀劃了高平陵之變,面對被包圍的曹爽,他信誓旦旦保全人家的身家性命,然而才過了四天就殺人全家,這事做得連司馬懿的鐵哥們、做保人說服曹爽的四朝元老蔣濟都慚愧羞憤而死。

高平陵之變

司馬家後代乾的事就更加過分了,他的長子司馬師廢了一個皇帝,而另一個兒子司馬昭更是光天化日當街殺了皇帝,到孫子輩就直接取了曹魏自己稱帝,這導致了西晉在對教導天下人時,只敢言孝,不敢論忠。

對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諸葛亮的子孫最後也都為季漢殉國,司馬家乾的事確實太過齷齪。

5. 歷史上對司馬懿評價

史書評價:

《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譯文:從小就有奇特的節操,聰明多謀略,學識廣博,傾心儒教。

《三國志》: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

譯文:所以相國司馬懿,輔助魏室,實習忠貞,所以烈祖明皇帝授給他寄託的責任。司馬懿努力盡心竭力,保全節操,以華夏安寧為重任。又因為齊王聰明,沒有穢惡之行,於是殷勤努力盡忠來輔佐他,而使天下人有所依靠。

(5)司馬懿歷史上怎麼評價擴展閱讀

司馬懿的政治影響在三國時期的魏國。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對魏國建立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名臣大將。是曹操子孫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對魏國政治穩定發展,是相當重要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他善謀奇策,多次征伐。

對興修水利,官家屯田,發展魏國經濟,對增強國力獻智獻策 ,做出具大貢獻。發動高平陵政變,對曹氏腐敗勢力是沉重打擊,說他要毀滅親手建立魏國是點過分的,不論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的工作,還是率軍打仗取得勝利,還是得曹操祖孫三代的重用。

6. 評價歷史上的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世族出身,祖先歷任顯職,父防曾為京兆尹。曹操少時所以能為洛陽北部尉,就是由於京兆尹司馬防的推薦。司馬懿長兄司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辟用。《晉書》卷1《宣帝紀》稱懿原來「不欲屈節曹氏」。這是司馬氏自行潤飾之詞,司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樣,都是稱說天命,勸曹操父子代漢的鼓動者。在曹操時,司馬懿尚未受到大用。曹丕為魏太子時,懿為丕中庶子,懿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太子「四友」。史稱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所謂「奇策」,無非是給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寶座而已。因此,曹丕為帝後,對懿極為「信重」,給以領兵大權。丕臨死,令曹真、曹休、陳群與懿「並受顧命」輔曹睿。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陳群系「文人諸生」、「從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馬懿之上,但未曾實際帶兵戰斗。論老謀深算,文武俱備,應屬司馬懿。曹休、曹真相繼死去後,司馬懿遂成為曹魏第一統兵大將。幼主曹芳即位,曹爽與懿共同輔政。
過去許多史家認為曹爽與司馬懿的斗爭是代表庶族地主與世族地主兩個階層的斗爭,這種說法是不太確切的。曹爽是魏大司馬曹真的兒子、曹操的侄孫。曹氏自曹騰兄弟以來就累世富貴,曹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曹洪伯父鼎尚書令;曹休祖吳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孫多有文才,曹魏親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們是皇族,所以早已躋入世族之林。假若曹魏統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樂於擁護曹操,曹魏統治者之所以屢次給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權,都該作何解釋呢?《三國志》卷9《夏侯玄傳》:
玄……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嘗進見,與皇後弟毛曾並坐,玄恥之,不悅,形之於色,明帝恨之。
可見夏侯玄早已以名士世族自居,而不屑與出身於寒門的新貴族並肩共坐。和曹爽同時被司馬懿殺害的曹爽派首要分子也多是權門大族出身。如何晏,是漢大將軍何進之孫,其母被曹操霸佔後,何晏亦為操「收養」,「見寵如公子」,並「尚主」。顯然是緊緊靠攏於曹氏皇族的人物;鄧颺,是東漢開國元勛鄧禹之後;丁謐,父斐,為曹操「典軍校尉、總攝內外」;畢軌,父「建安中為典農校尉」。桓范,「世為冠族」。曹爽派這幾個主要人物,只有桓范年高資深,然而他與曹爽的關系並「不甚親」,其餘何晏、鄧颺、丁謐、畢軌都是少年公子。他們雖有高度的文化修養,但只利用他們的知識「修浮華,合虛譽「。曹睿時,這些浮華少年都被抑黜。及曹爽秉政,「乃復進敘,任為腹心」。這些少年,生於富貴之家,沒有領受過農民起義的教訓,充滿驕奢淫佚,不切實際的氣息。史言鄧颺「為人好貨」;畢軌「在並州,名為驕豪」;何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他們秉權之時,還搜刮土地財物,如史雲「晏等專政,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承勢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至於曹爽,如前所述「飲食衣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其黨何晏等縱酒其中。」如果說這些人代表什麼比較先進的庶族地主,是難以令人理解的。確切地說,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華派。
再看司馬懿一派。這派包括高柔、劉放、孫資、孫禮、王觀、盧毓、鍾毓、傅嘏等,他們多系曹魏元老,對曹魏經濟、政治事業,多作過一定貢獻,言行措施比較切合實際。如前所述,曹爽等人是代表腐化已深的曹魏皇族和世族地主中的浮華派,司馬懿則是代表從曹操以來世族地主中的事功派。後者工作與作風比較有魄力,行政效能較高,其所以能取得勝利,並非偶然。
首先司馬懿對於農業生產比較注意。曹操把漢獻帝遷到許都後所興辦的屯田,主要是民屯,至於大規模的軍士屯田,則是由於司馬懿的倡議而創辦的。由於軍屯的興辦,大大減輕了政府對軍糧的供應,所以我們說繼承執行曹操的屯田政策的是司馬懿,而不是曹氏子孫,這些事後面再論。
在政治上,司馬氏父子比曹爽兄弟也有較好的作為。《晉書》卷1《宣帝紀》言:「魏明帝好修宮室,制度靡麗,百姓苦之,帝自遼東還,役者猶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至是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三國志》卷9《夏侯尚傳》裴注引《魏略》亦言:「護軍總統諸將,任主武官選舉,前後當此官者,不能止貨賂……及景王(司馬師)之代玄,整頓法令,人莫犯者」。從史書上看,當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攬魏政期間,沒有什麼擾民虐政,雖然是由於司馬氏企圖篡奪曹魏政權,不能不採取一些收買人心的措施,但較之曹睿的大興土木,擾民傷財,總是大有區別的。另外,司馬懿也並非只倚重世族,他提拔了一些出身低賤但有實際能力的年輕人擔任軍政要職。例如原來曾「為襄城典農部民」及「御隸」的鄧艾和石苞,都由於司馬懿的賞識和拔擢而成為對蜀吳作戰有功的大將;又如與鄧艾為「州里時輩」的州泰,被司馬懿提拔得如此之快,以致被鍾繇嘲笑為「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可見司馬懿很能擢用一些才智之士。反過來看看身為皇族兼首輔的曹爽,到底提拔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庶族」呢?他所依靠與重用的,還不是像何晏、鄧颺那班著名的浮華哥兒們嗎?所以在兩派斗爭中,除了司馬懿的少數政敵以外,大多數朝臣都願意選擇司馬懿。司馬懿對曹爽的勝利決非只靠陰謀。司馬懿的政敵王淩之弟王廣曾說:
今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而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今懿……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繼曹操時之崇尚事功政策),副眾心之所求。爽之所以為惡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為先。
當後來司馬昭興兵伐蜀的時候,吳國的張悌也說:
曹操雖功蓋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東西驅馳,無有寧歲。司馬氏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任賢使能,各盡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計立矣。
司馬氏之所以能夠滅蜀、代魏、吞吳,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正是由於司馬氏比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有作為,行政效能也較高的緣故。
四、司馬氏專政與消滅反抗勢力
司馬懿殺曹爽之後,魏中央軍政大權全歸其掌握。可是,反對司馬氏的活動還不斷發生。主要有如下幾件事。
(1)王淩圖謀廢立事件王淩是王允之侄。正始初,官至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後遷車騎將軍、司空。司馬懿專政後,王淩與其甥袞州刺史令狐愚私議:以為少主曹芳已是司馬懿手中的傀儡,不如另立年長而有才的曹操子楚王彪為帝,建都於許昌。於是令狐愚一再派人與楚王彪相約結。可是就在這時,令狐愚一病身亡,王淩被司馬懿崇以太尉的官銜,仍舊駐守揚州,於是廢立事暫時擱置下來。
嘉平三年(251年)春,吳軍堵塞塗水作堰(在今江蘇六合縣),企圖放水淹沒魏軍南下之道。王淩因此請求發兵擊敵,司馬懿不從。王淩派將軍楊弘把准備易帝的意圖告知兗州刺史黃華,黃華與楊弘連名向司馬懿告密。司馬懿立即親自統率中軍從水道伐淩,首先下令赦淩罪淩,然後令淩子廣寫書告喻淩,誘淩投降。大軍掩至百尺(堰名,今河南沈丘西北),淩自知勢窮力孤,不得不乘船迎懿。懿進至丘頭(今河南沈丘東南),淩面縛請罪,懿派人解其縛,慰勞之,繼又派步騎六百人送淩還洛陽,淩知難倖免,於途中飲葯而死。懿到壽春,窮究其事,牽連者皆夷三族。六月,賜楚王彪死。所有曹魏王公均錄名安置在鄴城,由專人監管,不令他們和外界來往。
(2)李豐、張緝反對司馬師之失敗李豐,故衛尉李義之子, 十七八歲時已饒有聲譽。正始年間,李豐為尚書僕射,對曹爽、司馬懿兩方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死,其長子司馬師代懿專政,用李豐為中書令。豐雖受司馬師親待,可是內心擁戴夏侯玄。玄,夏侯尚子,又為曹爽姑子,素有重名,因爽敗而失勢,心常怏怏不歡。皇後父張緝對司馬師之專權亦頗不滿。於是李豐同夏侯玄、張緝親善。豐在中書二年,少帝多次召豐入內。司馬師知道他們是談論自己,特將李豐召來盤問。豐不肯吐露真情,師令勇士以刀鐶殺豐,豐了韜及玄、緝等亦被收下廷尉,誣以圖謀劫持少帝、誅大將軍司馬師,皆夷三族。
(3)廢少帝曹芳另立高貴鄉公曹髦的事件少帝曹芳因李豐等被殺,心不自安,他想除掉司馬師,可是又不敢採取行動。司馬師亦怕為帝所圖,因之借口「帝荒淫無度,褻近倡優」,擬廢帝,使郭太後從父郭芝入脅太後。太後方與帝對坐,郭芝謂帝曰:「大將軍欲廢陛下,立彭城王據。」帝乃起去。太後不悅,曰:「我欲見大將軍,口有所說。」芝曰:「何可見邪!但當速取璽綏」。司馬師又派人向太後請璽綬授彭城王。太後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來立,我將何之?且明皇帝當永絕嗣乎?高貴鄉公,文皇帝之長孫、明皇帝之弟子,於禮,小宗有後大宗之義,其詳議之」。於是司馬師與群臣議,終於迎高貴鄉公髦為帝。髦系曹丕子東海定王霖之子,時年十四。
(4)毋丘儉、文欽起兵淮南的失敗揚州刺史文欽驍果粗猛,曹爽因與欽同鄉里,故愛之。文欽憑恃曹爽的權勢,多有驕縱及欺侮他人之事。曹爽被殺後,文欽亦內懷疑懼。鎮東將軍毋丘儉素與夏侯玄、李豐親善,玄等死,儉亦不自安,故厚待文欽。兩人情好歡洽。毋丘儉子甸謂儉曰:「大人居方岳重任,國家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矣」。儉然之。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毋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聲討司馬師。儉遣使邀鎮南將軍諸葛誕與己合作,誕不從而斬其使。儉、欽將兵五六萬渡淮,西至項(今河南項城縣東北)。儉守項,欽在外為游兵。時司馬師剛割眼瘤,傷勢甚重,因事關重大,仍帶病東行,率中外諸軍討儉、欽。次月,司馬師到達�橋(今河南周口市西),儉將史招、李續相繼投降。時荊州刺史王基為前軍,向師建議速進,占據「有大邸閣,足供軍人四十日糧的南頓(今河南項城西五十里)」。師未即應允,王基復言:「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彼得亦利,我得亦利,是謂爭地,南頓是也」。於是進據南頓。儉等亦感到南頓的重要,從項來爭,行十餘里,聞基先到,乃復還保項。
不久,吳丞相孫峻率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來襲壽春。司馬師令諸軍皆深溝高壘,以待青、徐、兗諸軍來集。諸將請進軍攻項,師曰:「諸君知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將士本無反志,儉、欽誘之舉事,謂遠近必應;而事起之日,淮北不從……內乖外叛,自知必敗。困獸思斗,速戰更合其志,雖雲必克,傷人亦多。且儉等欺誑將士,詭變萬端,小與持久,詐情自露,此不戰而克之術也」。師隨後遣諸葛誕督豫州諸軍自安風向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譙、宋(今河南睢陽)之間,絕其歸路;師自在汝陽(今河南商水縣西南)扎屯。母丘儉、文欽進不得斗,退恐壽春被襲,計窮不知所為。由於諸將家皆在北,眾心沮散,降者相屬。惟淮南新附農民為之用。
儉初起兵時,遣使齎書往說兗州刺史鄧艾,艾斬其使。艾率兵萬餘人趨樂嘉城(今河南項城西北),作浮橋以待師。儉使文欽將兵襲艾,師自汝陽潛遣兵援艾。欽猝見大軍,驚愕不知所措。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師軍,鴦率壯士先至鼓噪,師軍震擾,師驚駭,所病目突出,恐眾知之,嚙被以忍疼。及天明,欽兵不至,鴦乃引還。文欽畏師軍盛,遂與鴦俱退。
是日,母丘儉聞欽退,恐懼夜走,軍遂大潰。欽奔吳。儉於逃走途中,在安風津(今安徽霍丘縣北)被民張屬殺死,傳首京師。諸葛誕進軍至壽春,城中十餘萬口,因懼誅,或流竄山澤;或散走入吳。司馬師以誕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毋丘儉被夷三族,其黨七百餘人入獄,侍御史杜友治之,惟誅首事者十餘人,余皆奏免之。
(5)諸葛誕起兵淮南的失敗毋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失敗以後,司馬師不久也在許昌病死,其弟司馬昭代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曹髦甘露元年(256年),司馬昭加號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黃鉞。昭叔司馬孚升任太傅。司馬氏之黨高柔也被封為太尉,司馬昭權勢之大,更超過其父兄。
繼毋丘儉都督揚州的諸葛誕,琅邪郡陽都縣人,是諸葛亮的族弟,原任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等職,與夏侯玄、鄧颺相善,在京師頗有名譽,因此也招致了一些元老大臣的反對,認為誕等「修浮華、合虛譽」。魏明帝對誕等亦甚厭惡,將誕等免官禁錮。明帝死,曹爽秉政,夏侯玄及誕等受到重用。誕與夏侯玄親善,玄既被殺,王淩、毋丘儉等又相繼夷滅,誕心不自安,傾帑藏振施,以結眾心。又厚養親附及揚州輕俠數千人為死士。甘露元年(256年)冬,吳軍來向徐堨。司馬昭估計諸葛誕所督兵馬足可抵禦。但誕仍求調十萬軍隊幫助守衛壽春,還要在淮水旁邊築城以備吳,實際是想加強自己的實力。昭知誕有異心,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征誕回朝任司空。誕得詔書,恐懼,遂舉兵反。誕首先攻殺揚州刺史樂琳,然後斂淮南北屯田口十餘萬官兵,及揚州新附士眾四五萬人,聚谷足一年食,為堅守壽春之計。又遣長史吳綱攜小子靚至吳,稱臣求救。吳遣將全懌、全端、唐咨等率兵三萬,與文欽同來救誕。
六月,司馬昭奉帝及郭太後到項。昭督諸軍二十六萬進屯丘頭(今河南沈丘東南),以鎮南將軍王基行鎮東將軍,都督揚、豫諸軍事,與安東將軍陳騫等圍壽春。王基初至,尚未將城完全圍住,文欽、全懌等軍已從東北突入城中。不久,吳將朱異亦率三萬人進屯安豐(今安徽霍丘西南),與進入城內的吳軍相呼應。王基等四面合圍,表裡再重,塹壘甚峻。文欽等屢次出城攻圍,均被擊退。昭又使奮武將軍石苞督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質,挑選銳卒為游軍,以防吳人再行增援。朱異與州泰戰於陽淵(在今安徽壽縣與霍丘之間),異走,泰追之,殺傷吳兵二千人。
秋,七月,吳大將軍孫琳出兵屯於鑊里(今安徽巢縣西北),又遣朱異率丁奉等五將前來解救壽春之圍,被石苞、州泰擊破於黎漿(今安徽壽縣南)。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襲都陸,盡焚異資糧,異軍乏糧,以葛葉為食,走歸孫綝。綝使異復前死戰,異以士卒乏食,不從綝命。綝怒,斬異於鑊里。司馬昭知壽春被圍已久,敵軍食糧必成問題,乃遣反間,揚言吳人將來救援,北軍乏食,已分遣羸兵就谷淮北,勢難久攻。誕等聞知,果放寬糧食限額,因之很快就缺糧,可是外援不至。於是城中人心渙散,惶惶不可終日。
甘露三年(258年)春,正月,文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誕、欽本不和睦,先以詭計苟合,事急轉相猜疑,誕遂殺欽。欽子鴦、虎逾城投司馬昭。昭不殺而赦之,使將數百騎巡行城外,呼曰:「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城內軍民聞之,皆大歡喜。司馬昭親自臨圍,揮軍四面進攻,同時鼓噪登城。二月乙酉,城破。誕窘急,單馬將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將軍胡奮部兵擊斬之,夷其三族。
司馬氏之消滅反對派的各種反抗,尤其平定諸葛誕之役,顯示其軍事實力和謀略,遠遠勝過諸對手。因而司馬氏之代魏與滅蜀、吳,已成為不可扭轉之勢。

閱讀全文

與司馬懿歷史上怎麼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