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歷史如何答特點
當然,既然是特點,就要答其他時代沒有的,比如答幾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就要結合時代背景,生產力特點,還有發生國家等。
一定要結合歷史事件所處時代背景,如是奴隸社會或是封建社會,當然也要背一些,比如想到封建社會就立刻想到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生產力不發達等,還有看其是否順應時代潮流等。
一定要看書,背不背無所謂,一定要多看幾遍,多做選擇題,練出題感來 。
給你看看高中歷史各種題型怎麼答吧
1.熟記史實 歷史是最強調背記的學科。
為什麼呢?歷史背記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史實,二是分析。
而政治的背記,主要是分析,對事實的記憶則很少,所以遠沒有歷史難記。
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幾次歷史試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記憶不清丟失的,答案不言自明。
事實上,史實不清、審題不細,是歷史丟分的兩大原因。
怎樣背記史實呢? 第一,精細讀書。
要一個句號一個句號讀,包括導言、註解、圖示在內。
2002年高考,有一題問蔥嶺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
其實,「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課本的小注里。
這啟示我們一定要細心讀書,尤其是在第一輪復習時。
第二,動手總結。
一定要落實到筆頭上,因為看和寫的感覺完全不同,而考試是寫,不是看。
尤其是第一輪復習,寧可羅嗦些,也要把總結寫全。
以下給出分析歷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體操作時,應有所取捨: 1.名稱及其含義(例如:早期維新思想,維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發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會主要矛盾)、具體原因(根本原因的具體表現),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導火線 (2)條件(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政治、經濟、階級、思想、時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條件是客觀的,而目的是主觀的) 3.經過:力量、領導、階段及階段特點等 4.意義:性質、作用、影響,特點(極其重要!特點=不同點=考點),經驗、教訓 第三,注意特點。
特點就是不同點,例如《農政全書》的特點主要是介紹西方水利技術。
特點就是考點,所以要非常重視,尤其是時代特點,往往是答題隱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記。
讀—寫—記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所以在平時就要有計劃地逐步背記。
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與老師的復習同步。
不要到考試前再背,那樣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麼背什麼,那樣很不系統。
2.把握聯系 高中歷史的特點,是注重前因後果,注重分析知識的相關性,而反對孤立的知識點背記。
其實,出題的過程,就是建立新的聯系的過程;做題的過程,就是剖析聯系的過程。
把握聯系,主要有兩個步驟: 第一,縱橫結合。
一方面要注重縱的聯系(時間聯系),另一方面重視橫的聯系(比如地域聯系)。
特別注意因果聯系,這是所有聯系的核心。
第二,編織網路。
縱橫結合,經緯交錯,就成為知識網。
3.加強審題 近年的高考,越來越強調從題目中獲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題),與課本知識結合,共同構成答案。
這樣,審題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審題要注意三點: 第一,准。
就是問什麼答什麼,切忌答非所問。
一道大題設多問,不僅要審大題題干,還要審每一問的題干;一組選擇題有多道,不僅要審每道的題干,而且要審總的題干。
第二,全。
就是問的都要答,切忌答漏。
題乾的每一句話(尤其是材料題),一般都包括至少一個信息點,答案上每個點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
近年文綜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這些分都愛丟。
例如2002年高考歷史大題,考查旅大 *** 的變遷,如果僅按上面要求審題,會丟掉「不尊重中國領土 *** 」「背著中國拿中國 *** 和利益作交易」等要點。
這些要點,來自題乾的「弦外之音」:本題的主旨是 *** 問題,故應圍繞此點答題。
這種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題時想一下每題的宏觀主旨(而不是單純就題論題),就有希望得分。
(二)誤區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記。
*做題記知識點,永遠不夠系統,會割裂聯系。
做題這個手段很好,但不可濫用。
第二,不可濫搞聯系。
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識網路為主,專題史不要太多。
❷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歷史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在最後的沖刺階段裡面很多學生都希望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次我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 總結 ,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高考歷史大題必背模板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
(一)春秋戰國變法的時代背景(必然性)
1、經濟:社會經濟發展 封建生產關系產生 (生產力發展--土地私有制確立--階級關系變動)
2、政治:上層建築的變化:分封制 宗法制破壞
3、軍事(戰爭的需要):富國強兵成為改革的內在動力
4、思想 文化 :百家爭鳴 (法家學說成為變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國的改革和變法為商鞅變法提供了 經驗 教訓(春秋、戰國)
1春秋:管仲改革 魯國「初稅畝」
2戰國:李悝變法 吳起變法
(三)秦國需要改革並具備條件(具體背景)改革可能性
(1)內部有利條件:
1國君權力集中,奴隸主貴族勢力較弱; ○
2法家學說容易得到認同 ○
3民風質朴,充斥尚武精神 ○
(2)外部機遇
1三家分晉,遏止秦國發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
2中原士人游說各國,為秦國招攬賢能提供了可能性 ○
(3)直接原因:秦孝公發奮圖強、任用商鞅變法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
1、經濟--"以農求富"(富國)
(1)廢井田,開阡陌--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對封建社會影響深遠)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3)統一度量衡
2、軍事---強兵
(1)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2)廢除「世卿世祿制」(以上 措施 最直接打擊貴族特權)
3、政治
(1)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
(2)普遍推行縣制—對後世影響深遠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詩書而明法令
實質:文化高壓政策
影響:壓制人民思想,摧殘了文化。
5、風俗習慣--改革社會風尚習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變法的結果:"商鞅雖死,秦法猶存"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順應了封建製取代奴隸制的歷史潮流,,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徹底,執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貴)
(3)充分的輿論宣傳,取信於民("南門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四、評價商鞅變法(性質、積極影響、局限性)
1、性質:是一次較為徹底的地主階級改革運動
2、積極影響:推動了社會進步;促進了經濟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富國強兵和後來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3、局限性:
(1)輕視教化,輕罪重罰
(2)加重剝削與壓迫
(3)改革不完全徹底
<<<
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第一點:死記硬背。目前距離高考已經不到一個月啦,要想在段時間內提高歷史成績,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死記硬背,歷史的知識點都是比較固定的,如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意義等這些都是無法篡改的。
第二點:挖掘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歷史不是死的,是人類活動軌跡的記錄,因此我們要將歷史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找到異同點,找到事件之間的聯系等,然後通過自己理解、消化,最後用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
第三點:多做測試題。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多做習題都是沒有錯的,尤其是歷史這種靠死記硬背知識點比較多的門科,通過做習題可以鞏固自己知道的知識,也可以更好的查漏,以便更好的進行補缺。
<<<
高考歷史大題必背模板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歷史事件在什麼歷史情況下發生的,實質上包括原因和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如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就包括四個原因和三個條件。
原因和條件其含義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於「為什麼」,即必要性,條件偏重於「有什麼」,即可能性;
其二,條件的使用范圍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歷史事件或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條件去表達。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敗原因。在這一題中,「原因」就不能用「條件」去代替。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 +……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
1、經濟:
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
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
②階級矛盾。
3、思想:
愚昧自大。
(二)國際:
1、經濟:
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政治:
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側重於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
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____、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歷史原因
(一) 從原因廣度上分析: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內因或主觀原因,一般是指與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觀原因則指與前者有緊密關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觀意識影響的那一方面原因。這和原因分析法的優點是抽象而又深刻,易於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需要指出的是,內外因屬於社會、國家等人的意識很難起決定作用的大范圍歷史概念時,那麼它們是專指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這就區別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前者是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後者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 方法 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內因:
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
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 種植 園主階級形成等。
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外因:
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
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二)從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歷史發展必然性,在歷史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們可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階級本質、歷史發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討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
所謂根本原因,是指促使歷史事物產生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性因素,是歷史事物能夠產生的土壤,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這種因素,與之相應的歷史事物便不會產生。
主要原因:是指對歷史事物的產生起主導性、決定作用的因素。有了這種因素,歷史事物才會以當時的特徵出現。如果缺少了這種因素,歷史事物則不會以當時的特徵出現,甚至不會產生。
直接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近期的誘導性因素。「直接」的含義是指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要注意分析出時間關系或邏輯關繫上最為接近的因素。
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是一種偶然性因素。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
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
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
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
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動機:目的是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結果。它常常用「為了……」的介詞結構表示。實質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語氣上表現得較為直接,較為主觀些,並且一般都屬於直接原因。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2特點與特徵;性質與實質含義與區別
特點與特徵:特點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通俗地講就是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問一個歷史事件或一次革命運動的特點,就應該把同類事件或革命運動進行比較、鑒別,從而找出它與眾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其一是在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盟掌握革命的領導權(這是美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沒有的);其二是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這也是美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沒有的)。
再如:黃巢起義的特點就是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
性質、實質:性質,就是一種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屬性。即拋開表面現象,看它的特點,看它的特徵,看它的實質。
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的性質,往往從它產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點苗頭來,性質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體含義也不一樣。
倘若是指一本書的性質,這就是具體說明它是屬於哪一方面(或哪一類),以什麼體例寫出來的著作。是戰爭的性質,則需要著重談這次戰爭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是侵略性的,還是反侵略性的等等。
如果問的是革命的性質,就必須以當時的社會形態為出發點,看它革命的動力是以哪個階段為主體,在其斗爭綱領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為哪個階級謀利益,代表哪個階級說話等等,最終要確定它的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
實質,也就是本質。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事物的本質是隱蔽的,是通過現象來表現的,不能用簡單的直觀去認識,必須透過現象來掌握本質。
如:俄國1861年改革,就其性質而言,是由農奴主實行的資產階級改革;就其實質而言,實際是對農民進行的一場厚顏無恥的掠奪。
有時候性質和實質會合二為一,如「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無論其性質還是其實質,都是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集團。不過,性質偏重於軍事侵略,實質偏重於帝國主義。
3經過;內容含義與區別
經過所謂經過,就是指經歷、過程。一個歷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後果之外,經過一般至少包括發生、發展和結局三個部分。如:「五四」運動的經過怎樣?就要答出「五四」運動的爆發、發展和結局(取得初步勝利)三部分內容。
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
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
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⑵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 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 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4效果、結果、後果、意義、影響、作用、教訓、啟示含義及區別
效果、結果、後果
效果:是指由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多指好的)。
結果:是在一定階段,事物發展所達到的最後狀態。
後果:是指最後的結果(多用在壞的方面)。
從詞性上看,效果是褒義詞,後果是貶義詞。在歷史問答題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結果,有時用後果。
例如,簡述德國十一月革命的經過和結果。在這一道題中就不能用後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的表現如何?後果怎樣?在這一題中用「後果」好。
一般情況下,結果可以代替後果。
作用、影響、意義
作用:就是對事物產生的影響、效果或效用。
影響:是指對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義:指的是價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響基本相同。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歷史問答題中,一說作用和影響都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作用包括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影響從性質看,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范圍看,有對內(如國內)影響,有對外(如國際)影響;從時間看,有直接影響和長遠影響;如此等等...
意義和作用、影響相比較,它的范圍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講,性質、特點、作用、影響、後果、評價、經驗、教訓等都屬於「意義」的范疇。所以,如果題目問某件事的意義怎樣,上面提到的這幾點都應該加以考慮。
<<<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要點總結
★ 歷史高考知識點總結大全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匯總
★ 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考歷史重點必備知識點
★ 高考歷史復習必備重要知識點
★ 高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❸ 高考歷史時代特徵總結——世界史
一 古希臘羅馬
1政治:雅典為代表的奴隸制城邦民主政治,創作了一系列民主運動方式。促進了雅典的工商業發展和思想文化繁榮。粗糙的直接民主,容易造成權力濫用。羅馬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影響了後來歐洲的立法和司法。
2經濟上,奴隸制商品經濟發達。東羅馬過渡到了封建 社會 。
3思想:自然哲學標志著西方精神覺醒;智孝扒鎮者學派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是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蘇格拉底主張知識即美德,認識人自己,使哲學成為真正研究人的學問。
二 階段特徵14-18世紀
1500年前後新航路開辟,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業革命在歐美擴展,是近代西方文明崛起的時期。
1政治,資產階級代議制政治逐步確立。1689英國確立君主立憲,隨著責任內閣制出現而進一步發展;美國1787年吸納發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法國1789年爆發大革命,到1875年最終確立共和政體。
2經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和拓展。新航路開辟是世界 歷史 的轉折點,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歐洲與亞洲、非洲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密切,於美洲開始了經濟交往,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同時加速了西此碰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沿著新航路,葡西荷法英等過開始了殖民擴張。它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也使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
3思想。三大解放運動相繼發生。
三 歷史 階段特徵
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從18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期。
1政治: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進一步發展。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君主立憲制趨向成熟;1871年德國確立君主立憲制;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共和政體最終在法國確立。工人運動和 社會 主義運動興起。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經濟:兩次工業革命。1765從英國開始的第一次巧粗工業革命到18世紀末向西歐北美擴展,機器大生產代替手工操作,蒸汽機為代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工人運動興起;近代城市興起,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列強對外擴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列強加緊瓜分世界和輸出資本,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3思想文化: 科技 進一步發展。達爾文,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現實主義文學成為這一時期主要形式。自由主義盛行主張自由貿易、自由競爭、自由經營。
四 階段特徵1914-1945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20世紀上半期, 社會 主義現代化模式和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逐漸形成。
1政治: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 歷史 上第一個 社會 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為 社會 主義現代化模式的 探索 奠定基礎。帝國主義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激化,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2經濟: 社會 主義經濟體制建立。戰時共產主義經濟政策超越了俄國小農經濟佔主導地位的生產力水平;新經濟政策是一次如何建設 社會 主義的有益嘗試,是一條正確的過渡途徑;經過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以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布為標志,斯大林體制確立,高度集中集權是其基本特徵。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表明自由放任不適應大工業時代的要求。羅斯福新政開創了一種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
3思想文化:現代主義文學藝術興起,突出表現了人類精神的空虛和迷茫,著力描繪人類非理性的一面。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推動第三次 科技 革命的到來,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五 二戰後的世界1945-
二戰後,美蘇兩大陣營對峙,同時,世界整體性進一步加強。
1政治:從兩極格局,到1960-1970年代多極化趨勢出現,到1991年冷戰結束後的多極化趨勢加強,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
2經濟: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1980年代以來,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的兩大發展趨勢。二戰後 社會 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都發生了重大改變,相互借鑒吸收。
3文化:二戰後第三次 科技 革命迅猛發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現代主義文學、美術得到發展。
❹ 高中歷史學習有何特點
1、高中歷史課程的要求高
高中歷史課時要求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等學科是一致的,即使你選擇的是理科,在高二的時候也要參加「小高考」的歷史學業水平測試。
2、高中歷史的教材體系比較復雜
包括必修一的政治文明史,必修二的經濟文明史,還有必修三的精神文明史。三部分都是按照專題模塊的編排,縱橫交錯,與初中的通史安排有很大不同。同一本書里前後的時間順序不太明確,這就要求初中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大事年表。
3、高中歷史學習的內容艱深
高中歷史不是靠記記背背能解決的。每一個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掌握比較合適的方法。
4、高中新課程的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體驗和合作。要真正讓學生自己學習歷史,而不是讓學生等待老師來灌輸。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概括、闡釋和判斷;能獨立的預習閱讀、發現問題、發現歷史問題之間的聯系。
(4)高三歷史如何總結特點擴展閱讀:
《高中歷史》是2007年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該書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1、聽課方法
高中歷史必須把掌握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必須在掌握史實基礎上思考和回答問題。聽課效率往往決定你對基礎知識掌握效果。教師在歷史課是除了講解知識,也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分析。
高中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內容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2、閱讀歷史資料方法
歷史資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閱讀高中歷史書以外的課外閱讀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知識印象。
比如一些資料中的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建築等形象化的學習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閱讀課外書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而且要能夠與課本上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
3、建立知識系統方法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比如按照朝代建立、鞏固、繁榮、衰敗等記錄為主要框架。
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記錄為具體內容。
(4)高三歷史如何總結特點擴展閱讀來源:網路-高中歷史
❺ 高三歷史總結
猿輔導 唐浩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2020暑假班(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iAG4KZDQ7fXiWYMUp3bRJw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❻ 歷史特點題答題模板總結
如果將人看作一棵樹,學習力就是樹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們評價一個人在本質上是否具有競爭力,不是看這個人在學校時的成績好壞,也不是看他的學歷有多高,而是要看這個人有多強的學習力。這是哈佛大學校長講的樹根理論。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特點題答題模板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特點題答題模板1
模板1. 古代帝王的成就
① 知人善任,不拘門第,提拔有用的人才,並量才適用。
② 胸懷寬廣,不計個人恩怨,目光長遠。
③ 虛懷納諫,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和批評,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從善如流。
④ 抓住有利的時機,英明果斷,順應民心和歷史發展趨勢。
⑤ 促進社會秩序的恢復與穩定,減輕農民的負擔,提倡節儉。
⑥ 開創或完善有利於國家發展的 措施 ,加強中央集權等。
模板2. 科技領域的共同成就
① 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② 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③ 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模板3. 重要組織的共同成就
(1)經濟組織: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促進全球或地區經濟發展。(備註:經濟組織指世界貿易組織、歐盟等)
(2)政治組織: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社會發展。②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 文化 的合作與交流。(備註:此處政治組織指聯合國、歐盟)
模板4. 改革家、科學家、思想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① 改革家:改革是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必然動力,改革家順應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不畏懼頑固舊勢力的強大阻力,勇於創新改革,改變拋棄陳舊觀點,制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合理改革措施,推動國家的發展或社會的進步。
② 科學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刻苦鑽研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發明(發現)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有重大促進作用的事物(原理)。
③ 思想家:思想理論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社會變革是對思想理論的實踐,精神和思想的解放,促進先進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的確立;思想大解放,充分激發人類的聰明才智,從而誕生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模板5. 民族英雄對本國的貢獻
① 為了國家與民族利益,勇往直前,不畏艱辛。
② 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③ 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或進步作出傑出貢獻。
歷史特點題答題模板2
變化類
模板1. 經濟發展狀況變化
① 增長/多,上升。(指根據某一時期經濟發展前後數據或相關狀況比較,較晚時期數據或者是狀況大於或者好於之前)
② 減少/下降。(指根據某一時期經濟發展前後數據或相關狀況比較,較晚時期數據或者是狀況小於或者落後於之前)
模板2. 社會生活狀況的變化
① 不斷提高或改善。(指後期發展數據或是現象較前者有明顯的停滯或倒退)
② 落後或惡化。(指後期發展數據或是現象較前者有明顯的積極發展)
模板3. 封建王朝的發展趨勢
君權的不斷加強,相權不斷的削弱;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地方權力的削弱。
模板4. 社會發展的趨勢
① 封建主義的發展歷程(古代史)。
② 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社會主義的產生與發展(近現代史)。
模板5. 科技發展的趨勢
科技發明與更新的周期不斷縮小,科技發展仍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巨大動力。
模板6. 民族關系的變化趨勢
民族關系發展進程中,雖然各民族之間常有沖突和戰爭,但民族融合、發展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模板7. 社會政治制度的發展變化與趨勢
①變化: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封建社會)。政治民主化、透明化(近現代社會)。
②趨勢:君權的不斷加強;相權的削弱;中央權力的加強與地方權利的削弱(古代中國)。君主政治的不斷健全與合理化、民主化。
歷史特點題答題模板3
性質類
模板1. 戰爭或戰役或革命類的性質
① 奴隸性質。(春秋時期的兼並戰爭)
② 封建性質。(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③ 資產階級性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南北戰爭)
④ 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南昌起義)
⑤ 侵略性質。(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亞歷山大東征、拿破崙對外戰爭)
⑥ 反侵略的正義的民族戰爭。(虎門銷煙、黃海大戰、百團大戰、台兒庄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
⑦ 國家內戰。(美國南北戰爭)
⑧ 社會主義性質。(十月革命)
模板2. 改革類
① 封建性質的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務運動、大化改新)
②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戊戌變法、俄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③ 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蘇聯改革)
④ 反封建的民主改革。(土地改革)
模板3. 經濟類
① 封建性質經濟/企業。(洋務企業如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
② 民族資本主義性質。(大生紗廠)
③ 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或企業。(「一五」計劃成就、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模板4. 制度類
① 奴隸性質。(西周分封制)
② 封建性質。(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郡縣制、科舉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軍機處等)
模板5. 事件類
① 侵略性質。(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② 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
模板6. 法律文獻類
① 資產階級性質。(《權利法案》《人權宣言》《獨立宣言》《民法典》《1787年憲法》)
② 社會主義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蘇聯1936年憲法)
③ 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模板7. 思想類
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
歷史特點題答題模板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模板歸納
★ 高考歷史各種題型答題技巧與模板
★ 歷史大題套路模板大全
★ 2020年高考歷史萬能答題模板整理
★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模板整理資料
★ 歷史高考萬能答題模板
★ 歷史大題解題技巧
★ 高考歷史大題答題模板2020
★ 高中歷史萬能答題模板大全
★ 高三歷史答題技巧及答題思路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