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該怎麼正確認識歷史事件

該怎麼正確認識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3-07-21 02:31:16

Ⅰ 如何正確對待歷史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首先表明,歷史任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續奮斗的歷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承前人的事業繼續前進,因此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歷史責任;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還表明,「接續奮斗」的歷程是一個在自覺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展開的歷史過程,前人的成就和不足實際上都是今人繼續前進的資源。因此,這種「接續奮斗」的歷史觀要求我們必須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

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意味著要將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辯證發展的認識論運用到歷史認識當中去。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首先就需要我們把中華民族5000年以來的歷史過程,整體地看作是內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生命,把個人的生命與中華民族整體的歷史相互融合在一起。歷史是不能任意選擇的,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祖先,正是在這種個體與民族、文明歷史的整體連帶當中,促使每個中國人在自己5000年的文明和歷史面前,產生一種具有崇高感情的歷史命運感,從而自覺樹立一種全中華民族的歷史共同體的認同,以一種文明的榮耀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克服個人主義視野下的歷史虛無主義。

正面對待自己的歷史,就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地面對民族歷史中遭遇的曲折與苦難,能夠用一種辯證發展的認識論,合情合理地把這些曲折和苦難理解為發展中的曲折,理解為歷史進步中不得已的代價,從而從根本上糾正自近代以來,在西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霸權之下,長期彌漫於知識和思想領域中的自暴自棄式的歷史觀。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祖先和歷史充滿溫情和敬意。因為正是他們一次次突破歷史困境的努力,才得以延續中國的文明和歷史,因此,我們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像歷代祖先一樣努力,而不是埋怨古人,否定歷史。這正是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Ⅱ 正確的看待歷史現象的方法

何為正視歷史,就是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歷史事件,有些事情是歷史的必然,沒必要過關爭論,也許史書的不一定對,因為歷史畢竟是有勝利者所書寫的,但是有一條「以史為鏡、傳承文明」才應該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很多人都仇日,我也不理外,可是當我們真正用歷史來衡量的話小日本還不夠格,就以民族為例:元朝時期,當局對漢族實行三不存二的屠殺;清朝初期,當局對漢族也是三六九等;再看五胡亂華,漢民更是十不存三。

同樣對外戰爭中又有多少民族在戰火中灰飛煙滅。

沒有人知道,我們之所以仇日,因為我們這段歷史理我太近,更因為書寫那段歷史得是我們的先祖!滾滾的歷史長河,在永不停息的流淌。

不要去批判歷史,因為我們沒有說話的權利。

對待歷史事件我們應該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等綜合的評定。

誰對誰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我們要怎麼做。

有人說你這是在和稀泥。

對就是對,錯就錯。

問題是我們誰都說不清那段故事,在爭論有意義嘛?爭論不如總結,學習和總結歷史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處理現在的問題!過去的和未知的不是靠爭論能解決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千古興亡後人評。

真正關注歷史的人從不爭論歷史。

再此給大家提個建議,觀看他人的歷史論貼時不要過於激動和憤怒,以為那些只是我們個人根據自己對史料的理解所發表的,因為每個人對歷史的理解不同,有分歧是必然的!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才能增加自己對歷史的理解。

Ⅲ 什麼是正確的歷史觀,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一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的道理,把歷史當成最好的老師。
二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是人類發展的客觀進程,客觀地看待歷史。
三是要深刻認識歷史發展的復雜性,老實地遵循歷史規律。

Ⅳ 應該怎樣看待歷史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現實和未來。急急急!!! 40分
客觀看待歷史,正確面對現實,奮力贏取未來

歷史就是歷史,誇大(縮小)功勞,放大(縮小)污點都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自然就會危害到後來的歷史和現實,即是對自己和後人的不負責任。那麼如何具體的看待歷史,簡單的說,就是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過去的歷史,放在此篇文章里,就是客觀的看待建國以來的歷史,這是馬克思主義交給我們分析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確面對現實也就是要找到我們的中國現實的出路。中國的現實是什麼,我想這個不管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大家都能說一大堆,尤其是前面所說的,資源破壞,生態危機,糧食危機,經濟危機,外交危機,兩極分化、社會矛盾、技術(尖端)缺乏等等,已經是血淋淋的現實。

我們客觀看待歷史,正確面對現實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清楚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麼(或者說社會問題出在什麼地方),而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奮力贏取未來過程。我們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我們的社會才會繼續向前發展和進步,負責就要挨打,因為落後就要挨打。

我們應要怎樣對待歷史?
歷史是發生過的事實,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只能是把他掩蓋。我們現在所做的事,轉瞬間也成了歷史。對於歷史問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的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把已過去的事實全面的展現在給現在和未工。而不是只抓住歷史的某一部分,把他作為攻擊別方的工具!現在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歷史問題,就是因為很多人揪住別人的過錯而否定他的全部或是故意的混淆、掩蓋事實。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能力把事實都挖掘出來,是黑是白,都擺出來讓大家看,自會有公理!對待歷史,我們不應該只憑著自己的好惡,自己一時的激動就妄然發表意見,我們要自己努力的去看事情的真相!在很多歷史問題上,我不想和別人爭論,我會拿出事實讓他們看,讓他們自己判斷是非。這就是我心裡所想的 取其精華,去之糟柏。
說說我們應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從哲學角度講,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歷史事件,也就是一分為二的評判,既要看到好的、先進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落後的一面。然後再根據當時的歷史時期和時代發展特點分析這件事情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潮流。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
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應遵循的主要標准和方法:

1 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2 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4 把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評價,主觀目的和客觀作用分別評價

5 具體歷史事件具體分析

6 全面的觀點,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歷史人物的功過(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

歷史評價,是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等進行分析、評判,作出正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論斷。在評價歷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一、堅持一個標准。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動力,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歷史現象最根本的標准。在歷史上,凡是促進生產力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人和事都是進步的,反之,則是消極的落後的。

二、運用兩個觀點。一方面要用歷史的觀點,把歷史事件、人物、觀點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查、評論,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辯證的觀點,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去考查、分析評價對象,講清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和消極性、進步性和落後性。

三、注意一個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評價歷史不能空穴來風,不能主觀臆斷,所有的結論都要來源於事實,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觀、合理的結論。

◆歷史評價的基本層面

1.性質: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所具有的特性

2.實質:事件、現象反映的根本性問題(即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 3.消極作用:從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積極作用:通常又稱之為意義

◆歷史評價的基本方法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康梁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 是無產階級革命家。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歷史評價的原則

一般而言,歷史評價首先應該恪守求真的原則,即該評價應客觀如實,應符合對該人該事的總體描述。為達到這個目的,歷史主義地看問題,即發展變化地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看問題是必需的。以此為前提,歷史評價總體上說有歷史評價尺度和道德評價尺度。

歷史評價或評價上的歷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評人或事放在較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大趨勢,重在考察其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道德評價或評價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惡標准來衡量所評人或事。比如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道德尺度出發,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非命,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顯然是一件壞事;從歷史尺度出發,它破壞和平,逆歷史潮流而動,致使歷史發展出現停頓甚至倒退,因此應給予它否定性的歷史評價。但是,評價上的歷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會出現矛盾,如秦修長城和隋修運河,都造成數以十萬計的人民死亡,並成為大起義的導火線,道德評價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於國家疆域的穩定、農業生活有了保證,後者則成為溝通南北的經濟命脈、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故於歷史評價是好的。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雖應把上述兩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間應尤重歷史的評價,因為歷史的評價是較為長期的、比較客觀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主觀性較強的。...
應該怎樣看待美國歷史
美國人了解中國歷史的比較有限,除了一些「漢學家」和專門的歷史學家之外基本上對中國歷史缺乏了解。歐美的歷史研究主要是以自身為中心的(經常說的「歐洲中心論」),對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關注比較少。而且中西之間在文化觀念上差距顯著,歷史研究方法多有不同,對同樣歷史的解讀也許會大相徑庭。近現代史因為免不了意識形態因素(針對雙方而言),為客觀起見在此不作評論。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里有涉及中國歷史(包括古代、近現代),去看的話可以起到換個視角的作用。另外費正清(應該沒有記錯)主編的《劍橋民國史》、《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好像還有一本是晚清史)專論中國近現代歷史,而且作者本身對中國文化研究很深,可靠性比較高。
我們應該如何讓正確對待歷史
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摒棄糟粕與吸收精華並存。寬容與銘記歷史發生一切的不平等事件。

Ⅳ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

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應遵循的主要標准和方法:

1 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2 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4 把歷史事件置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評價,主觀目的和客觀作用分別評價

5 具體歷史事件具體分析

6 全面的觀點,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歷史人物的功過(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

歷史評價,是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等進行分析、評判,作出正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論斷。

在評價歷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一、堅持一個標准。

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動力,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歷史現象最根本的標准。

在歷史上,凡是促進生產力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人和事都是進步的,反之,則是消極的落後的。

二、運用兩個觀點。

一方面要用歷史的觀點,把歷史事件、人物、觀點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考查、評論,不能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辯證的觀點,全面的、一分為二的去考查、分析評價對象,講清評價對象的積極性和州物猜消極性、進步性和落後性。

三、注意一個方法。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是學習、研究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評價歷史不能空穴來風,不能主觀臆斷,所有的結論都要來源於事實,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師」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觀、合理的結論。

◆歷史評價的基本層面

1.性質: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所具有的特性

2.實質:事件、現象反映的根本性問題(即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 3.消極作用:從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積極作用:通常又稱之為意義

◆歷史評價的基本方法

歷史人物評價:

(1)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康梁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 是無產階級革命家。

(2)定量評價,即以史實說明。

(3)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

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

(1)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

(2)需要結合背景螞臘、特點、作用、影響等等,看評價角度。

歷史評價的原則

一般而言,歷史評價首先應該恪守求真的原則,即該評價應客觀如實,應符合對該人冊型該事的總體描述。

為達到這個目的,歷史主義地看問題,即發展變化地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看問題是必需的。

以此為前提,歷史評價總體上說有歷史評價尺度和道德評價尺度。

歷史評價或評價上的歷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評人或事放在較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大趨勢,重在考察其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道德評價或評價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惡標准來衡量所評人或事。

比如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道德尺度出發,它使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非命,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顯然是一件壞事;從歷史尺度出發,它破壞和平,逆歷史潮流而動,致使歷史發展出現停頓甚至倒退,因此應給予它否定性的歷史評價。

但是,評價上的歷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會出現矛盾,如秦修長城和隋修運河,都造成數以十萬計的人民死亡,並成為大起義的導火線,道德評價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於國家疆域的穩定、農業生活有了保證,後者則成為溝通南北的經濟命脈、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故於歷史評價是好的。

在此種情況下,我們雖應把上述兩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間應尤重歷史的評價,因為歷史的評價是較為長期的、比較客觀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時因地而變的、主觀性較強的。

Ⅵ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

一、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歷史意義: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唯滑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四、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睜鍵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五、五四運動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

歷史意義: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閱讀全文

與該怎麼正確認識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