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台州市的歷史70
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秦朝:先秦時為甌越地。秦代,屬閩中郡。
漢朝:漢初,先後有東海王、東越王封立。漢武帝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東越王除,民徙江淮間,改其地屬會稽郡鄞縣,置回浦鄉。
西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縣治回浦(今章安),屬會稽郡,隸揚州,轄境大致相當於後世台、溫、處3府。
東漢建武年間(25年~56年)(一作章和元年)回浦縣改名章安縣。永建四年(129年)(一作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在今永嘉縣內)。建安四年(199年)(一作興平二年),分章安縣西南部置松陽縣。
三國:東吳黃武、黃龍年間(222年~231年)分章安縣西北部置始平縣,分章安縣西部及永寧縣部分境域置臨海縣,以縣境臨海山而得名。赤烏二年(239年),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少帝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隸揚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晉朝: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寧海縣,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太康四年(283年),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永寧、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台州夜景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分臨海郡南部永寧、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寧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年),分始豐縣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7]
隋朝:隋開皇九年(589年),滅南朝陳,廢郡,並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屬處州(十二年改稱括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唐朝:唐初,復分臨海為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內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並寧海縣入章安縣。次年,又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並入臨海縣。貞觀八年(634年)復分臨海縣置始豐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臨海縣東北部置寧海縣。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改永寧縣為黃岩縣,以縣西黃岩而得名。神龍二年(706年),分寧海縣與越州的貿卩縣地置象山縣,屬台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復稱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台州,肅宗二年(761年)改始豐縣為唐興縣。廣德二年(764年)象山縣改屬明州。中和三年(883年)隸義勝軍。光啟三年(887年)以台州置德化軍。
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2月,玉環廳改為縣。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各縣直屬省政府。
1914年,省下設道,台州屬會稽道,玉環縣屬甌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改定各省重復縣名,太平縣以縣西溫嶠嶺別稱溫嶺改名溫嶺縣。
1916年,道廢,各縣直屬省政府。
19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寧海6縣為第六區。9月改設特區,為第五特區,設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
1922年10月,改劃為第四特區。
1924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台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
19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1年,天台縣劃屬第六區。
1932年,寧海縣改屬第六區。
1935年,增轄天台、磐安2縣。
1937年4月,劃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為第六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49年6月,置浙江第六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0日,第六專區改稱台州專區,駐臨海縣,轄臨海、黃岩、天台、仙居、溫嶺、三門、寧海7縣及臨海城關、海門兩直屬區。玉環縣屬溫州專區。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1952年10月,寧海縣改屬寧波專區。
1953年6月,分玉環縣境洞頭、大門諸島另建洞頭縣,屬溫州專區。
1954年5月,撤銷台州專區,臨海、天台、三門3縣劃屬寧波專區,黃岩、溫嶺、仙居3縣及海門直屬區劃屬溫州專區。
1956年3月,仙居縣改屬寧波專區,海門直屬區撤銷,改為黃岩縣屬區。
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轄臨海、黃岩、溫嶺、天台、仙居、三門、寧海7縣。
1958年10月,三門縣撤銷,並入臨海縣;寧海縣撤銷,並入象山縣,屬台州專區;洞頭縣重新並入玉環縣,仍屬溫州專區。
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天台縣劃屬寧波專區,臨海、仙居、黃岩、溫嶺4縣劃屬溫州專區。
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玉環縣,所屬境域分屬溫嶺縣與溫州市,並於4月付諸實施。
196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玉環縣。
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並復置三門縣、玉環縣,轄臨海、黃岩、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玉環7縣。[8]
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
1980年7月,置海門特區,屬台州地區,轄境包括原黃岩縣海門區、大陳鎮、山東人民公社及臨海縣前所人民公社。
1981年7月,撤銷海門特區,以其行政區域置椒江市。此後,臨海縣章安區、黃岩縣洪家區與三甲區,陸續劃屬椒江市。
1986年3月,撤銷臨海縣,置臨海市。
1989年9月,撤銷黃岩縣,置黃岩市。
1994年2月,撤銷溫嶺縣,置溫嶺市,台州地區轄臨海、椒江、黃岩、溫嶺4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玉環4縣。
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台州地區和縣級黃岩市、椒江市,設立地級台州市和縣級椒江區、黃岩區、路橋區。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區與臨海、溫嶺2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縣。台州市人民政府駐椒江區。[9]
2017年04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玉環縣,設立縣級玉環市,以原玉環縣的行政區域為玉環市的行政區域。玉環市人民政府仍駐玉城街道東城路6號。玉環市由浙江省直轄, 台州市代管
B. 史上最全的溫嶺介紹
溫嶺是中國大陸新千年、新世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三面臨海,東瀕東海,南連玉環縣,西鄰樂清市,北接台州市區。全市陸域面積92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79平方公里,大小島嶼170個,海岸線長317公里。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稱溫嶺市。2013年末戶籍人口121.05萬人,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縣(市)之一。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是「蝦仁王國」、「中國高橙之鄉」、「中國建築之鄉」、「中國小型泵業名城」、「中國帽業名城」、「中國鞋類出口基地」。2013年第十三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市第44位。
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出入溫嶺十分方便。甬台溫鐵路客運專線、沿海高速公路、104國道穿境而過。溫嶺距離杭州約3.5小時車程,距離上海約5小時車程。而2009年底開通的動車鐵路客運專線更是拉進了溫嶺與周邊城市的距離,每天65趟動車經停溫嶺站,其中杭州東站至溫嶺每天31趟動車(含高鐵)從早晨6:58至晚上20:01,溫嶺至杭州東從早晨7:08至20:27共計29趟動車(含高鐵),平均每小時就有2趟,非常便捷。另外,溫嶺市區距離台州(黃岩)機場約40分鍾車程,距離溫州機場約1.5小時。
山、硐、海、陽光共同組成了溫嶺的風景旅遊要素。目前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最具特色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國家礦山公園、2013「美麗中國」十佳海洋旅遊目的地等國家級和世界級的旅遊品牌。
長嶼硐天 位於浙江溫嶺市新河鎮,為最具特色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礦山公園,是中國石文化史上璀璨的藝術奇葩。目前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工開發石硐,於1998年4月獲世界吉尼斯之最。
景區總面積為16.18平方公里,由八仙岩、雙門硐、崇國寺和野山四大景區組成。形成了28個硐窟、1314個石硐,是自南北朝以來人工開採石板後留下來的景觀,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硐套硐、硐連硐、硐疊硐;硐中天、硐中水、硐中畫,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石壁長廊;亞洲唯一的自然「岩洞音樂廳」獨具魅力,被譽為「不僅是屬於溫嶺、屬於中國,而且是屬於全世界的、寶貴的、獨特的文化遺產」。
最具特色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方山—南嵩岩 ,系北雁盪山余脈,是以白堊紀火山口火山地貌為基礎而形成的山嶽風景名勝區。總面積9.88平方公里,由雄偉的方山、威武的獅峰、幽深的龍犟門三大景區組成。景區內丘巒密布,川澗交織,綠野如茵,山川輝映;整個景區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飛瀑溪澗、田園風光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掩映於青山綠水中的方岩書院,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王羲之、徐霞客等名士都曾游歷過此地,並留下了千古名句。
石塘 是伴隨著新千年的第一縷陽光進入人們視野的,雖然這里的建築和美食都很有特色,但是每位訪客心中排在首位的,還是石塘的陽光。每年元旦都會在千年曙光園舉辦「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大陸」系列活動。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新聞聯播》欄目讓國內媒體和民眾給予了溫嶺石塘更多的關注。從此,陽光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
游歷在石塘,就像在畫中。這里到處是「屋咬山,山抱石」的奇異景觀,石屋、石街、石巷、石級,象凝固的音符,錯落有致。因此石塘一直有著東方巴黎聖母院和畫中鎮的美譽。
石塘的漁民大部份祖籍福建,300年來,雖然遠離了故鄉,但是他們延續著鄉音,遵循著鄉俗,聚宗族而住,衍舊習而居,使得這浙東一角始終始終包裹著一股濃濃的閩南余韻。更讓人稱道的是,源自閩南的幾朵民俗奇葩在故土惠安失去了根基,卻飄洋過海植進了石塘的土壤,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被列入國家級非遺目錄的「大奏鼓」和「七月七小人節」,而大奏鼓更是以其特色獨具被譽為中國漁村第一舞。
位於溫嶺松門鎮東側的 洞下沙灘 ,是台州市最大的海濱浴場。洞下沙灘東向大海,最低潮位時長700米,寬25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沙灘沙質細膩,坡度10度。沙灘西北側有一岩洞,稱為海石洞,深50餘米,寬約5米,高約13餘米。潮漲洞沒,潮退洞現。洞內石隙中常有淡菜、觀音手、藤壺等貝類。洞下沙灘建有洞下沙灘海濱浴場,服務設施齊全,是夏天避暑踏浪的好去處。
溫嶺,以其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在現代旅遊中開辟了農業觀光園和漁家樂兩個休閑亮點。這里,有老五農庄(草莓、葡萄、西瓜、「喜梢」牌蜜梨;農家菜)、約翰農庄(大棚葡萄特產旅遊農庄)、大岩頭生態農業觀光園(桃、高橙、梨;住宿;農家菜)、仰天湖休閑山莊(採茶;農家菜)、四季生態農業園(各類水果採摘、水上樂園、海濱浴場;農家菜)、捨得山莊(垂釣、休閑娛樂;農家菜),還有風情萬種的漁港小村,在咸鹹的海風沐浴中,千年曙光照射下,以其獨特的風味小吃,別具一格的漁村風俗散發出熱情的世俗活力。在海邊,拖網、垂釣、放蟹籠、吃特色菜、觀民俗表演;等一天的日出日落,聽一天的潮起潮落,不問世事,拋開一切,宛若世外桃源。
在溫嶺,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美食,其中海鮮為最。《嘉靖太平縣志》記載,太平所產,皆珍奇異品。溫嶺三面環海,海岸線長317公里,沿海基本以灘塗為主,海鮮肉質細膩,尤其鮮美。有外地遊客在博客中寫道:饕餮一餐鮮活的海味,滿腦子都是溫嶺的記憶。這就是溫嶺飲食的超凡魅力。隨意走進溫嶺大小酒店,都能品嘗到各類鮮活的海鮮,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來溫嶺,你還可以品嘗到來自釣魚島海域的海鮮。溫嶺距離釣魚島約334公里,釣魚島海域自古就是溫嶺漁民的傳統漁場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有大量漁船在該海域捕魚。馬面魚、馬鮫魚、章魚等,一定會讓你情不自禁的愛上溫嶺的鮮。
除了海鮮,石塘閩南特色風味小吃也自成一派,主要有「一粽」(肉粽)「二面」(炒豆面、索麵)「三圓」(魚圓、肉圓、漂圓)「四羹」(肉羹、蟶羹、鰻羹、鯧魚羹)「五花色」(汕粉夾、糖龜、番蒔鼓、炒米飯、麥蝦)。還有就是民間做「月半」的點心,如過年的粽子、麻糍、糕乾胚、清明的青團、端午節的麥餅、冬至的「冬至圓」,都是很地道的溫嶺小吃,而且味道都不錯。
溫嶺目前有10家星級飯店(其中2家四星,5家三星,其餘為二星),和10多家旅遊推薦飯店,以及其他高中低檔飯店,以合理的價格、優質的服務來滿足遊客不同的需求。
溫嶺作為一個現代新興的城市,「海納百川」。娛樂會所、量販式KTV、美發美容、足浴休閑、水上樂園等各類娛樂設施、休閑會所在溫嶺遍地開花,價位合理、服務周到,是遊客娛樂消遣、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溫嶺三面環海,陸地水網密布,海鮮河鱗,琳琅滿目。海鮮類的特產有大小黃魚、帶魚、鯧魚、鰳魚、馬鮫魚、海鰻、墨魚等,以及竹節對蝦、紅蝦、梅蝦、梭子蟹等海產品。當地民眾保存海鮮水產或以鹽漬,或以日曝,腌魚曬鯗,不一而足。腌泥螺、腌帶魚、帶魚鯗、鰻魚鯗、黃魚鯗、熗蟹、腌沙蟹、彈塗干、墨魚干、龍頭烤(水潺干)、蝦干、炊皮、蝦皮。
溫嶺盛產各類水果,西瓜、甘蔗、草雞、葡萄享譽海內外,是「中國大棚西瓜之鄉」、「中國高橙之鄉」、「中國果蔗之鄉」、「中國大棚葡萄之鄉」。此外,溫嶺的石雕歷史悠久,技藝高超,是「中國四大石雕之鄉」之一。
目前,經旅遊局評選出的溫嶺的旅遊推薦商品涉及海洋休閑食品、珠寶飾品、手工編織休閑帽、松門白鯗、以石塘風情為題材的水晶雕刻、鱉殼和鱟殼等製作而成的臉譜、木皮貼畫等食物和工藝品,方便遊客攜帶,是送人或自用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