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過年有多久歷史

過年有多久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22 01:39:03

❶ 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什麼時間開始過春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據有關資料,春節最遲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過年」。正式「過年」是從春節的前一天開始的,即除夕,也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除夕這天,人們都要「守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很豐盛的年夜飯。除夕夜裡,人們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王思潮介紹,盡管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然而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卻不一樣。 「但不管定在什麼時間過春節,春節的傳統色彩卻一直未變,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王思潮說。 過春節的這天早上,人們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們去拜年。這時,大人們往往都要發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祝福他們又長了新的一歲。 如今,春節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求採納

❷ 春節有多長時間的歷史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春節

www.XINHUANET.com 來源:新華網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布中國改用世界通用公歷,也叫陽歷、新歷。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後,故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周,歷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歷正月初一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

臨近春節,人們采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貼年畫、春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春節慶祝活動更為豐富多彩。不僅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使春節具有新的時代氣息。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歷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是過「古爾邦節」。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

❸ 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春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稱謂外,春節還稱「開年」、「開歲」、「芳歲」、「華歲」等,在諸多稱謂中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正朔」,就是改正月初一的時間。

顓頊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為元,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使用殷歷,以農歷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使用周歷,以農歷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使用秦歷,以農歷初一為元旦;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洛下閎創制的太初歷,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後除王莽、魏明帝、唐武後和肅宗時改用過別的歷法之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歷一直到清朝末年。

「春節」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不同的特指。

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稱「春節」。

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

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但一般人稱公歷元月一日為「陽歷年」,仍把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中國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即陽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為新年;因為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的習慣。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❹ 中國春節的歷史有多久啦是怎麼定下來的

春節歷史悠久,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虞舜時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農歷正月初一這一天,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神靈。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而關於春節一說的由來,則有這樣一則傳說一一相傳,祖乙當商朝國君時,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打算把節令定準。於是,他從樹影的移動中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個暑儀用來測日影計天時,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用來計算時間。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他知道自己已經測出了日月規律,推算出了准確的晨夕時間,歷法也已經創建成功,就做了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祖乙聽說後,就親自來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上的月亮對祖乙說:「國君,現在正是第十二個月滿,請您給今日定個節吧!」祖乙說:「舊歲已完,新春復始,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比如,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到了公元前104年,西漢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闊、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孟春正月改為歲首,後來,人們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慢慢地形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陰歷(即夏歷,又稱農歷)。因此,落下闊也被人們稱為「春節老人」。

同時,在不同時代,春節的名稱也各有不同。比如,在先秦時,人們稱春節為「上日」、「改歲」、「元日」、「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春節又被叫為「歲旦」、「三朝」、「正日」、「正旦」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人們稱春節為「元首」、「元日」、「元辰」、「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元旦」、「新正」、「歲日」、「新元」等;清代時,則一直叫「元日」或「元旦」。

雖然我國已有四千多年過春節的歷史,但真正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我國近代辛亥革命後的事。據說,辛亥革命勝利後,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政府規定: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使用公歷,在民間使用夏歷。當時,中國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不被中國人接受,後以失敗告終。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歷和陰歷兩個「年」,又因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歷年的前後,所以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把農歷的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❺ 中國人過春節有多少年歷史了啊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10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而深刻的變化,而一年一度的春節也因此烙上了明顯的時代印記。但春節的傳統色彩,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仍是任何年代的春節不變的底色。拜年是中國人過春節的古老習俗。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過年」。正式「過年」是從每年的農歷臘月三十開始的,也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 每年的這天晚上,人們都要「守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很豐盛的年夜飯。除夕夜裡,人們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看春節晚會,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晚上零點一過,就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一了。這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初一早上,人們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們去拜年。這時,大人們往往都要發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祝福他們又長了新的一歲。 從初二開始,大人們都要領著孩子,帶著禮物去走親戚,給長輩們去拜年。大家在一起喝酒說笑、團團圓圓,送舊迎新,慶賀新一年的到來。 這種傳統的慶祝活動,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能結束。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採納哦

❻ 中國的春節有多少年歷史了

春節從堯舜時期便開始流傳,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6)過年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關於春節的來由,舊時由於缺失上古時期文獻(秦始皇焚書,或其它原因)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在傳承發展中於是便產生了諸多傳說。

其中有幾種較為流行的說法,春節源於上古「臘祭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歷說」、源於避「年」獸的傳說等等。

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繼部落聯盟首領,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正月初一(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❼ 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什麼時間開始過春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歷史 王思潮介紹,據有關資料,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過年」。正式「過年」是從春節的前一天開始的,即除夕,也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除夕這天,人們都要「守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很豐盛的年夜飯。除夕夜裡,人們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王思潮介紹,盡管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然而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卻不一樣。 「但不管定在什麼時間過春節,春節的傳統色彩卻一直未變,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王思潮說。 過春節的這天早上,人們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們去拜年。這時,大人們往往都要發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祝福他們又長了新的一歲。 如今,春節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求採納

❽ 中國人民過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

春節,用民間通俗的話說叫過年,大概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吧。

古時候的過年是按照天乾地支的時間來排定,年節也是中國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的寄望。

春節也叫過年,據說在堯舜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過年了。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准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一壯士出現了,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於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

後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傳統的農歷春節過年,歷史相當久遠,無法給出具體多少年,一般認為春節從堯舜時期就興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漢武帝始為農歷1月1日,並延用。至宋朝始被中央政府確立。

❾ 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有關資料記載,春節在中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
然而,江蘇省天文學會的天文學家卻表示,現行「春節」稱謂才有104年歷史。
中華民族傳統歷法歲首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
據《史記》載,夏代元旦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再提前至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西漢初期。到漢武帝時頒行《太初歷》,才恢復夏代的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後歷代相沿未改,所以這個歷法又叫「夏歷」(今俗稱為農歷)。
中國歷史上早有「春節」,不過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在《後漢書·楊震傳》中有載:「春節未雨,百僚焦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到南北朝時,「春節」是泛指整個春季。而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是辛亥革命以後的事。
「春節」從「過年而不過節」,經袁世凱批准後,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90多年來,中國人都重視民族傳統的新年,把春節當作真正的「年」來過。人們接受「春節」稱謂,是因為它既區別了公歷新年元旦,又因其在「立春」前後,「春節」表示春天的到來或開始,與歲首之意相合。

❿ 中國人民過春節有多少年的歷史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什麼時間開始過春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歷史 王思潮介紹,據有關資料,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過年」。正式「過年」是從春節的前一天開始的,即除夕,也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除夕這天,人們都要「守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很豐盛的年夜飯。除夕夜裡,人們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王思潮介紹,盡管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然而在歷史上,春節的時間卻不一樣。 「但不管定在什麼時間過春節,春節的傳統色彩卻一直未變,如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王思潮說。 過春節的這天早上,人們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們去拜年。這時,大人們往往都要發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祝福他們又長了新的一歲。 如今,春節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閱讀全文

與過年有多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