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歷史與社會怎麼學
初中的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方法有很多 ,但是有些並不適合使用,所有的學習方法都是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方法一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恩格斯說:"沒有計劃的學習,簡直是荒.唐。"教育學家們一致認為先進學生和後進同學的差異,重要的一點是先進學生都有比較明確具體的學習計劃,而後進學生大多是學到哪裡算哪裡,或教師指向哪裡自己就到哪裡,或教師指向哪裡,自己也到不了那裡,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在無所事事中度過。因此每位學生在開學伊始,必須制定自己的計劃。
1、 制定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是要分析現有的條件,即個人所處的具體環境和自身已經具備的條件;
第二步,是確定目標。它是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相結合的產物,並不是空中樓閣。
第三步,是選用措施。它是實現目標執行計劃的保證,包括作息時間的調整,各學科之間的調換和搭配,文體活動的安排等。第四步,也是最後一個步驟,是安排步驟,它要求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和秩序漸進的原則。
2、 計劃制定要遵循的原則:
(1)確立明確的目標
任何計劃的制定都需要明確的目標,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燈塔,它是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基礎。作為中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提出目標、明確努力方向,對自己的學習將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有個大致的設想,對自己要發展那種興趣有個打算。同時,對於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也要有正確的認識,以便確立改進的目標。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標上。凡事預則立、奮則進,所以學習的目的越明確,學習行動的意志也就越堅決,尤其是在高尚學習動機支配下的行動目的,更能使我們不顧生活條件的艱辛,不顧各種內部和外部困難,全力以赴來搞好自己的學習。
(2)參照生物鍾原則。
"生物鍾周期律"對人起著一定的影響,我們應因勢利導,在高潮時,增加任務量,提高效率。在低潮時,保持正常的任務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防患於未然。人由於心理和生理條件的不同,其最佳的"生物鍾周期"也不盡相同,即其學習的最佳期也不盡相同,因此只有正確利用生物鍾的調節作用,才能更好地制定一套完美的計劃,圓滿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3)難易適度性原則。
計劃的制定是以實現為目的的,不能過易或過難,只有基於一定基礎之上,遵照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最終作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人應該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目標的選定應據有適當的難度,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發現問題,以滿足自己的學習動機,完成自主性學習,使之有所進步。
初中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方法二
科學預習
所謂科學預習就是要在鞏固舊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發現疑問,以做到心中有數,為進行新一輪的學習而進行准備,預習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預習使學生變得積極主動,只有站在主動進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勝仗。可見,只要抓住了預習,就抓住了提高的關鍵。
1、 預習方法:
(1)要認真讀書。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後再反復細讀。細讀時,可用彩筆在課本上初步勾劃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
(2)要認真思考。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有關參考材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弄清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新內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體會和感受,也可適當地作點批註。
(3)要虛心請教。在預改頭換面過程中,有些問題雖經過 立的思考(包括查資料),但仍得不到解決,可與同學討論,必要時要向老師、家長或其他人請教,盡量將總是解決在課前,以便課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問題。
(4)要適當地做些習題和實際操作。預習,可適當地做些處選習題,以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和鞏固、深化知識系統。如有可能,還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等,從而為上新課作些必要的准備。
(5)要認真做好筆記。寫預習筆記是預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具體來說,預習筆記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每一課(或每一章節)中的重點結構或提綱、摘要(包括自我練習);二是每一課(或每一章)中包括的幾個緊密聯系的主要問題;三是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四是所查資料中有關內容的摘抄,並註明出處;五是主要心得體會。當然,這五個方面不一定每次筆記都記全,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靈活處理。
2、預習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不要全面鋪開。預的好處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時間,訓了保證預習的質量,我們最好先從基礎學科(語文、數學、理化、外語)或個人感到困難的學科中選出一兩面門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後再逐步展開。對於個人的優勢學科或較易掌握的內容可以不預習或少預習。
(二)時間的安排要服從整體計劃。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可能來安排,不要因預習佔用過多的時間而打亂了學習的整體計劃。時間多時,可多預習一點;時間少時,可少預習一點,鑽得淺一點。有些疑難問題解決不了是正常現象,預習不可能將全部新內容能鑽透。
(三)要有計劃地逐步提高。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預習的要求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應該是循著事物的內部規律有計劃地進行預習。從橫的方面說,要由一種學科到多種學科;從縱的方面說,要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如從課前預習到單元預習再到整冊預習等。
初中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方法三
專心聽課
聽課法即怎樣聽好教師講課的方法。聽課對學生來說,其基本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無數事實表明,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大部分知識和能力都是在課堂學習中學到和培養起來的。因此,我們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認真對待上課並學會如何聽課。課堂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1、集中注意,專心聽講。
有人說,注意力是知識的窗口,不集中注意,知識的陽光就無法照射進來。這形象地說明了專心聽講在課堂學習中所起的作用是多麼重要。那麼,如何才能作到集中注意,專心聽講呢?實踐證明,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必須將獲取知識的主要希望寄予課堂。前面已經說過,由於課堂學習在中學階段具有時間長、效率高等突出優點,因此,我們要努力向課堂四十五分鍾要質量,力求通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來減輕課下的負擔。基於這樣的認識,上課才能做到全神貫注而不至走神。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於課上解決問題,而是專靠課下加班加點,自然就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專心聽講了。
2、積極思考,努力把握獲取知識的主動權。
課堂是一具積極思考的王國。能不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是課堂學習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課堂上不能只是張著嘴巴等老師"喂"知識,而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對教師所講的知識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分析和理解,將問題進行加深和拓寬。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真正把握,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老師的提問要勇於回答,積極參加課堂講座和爭論,以闡明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蘇聯當代著名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得:"你首先要把自己培養成長思考者,你才能體會和認識到學習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智力活動。"
3、要理清教師的講課思路,抓住學科特點和教師的講課特點來學。
思路就是思考線索步驟。是否把握教師的思路,是檢驗一個學生聽課水平高低的標尺。一般來說,教師常用的方法有分析綜合法、歸納演繹法、比較分類法等,常用的思維規律有形式邏輯學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辯證邏輯學中的對立統一的思維規律、量變到質變的思維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等。從一定意義上講掌握了科學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學習方法。為此,要認真學點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等有關思維的科學知識,以提高思維能力和聽課水平。同時,由於每個教師的講課特點不同,我們的聽課方式也應靈活機動。,如有的教師語言簡練、重點突出、,很少重復,這就要求我們聽課時要特別集中;有的教師板書整齊條理,這就應將教師的板書及時記下來;有的教師課堂上的導語和下課前的小結往往都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這就應對他的導語和小結予以高度的重視。總之,吸有把握住各個學科的不同特點和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於重點處下功夫,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4、不鑽牛角尖,做好課堂筆記,爭取當堂掌握所學內容。
課堂上,教師總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往上講。有時,我們會遇到些聽不懂的問題,這時,也不要中斷聽講而去死鑽"牛角尖",而應先將暫時不懂的問題記下來,留到課後去解決,以保持聽課的連續性。否則,如果中斷聽講而去死摳某個問題,就會使課堂的整體性遭到破壞。待到你從"牛角尖"中醒悟過來時,老師已經又講到其它問題上去了。這樣就會因一步掉隊而步步被動,甚至造成整堂課都聽不懂的嚴重後果。所以,上課時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隊,不鑽"牛角尖",始終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和聽課的連續性。課堂筆記就是對老師的講課內容所作的書面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說明,做好課堂筆記,是記憶和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成績的一條重要措施。具體來說,堅持做課堂筆記,可以促使我們思想集中,及時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重點和難點,便於課後查閱、復習和鞏固;同時,由於聽課做筆記需要眼、耳、手、腦並用,因此可使大腦接受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從而加深對老師講授內容的理解,掌握和記憶。那麼,怎樣才能做好課堂筆記呢?
第一,做筆記時要記下老師的思維方法、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以便課後復習和指導作業。具體來說,就是要記下老師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在黑板上畫的圖形、表格、文字說明、關鍵詞語、有說服力的數據、典型事例和老師在解題過程中提出的要求或規范化示例等;同時還要記下自己在聽講過程中迸射出來的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啟發意義的思想火花或殊途同歸的解題思路,尤其是最佳方案。
第二,筆記要盡量完整而簡潔。重點、難點、疑點要記全,但不必照抄老師的原話,否則會因忙於筆記而顧不上聽下面的內容。記錄最好能用自己的話或"關鍵詞"概括老師講授內容。這樣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邊聽邊積極思考,抓住重點,重新歸納,既省時,又省力,還能提高聽課效果。當然,對老師所講的有關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論點、論據等方面的關鍵問題,記錄則要准確無誤,不能馬虎。另外,對尚未完全理解的內容,最好也可簡要地記下來並加上記號或批註,以便課後復習時予以解決。
第三,筆記不要寫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課後補充和修正。需要強調的是,不要只把記課堂筆記看成是一種單純的技巧,實際上它是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過程。記和聽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只有聽好,才能記好;反過來,只有記好,才能檢查和提高聽課效果。因此,一定要正確處理聽與記的辯證關系,使課堂筆記起到它應有的作用。要想當堂掌握所學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課上認真觀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要將重點放在認識事物的思考過程上,千萬不要跳過認識事物的艱苦思考過程而直接去背結論。因為概念、定理、規則的表述只是末,而其形成過程才是本。抓住根本,才能學到根本的學問;否則,舍本求末,學到的只是些"死"的知識,這種知識不能轉變為能力和智力,在實踐中毫無用處。
猜你喜歡:
1. 初中年級各科學習方法總結
2. 歷史與社會教學心得總結
3. 初中歷史應該怎麼學
4. 怎樣學習歷史 學習初三歷史的方法
5. 初中歷史該怎麼學
Ⅱ 怎樣學好歷史與社會
有人講,歷史就是現實。也就是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現在還在繼續發生,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而現實中的很多事都有歷史的影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我們現在的改革,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爭端和戰爭,回顧歷史,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歐洲和西亞的帝國時代,多麼相似,歷史上的悲歡離合的悲劇、喜劇,我們的現實不也在一幕幕重復上演嗎。
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要把歷史與現實割裂開,要以現實去理解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那你就會學出樂趣了,那麼對歷史就會有深入的體會,對現實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怎樣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怎樣學好歷史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轉摘 點擊數:381 更新時間:2005-7-2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是一門最適合臨時抱佛腳的功課,只要考前花點時間死記硬背,成績照樣不差,甚至還會有好分數。真要這么想就大錯了,想要把歷史學好,特別是面對文科綜合卷對能力的高要求的時候,想要把歷史學好,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把歷史學好呢,我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探討。
我認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你要對歷史課有興趣你才會主動地去學,不要抱著一種如果不考歷史我才不去學的心理。興趣是種很微妙的東西,你有了興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識點記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領悟在歷史現象背後所蘊涵著的歷史規律,能得心應手地分析歷史問題;如若反之,無異於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苦苦煎熬,但卻煉不出火眼金睛。
那對於本來沒有興趣的同學,這個興趣這么培養呢?首先你要試著擺正你的心態,不要老是抵觸。如果這樣,神也救不了你。然後,想想你以前看過的歷史劇,讓歷史好一點的同學,甚至可以找歷史老師,讓他們從歷史角度來談談這個歷史劇,你就會發現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你能發現歷史並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東西。最後,你再認認真真地去聽幾節歷史課,你就發現了我們學校的歷史老師上課都還不賴。雖然我不能保證你能愛上歷史,但我起碼相信你對歷史課已經產生興趣了。
當然,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學認為學歷史要訣就是背,錯了。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基於課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個方便你理解的歷史結構。其實這也很簡單。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對於這個話題,我暫時只能想到這么多了,希望大家在歷史學習的道路上走好。
'
Ⅲ 怎樣學好歷史與社會這門功課如何取得好成績
你好,叔叔或阿姨?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學生,我想談談我的看法,歷史與社會,其實由歷史事件為主線,主要考察對於歷史事件影響的認識。首先要對歷史事件感興趣才能學好歷史,如果歷史本身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歷史的,培養孩子學習歷史的興趣其實就是用歷史來吸引他,讓他感受到歷史樂趣,可以從歷史人物和他們所做事情入手,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培養興趣只需要一個興趣點就可以了產生興趣了。歷史不需要死記硬背的,感興趣的人只要看兩遍答題便可以輕松自如了。我學歷史的時候沒怎麼沒背過,只看書,但幾乎次次90以上。呵呵,就寫這些了,祝小兄弟學習越來越好啊。
Ⅳ 怎樣學好歷史與社會
2011-11-22 22:23 提問者採納1、培養對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憑借時間、空間兩條線、雙坐標牢牢記住歷史事件。
3、多
方面的書籍,歷史故事、
、事件介紹。
4、如果你想學好
,必需學好古文,牢記
、
的用法,這對於以後想學
相當有用。
5、平時多
有關的書,最好是貫穿時段較長、涉及面較廣的通史,有利於建立
和興趣。
6、做練習很重要,買套卷子,專門做選擇題,一道題隔開時間重復做它幾遍。
7、簡答題,論述題一般需要背點東西,可以根據關鍵詞來記。先把要記的一段文字分開類型,例如記「什麼原因」之類,先分開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社會原因,文化原因」等等。
Ⅳ 怎麼學好初一歷史與社會啊
其實初中的歷史社會不難學的..
上課的時候聽聽老師講課,他讓你拿出什麼筆記本、作業本、圖冊是為了讓大家多方面地了解那個知識點,體會出題者就察高那知識點會出些怎樣的題目..
如果上課時是在是不知道老師在講些什麼,那麼可以根據老師上課的進度自己自學: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看看教科書,再把作業本里的題目好好做做,當然做好後要好好校對作業本的參考答案,體迅族會其答題方式、思路及格式,並學會利用那種畝沒弊答題方式……
如果你們作業本的答案已經上交,那麼去書店買本相應的參考書,看看做做,做完看看答案,體會答案的答題方式。
另外,參考書里有一些概括性的話語片段,看看那個很不錯,不過如果其中有一些和教科書里講的不同,應該以教科書為准。
此外,題目中經常會考到的話還是該背背,比如某些重要事件的時間地點意義等。
當然,在學習中如有不懂應該多問問老師。
雖然也許有時會聽不清他說的話,多聽也會清楚習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