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現代的邯鄲市串城街有一處巷子叫回車巷,是當時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人們在回車巷的巷口立了一塊石碑,上面記述著負荊請罪的故事。廉頗,字洪野,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公元前283年,廉頗率兵討伐齊國,攻取陽晉,威震諸侯。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壘堅守的方式,讓秦軍三年無計可施。公元前251年燕軍入侵,他在鄗城大敗燕軍,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假相,封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與楚國,而後老死於楚地,葬於壽春。宋代宣和五年,被追封為七十二名將之一。
B. 負荊請罪是哪個歷史人物
廉頗
解 釋: 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C. 負荊請罪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負荊請罪」和藺相如、廉頗有關。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故事內容: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智斗秦王,被趙王授予上卿官職,廉頗聽說後不服氣,想給他一點難堪,然而藺相如的大度使廉頗認識到了錯誤,背著荊條上門賠罪,他寬容了廉頗,從此文武治國,親心協力,使趙國一鳴驚人。
廉頗由於藺相如位居其上,心懷不滿。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苦心後,身背荊條上門請罪,兩人結成了生死之交。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領導人應該識大體,顧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知恥近乎勇。恥之於人大也,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此改過之要機。亦是國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機。」常人犯錯在所難免,犯了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錯、認錯、改錯的勇氣和決心。
D.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哪位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拼音是fùjīngqǐngzuì,意思是是背著劑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出自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一中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用法: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面縛輿櫬、引咎自責、肉袒面縛。
反義詞:興師問罪。
負荊請罪造句:
1、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2、當他意識到自己錯怪好人的作為後,下定決心,登門造訪,負荊請罪。
E. 負荊請罪指的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講述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將相廉頗、藺相如之間的故事。廉頗是趙國名將,以勇猛善戰聞名於各諸侯國。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率兵攻齊,大敗齊軍,攻佔了陽晉,被封為左上卿。
藺相如一開始只是宦官繆賢的門客。趙國因為秦昭王索要和氏璧無法決斷,繆賢向趙惠文王推薦了門客藺相如,藺相如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完璧歸趙,趙惠文王拜藺相如為大夫。後來,藺相如又在澠池會上立功,被趙王封為了上卿,位列大將軍廉頗之上。這樣一來,廉頗便感覺很不服氣,他認為:「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廉頗覺得他立了這么多大功,如今竟然屈居一個憑口舌之快、地位卑賤的人之下,這是對他的羞辱,以後要是讓他遇到了藺相如,一定要讓他當面出醜。
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里,便不肯與廉頗相會。每次上朝,藺相如總是稱病不去。外出,遠遠望見廉頗,便立刻調轉車子迴避。藺相如的門客忍不住勸諫:「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本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口出惡言,您卻畏懼躲避,怕得也大過分了。一般人尚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允許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覺得廉將軍與秦王誰更厲害?」眾門客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又說:「以秦王的威勢,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雖然愚鈍,難道會怕廉將軍嗎?我所考慮的是,強大的泰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呀。如果兩虎相鬥,必定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忍讓,就是考慮到國家大局,不敢考慮個人的私怨。」聽說藺相如的這番言論以後,廉頗非常慚愧,脫去上衣背著荊條,由賓客帶路,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意思是說,我只不過是一個非常粗鄙的人,沒想到您有如此寬廣的胸懷,請您原諒我的過錯。
從此,廉頗藺相如結為生死之交,一同成為支撐趙國的頂樑柱。
F.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
廉頗負荊請罪大家都耳熟能詳。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勛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
後續
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後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
在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庭懷古》里曾經寫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趙王想起廉頗,派人去魏國打聽廉頗的飯量還好嗎?言下之意就是打聽廉頗還能不能用,這說明廉頗當時人在魏國,而且趙王對廉頗根本不了解。廉頗為了表示自己的身體好就吃了很多,還換上自己的盔甲,騎上戰馬,還耍了兩套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