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有五地分別是什麼
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河北省有五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分別是承德市、保定市、正定縣、邯鄲市、山海關區。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1982年2月,為了保護這些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1)正定和邯鄲哪個歷史久擴展閱讀
國務院2008年4月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提出了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五項條件:
第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
第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第三、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第四、歷史上曾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軍事要地,或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本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或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建築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第五、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內還應當有2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
2. 邯鄲有多少年的歷史
邯鄲這個名字春秋時代最早見於穀梁傳,當時是衛地。前546年衛國內亂,衛公子有人跑到這里避難。如果再往前算的話,估計得依靠竹書紀年,竹書說邯鄲在商紂時代就存在了,這個只能算是有可能。
3. 河北有四座國家歷史名城,分別是哪四個城市
河北現在一共五座:分別為保定,邯鄲,承德,正定,山海關 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蘊涵著中國歷史的滄桑、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的悲壯與輝煌的城市。迄今為止,我國政府已將103座城市列為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對它們進行了重點保護,河北省內共有5座這樣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保定
保定是國家第二批(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歷史文化名城。
保定是堯帝的故鄉,有2300多年的歷史,自漢建制,後唐立州,元設路,明易府,清為直隸總督署。
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曲陽定窯遺址、曲陽北嶽廟、定州開元寺塔、滿城漢墓、定興義慈惠石柱、易縣燕下都遺址、順平腰山王氏庄園等都全國聞名。
承德
承德市是1982年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承德歷史悠久,避暑山莊是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從事各種政治活動的地方,佔地面積約560萬平方米,相當於北京頤和園的兩倍、紫禁城的8倍。避暑山莊內水木清華,風光旖旎,眾多建築風格各異,卻又和諧統一。
避暑山莊外圍的外八廟融漢、蒙、藏、維多民族的風格於一體。
正定
古城正定,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
歷史上,正定曾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至今南城門還嵌有「三關雄鎮」的石額。
正定歷史文化悠久,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說,現存的隆興寺、廣惠寺多寶塔(華塔)、天寧寺凌霄塔(木塔)、臨濟寺澄靈塔(青塔)、開元寺須彌塔(磚塔)、開元寺鍾樓等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的臨濟寺是佛教臨濟宗的發祥地,隋龍藏寺碑聞名中外。
邯鄲
邯鄲市,國務院第三批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是趙國的都城。
邯鄲代表性的文化大體有三個層次:一是距今7500餘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磁山文化遺址;二是以趙王城、武靈叢台為象徵的趙文化;三是以「曹魏三台」和南北響堂石窟為代表的魏齊文化和北朝文化。
山海關
山海關於2001年8月10日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奇跡,山海關是長城的起點,而山海關又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是中國名勝古跡薈萃、風光椅旋、氣候宜人的歷史文化古城和旅遊避暑勝地。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
4. 中國歷史文化城中河北省有五地分別是什麼
河北有很多城市都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截止2021年3月份,河北省已經有六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六座歷史文化名城分別是承德市、保定市、邯鄲市、正定縣、山海關區、蔚縣。
承德南靠長城,西接草原,東北接壤遼寧,在明代以前屬於內地和關外游牧民族之間的緩沖區,基本上沒有特別大的城市,康熙時候開始,各民族基本統一,長城的戰略防禦作用減弱。但是需要一個可以療養、和滿蒙藏回等少數民族協商開會這樣一個地方,所以尋龍點穴找到熱河這里,建避暑山莊,還有外八廟,小布達拉宮,當然少不了豪華的蒙古包,一些清真寺等等。有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有長城,有獵場,景點很多,避暑勝地值得一游。
邯鄲市邯鄲是戰國七雄趙國的都城,自古沒改過名字。胡服騎射,負荊請罪,邯鄲學步,黃粱一夢,毛遂自薦,脫穎而出,這些成語說的都是邯鄲。所以邯鄲又稱中國成語之鄉。
邯鄲下面的永年縣 現在改為永年區,是楊露禪的故鄉 ,太極拳幾乎人人都會幾下子。當地的酥魚,驢肉很出名。永年老城也是一個景點。
5. 邯鄲是多少年的歷史古城
歷史古城——邯鄲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7300多年前,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邯鄲興於殷商後期,繁榮於戰國和秦漢時期。先屬衛後歸趙,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雄踞中原,為戰國七雄之一,具有3000多年歷史。
它將中原農業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融為一體,留下了「胡服騎射」的千古美名。構築了趙文化豪放粗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調。
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著名的有藺相如、廉頗、苟子、趙奢、李牧等。
漢代末期,曹操攻下鄴城後,修城擴地,使其成為北方軍事和政治中心。
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個朝代相繼在此建都。
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宋代又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邯鄲還是全國著名的成語之鄉,擁有許多歷史典故。「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許多歷史典故都發生在這里,
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6. 正定是不是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都
首先"都"的內涵就很廣,可當首都,可當大城市講,顯然現在的正定並不是大城市。城內臨濟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魏,公元500年,顯然當時必定是大城,稱的上『都』。
7. 邯鄲的歷史
邯鄲的歷史沿革
● 名稱由來
「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華地名文化的特例。 [1] 名稱由來主要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邯鄲在戰國以前寫作甘丹。有學者認為太陽出升過地平線叫甘,太陽落山過地平線叫丹。邯鄲即日出日落之地。
說法二:邯鄲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過去是有邯鄲這個姓氏的,邯鄲是一個復姓。 [2]
說法三:《漢書·地理志》中魏國張晏提出:「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
● 先秦時期
上古時期人類始祖女媧就在涉縣古中皇山 [3] (媧皇宮)摶土造人、煉石補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開啟農業文明的新紀元。磁山文化早於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雞的最早發現地。 [4] [1] [5] 把我國黃河流域種植粟的記錄提前至距今一萬年,填補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修正了世界農業史對種植粟年代的認識。
邯鄲城邑,肇起於殷商。商代建都於邢(邢台),遷都於殷(今安陽)的數百年間,邯鄲為畿輔之地。《竹書紀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證實邯鄲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歷史。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於邯鄲,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1] [6] 公元前430年,魏文侯把魏都城從安邑遷都洹水(今魏縣舊魏縣村),並以鄴城(今臨漳)為陪都 [7] 。
戰國時期,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達158年之久,是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秦漢時期
秦朝,秦始皇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邯鄲是邯鄲郡的首府。西漢,邯鄲城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除國都長安之外,與洛陽、臨淄、成都、宛(南陽)齊享五大都會盛名。 [1]
東漢,曹操於鄴城(臨漳古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因鄴城北臨漳河而易名臨漳 [7] )建都。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稱於世,並修建了銅雀台、金鳳、冰井三台。西晉左思所作《魏都賦》,正是描寫臨漳鄴城此時的繁華景象。
鄴城(今臨漳)的興起導致黃河以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魏都臨漳鄴城繼而先後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國都,前後歷時364年,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1] 鄴城是古代都城規劃建設肇始地、建安文學發祥地、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