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元和明清四川人口都曾銳減,經歷多久才得以恢復
四川這個地方今日都被看作是個宜居地,在古代也有天府之國的名稱,並且是一個險要的地方,但是四川在歷史上曾經有兩次人口銳減,都經歷了很長時間才得以恢復,這兩次就是宋元之際和明清之際。
宋元之際四川人口消亡
四川位於巫山一武陵山以西、秦嶺以南、今廣西省界以北,約相當今四川省盆地區域、貴州省大部及陝西省秦嶺以南地區與湖北恩施地區。北宋屬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和秦鳳路的成、階、鳳、岷四州,及秦州的天水縣與京西南路的金州。南宋屬成都府、潼川府、利州東、利州西和夔州等五路。元屬四川行省,及陝西行省的興元路、階州、成州、西和州、徽州。
1、宋朝全盛時期四川人口
四川在五代時期遠離中原戰火,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經濟發展也取得不少成績,以人口繁庶、經濟文化發展程度高而著稱於世。宋太祖制定先取蜀中,再逐個統一各國的方略,就是基於利用四川的經濟力量的考慮。然而,北宋軍隊在乾德三年(962年)奪取四川以後,卻激發一場因北宋將領的敲詐虐殺引發的蜀軍兵變,波及邛(治今邛崍市)蜀(治今崇州市)等州,規模甚大。
兵亂平定後,北宋於乾德四年(963年)、乾德五年(964年)撤廢了嘉、資、普、戎、瀘、榮、劍、巴、達、恭等州下屬的約20個縣。由於缺乏記載,無法得知此次大規模撤縣的原因,是由於前蜀、後蜀時設縣過濫,還是北宋初期的戰爭導致當地人口下降。但我們可以推測,這場長達一二年,波及全川主要地區的戰爭勢必會導致一定數量的人口減少。
盡管這樣,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四川有戶120萬余,仍居全國各區域第一位,較居第二位的江南整整多出48萬戶。
神宗元豐元年(1078 年),四川有戶近212萬,崇寧元年(1102年)有戶近224萬,均居全國各區域第二位。戶年平均增長率,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至元豐元年(1078 年)為 6.5‰,元豐元年(1078 年)至崇寧元年(1102年)為2.3‰,分別居全國各區域第十三位和第十位。因此,北宋中後期四川總戶數在各區域中序次由第一位下降至第二位,是其人口發展速度慢於其他區域的結果。社會動盪是影響前期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稠地狹矛盾的日趨尖銳可能導致後期人口增長的放慢。
崇禎年間人口數量
崇禎七年(1634年)初,張獻忠部第一次從湖北經三峽攻入四川,旋即撤離。崇禎九年(1636年),李自成部從漢中入川,攻克州、縣城38座,陳兵成都郊外。崇禎十二年(1638年)、崇禎十三年(1639年)間,張獻忠在陝、鄂、川三省交界地帶與明軍糾纏,奪得川東幾座縣城,又奔走游擊於川北廣元、昭化,川南瀘州、南溪,再從巫山出川,攻打湖廣襄陽。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30萬軍隊入川。奪得巫山、夔州以後,便長驅直入四川腹地,攻取重慶和成都。
除了李自成、張獻忠部在四川的活動外,名為“搖黃”的地方武裝勢力也頻繁活動於川東地區。歷史文獻和民間傳說中所稱“張獻忠屠蜀”,實在也包括“搖黃”勢力對地方的蹂躪。
清兵入關以後,南明軍隊以川中南部為基地,堅持抗清。南明軍隊對地方的殘害,並不亞於張獻忠部、“搖黃”部對人民的屠殺。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張獻忠屠蜀”可以理解為明末清初幾十年間四川人口的非正常死亡。
明代後期四川人口約500萬,清代初年的殘存人口約為50萬左右。康熙初年四川有縣僅80餘,每縣平均實有人口約為6000左右。長達七年之久的“三藩之亂”中斷了四川的移民進程,也中斷了四川人口和經濟恢復的進程。戰爭中的人口損失足以抵銷戰前的人口遷入。因此,順治十年(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間成為清初四川人口的最低點,四川人口的全面恢復是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後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