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第一個人員叫什麼名字

歷史上第一個人員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3-07-30 14:37:25

㈠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字的人是誰

恰如俄國學者伊•謝•科恩在《自我論》里所稱,原始人姓名的誕生是古人自我意識萌芽的出現。沒人能確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字的人,但這個人一定是存在過的,從他意識到自己為自己命名的那一刻起,有關起名的爭議和學問就逐漸展開了。

古代聖王堯舜禹的名字分別是伊祁放勛、姚重華和姒文命,但這到底是其真正的名字,還是後世的附會,就如堯舜禹其人是否真的存在過一樣,目前還尚存疑問。但從夏朝開始,古人名字的符號意義就開始被重視,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最為重視名字的,當是當時的「帝王家」。

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殷商古人多為君主、貴族,在當時,平民大多是沒有名字的,至於奴隸更不會有名字,最多有個諢號,便很「了不起」了。殷商貴族多用天干為名,是很多人的共識,其實對此說法,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太甲、太戊、武丁、武乙等王的名字,應該不是真名,而是類似後世謚號或廟號一類的稱號,但也有其在生前就使用的情況。不管怎麼說,當時的人起名字,大概不會這么刻板單調。比如,商紂王名受,考慮到商王姓子,商紂王的名字應該是「子受」,但約定俗成的說法卻是帝辛、紂王等。

武王伐紂後,史書上依然罕見平民的名字。但起碼在周朝後,姓氏的問題就愈發凸顯了,這大概跟當時興起的祖先崇拜有關。在西周時期,人名大多都是單字名,這大概是因為當時人口較少,不存在太多重名現象,也沒必要用更多的字來起名字。比如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滿,其單字名響亮而易懂。

但有更多的人名,讓人搞不懂什麼意思,甚至十分古怪。比如周昭王南征楚地,乘坐的船到江心卻融化了,自己掉在水裡淹死了。《史記》上記載,當時跳下水試圖救昭王的大力士,名字叫辛游靡。這個名字十分奇怪,無論是名字結構還是用字,都令人十分不解,除了史書上講他是一個胳膊很長的護衛,我們對其一無所知。

從辛游靡開始,史書上的「奇怪」名字越發多了起來。春秋時即使君王,也有一些不避俗物的名字。大名鼎鼎的齊桓公名小白,在今天,寵物狗才叫這個名字。晉文公名重耳,頗有舜帝「重華」的風貌,但顯然耳朵和眼瞳的「地位」不可比。至於黑臀、黑肱、痦生等國君名字,更談不上高雅。

但古人對名字並非不重視。起碼在春秋戰國時,已經有人在論述起名的必要和注意事項了。如《左傳•桓公六年》中所述,「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幣」,古人對名字的避諱首先是政治性的,其次才會考慮避開所謂的低俗。

先秦古人里最讓我不解的人名,大概就是著名的「大陰人」嫪毐了。「毐」是品行不端之義,很難想像嫪毐是其本名,更像是結合其性格後起的諢號,類似《水滸》里的「混江龍」「黑旋風」一類的名字。並非沒有這樣的先例,比如舜的父親叫瞽叟,這顯然也是個諢號,而劉邦的父親名為劉太公,這也只是個尊稱,至於其本名為何,連距離當時並不久遠的司馬遷也說不清楚了。

或許,當時的平民對待名字並不很在意,所以遊走於市井的嫪毐才可以讓人忘記曾經的本名。其更吊詭的是,似乎歷史上也找不到第二個姓「嫪」的人,或許連這個姓都是假的。不過,後來曾考古出土有一件更早的兵器,名為「嫪偭鐮」,或許這個「嫪偭」便是嫪毐的祖先。但這只是後世的猜測,歷史的真相恐怕早就迷失在時光的塵煙里了。

有些「怪名」,今天看起來奇怪,但了解當時的語言用法後,也就可以理解了。比如,漢朝名為「食其」者不少。「食其」讀音為「異基」,《漢書》上講「食」為飲食、飯食之義,「其」為「箕」,「食其」的意思是糧食豐收。在以農為本的時代里,出現酈食其、審食其、趙食其這樣的名字,也就不足為怪了。

東漢三國以「單名」為主,甚至幾乎找不到非單字名的人,當然,像尹大目這樣的諢號、黃承彥這樣的字型大小、沙摩柯這樣的少數民族名字不在其列。只有曹安民、傅士仁、胡車兒、呂伯奢、嚴白虎等個別人是雙字名。

這是為何?傳統觀點認為與王莽托古改制有關,「令中國不得有二名」,以單字名為尊貴。這或許是一個重要方面,但縱觀歷史,從先秦到三國,大多數人名都是單字,我認為這根本上還是因為當時人口較少、重名率低,用單字名完全可以滿足起名需要。

而經過數百年的中原混戰,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和中原人不斷融合、同化,單字名和雙字名的情況都有出現,而仍以單字名為主。

重名現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果說在漢代之前,重名現象還不普遍,從漢魏六朝開始,此問題開始得到時人的關注。

由於前文所述的單字名的流行,讀史時常常會遇到讓人糊塗的地方。比如,王莽改制前後,活躍在史書上的3個王匡,2個王興,3個王鳳,其中有些是王莽陣營的,還有人是王莽敵對陣營的,至於王莽這個名字,在漢武帝時期也有一人叫王莽,只是新皇帝王莽名氣太大,讓人淡忘了前面的王莽。連名人都是如此,普通人就更難避免重名問題。

翻閱史料可知,南梁元帝蕭絳曾寫過一本《古今同姓名錄》,他所搜集到的資料顯示,歷史上有3個董仲舒,3個孔子,3個周瑜,3個王羲之,4個劉秀,9個張衡,9個張良……這還是在當時能留下名字的人,加上難留名字市井百姓的,重名者肯定更多。

到了隋唐以後,名字的避諱現象更加凸顯,或許是考慮到使用的麻煩,從唐代開始的皇帝名字(尤其是出生在深宮中的太平天子),名字用字愈發冷僻,這點在南宋和明代皇親國戚的取名中也格外明顯。

出於避諱考慮,貴族不與百姓生活用字「爭字」,倒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如果所有的帝王都用「世民」這樣的字,恐怕會干擾到日常用字,畢竟避諱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甚至連古人都會「搶占」今人的使用權。比如,李家奪定天下後,先祖李虎的「虎」字也要避諱,史書上的隋代名將韓擒虎只好「改名」為韓擒或韓擒豹。此類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重名與避諱現象,「熱門字」現象在後世依然留存。五代十國時期,名字里帶「彥」字者甚多,可見當時的人對這個字的偏愛。《爾雅·釋訓》有言:「美士為彥」,「彥」字有豐富的美好內涵,但這依然不能解釋五代北宋人為何偏愛「彥」字。

據清代大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里統計,五代以「彥」為名者多達145人,如王彥章、楊彥溫、張彥超等,而不列入史籍的名「彥」者就更不可計數了。畢竟,只有貴族和名人才能在史書上留名,但平民百姓未必不熱愛「彥」字。

宋代文人對內傾和自省式的文化思維更加迷戀,取名也更加雅緻,且雙字名開始成為主流。金朝、元朝時多民族混雜,出現了燕帖木兒這樣的混雜名,還有石抹狗狗、完顏驢糞等頗為生猛的名字。

從明代開始,傳統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風氣復歸,明清兩代,堪稱知識分子取名花樣的巔峰期,大多數名留史書者都語出有典故,取名所謂「男楚辭,女詩經」的說法大概就是那時候流行開來的。

清代取名的學術文雅氣一直保持到了民國。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民國人物的名字,和今天很不一樣,一方面,重名率較低,雙字名多;同時,名字多有豐富寓意,但上流社會取名和老百姓很不一樣,這點比較復雜,就不展開敘述了。

共和國成立後,「建國」「建軍」「國慶」「兵」「紅」等帶有明顯政治意味的「新詞」成為取名的主流,這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現象。80年代後,家長給小孩取名,開始去政治化,但對單字名的「迷戀」,同樣造成80後和90後重名者甚多,「張偉」「李偉」「李明」「李華」等名字高居同齡人同名榜首,也就不奇怪了。

從對政治和國家概念的追逐,到復歸個人、家庭「寄託」,當代國人的名字特徵的變化與時代保持了有趣的關系。到了00後的孩子們,據說起名用字最多的是「子軒」「紫萱」「涵」「欣」「梓」等頗有瓊瑤風的名字。

有些名字今天看來十分「新潮」,但可能只是錯覺,如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新潮」,那麼將來它會成為重復率很高的名字。當我看到唐太宗有個皇子也叫「李明」、唐代有個文人也叫「李華」的時候,並不覺得這名字用濫了,因為在古代,這樣的名字十分少見,盡管在今天十分普遍。

如果要標新立異,崇尚個性,還是要避開時代風潮,晉代的「之」、唐五代的「彥」,建國初的「建國」,未來的「軒」,這些都是當時時代愛用的字,長遠來看還是要有「逆向思維」。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第一個人員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