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是多少

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8-01 12:58:40

❶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1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科學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覺得本課的設計應該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

學生只有在課前佔有大量的相關資料,才能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才能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產生新的體驗。20世紀有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創造,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閱讀了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又能培養學生的課前參與能力,體現在生活中學習的大語文觀。

學問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開課我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這樣既可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又能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

課文第三、四段結合具體的實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科學技術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說明了人類20世紀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這兩段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學生習得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的好材料。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學習的時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藉助自學提示和匯報時的相機指導,教給方法、明確任務,這樣既避免了學生自學時的盲目低效,又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語文課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因此,我設計了兩組語言訓練,讓學生把課前搜集的內容採用文中的表達方式敘述出來,使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不再是單純的資料展示,而成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成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加深體驗、揣摩表達方法的載體。

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之大、范圍之廣。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沒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而是將其調整到第四段之後。這樣,在學生自學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視頻資料並進行了說話訓練的基礎上進行,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輕松順暢,體驗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教材之所以便教利學,教材里的泡泡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課第二自然段後泡泡里的「『發現』和『發明』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我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說說二者的區別後就暫且放下,到第四段時又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找出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這樣學生通過說說、讀讀、找找,主動參與學習,真切、輕松地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准確。

這篇課文最後一段是對全文的概括和總結,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考慮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容量,我把它安排在第二課時進行,把展望未來和交流小練筆結合在一起。在學生自我體驗的基礎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相信會有好的效果。

(臨場經驗不足,學情把握不足,沒有更機敏的調控課堂出現的點,比如:)還年輕,教學之路還會很長,相信通過此次大賽的礪練,今後我會扎實走好每一步,懇請各位評委和同仁提出寶貴意見,我會努力!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2

我觀看了駱正位老師執教的《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二課時的教學vcd後,自己感受頗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一學期課文中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我看後對駱正位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有如下的反思:

1、我覺得:駱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的語言極具親和力和激勵性,往往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高漲。他不同於一些老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無論學生回答得怎麼樣,都會始終如一地用上了「你真棒」、「你真聰明!」等語句,這是我們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語句,往往有意無意間給學生的一些贊賞和「鼓勵」過頭的情景:造成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聽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有時還未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贊嘆之語就已經脫口而出,匆匆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而在實踐中發現,開始的課堂氣氛熱烈,愈到後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預設環節之類的問題外,這種激勵性評價的過於頻繁和泛化,使評語的激勵性和導向作用大打折扣。

而駱老師在教學中,只是通過自己極具親和力和激勵性的語言,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學生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快樂,體驗到學習的意義。這一點真值得我在今後教學中學習。

此外,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傾聽,善於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當學生達到理解水平時,教師激勵性評語及時准確,並富有激情。「聽到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斷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這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共同的擁有。駱老師還常常通過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並引導學生體會個性化理解和表達所帶來的積極效果。

2、我覺得: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並不能靠贊揚就能保護和維系。若教師的引導能觸撥學生的心靈之弦,使其思維和情感真正「動起來」,讓思維與文本共舞,讓精神律動,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發。教師應當在充分肯定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大膽陳述時,通過對學生的意見的恰當回應,為學生們指名學習的方向,並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反思,評價甚至調整。

我在教學時努力做到這一點。如:「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而學生在讀時,總是讀成「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在此我引導討論兩種讀法不同的效果。孩子們在比較朗讀後,說:「上百萬年時間比百萬年時間更長,使我們更感受到了20世紀科技成就之多之大。」僅朗讀而言,針對學生朗讀的重音、速度、時間更長,使我們更感受到了20世紀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評價,再如:「剛剛這位同學讀時,我怎麼就沒有聽出他驚喜快樂的心情呢?誰願意再讀一讀?讓大家聽了就好像親眼看到科技的迅速變化。」「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聲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驚喜。」

今後,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我會堅持讓學生通過「質疑、解疑,弄清課文內容」的程序去讀懂一篇課文。讓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同時,靜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景。

課文雖然比較簡短,但是學生理解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我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在表達方面的特點,有感情地正確朗讀課文。

2、了解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及威力,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及變化。

3、能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及未來。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生活的巨大變化。難點是:理解課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

本課的教學試圖以20世紀前、後作比較,以及20世紀所取得的一些發明創造來說明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是現代科學技術讓我們過上了比過去王公貴族還幸福的日子。

我上課思路主要是這樣的:

由談話引出課題,請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然後點出課文的中心句,再請學生質疑,把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歸結到解決為什麼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接著讓學生充分讀課文,交流讀後所得。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就是人類在20世紀前後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這些都源自現代科學技術。然後把這兩組句子放在一起,讓學生充分的朗讀,理解其中的含義。最後又回到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一讀。這節課結束時我安排了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在21世紀,希望科學技術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麼樣的變化。最後我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話:我要把生活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結束課文。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上進的情感。

學生雖然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了20世紀是如何呼風喚雨的,但由於課件中缺少直觀圖象,學生體會不深。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4

本文主要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從而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文本+生活﹦活語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因此,我在教學中嘗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

課前,我要求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同年段三個班統一要求。這是繼備課組同課異構活動之後的又一次備課組教研活動——同課同師異班),讓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並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讓學生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力求使「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課中,我牢牢抓住訓練點,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那時候,沒有,沒有,也沒有(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說在農耕社會還沒有什麼);20世紀,(20世紀的我們還擁有一些什麼)。讓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對比,感受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巨大的區別。同時,使學生在搜集、運用資料,模仿語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語文的各項訓練。

通過這樣的預設與實施,感覺三個班的學生的課堂表現都比較活躍,這應該是把文本與生活有機融合所產生的良好效果吧!

興趣——有效教學的基石。

何為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指的是:能引導全體學生的學習收到實效的教學;能訓練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好」到「好」的教學;能引導學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獲的教學。要想達到這些目的,我認為先決條件是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在本輪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激勵性評價等,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齊讀、指名讀等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夥伴的存在;自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可以「我」做主;師生對話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課堂的無限樂趣;學法的指導、小結、遷移,讓學生感到:學習原來很簡單……

這些,使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一直保持著興奮的狀態,營造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因為老師的贊揚,成功的喜悅,以及同伴在集體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勵著學生更加努力發奮。

由此可見,興趣對於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5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一篇科學常識性說明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科學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適應了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全新的結構與內容,在本學期其中的一個訓練知識點是學生都必須具備搜集並收藏資料的能力。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閱讀了有關於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深入課文奠定基礎,培養了學生課前參與能力。

課堂上,我讓學生質疑、解疑,弄清課文內容,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靜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課文第三、四段結合具體的實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科學技術從「農耕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發展歷程,說明了人類20世紀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這兩段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學生習得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的好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按課文順序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而是根據學生的分組匯報將其調整到第四段之後。這樣,在學生自學完第三、第四自然段、在充分朗讀並進行了說話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當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時,學生激情的朗讀把一篇枯燥的說明文融入了濃濃的詩情畫意,也強烈地感受到了20世紀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泡泡中「『發現』和『發明』有什麼區別」也是理解的重點、難點,通過「學生解釋詞義——結合生活理解詞義——把詞語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理解」這樣的過程,對詞語和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讓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學生成了語言學習的主人,還可以從課堂教學中明晰地看到學生理解與表達,思想與言語等方面的能力的發展。學習說明文,不僅僅關注介紹的科學知識,更要關注這些知識是用怎樣的言語表達的。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也有很多:我的語言親和力和激勵性還不夠,這往往會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感悟到只有通過自己極具親和力和激勵性的語言,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滋味。對於課後問題的處理也不到位:「課文寫得真精彩,我要多讀幾遍。」「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一百年的'科學技術發展」這里表明課文的文字簡短也是一種語言美。這和我們平時認為的語言美有所偏頗,因此我有些忽略對文章語言美的感悟。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6

一、與時俱進活學活用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一篇科學性的說明文。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在理解「呼風喚雨」這個詞時,我想何不採用網路搜索的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既簡單,又實用,也是讓學生了解20世紀科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很好說明。在教學時,我採用了這個設計,學生很快就學會了這種查找資料的方法,不僅取得了語文課中預設的效果,也是一個很好的延伸拓展。

二、合理選材創設精彩

合理地選材是一堂課是否精彩的前提和關鍵,有內容有內涵的課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促使積極思維的動力。作為第一課時,我重點學習三、四兩個重點段,給課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內涵。當講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時,讓學生再舉出一些例子。學生一下子就打開了思維的閘門,「磁懸浮列車、X射線、納米技術、載人飛船、數字電視……」學生一口氣說出了很多很多。學生活躍的思維、熱烈的發言帶動了課堂的氣氛。當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時,學生激情的朗讀把一篇枯燥的說明文融入了濃濃的詩情畫意,也強烈地感受到了20世紀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我和孩子們還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帶來的精彩中。這樣的成功都源於豐富的課堂內容。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篇接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容易入手。

由於這篇課文的中心突出,內容較淺顯易懂,因此我抓住課文的中心句「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讓學生從讀、聽、看、說中感受。接著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展開想像:①為什麼說「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從哪些地方看出?②20世紀之前人類的生活又是怎樣?③20世紀之所以與過去截然不同,靠什麼?④你還能推測21世紀人類還將創造出哪些奇跡?從問題中緊緊抓住中心句,讓學生充分的展開想像,大膽的把他們想像的說出來。

另外這篇課文還有幾個教學重點:如讓學生學會用設問句;感受文中緊緊圍繞一句話來寫,並運用對比手法的方式;學會區分「發現」與「發明」;理解文中運用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文中的含意。

課堂教學上,氣氛活躍,同學們都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想法、意見,激發了同學們的想像,但不足之處是某些地方時間安排不夠恰當,某些可略講的地方時間放得較長。在這方面我以後會多加研究和努力,希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四年級語文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 篇8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科學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學這課時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

學生只有在課前佔有大量的相關資料,才能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才能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產生新的體驗。20世紀有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創造,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閱讀了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又能培養學生的課前參與能力,體現在生活中學習的大語文觀。

閱讀全文

與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