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間舞獅的來歷故事簡短有哪些
民間舞獅的來歷故事簡短有舞獅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
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扎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
舞獅的意義
也有人說舞獅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傳說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
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這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舞獅也是中國與西域之間文化交流的產物。
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還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當時中國地帶不產獅子,但隨著接下來的古代中國與西亞、印度等國之間進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獅子來到了中國境內。
Ⅱ 舞獅是誰發明的,大概什麼時候開始的呀
舞獅的由來 (摘自國慶館醒獅團 )
(一)乾隆說:
有一天乾隆皇帝作夢夢到有隻五色聖獸,他叫人把夢見的聖獸做出來,並叫兩名舞者入內跳舞。此為乾隆說。
(二)年獸說:
傳說在一個小村落里,每年都會出現一隻怪獸,發出「年」的聲音,人稱為年獸,年獸不會害人,但是吃田所以困擾農民,於是農民用竹子做出怪獸,再加三角布作獸身,裡面有兩個人,隔年,年獸再度出現,農民敲鍋子發出巨大的聲音,怪獸舞蹈了起來,年獸被嚇到逃入山中不見了。此為年獸說。
(三)佛山說:
傳說在廣東省佛山地方的某個小村落,有隻凶暴的獅子傷害村民。村裡的武藝師傅聽到此事後,為了村子安全與獅子一決勝敗。但是與獅子戰三次卻不決勝負。武藝師傅教導村民武術拳法,終於制服了獅子。村民為了紀念勝利,便依照獅子與武術家格鬥的模樣舞蹈,於是成了舞獅了。
以上所列舉之數個舞獅流傳的由來,都不脫離傳說的范圍,但如果真的要說的話,似乎是以清乾隆說最為有力,現在有關的文獻或書籍幾乎都是引用清乾隆說。但是以現實的眼光來看的話,似乎好像是廣東佛山地方的武藝家的獅子退治是較為正確的。
Ⅲ 中國舞獅子的起源
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北魏(公元386~534年)武帝遠征甘肅河西,俘虜胡人十萬之多。魏武帝令胡人獻舞娛樂。
胡人以木雕獸頭,兩大五小,披獸衣,集八音樂,武士三十餘人,起舞於御前。武帝龍心大悅,賜名「北魏瑞獅」,恩准俘虜回國。獅子舞便在北方流傳開來,以後便有了「北獅」之稱。
舞南獅中國民間有數個傳說,傳說之一是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夢見一頭毛色五彩斑斕的瑞獸來朝拜。回京後,乾隆皇命人照他夢中所見的瑞獸形象來扎制一隻,每在節日及慶典時命人舞動,喻為國泰民安,太平吉祥。
(3)舞獅有多久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舞獅子,除春節外,在喜慶的日子裡,也常以舞獅助興。民間一般舞獅由兩人合作扮一頭大獅子(有的地區稱太獅),一人扮作一頭小獅子(有的地區稱少獅),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綉球作引導,並先開拳踢打,以誘引獅子起舞。
獅子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搖頭擺尾,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在模仿動作上,有舐毛、擦腳、搔頭、洗耳、朝拜、翻滾等動作;在技巧上,有上樓台、過天橋、跨三山、出洞、下山、滾球、吐球和采青等。
Ⅳ 舞獅子起源於什麼時候
舞獅子又稱獅舞,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相傳,舞獅的活動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的傳入,舞獅子的活動也進入我國。
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舞獅是5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說:
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
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
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1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舞獅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舞獅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
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
南派舞獅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
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性格也不同。
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
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人們在元宵節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就是希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Ⅳ 中國舞獅有多少年歷史中國不是沒有獅子嗎
中國舞獅,有2000多年歷史。
在漢朝時期,中國吞並周圍很多國家,領土擴張很厲害,遠方的異國都害怕中國,紛紛派遣使臣來進貢。遠在中亞的安息等國,派遣使臣來進貢獅子。從此,有了舞獅。不過,早期舞獅的都是外國人,而且都是真獅子。類似現在的馬戲團訓獸。
後來,舞獅運動傳到民間,但中國沒有獅子,於是靠人來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