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歷史雖然是一門記憶性的學科,但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來學習的話很難學好。為了幫助高三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 方法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
一:一條線法。這種方法從歷史事件的時間著手,然後分別提出事件、人物,進行回憶性的記憶。如:我們隨便說一個年份,1937,那麼1937年都發生了什麼呢?首先,我們想到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的戰爭,那麼地點是哪呢?對,盧溝橋。那麼日本為什麼要發動這次戰爭,地點為什麼要選在盧溝橋?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繼續發散自己的思維。直至橫向縱向都連接起來。聯想最厲害的一次,我們的一個同學是由1937年聯想到了1868年。
二:歷史從國別上來說,主要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中國史主要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三個部分來學習,當代史雖然也有涉及,但不是重點。古代史分成了專題學習的樣式,對於學生初中歷史的積淀要求明顯提高。所以學生的課堂學習非常重要。上課時仔細聽講,課後可以閱讀一些歷史典籍,提高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培養興趣。
每學完一個單元,就要及時地歸納 總結 。歸納總結也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比如古代歷史上的變革。中國的,外國的,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每次遇到社會危機時,統治者們都是採取了怎樣的 措施 度過了危機?當一個社會形態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統治者的政策有什麼變化?社會風貌如何?生產力發展的標志是什麼?等等都要分門別類的進行歸納總結。
要從總體上把握,同時不放過細節,治學態度要嚴謹。學習歷史得有提綱攜領的本事,能夠從整體上駕馭。同時對於小的知識點也要清楚明白。這就要求同學們不僅要熟讀課本,還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學好歷史,並運用歷史解決實際問題。
聯系實際,善於思考。現在的歷史考試和社會 熱點 聯系非常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時,決不能像以前一樣死記硬背。要學會學以致用。比如學習江南大運河的修建,我們就可以聯想到現代的水利工程,現代的工程社會披露的比較多,那麼說明什麼問題?這就可以和政治聯繫到一塊了。分析完政治問題,再回到歷史問題上,是以後文綜考試的慣用手法。
圖標結合法。很多歷史事件以及社會制度的變革都可以用圖標法將其形象化,非常便於記憶,您不妨親自動手試一試。
高三歷史 各題型答題策略
1、選擇題
歷史選擇題以分值高、知識覆蓋面廣、考查形式多樣化而著稱。不少同學由於沒有抓住選擇題的出題角度和答題規律,在這一題型上頻頻失分,拉低了文綜的整體分數。對於不同類型的歷史選擇題,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給予解答。
1最佳選擇題
在給出的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其他選項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全面或因不合題意,不能稱為最佳答案。題目中一般有「最主要」、「最重大」、「最根本」等表示程度的詞語。此類題目解答的關鍵是,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好邏輯關系和最佳標准,進行判斷和推理,找出最佳答案。
2因果選擇題
此類題目首先要弄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對於歷史現象的背景、原因、條件、結果、影響、作用等要做到心中有數。此外還要區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觀原因」、「導火線」、「歷史根源」等詞語的准確概念。
3否定選擇題
此類題目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相符的一項。題干中多會出現「不正確」、「不是」、「不相符」等限定詞語。此類選擇題的迷惑性較大,考生常因審題不清失分。可採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解答此類題目。即先找出「正確」、「是」、「符合」一類的答案,剩下的便是正確選項。
4材料選擇題
考生要先讀懂材料,明確材料的背景、內容、相關人物和歷史事件,再根據選項內涵與題目之間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5比較選擇題
此類題目一般給出幾個歷史事件或人物,在選項中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主要考查學生的比較能力。此類題目難度不大,最直接的答題方法是排除法。同學們只要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注意審清題乾和選項,就不難得出正確答案。
2、材料題
在解答材料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摘抄貴在精
評分細則中明確指出,照抄題目和材料,不得分,或者不能得滿分;對題目或材料作出改動的,可給滿分。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材料時要高效提煉,剔除無效信息。答題時可根據題目的要求,把符合題意的重點詞句摘抄下來,適當地用副詞、連詞等將這些重點詞句串聯起來,形成比較通順的 句子 和段落。
2概括巧得分
概括是主觀題的一種重要答題形式,一般要求考生高度提煉材料中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整合成需要回答的內容。概括提煉的關鍵,是將一些文言材料,或是分布在不同段落中,卻有著相同屬性的內容,整合起來,升華為自己的結論。
3緊扣關鍵點
高考閱卷「采點」給分,而不是「采意」給分。因此答題時有必要緊扣關鍵詞、關鍵點。抓關鍵點的主要方法是,根據題意要求,判斷出回答的主要方向,然後圍繞主要方向進行歸納。
4切忌重復句
很多同學在不知道如何作答時,喜歡車軲轆話來回寫,短短幾句話,意思重復了一遍又一遍。這樣不僅浪費了自己的答題時間,還浪費了閱卷老師的評卷時間,出力不討好。因此語義重復的問題需要考生一定避免。答題前,先列出答題要點再書寫。可有效節省時間,並提高得分率。
5答題用術語
建議考生在答題時多用歷史術語,在歷史閱卷中,凡是用詞不準確或是詞不達意者均不給分,因此,使用正確的歷史術語答題是歷史得高分的前提。
6分值定要點
對於主觀題來說,分值往往是判斷答題要點數量的關鍵。一般來說,4分題大多要回答2個要點;6分題對應2-3個要點;8分題對應2-4個要點;9分題對應3-4個要點;10分題對應2-5個要點;12分題對應3-6個要點;14分題對應3-7個要點。高考閱卷中發現,有的考生回答的要點雖然多卻不合題意,有的考生回答的要點全,卻蜻蜓點水,沒有深入分析。建議考生回答時,首先保證語句通順,表達全面,條理清楚。字數以20字以上為宜,盡可能擴展成邏輯嚴密的語句或段落。
7思維多角度
很多同學知道要多角度作答,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思考角度「多而全」。首先,我們要從題目的分值和題干確定答題的角度。一般來說「原因」型問題的回答角度通常有政治、經濟、思想、 文化 或內部、外部、國際、國內、主觀、客觀、歷史、現實等。「影響」類問題的回答角度通常有直接的、間接的、當前的、深遠的、國際的、國內的等,當歷史事件涉及到多個主體時,還要結合多個主體的盛衰逐一分析說明。
高考考場策略
除了掌握歷史不同題型的答題策略之外,我們在應試時還應做好哪些方面呢?
1審題要慢,答題要快,修改要謹慎。
很多考生審題過快,還沒看清題目有幾問以及需要著重從哪幾方面回答等內容,就盲目動筆,導致寫了很多,最終卻不得分或是得分不全。建議考生審題一定要慢,只有做到細致審題,才能做到快速答題。
一般來說,審題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①審中心詞。選擇題需要審題目類型,如否定選擇題、最佳選擇題等;非選擇題審題需要做到全面細致,如圍繞什麼作答,題目有幾問等。
②審主體。即「答某一歷史現象的什麼方面」。這一步最易被考生忽視,往往忽略了以「歷史現象」為前提作答,直接回答「什麼方面」;或是混淆了「歷史現象」的「條件」、「表現」、「特點」、「影響」、「意義」、「歷史地位」等不同的方面,造成所答非所問。命題人也往往在此處設置陷阱。建議考生備考時對以上易混淆的內容嚴加區分,審題時仔細分析,不可盲目作答。
2確保會做題目拿全分,試卷盡量不留白。
考場上,很多同學都會因粗心、馬虎,審題不清等問題造成會做的題目也不斷地失分。建議考生在平日練習時就將此類低級失誤的小毛病歸類總結,比如①選擇題,想選A,落筆卻選C;②主觀題,總是忽略某一要點的作答,造成答題不全面;③總是不能用學科術語作答等。發卷前,考生可將此類失誤在心中默背,甚至演草紙發下後,將此類易失分點簡要地寫在演草紙上,可極大降低失誤率。
此外,建議同學們先答會做的,對於有的大題來說,如果第一問太難沒有思路的話,可以先作答後面幾問,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再就第一問進行分析,盡可能保證全卷不留白。
3主觀題條分縷析、卷面整潔,給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
對於主觀題來說,建議考生先粗略根據分值判斷該題目需要答幾點;然後將重要的要點答在前面,不重要的要點答在後面;答題時分層作答,列出標號1……2……3……或首先,……其次,……再次,……;字跡要書寫工整。如今各省市大都機器閱卷,字跡工整清秀,不僅能夠提高機改速度,還能給閱卷老師帶來一份好心情,有可能會多給1-2分。若卷面勾勾畫畫,字跡潦草,很有可能會給閱卷老師帶來不便,因印象不佳而扣分。
高三如何學好歷史的方法相關 文章 :
★ 學好高三歷史的方法有哪些
★ 學好高三歷史的方法匯總
★ 高三學習歷史的方法大全
★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策略
★ 學好高三歷史的七個關鍵方法
★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三如何高效復習歷史
★ 高三歷史的學習方法大全集錦
★ 高中怎樣才能學好歷史竅門
㈡ 高三了,感覺學習歷史很吃力,怎樣學好歷史呢
一: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律:什麼是學習的主動性呢?就是不靠別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動下學習。怎樣才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呢?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二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二: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著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三: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裡,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系實際,具體領悟。然而,「溫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溫故知新」走向「溫新知故」,從後者中找方法和規律,與「溫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溫新知故」就是不拘於舊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路系統,顯現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系,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四:上課要專心聽,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聞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五: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張載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克成。」楊振寧亦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
六:牢記歷史教學的目標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復習時的指導方針,應側重從這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應試性的歷史復習,應注意把握模式與事例的結合,即把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為答題的框架、結構,把各個重大歷史事件的事例充當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即使用歷史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此種方法的應用是進行各種形式邏輯的練習,以加強自己的應試技巧性。在復習歷史教材時,不僅按歷史的具體面貌進行,還顧及抽象理論要前後一貫的原則。比較和分類,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應手的方法、橫向的,縱向的,比較始終是訓練邏輯思維的有效方法。選擇、例舉、材料、問答是歷史的基本題型,它們的題目和答案中都含有歸納和演繹的萬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別是答問答題時很注意前後的關聯性、條理性和系統性。我總結的歷史發散性思維和收縮性思維的並用,思路要開放,要全面,但觀點要統一,要准確。即思想要受觀點的約束。同時答題時應先有條理的列出答題要點,即觀點,然後再根據觀點來擴充歷史事件,以事實來證論觀點,圖表始終是解答歷史題的一種有效途徑。
七:要做到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一是對課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時要認真記錄好老師提出的重點內容,三是背誦;但即使是背誦也要講究方法:以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如以「北美獨立戰爭」為例,1773年、1774年、1775年、1776年各發生的事件串成一條歷史線索。也可以歷史事件的性質為中心點,把同類性質的事件聯在一起比較、記憶:如美國獨立戰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
八: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應注重考查我們分析史實、理解的能力。因而歷史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後果,在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同時,我們還應將歷史與馬列主義的方法論緊密相連,用方法論作指導,去正確的評價每一歷史事件。 參考資料:最後相信自己 就這么簡單
㈢ 高三黨了,我歷史不好,要怎麼學好歷史呢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見勤於思考多麼重要。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不然「讀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話。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當然,這四種習慣對其他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是實用的,只不過對歷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歷史教師更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學生往往是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歷史閱讀指導,甚至要用學語文的方法去學歷史。(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高一歷史「說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習的全面發展,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素質好的合格的畢業生。」這段話,讓我們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當然,「新課標」對歷史學習目的另有表述。(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了解。(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每節正文1200—1300字,顯然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如「鴉片戰爭」這一節,要思考: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為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課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如《中國近代史》下冊第9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形成。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如洋務運動一節引用曾國藩話:「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認識他辦洋務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至於「勤遠略」,只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注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了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像力高中歷史每節里的圖畫4—6幅,課前還有約20幅彩圖,此外還有些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像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三、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見解(新)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步曲。這三步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於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步曲」,取得較好的效果。「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瞭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准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鴉片戰爭」一節,我們就要了解戰爭的過程:戰爭的起止年代、作戰雙方、戰爭路線和階段、重要的反抗斗爭、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如「鴉片戰爭」我們就要思考: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等等。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雲亦雲。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仍以「鴉片戰爭」為例,我們要從戰爭的成敗得失獲得見解、啟迪:落後就要挨打;政治腐敗必然導致軍事失敗;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等。「了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了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采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局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1)濃縮法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2)比較法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系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3)圖示法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松。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可設計如下圖示(略):(4)製表法: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5)歷史年代速記法: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復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像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五.歷史復習四步法: 史實—史通—史論—史感歷史課如何復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探索出歷史復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復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的歷史時空觀,並讓歷史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徵的掌握必須准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復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准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徵。如「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章,可以概括三條線索,即:國共兩黨由對峙對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斷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第二步:「史通」——聯系比較聯系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於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後聯系,能力遷移。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跨越兩章內容,涉及兩個階段十件大事。歷史復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於縱橫聯系,這就要求歷史復習不能支離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簽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體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歷史復習四步法是復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系。「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復習時要求准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出歷史系統復習要求,要善於聯系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復習時要求深刻系統。「史感」是歷史學習、復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復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治史能力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可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互聯網、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還要充分挖掘鄉土教材的歷史內涵,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總之,要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把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歷史生活緊密相聯,實行開放性學習.上海教科院付院長顧泠沅教授曾講到:「聽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歷史學習,要求同學就某一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考查,篩選甄別,撰寫歷史小論文或歷史考察報告。還可以組織歷史辯論會,重大事件紀念演講會,歷史題材的郵品、圖片展等。還可以開展「我的家庭歷史」的調查活動。
㈣ 高三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選擇文科的同學們想必飽受各種長篇大論的困擾吧,在高三這個高考前的時間里,正在為冗雜的歷史知識點困擾,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如何提高歷史成績,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三如何提高歷史成績
一、結合歷史書和知識框架圖,補充遺落知識點才能有好成績
到了高三,各科的學習都主要圍繞總復習上,相信同學們都會有關於歷史知識的框架圖,這個是可以在書店買到的。雖說如此,但畢竟印刷出版的都是適用於大眾的,並非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量身打造,這就需要我們一邊看著圖一邊對照歷史書,把框架圖上缺少的知識點補上,畢竟考試以教材為主。基礎的做好,相信歷史得高分也是近在眼前。好的成績也會對自己有很大的鼓勵。
二、製作時間軸,知道某人物或事件發生的時間是基本技巧
當第一步驟完成了之後 ,就要根據時間先後進行 一個調整,由古代到近代,這樣在邏輯上是有順序的,就是時間順序。 高三歷史 更多要做的就是自己是否會分類整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一切准備就緒,剩下的就是背背背了,相信有了之前的基礎,記憶下來這些歷史人物事件 也會更快。每天看一點,逐一滲透,相信很快就會達到只要一提起個知識點馬上就會想到一系列的內容。
三、每輪復習都要跟上,對照自己的整理查缺補漏才能得高分
老師在高三進行歷史知識穿線的時候,往往很快,稍不注意,就錯過了很多歷史年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所以跟上老師講的很關鍵。而且對照自己整理的筆記或者知識點,才知道哪裡是不足,哪裡掌握的很好,學起來才會輕松許多。許多同學認為自己復習一樣可以,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老師畢竟是老師,總有學生要學習的能力,而且歷史是歷史老師的專項,所以跟著老師一起穿線很重要,千萬不要覺得課後自己一樣行 ,因為很多事情之間的聯系老師可以講得很清楚,如果非要自己去整理不僅浪費時間還會很麻煩。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成績
1、熟悉教材
歷史屬於文科,所以高一提高歷史成績的 方法 ,就是背書。教材中的知識點是學好歷史的基礎,特別是歷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細背背,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要記好了,這樣才能記得又快又牢。
要反復看教材,每個知識點都要背熟。可以合上書回憶各章節的內容,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沒有記牢的部分就要再重新背誦。
2、培養學習興趣
高中生想要學好歷史,就要先培養對歷史的興趣。如果喜歡這一科,自然就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樣自然會提高成績。相反,如果某科成績差,特別討厭這一科,即使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但是成績也不一定會很高。
3、抓住歷史框架
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都不了解什麼是框架。這也導致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會經常走一些彎道,也就不可能學好歷史。高一學生要善於整理歸納歷史知識點,完善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歷史,歷史成績才能提高。
4、歷史學習要精
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明白無論做多少題目,都是在鞏固練習歷史知識點。所以,學生不需要採取題海戰術,只要踏踏實實的弄清楚每一道題目比什麼都強。
高三文科怎麼提高歷史成績
大量閱讀
最扎實務實的一個辦法就是看書,現在的試題越來越考察平時的積累,例如《明朝那些事》這本力薦是要看的,還有《近距離看美國》系列,《苦難輝煌》,《中國歷史十五講》,《歐洲歷史十五講》,《天朝的崩潰》,《我們台灣這些年》等都是很值得一看的書,這些書不是看看就行了,最好你邊看邊做筆記,例如明朝,7本下來前面的好多都忘得差不多了,再看一遍費時間,所以最好邊看邊整理下(不建議看《歷史是個什麼玩意》,我們老師說太不嚴謹,不利於卷面答題)。同時,你可以去尋求下老師的幫助,問問他什麼樣的書比較有好,請他推薦一下。平時的積累極為重要,特別是歷史,考得范圍很活而廣,你要在腦海中構造一個歷史框架,一步步細化,這樣扎實地學才真正地達到來什麼擋什麼的境界。
加強基礎知識
近年來,高考試題對能力的要求大大進步,但依然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由於《考試說明》中所確定的任何一項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能力就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任何高層次的理論說明都是以基礎知識為依託的。因此,必需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採取各種方式熟記基礎知識,把課本上的知識要點盡可能正確無誤地記憶在頭腦中,從而獲得大量足夠的感性熟悉,以便在考試時根據所學知識對試題進行分析,使所學知識升華到理性熟悉的高度,得出准確謎底並進行高層次的理論說明與闡釋。
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後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正視培養思維能力
近年來,歷史高考命題淡化了純知識、純記憶的內容。能力考查題特別是思維能力考查題的比例上升,很大一部門都無法從課本上找到現成謎底,就連多項選擇題的備選項目也不再是過去那種對課文的機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結論或表述,其命題原則就是立足於對教材基本知識內在本質的揭示。這樣只靠熟記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需進步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平時的溫習中,應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歷史題目、歷史事件設問,並作出簡繁適當的回答。特別對那些立意很好的題目,可以進行再設計,並從多種不同的角度提出題目,讓學生自己去重新組織、歸納、收拾整頓,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間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
做題方法——應試技巧要掌握
具體到做題方法上,對於選擇題來說,排除法是最重要的,除了一些一眼就能選出來的題目,大部分題目要用到排除法,先排除明顯錯誤的一到兩個選項,一般還剩下兩個選項,這時候可以分析老師想考什麼知識點,但是切記千萬不能想太多,有時候第一時間選的答案正確率往往是最高的,等到分析來分析去之後往往容易選那種迷惑性大的錯誤答案。同樣,歷史選擇題中的難題基本都是分析一些歷史大家的觀點,面對這種題目時可以分析一下出題老師的考點,然後把答案放進去推導,看是否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徵。最重要的是看清楚選項,很多選項往往就錯在了一兩個字上,比如遇到一些完全,絕對,基本之類的詞的話就要留意了,八成這種絕對化的選項都是錯的。
高三如何提高歷史成績相關 文章 :
★ 高三如何提高文科歷史成績
★ 如何快速的提高歷史成績?
★ 提高高中歷史期末成績和復習歷史知識的方法
★ 高三歷史拿高分的技巧
★ 高三如何快速提高文綜成績
★ 歷史主觀題怎樣提高成績
★ 高三復習歷史效率提高方法
★ 提高歷史成績的方法和考試答題技巧大全
★ 高三學習歷史的方法大全
㈤ 高三對歷史還是一無所知,怎樣快速提高
學生在高一的時候就已經分科了,有的學生理科成績比較好,會選擇當理科生,有的學生文科成績好就選擇文科。對於文科生來說需要每天背很多的東西,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這些學科當中的知識點都是需要大家通過背誦來掌握的,只有這樣在考試的時候才能夠獲得好成績。但是有些文科生在高三的時候對歷史還是一無所知,那麼應該怎樣快速提高成績呢?
㈥ 高三歷史如何學才能提高成績
進入高三,各位同學的學習任務加重,難免會出現成績不穩定的狀況。那麼對於文科生來說,高三歷史怎樣才能提升成績呢?下面我為大家詳細盤點一下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首先,以課本為主。每天拿出來30分鍾,仔細的看,不要走馬觀花,認真仔細的看,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小的知識點,包括小字的閱讀,邊框的引文,圖片都要看。
其次,在做題的時候,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光要知道為什麼選對的。還要知道其他的為什麼錯。每做一道題,爭取把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都復習一遍。這樣,堅持一段時間,知識點就都掌握了,而且,對於重點,你也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因為重點考察的比較多,復習的次數也多。
再次,可以看看歷史課外書,個人認為不用太專業,擴張一下知識面。
最後,看看書本的目錄,看看歷年考題的答案,多做真題。
第一,興趣第一-保持對歷史研究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發現歷史難學,把學習歷史看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分配給他的任務,而不是主動學習。事實上,歷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想像歷史悠久燦爛的文明,古今中外英雄傳說,壯麗的歷史事件本身就讓人有無限的遐想。
第二,方法為主
1。閱讀歷史教科書。閱讀歷史教科書需要「閱讀」目錄、介紹、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問題和年表。首先,在理解各章節和程序及其內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本章要討論的問題和要討論的方面。其次,根據教材,從各個方面分析和總結了幾點,包括每一點所包含的基本知識,並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第三,找出書中的核心詞和關鍵詞,明確哪些必須記住,並標出,以加強記憶。
2.上課時注意聽,課後多記住,記住一些歷史時期的背景。要了解一個歷史事件,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後才能了解其意義、作用、影響等,從而了解歷史事件的記憶。閱讀更多的歷史書籍可以幫助你理解歷史文本以及拓寬你的知識。
3.「不懂新鮮事」,善於思考。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因此有必要回顧前人的知識,思考新的歷史知識,這不僅可以提高記憶,還可以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的業余時間,當我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一個涉及歷史的故事時,我應該立即回憶起教科書中的知識,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追溯到來源。通過其他渠道思考歷史知識與教科書所描述的知識之間的聯系,並明確知識,這也被認為是對時間的充分利用。
4.整理和整合歷史知識。針對歷史知識中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組織和整合,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教科書中整理出大量的史實,並將其簡化為歷史線索。建立骨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當然,在整合的時間可以參考測試研究,以上精彩的總結內容或削減,反復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5.想到解決一個問題。在高三階段,考試數量會相應增加,因此,合理安排考試策略,鍛煉一定的解題能力是我們最大的目標。解決問題需要注意:一是「解決」,即千方百計解決問題;二是「思考」,即解決問題後反思,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糾正思維誤區;第三,「回歸」,知識和經驗將由教科書確認,回到教科書。教材中命題意圖、難點、關鍵點、原型和關鍵要素的分析能力有待於緩慢發展。
第三,心態要以保持平常心為補充
保持平常心,這是本文的研究為高三個學生咨詢老師說的話。
當你學習歷史的時候,不要每次都努力取得高分。不要忘記學習基本知識的基礎知識。歷史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保持一個正常的頭腦,慢慢地按照自己的規律去學習,最後讓我們積累起來,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㈦ 高三如何有效提高歷史成績
高三歷史 猿輔導 王曉明 2020寒假班(完結) 含豐富資料(超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zdo5BLu7NLqKCYDWe4d-yQ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㈧ 高三歷史怎麼學才能提高成績
挖掘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歷史不是死的,是人類活動軌跡的記錄,因此我們要將歷史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找到異同點,具體來看一下!
一、認真安排好你的時間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後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後,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於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後作業。
二、學習前先預習
這就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
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後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一、時間與效率:有的同學說已經投入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首先同學們應該認識到,高考歷史考什麼?高考歷史學科不僅明確要求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時間,歷史學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識點,掌握它們是學好歷史的前提,必須要有時間保證。如何有效果,我覺得應該堅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時間,記憶一定量的歷史知識要點。具體地說,每天用於記憶歷史知識要點的時間以當天學習到的那部分知識為基本標准,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提高。
二、記憶與遺忘:進入高三以後,同學們學習歷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遺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丟掉課本後頭腦中出現空白。首先一定的遺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很多知識你並沒有遺忘,而是儲存在你記憶的倉庫里,在你需要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能夠很快調動這些知識。
同時指出,在投入時間的時候,要避免一種想法,那就是別希望通過一次性投入後,把一個知識點記得滾瓜爛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許對於容量少、難度低的初中學習和高一、高二的階段性學習還能勉強應付,對於高三歷史學習來說,一定要避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堅持每天記憶的同時,每隔三天左右復習一遍,每隔一周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後面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每次投入的時間可以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