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初二歷史卷試卷講解教案怎麼寫

初二歷史卷試卷講解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8-06 15:47:47

『壹』 歷史的試卷分析怎麼寫

歷史試卷分析(一):

一、試卷分析

本試題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大,面向全體學生,試題難度適中,試題依據新教材、課標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聯系實際為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試卷結構:滿分100分,時間是60分鍾。考查資料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試題分兩種類型題型。選取題,50分非選取題值50分。滿分100分。

二、學生答題存在問題及原因

問題一:選取題共20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每單元的「之最累」「人物類」「文化類」。

問題二:非選取題21—24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偏難。「商業經濟」「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權特點」「和同為一家—民族祖先、與唐往來史實、對西藏管轄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時間歸類」「對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評價」。

1、學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有待提高。與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為歷史學平時不用學,考試之前看練習冊或單元過關題就能夠了。還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學的方法,對歷史學知識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時達標檢測反饋不及時有關,與平時訓練和鞏固練習少都有關系。

2、應用歷史學知識遷移的潛力差,不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對基礎知識在新課標下不能正確應用,對問題不善於分析。

3、審題潛力差,不能提取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能依據題目帶給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對題意一知半解就憑經驗或印象答題。與學生閱讀理解潛力較差有關,不會找關鍵詞,不會總結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師要轉變歷史學教學觀念,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明確歷史學教學的功能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的興趣,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下去並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研究課標和新教材,充分認識學生的差異,有效開展分層次教學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認真鑽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擴展教材的廣度,整合課程資源,認真備好每節課,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潛力。

2、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搞笑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按課標的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扎扎實實落實好基礎知識,方法靈活多樣,要啟發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記硬背,要引導,不要代替,要讓學生思考,不要一講到底,要因學論教,而不要因教論學,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

3、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再背下來。

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一些生產實際,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尊重學生,與時俱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6、恰當選取和組合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自製教具,充分運用實物、標本、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重點、難點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帶給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慣用心性。

7、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教學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重視知識的構成和發展的過程,啟發學生透過學習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學會應用。

『貳』 歷史教案怎麼寫

怎樣寫好歷史教案?

(一)教學任務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二)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三)教學策略制定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1.教學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3.學法指導 。4.教學媒體

特別要指出的是,板書作為傳統的、常規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

(四)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五)教學設計自我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於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學設計書寫

1.書寫內容及步驟

(1)教學設計說明:寫出本教學設計意圖和整體思路(突出新課程特點); (2)教學分析:包括教學內容的分析和學情的分析;(3)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教學策略(或學法指導):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媒體及板書設計;(5)教學過程;(6)教學反思、評價。

2.書寫說明

(1)書寫的形式。書寫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將文本和表格二者結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較充分地表達思想和具體的內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觀地反映教學結構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而表格形式能夠比較簡潔、綜合體現教學環節教、學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們認為,或者以表格書寫,或者將文本和表格書寫形式合二為一,後一種方式是比較理想的呈現,採用文本形式書寫前端分析,教學過程則一般以表格形式書寫,從而組織成為一篇教學設計方案。

(2)教學設計書寫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具體的內容要求靈活展現,所以不拘一格,寫出個性,寫出創意,寫出風采。

(3)教學反思評價作為教學設計來說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最後還需要說明的是,教學設計內容和形式應該根據需要而定,如果為了同行間探討、交流而進行設計外,則應選擇較為詳細和較強的理論展現為主要內容和相應的形式,如果是教師本人為了作為上課前對課的理解和策劃,則可以相對淡化理論色彩並簡化分析要素,更多地關注過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的設計。總之,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多元化和創新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三、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區別

我們用表格形式將教案與教學設計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為關注「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是從傳統教案走向現代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區別,才能夠真正理解並掌握現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將二者混淆。

①脈絡要「准」——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②目標要「明」——是教學設計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

④構思要「巧」——是教學設計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

⑥練習要「精」——是教學設計的「綜結點」。 文章

『叄』 初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歷史讓我們了解古代的事情,歷史記錄國家的成長,那麼歷史的教案是怎麼設計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二歷史教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歷史教案一
辛亥革命

教學目標

基 礎

知 識 了 解 孫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動

掌 握 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武昌起義的歷史影響等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觀察想像 通過觀察想像當年加入同盟會的儀式、武昌起義的緊張情景等插圖,體會三民主義的實際影響以及辛亥革命在民眾中產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比較聯系 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聯系與區別,資產階級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歷史聯系與本質區別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的發揚光大

進取意識 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張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將鼓舞我們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教學重點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維新變法時期,社會上有哪些人贊成?哪些人反對?哪些人無所謂??(資產階級維新派、開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識分子、不願意當“亡國之君”的光緒帝等人贊成;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頑固派反對;廣大的缺乏文化知識的農民、手工業者等“社會底層”無所謂。)

2、造成什麼後果?(由於力量對比懸殊,手中握有實權的頑固派很輕松地扼殺了這場維新變法運動。)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失敗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變法運動也失敗了,但是,一些從維新派轉化而成的革命派繼續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把斗爭的矛頭直接對准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最終結束了在中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學案94頁材料解析題所介紹的情況,就記載了孫中山起初上書李鴻章請求維新變法的歷史。當年孫中山的請求遭到拒絕,認識到了清政府賣國苟存的實質,就毅然轉向革命立場,堅決從事反清斗爭,終於迎來了武昌起義的勝利。由於發生這件大事的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學生閱讀29——32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先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見後,抽2——3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著轉入探究性學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孫中山青少年時期的主張是什麼?(學習洪秀全,當反清英雄;決心尋求救國道路)

2、請幾位學生根據33頁插圖,表演當年興中會會員宣誓的情景。(教師提示學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點構思對白,即興創作)

3、10多年後,中國同盟會怎樣建立起來?(可按下列要點啟發學生回答——時間:1905年;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選孫中山為總理;革命綱領: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機關刊物:《民報》)

4、“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可參考下表進行啟發分析)

指導思想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

同盟會綱領 推翻清朝統治 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改革土地制度

《民 報》發 刊 詞 推翻清朝統治,解除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國政府;國民一律平等,總統和國會議員由選舉產生 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人足”

小結、過渡:兩者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原來同盟會的綱領加以闡述和完善而已。這樣的革命綱領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後來,就是在三民主義的鼓舞下發生了武昌起義,並取得初步的勝利。

武昌起義

1、武昌起義爆發情況怎樣?(可啟發學生回答——時間: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龍等革命黨人;重要地點:楚望台軍械庫→武昌→漢口→漢陽→全國十幾個省)

2、中華民國成立時,已經具備哪些歷史條件?(提示從政治、思想、組織三個方面分析:

A.政治基礎——武昌起義勝利,全國10多省獨立,清政府統治已經崩潰。

B.思想基礎——三民主義給了革命黨人捨生忘死、前仆後繼進行斗爭的巨大精神力量。

C.組織基礎——獨立各省的代表聚會南京,孫中山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課本35頁孫中山接受衛兵致敬的插圖,就反映了這一歷史現象。

最後要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中華民國是一個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它的建立標志著資產階級舊民主革命達到了高潮,這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

3、如何評價辛亥革命?(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系37頁“自由閱讀卡”內容,從革命的目標和直接結果進行分析——

A.革命目標: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結果: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卻讓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初二歷史教案二
新文化運動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掌 握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鑒別理解 從課文和插圖中搜集有關白話文的資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張,從而形成“新文學”的正確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 背景→標志→代表人物→基本內容→斗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

討論探索 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用李大釗、魯迅等人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感

思想意識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識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為什麼把斗爭的矛頭對准孔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已經進行了哪些嘗試?結果如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鼓吹民權,革命派主張共和,都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2、辛亥革命已經推翻了清朝,為什麼還說它的任務沒有完成?(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人民仍然處於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之下。)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這些運動和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怕失敗,繼續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上同當時的反動思潮展開激烈斗爭,率領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氣勃勃的新文化運動。(布置學生閱讀38——41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新青年》的創辦

1、根據38頁“動腦筋”: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捏造出來的”嗎?(不是)新文化運動的斗爭鋒芒為什麼會指向孔教?(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決定了新文化運動必然興起。理由如下[可啟發學生從辛亥革命在思想觀念上的影響、袁世凱統治的實質、進步知識分子的奮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後,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思想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些思想觀念對於以青年學生為主的知識分子所產生的震撼力特別巨大。

B.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國內外反動勢力,妄圖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為復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動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爭鋒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進步知識分子奮起抗爭,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朝著“獨裁專制、迷信盲從、舊道德、舊文學”發起勇猛沖擊,掀起了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是什麼?(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對”;引用語文科關於“反義詞”的概念,練習“對號入座”。)

小結、過渡:“提倡民主、科學和新道德”屬於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學”屬於文學革命。思想革命決定了文學革命的方向,文學革命則擴大了思想革命的影響。但是,就在新文化運動興起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資本主義大國互相廝殺,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畢露。人們需要尋找更好的出路,馬克思主義就被引進到了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

1、你知道當年引進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嗎?(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陳獨秀、李大釗[強調“釗”字的讀音和字形特點];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評論》;掌握《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強調“庶”字的讀音和字義]。)

2、你怎樣評價新文化運動?(提醒學生要堅持運用“兩分法”:

A.意義:它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B.缺陷:運動中對於中西文化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了後來。)

3、根據40——41頁“活動與探究”和“自由閱讀卡”的內容,小組討論如何評價胡適對於“文學革命”的主張,然後由小組代表在班上發言。(教師可以通過“畫外音”形式進行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後,在提問時採用“剝筍法”層層分解。例如:他主張新文學要首先解放什麼?他還主張新文學要反映什麼內容?他這些主張都實現了嗎?等等。最後,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他主張的文學革命,首要任務是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同時也注意到文學作品的內容必須反映平民中的社會問題。這些在今天都已經成為現實。但是,他沒有進一步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層面上,並沒有主張徹底的革命。)

鞏固小結

1、按照“背景→標志→代表人物→基本內容→斗爭矛頭→發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2、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40頁選擇題:應選A(陳獨秀)。

3、提醒學生預習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初二歷史教案三
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

2005年5月24日 來源:網友提供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教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北洋軍閥名稱的由來;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的時間和標志;宋教仁改組同盟會和袁世凱刺殺宋教仁;二次革命的發動和失敗;袁世凱加強獨裁統治和洪憲帝制的丑劇;孫中山號召討袁和蔡鍔發動護國運動;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及其失敗。

通過對孫中山捍衛辛亥革命成果的斗爭及其失敗的教學,培養學生透過歷史表象看待歷史問題和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袁世凱復辟丑劇短暫的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必將被歷史淘汰。通過了解孫中山為維護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敗的事實,使學生認識到政治上軟弱的中國資產階級,無法擔負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是歷史的選擇。

孫中山為捍衛民主革命屢敗屢戰的斗爭精神和鍥而不舍的堅強品質,是今天的青年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17年(1912年——1928年),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17年。本課講述的是1912年——1918年的歷史。是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不懈努力的歷史,是孫中山先生屢敗屢戰、不屈不撓的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孫中山先生在苦悶彷徨中進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階段,是孫中山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的體現。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啟五四運動在歷史中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重點分析

護國運動的過程是袁世凱恢復帝制面目暴露後,各種反袁勢力在人民的推動和支持下,起來推翻袁世凱的過程。在這場斗爭中,又是孫中山最先舉起革命旗幟。二次革命後,逃亡日本的孫中山,不為失敗所嚇倒,總結二次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重新組建新的革命黨——中華革命黨,以迎接反袁的第三次革命。護國運動是一次勝利的革命戰爭,它進一步說明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其勝利果實最終又歸於北洋軍閥段祺瑞,國家政權並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轉移。人民毫無所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並沒有改變。中國人民反對專制,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二次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繼續,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與公然踐踏民主共和制度的袁世凱之間的一場武裝斗爭,最終因為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而遭到失敗。二次革命的失敗最終結束了辛亥革命,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袁世凱反動的武力統一的政策一時取得成功。除桂、黔、川、滇四省由地方軍閥盤踞外,其它各省都在北洋軍閥及其附庸的統治下。

難點分析

孫中山領導的一系列革命斗爭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的領導;孫中山手中沒有可靠的革命武裝;沒有提出和涉及有關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的綱領,沒有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對土地迫切要求的口號,因而不能吸引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到斗爭的行列中來;帝國主義列強干涉破壞等等。護法運動的失敗,表明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經陷入絕境,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因此引導學生透過事情的表象看事物的本質是教學的有一個立足點。

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失敗,是全國人民斗爭的結果,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的體現,是袁世凱搞復辟不得人心、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被人民所拋棄的必然結果。這對於初中的學生來講,太抽象,也就是說超出了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

重點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國圖志》:這是本課重點之一。結合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的變化,分析魏源等人開明思想出現的原因。然後,教師簡介魏源的生平,引導學生看書,在此基礎上組織討論,主要圍繞魏源思想產生的背景、《海國圖志》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要讓學生領會魏源思想的愛國性。

難點突破方案

1、按時間順序簡要的向學生介紹袁世凱袁復辟帝制,踐踏民主共和的活動,並結合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引導學生分析袁世凱復辟丑劇短暫的原因,最終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

猜你喜歡:

1.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框架

2.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圖表

3. 八年級歷史教學隨筆3篇

4. 八年級歷史手抄報內容

5. 八年級歷史手抄報圖片

閱讀全文

與初二歷史卷試卷講解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