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筷子應該怎麼使用筷子的歷史有多久
筷子,中國傳統餐具。筷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飲食工具。可以製成筷子的材料非常多,有竹、有木、有瓷,也有象牙、金屬等等。筷子,即使我國的一個文化標志之一也就是飲食文化,也是世界最常使用的一種餐具。最早是由我國發明,後來才流傳到了海外,比如朝鮮、日本等等國家。在我國,我們非常習慣使用筷子來夾取食物進食,但是在某些國家比如印度等等他們則是更加習慣直接用手抓取食物。
筷子的使用方法並不唯一。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使用筷子的手勢,只是差別不大。筷子有兩根,放在上下兩個地方,然後上面的筷子主要由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三個手指一起控制。之後只要能夠把下面的筷子固定住,每次動筷子的時候只動到上面的筷子,然後夾取食物的時候,食物可以很穩定的被夾持住,那麼就是正確的使用方法了。
⑵ 筷子的歷史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
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里頭的菜。
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
我國是筷箸的發源地,用箸進餐歷史悠久,我國是筷子的發源地,用箸進餐歷史悠久,在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亦雲「紂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
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這雖是對紂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懼的陳述。
但卻從象牙筷所引起的宮廷事件中,為我們追溯箸的誕生與發展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文字史料,紂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國公元前1144年前後,也就是說我國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現了精製的象牙箸。
(2)筷子多少年歷史了擴展閱讀:
1、古人的筷子:
首先,筷子必須一頭圓、一頭方,圓象徵天;方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中國人講究「陰陽兩和」、合二為一」,意求圓滿;
這種暗含「靈與肉」、「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的觀念,在筷子上得以顯現,才有了「一雙筷子」的說法,中國筷子形狀近似長方體或圓柱體,較長且厚重,標准長度是七寸六分,象徵人的「七情六慾」。
材質多以木質或竹製,也有用象牙、紅木、金銀等名貴材料製作的工藝品箸,更善運用各雕刻工藝,彰顯典雅,極具古典氣質,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為一,這是中國人的哲學。
2、古人對筷子的使用及寓意: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
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有西方力學的杠桿原理,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帶,隨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裡洗一洗,也能用。
筷子上的圖案代表不同的寓意:
龍鳳圖案寓意:送新婚夫妻,表達姻緣的珍貴恆久;
梅蘭竹菊寓意:代表了中華民族氣節及君子風范;
獅子圖案寓意:事事如意,辟邪鎮宅;
八仙過海寓意:吉祥、智慧與成與功;
貝殼圖案寓意:凝聚財務,有利正財及事業;
魚的圖案寓意:平步青雲,前程大好;年年有餘、富貴有餘;金玉滿堂,吉慶有餘;
五福臨門寓意:福、祿、壽、喜、財,喜鵲圖案,寓意:喜鵲登梅、喜上眉梢、喜上加喜。
⑶ 筷子有多長歷史了
據考證,筷子在中國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申,每天都離不開筷子、筷子在我國起源甚古,與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說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筷子的國家,遠在商紂時期,我國古人就開始使用筷子。目前出土最早的實物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侯家莊M1005的銅箸和湖南省香爐石遺址的骨箸。文獻記載最早見於《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另據司馬遷在《史記宋微子世家》中就有「紂始為象箸」的記載。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有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唏,哀嘆)」。說的是箕子認為紂王用象牙筷子吃熊掌,極度奢侈,乃亡國之兆。與殷墟的文物相呼應,都說明商代已經有了箸。既然商代就有銅箸、象箸和骨箸,那麼使用竹木材料製成的箸當早於商代。學者們都認為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經使用竹木製成的箸。其實,商紂王所用的象箸,並非中國第一雙筷子,箸的誕生應早於商紂若干年。《札記》鄭玄注雲:「以土塗生物,炮而食之。」即把穀子以樹葉包好,糊泥置於火中烤熟。而更簡單的方法,是把穀粒置火灰中,不時用樹枝撥動,使其受熱均勻而後食之。先人大概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啟發,天長日久,最原始筷子也就出現在先民手中。 那麼「箸」是如何演變咸「筷子」的呢?說來話長,一般人類進食主要是用手指、叉子和筷子三種方式。但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茹毛飲血」,自然是用手抓著吃的,自從「人猿相揖別」之後,人們發現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時代,人們吃飯一般不用筷子。《札記曲禮上》:《毋摶飯》(持,是把散碎的東西捏聚成一團。)可見當時是用手把飯送入口內的。先民們在燒烤食物時,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藉助木棒、枝條或竹枝、竹片來放置和翻動食物,進食時為了避免燙傷手指,聰敏的祖先也就利用它們代替手指進食。在炊具中燒煮肉決和蔬菜的羹湯,也要用它們來挑取,逐漸學會用兩根木棒或竹條來夾取。在煮粥時用它們來攪動,以免米粒附著陶器底壁而燒焦。在吃粥時也可以用它們來撥食,這就是筷子最早的雛形。可以說箸的產生是和用陶器烹煮食物的方法是密切相關。所以它也成了以粒食為主的東亞農耕的民族最具特色的進食工具。筷子的出現是我國文明史上的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