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馮姓的來歷,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
馮姓的來歷:漢族馮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歸姓。其他馮姓則由外族改姓而來,包括漢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百濟人,元明時期兩廣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滿蒙人等。
1、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時南遷粵西之宜山龍水(今廣西宜州市),至祖父時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狀元。為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歷官翰林學士、揚州、江寧知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2、馮唐:西漢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西漢大臣,其祖父為戰國趙國中丘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稱於時,為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
3、馮異: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七位。馮異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後歸順劉秀,隨之徵戰,大破赤眉、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後,馮異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陽夏侯。
4、馮跋:馮跋為馮和之孫,其父馮安曾任西燕將軍。西燕亡,馮安東徙龍城(今遼寧朝陽),居於長谷。慕容寶時,署中衛將軍,慕容熙繼位後,提升馮跋為殿中左監,後又升為衛中郎將。
慕容熙在位時為政暴虐,且馮跋與其弟馮素弗先前曾因事獲罪於其,因此慕容熙有殺馮跋兄弟之意,馮跋兄弟遂逃匿深山。
5、馮玉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2. 歷史上有某姓馮大人物呀
馮姓
一、姓氏源流
馮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二、遷徙分布
戰國時有馮亭,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有的在趙,子孫有許多為將相。至西漢文帝時、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其弟馮騫自上黨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時代,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縣等地及湖北公安者,東晉末,馮氏又有徙居和龍者。唐玄宗時著名宦官高力士,本為馮盎之曾孫,後為宦官高延福收養,改姓高,此為馮姓改為高姓者。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難南遷福建寧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的平遠、潮州、揭陽,後再遷至豐順、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馮氏有數支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
——————————————————————————
馮姓起源
馮,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
馮氏,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馮姓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高公,他的後代封在魏地,其子孫採食於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邑為氏,就是馮氏。而記載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說馮姓是「鄭大夫馮簡子之後」。馮簡子是春秋後期鄭簡公時人,據說他博學多才,能斷大事,當時鄭國凡事要跟諸侯打交道,許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議,再做決定。因鄭國建都於今河南新鄭,故此支馮氏出自新鄭。
戰國末期的大將馮亭,任韓國上黨守,入趙國,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黨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有的留在趙(今河北境),並發展繁衍下去。其後裔有許多為將相,如秦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馮劫等。
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而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馮氏則分布於今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等地,其中潮陽為當時的大族;到了東晉末,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的馮氏又有徙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
到了漢唐時期,馮氏繁衍的很快,從原來的發源地陝西,發展到了現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馮姓的宗族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說,馮氏出穎川(郡治今河南許昌)者,是東漢征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出上黨(今山西長治)者,是西漢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出長樂信都者,是漢代宜都侯馮參的後代;出京兆(今陝西西安)者,是燕王馮弘的後代;出弘農(今河南靈寶)者,是馮弘之孫馮寧的後代;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者,是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
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亂南遷至福建寧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的馮氏有數支移居台灣,此後,有的又遠遷到海外。
馮氏英才輩出,歷史上有許多名人。戰國時的馮驩,為齊國孟嘗君田文門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債息,把不能還息的債券燒掉,替田文收買民心。西漢有馮奉世,上黨潞縣人,宣帝時曾率兵擊破莎車,後為左將軍,封關內侯。東漢人馮異,被劉秀封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京兆杜陵人馮衍,為辭賦家;十六國時,長樂信都人馮跋,乘後燕內亂,推翻慕容熙的統治,建立地方政權,國號燕,史稱北燕,歷時27年,於436年被北魏所滅。五代時的馮道,後唐、後晉時歷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又附契丹任太傅;後漢時任太師;後周時又任太師、中書令,成為歷史上少有的歷事五姓的人物。南唐著名詞人馮延巳,任中主(李璟)時的宰相。北宋有大臣馮京,仁宗時是知開封府,神宗時進參知政事。元代有散曲家馮子振。明代有散曲家馮惟敏,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清代有詩人馮班,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的馮雲山,清末有愛國名將馮子材,於70歲高齡時,大敗法軍於鎮南關,為當時受外國列強欺壓的中國人揚眉吐氣了一番。還有民國時期的著名將領馮玉祥、民族女英雄馮婉貞等,也產生了不少影響。
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馮如【近代航空技術專家、民主革命志士】,馮盎,馮鏗,
馮子材【清代後期高級將領、抗法名將,原為天地會起義人物,後歸清,鎮壓過太平天國】,
馮雲山【太平軍早期主要官員,在太平軍屬於犧牲較早的人物】,
馮玉榮(近代北洋陸軍將領),馮國璋,
馮白駒【無產階級革命家,瓊崖革命根據地建立者和領導者】
馮桂芬,
馮奉世,
馮雪峰【無產階級革命家、文學家】,馮特民,
馮達飛【紅軍和新四軍將領。黃埔一期畢業,參加過廣州暴動和百色起義,精通航空飛行技術】
馮夢龍【明代著名文學家、通俗文藝家和文學理論家,著作頗多,涉及到文藝、小說、戲劇。歌謠等方面,有收集整理『三言」、《新列國志傳》、增補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等很多作品】
馮異(東漢光武時期的著名將領,鎮壓過赤眉軍,與銚期、寇恂等後漢28將以及伏波將軍馬援齊名)馮唐(西漢孝文帝時期的名士),
馮治安【西北軍抗日將領】,
馮軼裴【粵軍將領,參加過東征北伐和中原大戰】馮欽哉【民主人士,民國時期西北軍隊將領】
馮聖法【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蔣經國的表兄。畢業於黃埔一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戰】
3. 宋朝三元及第的馮京有哪些奇聞異事,是怎樣一個人
馮京的奇聞異事有馮父行善生子、武昌溪邊顯貴等,他是一個才華橫溢、氣沖牛斗的人。
馮父回家後就把這件事老老實實的跟馮媽說了,馮媽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對馮父說:”你心地這么善良,根本用不著擔心沒有兒子。“說來也怪,這件事情過去不久之後,馮媽果然懷上了馮京,而且在馮京出生的前一天晚上,鄰居們晚上都做了同一個夢,他們都夢見大街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無數的父老鄉親都在迎接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當朝狀元,後來馮京長大之後果然高中狀元,成為鄉親們的驕傲。
4. "錯把馮京當馬涼"是個什麼樣的典故
〈笑林廣記。
錯把馮京當馬涼 且宜持酒細端詳
夢中說夢兩重虛 只緣無事可商量
馮京,歷史上實有其人,是宋朝人。但"錯把馮京當馬涼"這個典故,我沒有找到確切的出發。
一般是說:一次鄉試,某主考官老眼昏花,把考生馮京的「馮」姓左邊兩點落到名字上去了,他大喊三聲「馬涼」,生員無一人應。這便是「錯把馮京作馬涼」的笑話。
"錯把馮京當馬涼"的意思就是張冠李戴,弄錯了對象。
馮京的資料:
馮京(1021-1094年)字當世,宋鄂州咸寧(今湖北咸寧)人,後徙居江夏。他是宋初名相富弼的女婿。皇佑元年(1049年)己丑科以「三元」及第。歷任荊南府通判,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漕,翰林學士,先後知揚州、江寧府、開封府、太原府;神宗即位後入為御史中丞,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兩人常在神宗跟前爭辯,曾極力推薦蘇軾、劉攽等人,並因此於熙寧八年(1075年)被罷去參知政事,出知亳州。後拜保寧軍節度使,改知大名府、彰德府。元佑六年(1091年)五月以太子少師致仕,紹聖元年(1094年)卒,享年74歲。哲宗親自到家祭奠,贈司空,謚文簡。
5. 廣西歷來有「八桂人物勝江南」之說,歷史上的狀元郎有誰
科舉制度有「三元及第」的說法,人們將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三試連連奪魁高中榜首,稱「三元及第」。
據統計,在科舉制度實行的1300多年中,共出現過551名狀元,連中「三元」的只有14人。若將這些「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按籍貫劃分,則廣西、河北、河南、山東的人數並列全國第一,各有2人獲得「三元及第」殊榮。廣西「三元及第」者分別為臨桂人陳繼昌和宜山人馮京。因為「三元及第」數排名第一,廣西也因此得以超越傳統文化大省江蘇、浙江。由此亦可見廣西狀元的含金量之高。
韓琦
去世後,當朝皇帝還曾親到馮京府中祭奠,追贈其為「司徒」,謚「文簡」。馮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流傳於世。陳繼昌中狀元後,歷任多省布政使、巡撫雖然官位顯赫,但他卻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潔。清嘉慶二十一年(816年),陳繼昌家中失火,房屋被燒為一空。後來,陳繼昌「三元及第」,被朝廷授予官職,有俸祿,還掌握錢財大權,但他卻一直沒有多餘的錢將家中房子重新裝修。
陳繼昌
直至清道光十年(1830年),陳繼昌從廣州北上經過家門,才用講學所得,留下了僅夠復建五間房的銀子。陳繼昌多任外放官,在職期間,他一直公正廉明,做了許多興利除弊、造福百姓的好事,尤在興修水利上,甚得百姓敬重。陳繼昌名滿神州,不但文采風流,在應對聯方面更是技壓群儒。辭世後,人們也紛紛撰輓聯紀念他。
6. 馮京(北宋)是不是宜州人
馮京曾祖父湖北的。至祖父時因祖父官職調動遷居廣西。馮京也在廣西出生。至13歲時又隨父親遷居江夏郡永安鎮。所以以上幾地都可以說是他的家鄉
7. 宋史 馮京傳
一查才知道,這位是湖北人,北宋的大學霸啊,當時有名的「三元及第」。
【傳記如下】:
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人。少雋邁不群,舉進士,自鄉舉、禮部以至庭試,皆第一。時猶未娶,張堯佐方負宮掖事,欲妻以女。擁至其家,束之以金帶,曰:「此上意也。」頃之,宮中持酒餚來,直出奩具示之。京笑而不視,力辭。出守將作監丞、通判荊南軍府事。還,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吳充以論溫成皇追冊後事,出知高郵。京疏充言是,不當黜。劉沆請言並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記注,旋復之。
試知制誥。避婦父富弼當國嫌,拜龍圖閣侍制、知揚州。改江寧府,以翰林侍讀學士召還。糾察在京刑獄。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數月不詣丞相府。韓琦語弼,以京為傲。弼便往見琦,京曰:「公為宰相,從官不往造請,乃所以為公重,非傲也。「出安撫陝西,請城古渭,通西羌唃氏,畀木征官,以斷夏人右臂。除端明殿學士、知太原府。
神宗立,復為翰林學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為政,京論其更張失當,累數百千言,安石指為邪說,請黜之。帝以為可用,擢樞密副使。河東麟、府、豐三州,城壘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譴。京以先帥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諸路帥臣,知其雖一時脫去,後能僥竊名位者,猶必行法,將不敢復偷惰曠職。」優詔不聽。進參知政事。數與安石論辯,又薦劉攽、蘇軾掌外製。安石令保甲養馬,京謂必不可行。會選人鄭俠上書言時政,薦京可相,呂惠卿因是譖京與俠通,罷知亳州。未幾,以資政殿學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雞粽關,聞京兵至,請降。議者遂欲盪其巢窟,京請與朝,為禁侵掠,給稼器,餉糧食,使之歸。夷人喜,爭出犬豕割血受盟,願世世為漢蕃。惠卿告安石罪,發其私書,,有曰:「勿令齊年知」,齊年謂京也與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為欺,復召京知樞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語曰:「適夢馮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賜京詔,有「渴想儀刑,不忘夢寐」之語。及入見,首以所夢告焉。頃之,以觀文殿學士知河陽。
哲宗即位,拜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鎮彰德。於是范祖禹言:「京再執政,初與王安石不合,後為呂惠卿所傾,其中立不倚之操,為先帝稱挹,且昭陵學士,獨京一人存,若付以樞密,必允公論。」時京已老,乃以為中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師,致仕,紹聖元年夣,年七十四。帝臨奠於第,贈司徒,謚曰文簡。
始,京鄉居,受恩通判南宮成,迨貴,以郊恩官其子。嘗過外兄未適,出侍妾,詢之為同年進士妻,亟請而嫁之。其為郡守,諸縣公事至,即歷究之。苟與縣牘合,而處斷麗於法者,呼法吏決罪,不以侍獄。報下捷疾,一無壅滯,人服其敏雲。
【人生經歷】
宜州城西龍江北岸的天門山下有一個村落,名叫馮村,也叫馮家灣,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馮京出生於此。馮京自小聰明好學,才華橫溢。慶歷八年(1048年),馮京參加州試,中解元,次年,馮京參加會試,中會元,再參加殿試,中狀元,馮京連中三元,人們稱他為馮三元。中國歷史上能連中三元的只有13名,馮京是其中之一。
馮京及第後,先是被任命為監丞。黃佑三年(1051年),馮京被派任荊南府任通判,黃佑四、五年間(1052-1053年)馮京先後在朝中的集賢院、登聞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級官員,後來馮京外調知揚州、轉調知廬州,後調江寧府等地,馮京回朝後,先後任翰林學士、糾察在京刑獄和昭文館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馮京繼任翰林學士知製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馮京為陝西安撫使,治平三年,馮京奉調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館的主官。熙寧七年馮京回朝後,先後被任命為給事中、正議大夫等職位,元豐四年(1081年),以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出知河陽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馮京被授青光祿大夫,次年被任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檢校司空,改任彰德軍節度使,此後,馮京改知陳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馮京病逝。
馮京為輔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業績,馮京一生多次外調內遷,飽經宦海風浪,其身不倒,確有過人之處,著作有奏議十三卷、《潛山文集》一部,其詩詞、書法散見其他書籍,原著多已散失。
宜州天門山上有馮京祖墓。山麓舊有馮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舊有崇祀馮京的三元祠、鄉賢祠、三賢祠,均先後圮毀。今宜州城西龍江北岸建有馮京公園。
以上為各處整理而成,望參考採納。
8. 歷史上是四朝元老、連中三元、兩娶宰相女的傳奇人物是誰
科舉制度創制於隋朝,這之後便慢慢發展和改進,最終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重要的選官制度。
在連中三元的基礎上,馮京連續侍奉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這在古代也算是十分不易。再加上他能夠娶到名相富弼的兩個女兒,這樣的傳奇經歷確實是千年來都找不到第二個了。
9. 馮京拒貴中馮京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扮演的人是一個人物,形象比較豐滿的一個角色,在角色里攝
10. 馮姓的歷史名人
1、馮唐,西漢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西漢大臣,其祖父為戰國趙國中丘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稱於時,為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
一次漢文帝乘車遇到馮唐,談到趙將李齊才能,並感慨自己沒有廉頗、李牧一樣的將領去抵禦匈奴的侵犯。馮唐直言道:「即使漢文帝有這樣的將領,也不會任用。」漢文帝大怒,並起身回宮。之後文帝召見並指責其當眾羞辱自己,馮唐道歉說:「我這個鄙陋的人不懂得忌諱迴避。」
彼時,匈奴大舉進犯、並殺死都尉孫卬。漢文帝向馮唐請教當初言語的原因,馮唐回答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如果要支持邊防將領,必須賞罰恰當。
並主張應當寬恕當時因為瞞報殺敵人數的魏尚,繼續支持其守衛邊防。文帝贊同馮唐勸諫,並派遣其去赦免魏尚,使其復職雲中郡郡守,馮唐也被任命為車騎都尉,輔佐戰事。
2、北燕文成帝馮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是胡化的漢人。
馮跋為馮和之孫,其父馮安曾任西燕將軍。西燕亡,馮安東徙龍城(今遼寧朝陽),居於長谷。慕容寶時,署中衛將軍,慕容熙繼位後,提升馮跋為殿中左監,後又升為衛中郎將。
慕容熙在位時為政暴虐,且馮跋與其弟馮素弗先前曾因事獲罪於其,因此慕容熙有殺馮跋兄弟之意,馮跋兄弟遂逃匿深山。馮跋、馮素弗、張興等人發動政變推翻慕容熙,擁慕容雲(高雲)為天王。
高雲以之為侍中、征北大將軍、錄尚書事,封武邑公。409年高雲為近臣所殺,馮跋平定叛亂,自立為天王,改元太平,史稱北燕。
3、馮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馮延己、馮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大臣,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謚忠肅。
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有詞集《陽春集》傳世。
4、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公魚。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5、馮京(1021年-1094年),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時南遷粵西之宜山龍水(今廣西宜州市),至祖父時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狀元。為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
歷官翰林學士、揚州、江寧知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師致仕。紹聖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贈司徒,謚號「文簡」。馮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