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我是怎樣看待歷史的
「書是精神的巢穴,是生命的禪床」,這是余秋雨說過的一句話,也是我內心的寫照。書是拉近了時間的省略號、是縮短了地域的逗號、還是那一段又一段的分號,總之,書將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鳥瞰古今中外,仔細研究歷史的價值,你會發現,不同的人看歷史的角度是不同的,較膚淺的人會認為歷史只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童話書;稍微知識淵博的人會認為歷史是一本「四庫全書」;而我卻認為歷史是一瓶香檳,一顆五彩的芝士,是我的良師益友。貫穿歷史的時空,義大利的政治風暴讓我明白了政壇的殘酷;中東的戰火教我明白了這個利益紛爭的世界;「巴巴羅沙」德軍的閃電戰更讓我牢牢記住了先下手為強的道理。是的,歷史是前輩留給我們的照妖鏡,是前輩給我們檢討書。你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皇帝們哪個不是善於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才成功的。像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還有漢武大帝等等。而相反,像紂王那些一意孤行的暴君,換來的卻是人們的千古討罵。所以,我們在讀歷史的同時,不能只是簡單的關注其中的情節,而是要仔細地琢磨一個事件、一個朝代興亡的原因和規律。避免歷史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
在所讀的眾多歷史故事中,請允許我摘抄一幅我情有獨鍾的片段。這幅片段的名字叫《猶太王國的劫難》。話說愛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壙張的腳步踏上了以色列國土,他們佔領了撒馬利亞城,以色列遭到了第一次滅國。公元前583年,尼布甲尼二世大軍再次將耶路撒冷團團圍住,猶太人的抵抗並沒有起到作用,三年後,猶太民族慘遭第二次滅國,巴比倫軍隊血洗了耶路撒冷,並且還將全部戰俘一同運回國去,著就是有名的「巴比倫之囚」。雖然這樣,幾經磨難的猶太民族並沒有失去信心,在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的努力下,他們終於實現了復國之夢。這個故事看起來是簡短的,但是他給我的啟示卻是宛如那一江春水一樣,留之不盡。每當我心情低落或是想放棄時候,我總是會暗示我自己,不要放棄,猶太民族那麼艱難的處境都能走出來,我這點處境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在讀完這個歷史故事後,我始終保持一種樂觀上進的心態。
歷史,古文明的殿堂;歷史,天涯海角的迴音。讓我們品讀歷史,研究歷史,欣賞歷史吧!
㈡ 如何看待歷史和未來高中作文範文800字
今天,我坐在書桌前,腦子了想像著:未來人們會怎樣生活?我絞盡腦汁,想像不出來。於是,在昏昏沉沉中,便睡著了。蒙蒙朧朧中,直覺呢一聲巨響,我穿過時空,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等一切都平靜下來了,我再看這個屋子,整個都變了樣,我穿著特別的外星衣,腳上套著個一層一層的外星鞋,一使勁兒就會跳得老高;周圍還掛著許多電子裝飾,我定眼一看電子鍾,啊!現在已經是2050年了!這是,一個全身鋼鐵的機器人走了進來,他有一對會閃光的眼睛,胸前有發聲音的喇叭,他很有禮貌的對我說:「先生,該走了」我第一次聽到了機器人在對我說話,不免有些害怕,隨後又發現,機器人說話不像我以前想得那樣磕磕巴巴,而且還很流利,和人一樣!我跟著他,看見爸爸媽媽也穿著我一樣的衣服吃飯,對我說:「走吧!
今天去外面吃飯。」我只好跟著去。最後,我掃視了下房間,簡直太美了。我們走到門口,門像長了眼睛,立刻就開了,而且還發出圓潤的聲音:「您走好」,哈哈,真沒想到,這個還門會說話。我們被電梯送到了樓下,上了一輛黑色的豪華轎車。只見汽車的一切裝備都是全自動的,連司機都不用,只要輸入簡單的程序,想上哪裡上哪裡,真是又方便又安全。
馬路上都變寬敞了,變得潔凈了,而且路邊有花壇,裡面是紅紅綠綠的花草樹木。一路上,有好幾個花園。指揮交通的民警,不再是昔日的人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智能機器人了。他們站立在交通崗上,還有一些機器人在市內操縱。人們都非常守交通規則,很少有交通事故發生。
想著想著,汽車緩緩地停了下來,我下了車,眼前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前面是一棟幾十層的大高樓。他金光閃閃,外身鑲金,銀,銅各種雕刻。
我步入大廳,哇,樓內真亮啊!我走進換服裝,脫去了外星衣,雖然它能防治病毒危害人體,但卻有點不方便。此時,我輕鬆了許多,身上穿了意見粉色的體恤杉,哎怎麼不決的冷呢?原來牆壁上空調呼呼的放著熱氣,真溫暖啊!吃飯了,人們吃的是西餐,食品是綠色的,無污染的。吃完飯,機器人把剩菜剩飯收拾好,一按桌子上的按鈕,桌子上立刻出現一個個洗碗池,盤子等餐具進入統一的高溫蒸氣消毒模式,保證又干凈又不浪費水資源。而且這一切都是太陽能的幫助我們做的。來到了大廳,客人們都到了大廳里休息,這時,一陣優美的鋼琴聲從樂隊中想起,使客人們都陶醉在歡樂之中。
我正美美的想著,忽然,媽媽把我叫醒。啊,原來是個夢。雖然是個夢,但是我真希望孟能夠變成現實。未來的世界一定會比蒙中的更美好,更會出乎人意料。
㈢ 我是這樣看待歷史的作文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1.以史為鑒,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一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一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
先說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為的就是將來掙更多的錢,這應該是最務實的了,那麼他們學的是什麼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爾這些或遠或近的人物們的發家史,不就是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中的經典案例么?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夠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煉,然後將精華傳播於世人,那效果將會大大的提高.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善加處理,為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必將受益無窮.當然,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歷史研究的人為性.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個人使用歷史的層面來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對於主觀的東西更要注重分析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說曾國藩,你說是壞人,他說是好人,有什麼意義么?他又不是我的鄰居,既不會給我錢,也不會剃我的頭,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並不重要,關鍵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裡,壞在哪裡.為什麼說好,為什麼說壞?這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如果你再深入一些,你會懂得「讀史可以明興衰」的內涵,你不再像世人一樣,把興衰成敗歸結為某一個卑劣或是偉大的人身上,你也會明白諸如「紅顏禍水」之類更是謬談.當你學會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你會比別人看得更真,更深.
學習歷史,就是為讓我們了解自己的過去,人類的過去,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要知道,忘記過去的人必定會重蹈覆轍.學習歷史,學習歷史里的人們,能幫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也許,那困惑以久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總之,學習歷史,就是讓你更聰明,更睿智!
再說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純的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感到驕傲.因為人與人其實是平等的,中國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那是我們的先人創造的,不代表我們這一代是中國人,我們就比別人更優越,更不代表我們比別人聰明,比別人能幹.學習我們的歷史,決不是讓我們拿去向別人炫耀的.但我們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我們應該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感到驕傲,對於自己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明天充滿信心;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發自內心的熱愛我們的國家.從國家使用歷史作為工具的角度看,國家有必要向全體國民灌輸歷史,從而增強人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整體的凝聚力,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對於我們未來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仍要保護和發掘它們的原因,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所共同的歷史淵源,是維系我們之間關系,增強彼此認同感的堅實的根基.此外,站在整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了解我們周圍的鄰居,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㈣ 有關如何看待歷史的話題的作文
一樓關於崇禎的評論,我不能贊同,我看過有關明末的史書,是明朝的那些事的參考文獻,誅殺忠臣、自毀長城是說袁崇煥吧。
袁崇煥是一個折騰了我很久的人。
圍繞這位仁兄的是是非非,叛徒也罷,英雄也好,幾百年吵下來,毫無消停跡象
但一直以來,對袁崇煥這個人,我都感到很納悶。因為就歷史學而言,歷史人物的分類大致分為三級:
第一級:關鍵人物,對歷史發展產生過轉折性影響的,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張居正。如果沒這人,就沒有張居正改革,萬曆同志幼小的心靈沒准能茁壯成長,明朝也沒准會早日完蛋,總而言之,都沒准。再比如秦檜,也是關鍵人物,他要不幹掉岳飛,不跟金朝和談,後來怎麼樣,也很難說。總而言之,是能給歷史改道的人。
第二級:重要人物,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戚繼光。沒有戚繼光,東南沿海的倭寇很難平息。但此級人物與一級人物的區別在於,就算沒有戚繼光,倭寇也會平息,無非是個時間問題。換句話說,這類人沒法改道,只能在道上一路狂奔。
第三級:雞肋人物,但凡史書留名,又不屬於上述兩類人物的,皆歸於此類。
典型代表:太多,就不扯了,這類人基本都有點用,但不用似乎也沒問題,屬路人甲乙丙丁型。
袁崇煥,是第二級。
明末是一個特別亂的年代。朱氏公司已經走到懸崖邊,就快掉下去了,還有人往下踹(比如皇太極之流),也有人往上拉(比如崇禎,楊嗣昌)。出場人物很多,但大都是二、三級人物,折騰來折騰去,還是亡了。
一級人物也有,只有一個。
只有這個人,擁有改變宿命的能力——我說過了,是孫承宗。
關寧防線的構建者,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的提拔者,收拾爛攤子,收復關內四城,趕走皇太極的護衛者。
從頭到尾,由始至終,都是他在忙活。
其實二級人物袁崇煥和一級人物孫承宗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他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卓越的戰斗能力,只差一樣東西——戰略眼光。
他不知道為什麼不能隨便殺總兵,為什麼不能把皇太極放進來打,為什麼自己會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所以他一輩子,也只能做個二級人物。
好了,現在最關鍵的時刻到了:
為什麼一個二級人物,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呢?不是民族英雄,就是賣國賊。
賣國賊肯定不是。所謂指認袁崇煥是賣國賊的資料,大都出自當時言官們的奏疏,要麼是家在郊區,被皇太極燒了;要麼是跟著溫體仁、周延儒混,至少也是看袁崇煥不順眼。這幫人搞材料,那是很有一套的,什麼黑寫什麼,偶爾幾份流傳在外,留到今天,還被當成寶貝。
其實這種黑材料,如果想看,可以找我。外面找不到的,我這里基本都有,什麼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生活作風問題,應有盡有,編本袁崇煥黑材料全集,綽綽有餘。
至於民族英雄,似乎也有點懸,畢竟他老人家太有個性,干過些不地道的事,就水平而言,也不如孫老師,實在有點勉為其難。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從未間斷,因為我隱約感到,在所謂民族英雄與賣國賊之爭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這個秘密的答案:陰謀。
那一天,我跟幾位史學家聊天,偶爾有人說起,據某些史料及考證,其實弘光皇帝(朱由崧,南明南京政權皇帝)跟崇禎比較類似,也是相當勤政,賣命干沒結果。
這位弘光同志,在史書上,從來就是皇帝的反面教材,吃喝嫖賭無一不精,所以我很奇怪,問:
「若果真如此,為何這么多年,他都是反面形象?」
答:
「因為他是清朝滅掉的。」
都解開了。
陰謀2
崇禎很勤政,崇禎並非亡國之君,弘光很昏庸,弘光活該倒霉,幾百年來,我們都這樣認為。
但我們之所以一直這樣認為,只是因為有人這樣告訴我們。
之所以有人這樣告訴我們,是因為他們希望我們這樣認為。
在那一刻,我腦海中的謎團終於解開,所有看似毫不相關的線索,全都連成了一線。
崇禎不該死,因為他是被李自成滅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裡面的分類,是流寇。
而我依稀記得,清軍入關時,他們的口號並非建立大清,而是為崇禎報仇,所以崇禎應該是正義的。
弘光之所以該死,因為他是被清軍滅掉的,大清王朝所剿滅的對象,必須邪惡,所以,弘光應該是邪惡的。
在百花繚亂的歷史評論背後,還是只有兩字——利益。
但凡能爭取大明百姓支持的,都要利用,但凡是大清除掉的,都是敵人。只為了同一個目的——維護大清利益,穩固大清統治。
掌握這把鑰匙,就能解開袁崇煥事件的所有疑團。
其實袁崇煥之所以成為幾百年都在風口浪尖上轉悠,只是因為一個意外事件的發生。
由於清軍入關時,打出了替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所以清朝對這位皇帝的被害,曾表示極度的同情,對邪惡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則表示極度的唾棄(具體表現,可參閱明史流寇傳)。
因此,對於崇禎皇帝,清朝的評價相當之高,後來順治還跑到崇禎墳上哭了一場,據說還叫了幾聲大哥,且每次都以兄弟相稱,很夠哥們,但到康乾時期,日子過安穩了,發現不對勁了。
因為崇禎說到底,也是大明公司的最後一任董事長,說崇禎如何好,如何死得憋屈,說到最後,就會出現一個悖論:
既然崇禎這么好,為什麼還要接受大清的統治呢?
所以要搞點緋聞丑聞之類的玩意,把人搞臭才行。
但要直接潑污水,是不行的,畢竟誇也誇了,哭也哭了,連兄弟都認了,轉頭再來這么一出,太沒水準。
要解決這件事,絕不能揮大錘猛敲,只能用軟刀子背後捅人。
最好的軟刀子,就是袁崇煥。
陰謀的來龍去脈大致如上,如果你不明白,答案如下:
要詆毀崇禎,無需謾罵,無需污衊,只需要誇獎一個人——袁崇煥。
因為袁崇煥是被崇禎幹掉的,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煥,把他說成千古偉人,而如此偉人,竟然被崇禎幹掉了,所謂自毀長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崇禎與歷史上宋高宗(殺岳飛)之流歸為同類。
當然了,安撫大明百姓的工作還是要做,所以該誇崇禎的,還是得誇,只是誇的內容要改一改,要著力宣傳他很勤政,很認真,很執著,至於精明能幹之類的,可以忽略忽略。總而言之,一定要表現人物的急躁、沖動,想干卻沒干成的形象。
而要樹立這個形象,就必須借用袁崇煥。
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把袁崇煥樹立為英雄,沒有缺點,戰無不勝,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再適當渲染氣氛,編實錄,順便弄個反間計故事,然後,在戲劇的最高潮,偉大的英雄袁崇煥——
被崇禎殺掉了。
多麼愚蠢,多麼自尋死路,多麼無可救葯。
就這樣,在袁崇煥的嘆息聲中,崇禎的形象出現了:
一個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卻沒有腦子,沒有運氣,沒有耐心,活活被憋死的皇帝。
最後,打出主題語:
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
收工。
袁崇煥就這樣變成了明朝的對立面,由於他被捧得太高,所以但凡跟他作對的(特別是崇禎),都成了反面人物。
肯定了袁崇煥,就是否定了崇禎,否定了明朝,清朝弄到這么好的擋箭牌,自然豁出去用,所以幾百年下來,跟袁督師過不去的人也很多,爭來爭去,一直爭到今天。
說到底,這就是個套。
幾百年來,崇禎和袁崇煥,還有無數的人,都在這個套子里,被翻來覆去,紛爭、吵鬧,自己卻渾然不知。
所以,應該戳破它。
當然,這一切只是我的看法,不能保證皆為真理,卻可確定絕非謬誤。
其實無論是前世的紛爭,還是後代的陰謀,對袁崇煥本人而言,都毫無意義。他竭盡全力,立下戰功,成為了英雄,卻背負著叛徒的罪名死去。
對袁崇煥,是喜歡,還是憎惡。
對我而言,這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我堅信歷史的判斷和評價,一切的缺陷和榮耀,都將在永恆的時間面前,展現自己的面目,沒有偽裝,沒有掩飾。
所以我竭盡所能,去描述一個真實的袁崇煥:並非天才,並非優等生,卻運氣極好,受人栽培,意志堅定,卻又性格急躁,同舟共濟,卻又難以容人,一個極其單純,卻又極其復雜的人。
在這世上,只要是人,都復雜,不復雜的,都不是人。
袁崇煥很復雜,他極英明,也極愚蠢,曾經正確,也曾經錯誤。其實他被爭議,並不是他的錯,因為他本就如此,他很簡單的時候,我們以為他很復雜,他很復雜的時候,我們以為他很簡單。
事實上,無論叛徒,或是英雄,他都從未變過,變的,只是我們自己。
越過幾百年的煙雲,我看到的袁崇煥,並沒有那麼復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在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抱持著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
即使這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即使這註定是個悲劇的結尾,即使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也永不放棄。
有時候,我會想起這個人,想起他傳奇的一生,他的光榮,他的遺憾。
有時候,我看見他站在我的面前,對我說:
我這一生,從沒有放棄。
㈤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 寫一篇作文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中日關系的現狀很大程度上與中日關系的歷史相關,「以史為鑒」就成為處理中日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中國就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為指導中日關系的基本原則。「以史為鑒」的「史」,即中日關系的歷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關系史,並從中找到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將是兩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課題和現實任務。
提到中日關系史,歷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就歷歷在目,它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刻骨銘心。難怪人們在中日關繫上一提到「以史為鑒」,就會自然想到這一段歷史,並把這一段歷史上升到民族尊嚴和國家榮辱的戰略高度。這樣理解中日關系史並不算錯,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確。周恩來總理當年曾用十個字說明中日關系歷史,即「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這是中日關系歷史最全面最准確的說明和表達。中日關系,從歷史的角度講,友好是長期的,對立是短暫的;友好是歷史主流,對立是歷史主流中的「艱難和辛酸」的一頁。只看見「五十年對立」而無視「兩千年友好」,或只看見「兩千年友好」而無視「五十年對立」都是不全面的,都會得出錯誤,甚至有害的結論。
「兩千年友好」使中日長期和平,並共同發展。中日兩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唐朝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雲集長安,又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在漫長的交往過程中,中國的文化得以傳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發展。在一衣帶水的地理關繫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許多相同因素的東方文化觀念和社會結構。就是到了近代,兩國也不約而同地開始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充分說明了兩國在社會自身發展周期和韻律上的「近似性」。「兩千年友好」,使兩國人民長期享受和平邦交環境,長期享受彼此文化營養,長期享受社會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後,仍然有孫中山、魯迅、郭沫若、周恩來等人為了革命及兩國友誼的需要,來往於中日之間。「兩千年友好」的歷史證明,「和則兩利」,和處才能共生,和諧就會共贏。
「五十年對立」使中日關系破裂,社會停滯不前。日本「明治維新」後,在其迅速強大的國力支持下,忘記了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擴張野心膨脹,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人民蒙受恥辱。幾十年後的侵華戰爭,在中國人民未愈的傷口上,日本軍國主義又犯下滔天罪行。兩場戰爭在半個世紀中發生,使兩國人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瞬間破壞殆盡,使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突然斷裂,使兩國人民失去了和平穩定,飽受著戰爭的煎熬和戰爭創傷的折磨。兩場戰爭使中國社會倒退、國家分裂,使日本的繁榮瞬間變成廢墟,國家主權受到限制。「五十年對立」的歷史證明,「斗則兩傷」,對立必然同輸,戰爭一定同敗。
如果說「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的中日關系歷史,僅僅證明了「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文明智慧顯然是不全面的。「兩千年友好」的關鍵是什麼,「五十年對立」的關鍵是什麼,今人必須認真總結。「兩千年友好」的關鍵在中國。在「兩千年友好」歷史中,中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並沒有利用領先地位向日本擴張,更沒有發動戰爭,而是信守睦鄰友好的民族傳統,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利。「五十年對立」的關鍵在日本,在「五十年對立」歷史前後,日本發展快於和強於中國,日本在發展領先後有恃無恐,野心膨脹,向外擴張,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領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大國地位,正確的做法是:領先而不稱霸,強盛而不擴張;領先不忘睦鄰,強盛更要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