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司馬昭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對司馬昭的評價是怎樣的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父親。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功。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後,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封晉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為晉王。咸熙二年,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四歲。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司馬昭生平與正史相差不大,早年隨父司馬懿抵禦諸葛亮伐魏。多有軍識。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專攬國政,並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司馬昭分兵伐蜀。蜀滅亡後,鍾會陰謀造反,司馬昭率領大軍親討。未至,鍾會業已敗亡。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戲責阿斗,阿斗蜀樂不動情。咸熙二年,昭中風猝死。數月後,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㈡ 如何評價司馬昭
司馬昭,是三國時期北魏重臣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他繼承了父兄留下的基業,成為魏國最有權勢的人;在他手上,司馬氏進一步發揚光大,幾乎接近統一中國的頂點,「三分天下有其二」,民間有傳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他卻將自己比作魏王曹操,曰:「魏武帝昔日不肯受禪於漢,恰如今吾不肯受禪於魏也。」
那麼,司馬昭是如何為司馬氏最終統一天下掃清障礙的呢?
在實際伐蜀過程中,鄧艾偷渡陰平,出奇兵,直逼成都,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司馬昭為防鄧艾、鍾會生變,令衛瓘監督兩路軍馬。果不出所料,鄧艾、鍾會密謀造反,衛瓘先發制人,將叛將斬殺。至此,西蜀安定,盡歸魏晉。
縱觀司馬昭伐蜀一役,其展現的謀略完全不下其父司馬懿,名將姜維、鄧艾、鍾會等均不是他的對手;伐淮南叛軍,更是遠勝其兄司馬師。稱他是司馬氏的「中流砥柱」,一點都不為過;司馬氏能最終統一天下也絕非偶然。
㈢ 歷史上的司馬昭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說起司馬家,總會提到三馬同槽。即司馬懿、司馬師以及司馬昭。西晉王朝的基業算是這三父子打下來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更多的是和孫權一樣萌父輩福蔭。
以司馬家在魏國的勢力,殺死皇帝有一百種可行的方法,司馬昭完全可以不聲不響的殺死皇帝,然後找一個替罪羊,再號召群臣立自己為帝,名正言順的登上帝王的寶座。
但司馬昭偏偏選擇了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死天子,鬧得朝野震盪、天下嘩然。
論頭鐵,司馬昭絕對可以稱之為「三國第一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