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辨析歷史記載中的夏

如何辨析歷史記載中的夏

發布時間:2023-08-11 19:08:14

『壹』 夏朝歷史是什麼

夏朝的歷史是: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共傳14代,17後,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根據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於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

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國號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氏族圖騰的象形字。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唐朝張守節則認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後而得名。「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遂成為國名,這便是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的中國世襲王朝的起始。

《禮記·緇衣》、《尚書·太甲》、《清華簡·尹誥》及《清華簡·尹至》,稱夏朝為「西邑夏」或「西邑」,有學者據此考證,甲骨卜辭中「西邑」即代指「夏」,也就是說,「西邑」是商朝人對「夏」的稱謂。

據《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夏」意為「中國之人」。

『貳』 古代歷史中的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在我們大多數人常識中,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夏,上承三皇五帝,下接商朝。最初是治水的大禹打下基礎,獲得帝位;然後大禹的兒子啟破壞禪讓制,繼承了帝位,從而建立夏朝。太康失國,少康中興,孔甲馭龍……最後因為夏桀的**,導致民眾反抗,商湯起兵滅掉夏朝,建立商朝。 《史記》以及先秦的一些文獻裡面,都記錄了上述事件。然而你可知道,這些記載到底是否屬實,在史學界卻始終存在爭議。 近年來,關於「夏朝是否存在」的討論,一直在糾纏不清。維護正統的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竭力想要證明夏朝是真實存在的朝代,卻始終不能說服對方。至今,在世界史學研究領域,「夏朝」和「三皇五帝」一樣,都被歸納在「傳說和神話」時期。大家公認,咱中國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郁悶么?有一點點。 二. 簡單來說,歷史學界確定一件事情,大致需要兩方面的證據。其一是文字記載,其二是文物。類似於法庭的「人證物證」。 「反對派」認為夏朝不存在,或者說「夏文明」不存在的理由,主要也就是基於這兩方面的理由。 首先,說夏朝沒有「可信的記載」。 怪事,明明那麼多的古書都有記載,怎麼叫不可信啊? 原來,人家說了,目前出現夏朝最早的,是周朝的《尚書》(當然,《尚書》本身到底是啥時候的,也有爭議)。那會兒,距離夏朝滅亡,都快千兒八百年了,這些記載本身的可信度,是無法核實的。 最有資格證明夏朝存在的,是商朝的文獻記載。可氣的就在這里,目前商朝的文字,流傳下來的只有甲骨文,尚在不斷破譯整理中。而已經翻譯過的記錄中,都找不到關於夏朝的證據。於是有人說了,瞧瞧,夏朝要真存在,怎麼會在商朝的文獻都沒有記載呢? 先秦時代,由於科技較為落後,實物和文獻都很難保留。殷商時期甲骨文的發現,是考古方面的重大突破。 還有文物考證。一般來說,夏朝的歷史,大致應該在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600年這四五百年之間。考古挖掘出來的文物,自然比這年代還要久遠的都有的是(山頂洞人也有兩萬年歷史,北京人都三五十萬年了),然而,據說公認為城市的標志,比如城牆之類的,都沒有發現。所以要證明夏朝這個朝代的存在,證據不足。 三. 還是有些難以接受啊,大家公認了幾千年的朝代,咋說沒就沒了呢? 因為這里的史學,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就像說要證明過去一個人存在,假設夏大爺隔現在好幾輩子了,你不能光說,因為祖祖輩輩一直傳有這么個夏大爺,光頭,近視眼,臉上有瘤子,所以就有這么個人。你得找到親眼見過夏大爺的證人來作證才行。光說「我聽某某長輩講過夏大爺的故事」,那就不能算數。 還有夏大爺用過的東西,你不但得找出東西,還得證明這就是夏大爺用過的,才得行。 實物證據的搜集,有時候相當困難 當然了,文字記錄也好,實物考古也好,就目前現狀而言,即使持反對意見的專家,標准說法也應該是「目前的考證尚不足以證明夏朝的存在」,或者說,夏朝的真實性還是一個「存疑」的問題。不能說一定有,也不能說一定沒有。 有那麼一些人,現在就開始下結論,說「夏朝肯定不存在」,那是屬於興奮過度。 四. 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在中國史書中具有非常高的權威。其中記錄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事情。不過,精確到年的記載,只從西周末年開始。之前的兩千多年歷史,都只有世代,而沒有人物生存和事件發生的具體年份。 這不但給後世的研究帶來了困難,也給斤斤計較的外國史學家提供了懷疑的影子。比如深受西方影響的胡適先生,回國後便大肆宣稱「東周之前無史」,認為中國文明從東周開始。顧頡剛也曾論證,說「禹」應該指一種爬行類的「蟲」。魯迅先生在小說《理水》里還專門塑造一位「鳥頭先生」來諷刺他。 司馬遷當年著史記時,那真是一絲不苟。為了確保盡量的准確度,他甚至游歷全國各地,走遍萬水千山,去考證古人生活的地勢,去探聽當地的民間傳說。 可以想像,他必然也盡可能地查閱了當時能弄到的各種史學資料,然後對其進行綜合與選擇,寫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東西。遺憾的是,當初他查閱的許多史料,經過時間的洗刷,尤其是戰亂的破壞,我們今天已經看不到了。 五. 想當初,很多人對於商朝,也一樣視為傳說。司馬遷《史記》中關於商朝的記載,被當作是神話。但隨著甲骨文的研究,商朝當時的文字記錄開始逐漸被整理出來。人們發現,司馬遷的許多記錄,都被甲骨文一一映證了。 於是,商朝的存在,再也不是什麼爭議。 單就史學家而言,司馬遷的人品是值得信任的。他或許會用春秋筆法去為尊者諱,但涉及到具體的事情,卻絕少無中生有,更別說編造一個數百年的朝代了。 位於河南省偃師的二里頭,是一個重要的夏商時期考古遺址 上個世紀末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其中的一個任務,就是確定夏朝的大致年代。參與**的中國學者,與持反對意見的外國學者,在「夏朝是否存在」的問題上又進行了尖銳的交鋒。在二里頭考古現場,發掘出來了青銅器,以及王宮遺址。中國學者據此認為這說明二里頭有可能是夏朝的遺址。而外國專家則說,二里頭只有青銅器,沒有車,沒有文字,只能作為部落文明,還談不上「夏朝」這個國家。 這個層面上的爭論,其實已經有些無聊了。 二里頭發掘出來的夏代青銅鼎,被譽為「華夏第一鼎」 夏啟到底穿著皮襖還是絲綢衣服登基,大禹處死防風氏用的是青銅斧還是石斧,這些考古學的細節,當然是很嚴謹的科學問題,卻與我們對歷史的感情無關。 有外國人說中國人心中的夏是一種「信仰」,指責對夏的考證是「預設結果的****」。讓他們去說好了。 「夏」在中國人的心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時期。那個時期,有一些有趣的古人,發生了一些值得記住的故事。 這就是歷史。

閱讀全文

與如何辨析歷史記載中的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