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淮北的歷史沿革
夏禹分天下為九州,淮北市境屬徐州。公元前21世紀,助禹治水有功而成為商部落首領契的孫子,商湯十一世祖相土為進一步向東擴張,由商丘遷徙至此,作為別都,此後山即為相山、城即為相城。商湯伐桀,滅夏建商,商沿夏制,相城仍屬徐州所轄。周武王伐紂更商分封諸侯,以紂王兄微子啟代殷,立國號宋,相屬宋。公元前588年至前576年期間,宋共公瑕為避水患,曾將國都由睢陽(今商丘)遷至相城。戰國時期,齊、楚、魏滅宋,相歸楚國。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在相城和臨渙鎮分設相縣、銍縣,同屬泗水郡,相城為郡治所在地。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泗水郡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元狩六年(前117年),在今杜集區石台鎮梧桐村閘閘河西設梧縣,屬沛郡。地節元年(前69年),梧縣改屬彭城郡,後改屬楚國。王莽篡漢後,盡易天下郡縣名,改相縣為吾符亭,沛郡改為吾符郡,梧縣為吾治。東漢建武二十年(44年)改沛郡為沛國,國都仍在相城。梧縣先後改屬楚國、彭城郡國。三國時,相城屬魏,相縣和銍縣先後屬汝陰郡,歸豫州。梧縣仍屬彭城郡國。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沛國,建都相縣。東晉皇室南渡,相縣先後歸趙、前燕,歸屬屢有更易。梧縣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的彭城郡。太元八年(384年),梧縣未再恢復。南北朝時,相縣先後歸屬宋、北魏、北齊,屬徐州沛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相縣,為相城鄉。
梁普通六年(525年)置臨渙郡,治所在今臨渙集。梁大通元年(527年)梁伐魏,攻克竹邑城。梁將陳慶元從銍縣率兵數千人追擊魏軍至洛陽。北魏永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軍數千人夜襲臨渙郡,城內梁軍無備,死傷慘重,倉皇出逃。此地復為北魏所轄。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析臨渙郡置白撣縣、渙北縣,治所分別在今魏集鄉和宋廟鄉境內。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廢臨渙郡,新置臨渙縣;廢渙北縣,復置竹邑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竹邑縣廢,並入符離縣。開皇九年(589年)符離縣屬彭城郡。大業元年(605年)春煬帝征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夫百餘萬人,開掘通濟渠。渠經今鐵佛、百善、四鋪3個區,過境長42.8公里,渠面寬40米,堤上廣植柳樹。是年廢白撣縣,並入臨渙縣。本地分屬彭城郡蕭縣、符離縣、蘄縣和譙郡臨渙縣。
唐初,本地分屬徐州之蕭縣、符離縣、蘄縣和亳州之臨渙縣。武德四年(621年)析符離縣置諸陽縣。貞觀元年(627年)廢諸陽縣復入符離縣。元和四年(809年)以徐州之符離縣、蘄縣、泗州之虹縣置宿州。元和九年(814年)析亳州之臨渙縣屬宿州。本地分屬徐州之蕭縣,宿州之符離縣、臨渙縣、蘄縣。相地漸趨衰落,成為邊遠閑塞之地相城孜。
唐咸通十年(869年)4月,龐勛率桂林戍卒起義軍與唐軍7萬戰於柳孜鎮。義軍敗,轉戰臨渙、亳州一帶,龐勛戰死。
五代時,隸屬與唐代略同。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為防禦。開寶元年(968年)為保靜軍節度,屬淮南路。宋天聖十年(1032年)柳孜鎮天王院修磚塔1座,高80尺,臨渙縣令、縣尉、主簿,柳孜鎮巡檢、鹽酒稅等人主修。時柳孜鎮有大小廟宇99座。熙寧五年(1072年),分屬淮南東路。元豐五年(1082年)徐州分屬京東西路。本地分屬淮南東路宿州之符離縣、臨渙縣、蘄縣,京東西路徐州之蕭縣。南宋時,長江淮河以北淪為金地,本地分屬南京路宿州防禦之符離、臨渙、蘄縣,山東西路徐州武寧軍之蕭縣。
宋紹興十年(1140年)8月宋將楊存中引兵500騎夜襲柳孜鎮,遭金兵伏擊,大敗,退至泗水一帶。金人占據宿州。金天興元年(1232年)元兵3000騎猛攻臨渙城,縣令張若愚率全城民眾死守。後因城內糧盡和外無援兵城破,張若愚自殺。臨渙城被元兵洗劫一空。
元初,本地分屬河南行省歸德府徐州之蕭縣,宿州之符離縣、臨渙縣、蘄縣。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離、臨渙、蘄縣,並入宿州,本地分屬徐州之蕭縣和宿州領轄。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屬中都臨濠府宿州和徐州之蕭縣。洪武七年(1374年),中都臨濠府改稱鳳陽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隸京師。本地分屬鳳陽府之宿州和南京徐州之蕭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屬江南省徐州之蕭縣和鳳陽府之宿州。順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設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屬左布政使司鳳陽府之宿州和徐州之蕭縣。康熙六年(1667年)改設江蘇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隸徐州為徐州府,本地分屬江蘇省徐州府之蕭縣和安徽省鳳陽府之宿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屬安徽省宿縣和江蘇省蕭縣。
民國3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屬安徽省淮泗道之宿縣和江蘇省徐海道之蕭縣。民國16年廢道,本地復歸安徽省之宿縣和江蘇省之蕭縣。民國24年(1935年),成立行政督察區,本地分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後改第四區)之宿縣和江蘇省銅山行政督察區之蕭縣。
1948年11月,市境解放。1949年6月,市境分屬華東局皖北行政公署宿縣和蕭縣。1953年2月,市境分屬濉溪縣和蕭縣。
1950年7月,置濉溪縣,以濉溪而得名。屬宿縣地區。
1958年5月,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
1960年4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以蚌埠專區的濉溪縣和蕭縣部分地區組建濉溪市。
1971年3月30日,濉溪市正式改稱為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