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1973年什麼歷史時期

1973年什麼歷史時期

發布時間:2023-08-15 20:14:35

① 中國歷史朝代是如何劃分的

1、虞朝:約前36世紀初-約前21世紀初;

2、夏朝:約前2070年-前1600年;

3、有窮:前1981年-前1973年;

4、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

5、商(殷)朝:前1600年-約前1046年;

6、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①、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②、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7、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8、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9、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①、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

③、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

④、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

10、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①、曹魏:220年-265年;

②、蜀漢:221年-263年;

③、孫吳:222年-280年;

11、晉朝:265年-420年;

①、西晉:266年-316年;

②、東晉:317年-420年;

12、十六國:304年-420年;

13、南北朝:386年-589年;

①、劉宋:420年-479年;

②、南齊:479年-502年;

③、南梁:502年-557年;

④、南陳:557年-589年;

⑤、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

⑥、東魏:534年-550年;

⑦、西魏:532年-556年;

⑧、北齊:550年-577年;

⑨、北周:557年-581年;

14、隋朝:581年-618年;

15、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16、武周:690年-705年;

17、五代:907年-960年

①、後梁:907年-923年;

②、後唐:923年-936年;

③、後晉:936年-947年;

④、後漢:947年-950年;

⑤、後周:951年-960年;

18、十國:907年-979年;

19、遼朝(契丹):907年-1125年;

20、西遼:1123年-1218年;

21、宋朝:960年-1279年;

①、北宋:960年-1127年;

②、南宋:1127年-1279年;

22、西夏:1038-1227年;

23、金朝:1115年-1234年;

24、大蒙古國:1206年-1260年;

25、元:1271年-1368年;

26、北元:1368年-1489;

27、韓宋:1355年-1366年;

28、明:1368年-1644年;

29、南明:1644-1683年;

30、清朝:1636年-1912年。

(1)1973年什麼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歷史朝代名稱的由來:

1、夏

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2、商

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

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

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

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

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

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漢)

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9、吳

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

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

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

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

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

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② 1973年是什麼歷史時期

公元1973年,公歷平年,共365天,53周。農歷癸丑年(牛年),無閏月,共354天。

實踐一號於1971年3月3日發射。衛星重221公斤,外形為近似球形的多面體,直徑1米。運行軌道參數為:近地點266公里,遠地點1826公里,傾角68.9度,周期106分鍾。這顆衛星在軌道上約工作8年,於1979年6月17日隕落。




工作內容:

實踐一號在運行的8年間,衛星上長期工作的遙測系統一直清晰地向地面發回遙測信號,對接收到的遙測數據分析表明,太陽電池、鎘鎳電池、輻射式主動熱控制系統和遙測系統能夠經受長時期工作的考驗,衛星還取得了空間物理環境的數據,為衛星電源系統、熱控制系統和無線電測控系統的研製提供了重要資料。

③ 各朝代的更替滅亡時間 按時間排序

奴隸社會:

1.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2.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3.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

4.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年 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5.有窮:約前1981年-約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6.寒朝:約前1973年-約前193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商) 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商王湯 商(殷)王盤庚

8.周朝:約前1046年-前256年

9.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10.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梁太祖朱溫

後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漢高祖劉知遠(暠)

後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周太祖郭威

十國:907年-979年:

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後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遼寧沈陽) 後金(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 (今北京市) 闖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後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憲帝袁世凱

偽滿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長春)康德帝愛新覺羅·溥儀

(3)1973年什麼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1. 中國的朝代都用「朝」為劃分標准,區分某政權的執政時間,所以往往會有「朝代」存續時間與「王朝」的國祚重迭的情形。

2.如秦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 這些「朝」的國祚都與朝代的時間相重迭, 某」朝」的興亡也是這」朝代」的興亡。

3.雖然中國很多朝代與王朝的國祚相重迭,但並不代表朝代等於「朝」的概念, 「朝」在現代的角度看則類似一個治理國家的統治政府 。

4.顧炎武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 ,與現代主權國家的觀念不同。

5.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王朝統治政權的過程 。

6.秦朝:統治殘暴,相權過大


從秦始皇打敗六國,實現一統之後,秦始王就成了至高無上的人物,他在統治方面是是相當殘暴的,再加上「商鞅變法」的原因,可以說秦朝的統治過程中都是離不開「嚴刑」兩個字。

哪個人稍為犯點錯誤,便使用酷刑,誅連九族,而且在修築長城,阿房宮等巨大過程時,那些被勞務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難免會出現反抗的現象。

最著名的就是陳勝、吳廣兩個人喊出的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百姓在秦始王的暴政下,無不想揭竿而起;還有個原因就是,丞相的權力太大,雖然說是三公九卿制,但權力仍然是丞相在握,世人都說秦國的滅亡是趙高造成的。

但是趙高如果沒有丞相李斯這個後台,是不會讓自己的計謀成功的,做了丞相後的他,握的權利更大,濫殺無辜的大臣,眾叛親離,最終使秦朝步入滅亡。

7.漢朝:郡國並行,重用外戚

漢朝在完成一統後,也曾模仿秦朝的郡縣制度,但後來為了彰顯威嚴,而改為郡國並行制,實際上漢朝的統治制度是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大量的對外封侯,重用外戚。

結果不但沒有得到效果,反而引發了」七國之亂「,之前對外封侯的各路人馬權力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到朝廷,後來朝廷出兵跟各諸侯連年征戰,把本來強盛的國力一步一步拖垮,最終漢王朝走向滅亡的深淵。

8.唐朝:藩鎮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那個時候,在世界范圍里,當稱得上是最強大的國家,相當於現在的美國,在科技、武器、農業等方面都遙遙領先,然而它滅亡因素就是在於藩鎮,唐朝實現統一後,在全國上下設藩,將大臣冊封為節度使,分派到各個地方。

後來也是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勢力變得越來越大,不聽朝廷使喚,從而引發了」安史之亂「,在此之後,唐朝在多次的動亂中,比如:黃巢起義、王仙芝起義等等,一次次的把國力消耗,最終崩潰。

9.宋朝:重文輕武,兵力不足

宋朝見證了唐朝的滅亡因素,為防止再次出現藩鎮割據的重現,以及大臣、外戚、女後、宗室、宦官的奪權,再有就是防禦遼、夏等外族的干擾,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以最大極限的統一集中到朝廷。

建立起一整套系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這其中就包括職官、軍事、科舉、法律等制度,同時實行三司制,使我國古代從宋朝中央集權完勝地方分權,地方分權。

這樣一來,各地方的官臣勢力大減,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中央集權相抵抗。宋朝帝王認為,若要加強統治,就得削弱武將的兵權,因為手握重兵的大將始終是把刀,因此朝廷開始收精兵,兵權由朝廷掌握,這樣一來,領兵打仗的將軍沒了兵權。

使得宋朝在與外族打仗中兵力弱小,士兵和將軍的配合能力差,在和夏、遼、金、蒙古等國的戰斗中,節節敗退,經過長時間這樣子耗損,最終亡國。

10.元朝:民族歧視,統治黑暗

元朝還沒建立之前,還是成吉思汗那個時期,成吉思汗便率領蒙古鐵騎征戰中原,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殺光漢族平民,在成吉思汗後,統治者對漢族人民就更加的仇視,處處施加壓力。

在他們看來,漢族的人連一頭牲畜都不如,把漢人當作勞動奴隸,這種情況一直到忽必烈時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革制度,要求各族平等,仇視漢人這種情況才得以緩解,但漢族人的地位始終處於最下場。

忽必烈死後,元朝的統治者更是回到成吉思汗那個時期,對漢人更加的黑暗,導致民不聊生,因而才爆發了人民起義,推翻了元朝黑暗的統治。

10.明:財政危機,用人不當

在之前宋朝解決中央與地方的層層矛盾後,不料還有個更明顯的矛盾也凸顯出來,是什麼呢?那就是皇權與相權。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後,因胡惟庸黨案而誅殺胡惟庸,更是廢掉了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丞相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明朝在各方面得到提升,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但是,在這繁榮的後面卻隱藏著種種危機,由於天下良田土地比較集中,一些有心人開始出現隱匿賦稅,明政府在財政收入這方面,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與倭寇之間征戰,軍餉開支加重。

在後來鄭和七下西洋,其強大的艦隊更是消耗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再步加深了國家財政危機,然而出現財政危機就要對百姓增加賦稅,這樣引來百姓的不滿,致使農民起義。

這是其一,再有就是明朝滅亡用人不當,首先是一個奸臣嚴嵩,後來又出現魏忠賢,他們兩人都在不同時期在朝政掌握大權,無惡不作,濫殺精忠大臣,使得明王朝的統治秩序顛倒,最終使得明朝走下坡路,一步一步亡朝。

11.清朝:閉關鎖國,統治腐朽

清朝在專制主義這一塊,也就是中央集權可以說用到了最高峰,為了增強效率,特設了軍機處。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權力最集中統治,都沒能擺脫滅亡的現象,最主要的滅亡原因就是閉關鎖國,坐井觀天,認為自己始終是霸主,時時刻刻沉醉在天朝的美夢中。

而此刻,西方發達國家的的實力不斷提升,科技不斷更新,西方國家經工業革命後,殖民侵略的心志不斷加大,最終在1840年把侵略的方向鎖定在中國。

在跟西方國家的文鬥武鬥中,清政府節節敗退,於是就出現了:簽訂條約,割地賠款等侮辱之事,常年打仗,使得國庫空虛,因此,清政府不得對大農民的納稅加重,導致民心不再,最終亡於辛亥革命。

從各朝代的滅亡原因不難看出,最終滅亡的原因無非就是得不到民心,導致農民起義,而百姓不擁戴的因素,無非就是統治者的政治方面,沒有完善,沒有考慮平民百姓的直覺感受。

從秦至清,歷朝歷代統治者無不是借前朝的興盛與衰敗來制定方針,然而中央集權又不斷的變本加厲,越來越束縛百姓的思想,封建制度一直沒有完全徹底的改掉,這就是從秦王朝至清朝不斷更替的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

朝代_網路

④ 1973年是什麼時代

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是文革時期

⑤ 列出先秦時期朝代更迭的時間順序

1、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朝版圖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

2、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3、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

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4、春秋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5、戰國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

《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

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先秦

閱讀全文

與1973年什麼歷史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