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實踐過程怎麼寫
、第七步、進行實踐。按照前期擬定好的實踐實施方案深入進行調研,這才是根本之所在。否則再好的實踐策劃都是廢紙一張
㈡ 歷史課堂教學範例怎麼寫
以講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為例,參考下:
本課的主題: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了解祖國大陸與台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關鍵信息:
1、用多學科整合的方式來傳授歷史,如文學、朗誦等形式,突破學科界限。
以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三篇《香港》《澳門》《台灣》為引子導入新課,通過文學的形式展現歷史學科的無窮魅力,讓學生重新回到那段歷史情節,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在課堂行將結束時,讓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討論,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
2、以歷史情節比較為培養學生比較和提煉、歸納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徑。
如:①通過比較港澳特別行政區與內地的異同,增強學生比較能力;②通過比較港澳台問題的由來,港澳回歸的背景和過程,回歸後的發展情況等培養學生提煉歸納的能力。
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教學環境,滿足學生探究歷史的心理。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渴望求知的發展期,通過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展示香港、澳門、台灣有關問題,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會從中獲得不同的體驗。
因此以這種信息技術設置作為培養學生認知的載體,順應了中學生當前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
另外該年齡段的學生,非常喜歡尋求身邊的歷史,香港、澳門、台灣的歷史對於學生來`說,願意主動接受這些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這也符合《歷史課程標准》所要求的:「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強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能運用網路、書籍等途徑查閱有關香港、澳門、台灣的歷史典故或歷史情節,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當台朗誦優秀文學作品的技巧,聲情並茂的再現聞一多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憂國憂民,渴盼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了解「合作學習」小組形式的開展應注意的方面,增強討論辯論的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准:
1、說出香港、澳門回歸的時間和設立特別行政區等基本史實。
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2、運用播放有關港、澳回歸和反映港澳台與內地密切交往的資料片等手段,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景,加深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的感性認識。
3、通過本課的學習,力爭使學生知道: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是在新中國綜合國力大為提高的基礎上實現的,是新中國外交工作的重大勝利。
領悟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和歷史必然。
中國 *** 希望通過「一國兩制」,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但對於國家 *** 問題不做絲毫的讓步,說明它確實是一個代表了中國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黨。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
因此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台。
在這種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了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歷史課程標准》中提倡:「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因此充分利用課件、視頻等多媒體教學和歷史掛圖等學習資源,組織豐富多彩地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情趣盎然地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教學評價方式:
(1)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2)通過學生朗誦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可以加深理解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願和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
(3)通過視頻播放香港政權交接的一些課外資料,如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離開香港情景等,可以襯托出香港回歸滾滾大潮是不可逆轉的。
(4)個人自評及師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①下課前的幾分鍾,讓學生回顧自己本節課的學到的歷史情節,對自己進行客觀定位,亮出自己一個客觀評價。
②在本節課上,老師為每個學生,特別是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點評,學生也對老師本節課的表現進行縱向的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