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七年級歷史考試分析怎麼寫

七年級歷史考試分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8-17 08:14:15

1. 七年級下冊歷史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七年級歷史教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激勵、矯正、強化、示範的作用,特別是復習階段又有總結經驗、拓寬思路、揭示規律、提高能力的功能。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下冊歷史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下冊歷史試卷分析範文一

一、試題分析:

這份試題是**縣2015年七年級升級學業質量調研測試卷,共四大題型:單向選擇題、簡答題、材料解析題、探究題。試題涵蓋七年級下冊全冊。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共20題,40分,每題2分。內容像毛細血管一樣遍布全冊,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可以說每個章節都涉及到了,而且還突出了重點、難點和疑點,又緊扣課標,不偏不怪,難易適中,方寸把握得較好,完全可以考察出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的情況,也可考察出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

第二題是解答題,適當地有輔助材料,選擇了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政治方面,為加強統治而進行的制度創新,很有現實的意義。我們反對君主專制,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但我們為了鞏固國家的統一,不排除借鑒歷史,加強中央集權,減少離心離德的地方分裂因素。歷史是割不斷的,總是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另一個是經濟方面。經濟是硬實力,發展經濟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線。一切歷史的都是現實的,這樣的選題是有現實意義的。這些題都是最基礎的知識,最基本的技能,都是學生必須而且應該掌握的。

第三題是材料解析題,從另外兩個角度考察學生:一個是科技文化,一個是對外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到四大發明。對外政策涉及到開放和封閉兩種基本方式、兩種基本史實、產生的影響,以及史實給後人的借鑒。一正一反,讓我們更加堅定改革開放的政策,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

第四題是探究題。主題是統一是大趨勢,各統治階級採取有效措施鞏固國家的統一。主要選取了唐、元、明、清這些統一朝代的主要史實,在運用基本史實的基礎上探究民族政策、對外戰爭的意義及規律性的結論,面對南海和東海島礁爭端,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總之,這份題覆蓋全冊,又結合現實,突出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國家統一等重要方面,點面結合,全面而又有側重地考察學生,是一份很不錯的調研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七年級共61名學生,及格人數41人,不及格人數20人。及格人數中90分段6人,80分段20人,70分段10人,60分段5人。優生26人,中生15人,跟隊生20人。中轉優,差轉中,即培優轉差的教學任務還很艱巨。

第一題:錯誤較多的選擇題有1、9、15、16,其餘的各個題基本上都有錯誤,分布在全年級不同的學生身上。這些題反映了學生還有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教師還要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對教材進行深度研究,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對學生分層優化,對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方面多進行培養,繼續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

第二題:21小題,滿10分,滿分的同學還不少,說明這方面知識掌握的還不錯。(4)小題正確答案是軍機處,但部分同學答內閣,說明學生在紛亂的知識面前還需要比較辨識,分析判斷。22題滿8分,多錯在(1)和(3)題,(1)題對應歷史史實是兩宋或南宋,這個知識點學生應該是掌握了的,但領會不了圖的意思,前呼後應,就是經濟重心南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形成定局,屬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測查。(3)題滿4分,多數同學失掉2分,雖然答案超過兩方面,而且都是正確的,但有一點不在標准答案上。以後標准答案要寬泛一點,不要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第三題:除了時間判斷失誤,扣分多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事件的意義、影響。這提醒老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經過、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要素,要抓住這些線索梳理知識,環環相扣,歷史演變的脈絡就清楚了。

第四題:探究題中,意義和結論錯誤的比較多,這說明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人、事、物內涵及影響的挖掘和理解。歷史的最高境界就是探尋規律,探究題最高的層次就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有價值的感悟、規律性的認識。

三、對今後教學的建議:

1、教的方面:

第一、備教材,備學生,甚至一生都在備課。

第二、沒有歷史的厚度,就不會有現實的深度。反過來,教師要想真正吃透歷史,必須深入社會生活,拓展社會生活的空間,帶著對生活社會的理解去研讀歷史,活化歷史。這樣歷史課堂教學才會真正生動活潑,具有生活氣息,發揮社會價值。

第三、備講輔批考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抓鐵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辛勤,一份收獲。

第四、教師要不斷學習,特別是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並積極嘗試,不斷創新,勇於實踐。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會成就自己。

第五、加強教學研究,不僅向書本學習,還應向同事學習,依靠教育科研來提高教學質量。

2、學的方面:

第一、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

第二、修因重於修果。過程和方法比知識和能力重要,但情感、態度、價值觀比這兩個方面都重要。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伴隨學生一生,學生就是最大的贏家,知識和成績只是從屬的產品。

第三、認真聽課成績只能好一時,認真自學成績好一輩。學生要有自學的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第四、學生不僅要吃透課本,還要加強訓練,能力是練出來的。只有把吃透課本和加強訓練結合起來,學生在教學的戰場上才會無往而不勝。

七年級下冊歷史試卷分析範文二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鍾,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依據,沒有超出規定的范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准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50%,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佔50%,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准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5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並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規范,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復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象,也充分說明了復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於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2014年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考試,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幹、重基礎。突出主幹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准確性和規范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級下冊歷史試卷分析範文三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佔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准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准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2. 七年級下歷史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下歷史試卷質量分析範文一

一、試題評價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說,本次試卷對今後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起到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

1、覆蓋面廣,重點強調基礎

試題考點覆蓋了初中課程標准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圖、分布圖等),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考查基本能力,及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有些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試卷中的選擇題10題和綜合題中的幾道題均體現了這一特點。

3、設置新情境,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熱點問題是本次考試關注的焦點,如11題、20題,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試年級平均成績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從成績來看試卷難易比較適中,95%題比較容易,5%的題較難。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統計數據因為沒有對試卷的各小題進行分析,只是對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進行統計,以及自己在批卷時的感受進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不是太扎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

選擇題中1、9、15、19題學生記憶不扎實錯誤較多,10題選擇答案五花八門,沒有考慮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氣候特點,填空題顯然對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現象以及地理基礎知識重視不夠,錯誤太多。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題學生不能根據圖中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理事物的輪廓、位置判斷問題,從而導致作答不夠准確。可以看出2/3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地圖和地圖冊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問。

3、思路不明,條理不清,答題不知從何下手,雖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點較少。如29題簡述美國五大湖區乳畜帶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實正確答案只是一句或幾句話,但學生抓不住主次,將有用的沒用的全寫到了卷子上,也給批卷帶來了麻煩。

4、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含顯形和隱性),然後運用這些信息,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如第28、2930題等;

三、反思與改進

1、備教材,對別是七年級的復習課,教師要對初中地理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備資料、試題,復習過程中我個人覺得要講、練結合,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准備資料,同時對資料中經常出現的重點知識也要重點講解。備學生,對七年級現階段要分析每一位學生。

2、對學生要求嚴格。記憶性知識點要背、要記、要寫,課堂筆記要記,最好在書上記。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嚴謹審題。如加強試卷的審題;用幾節課專門訓練。

3、緊緊結合地圖加強地理事物名稱的識記,重點是世界地理的幾個區域,幾個國家的地理事物的記憶。

4、要在掌握各區域地理位置的基礎上,理解他們的氣候等地理特徵,以及各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系。

5、加強練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復習,提高復習效果。

七年級下歷史試卷質量分析範文二

本次抽測試卷依據中招試題題型及分數分配比例:

選擇題:共20個小題20分,試題依據教材基本內容,靈活性較強,重點比較突出,部分試題通過創設情景或與現實時政熱點相結合,對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了考察,整體上難度稍微大了些:涵蓋面比較廣,比較貼近現實,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現實中學到歷史知識,從歷史中給現實以啟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觸類旁通,學生的得分情況比較正常,其中有兩個小題難度稍微大了些,學生不好把握,需要動腦筋思考才能回答,高分和低分的比例適中。其中1、3、5、8、14、17、18、19、20等小題都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得分率較高,2、9、13等題目需要學生多方聯系思考,失分現象稍微嚴重些。總的看來,選擇題部分難度還是一般的,得分一般在10—18分之間。

非選擇題:共有6道小題,30分。第21小題考察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發散性思維,從學生答題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得分率比較高,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商鞅”的“鞅”字,有部分學生寫成錯別字了,丟分最多的是最後一問,學生對於改革的認識不會表述,有的回答商鞅變法的影響和戰國後期變法運動的影響等,不符合題意。第22小題考察了我國古代史上兩次大一統王朝的基本史實,突出了秦漢兩朝在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學生失分主要表現在:“第一次大一統”個別學生理解成“漢武帝的大一統”了,所以連鎖反映連後面的意義也失分了;第二問的措施個別學生回答的不夠具體,用語不夠准確,如“推恩令”,個別學生只寫“削藩”表達就錯誤了不給分,如果寫成“推恩削藩”稍微沾邊就給分了。第23小題屬於送分題,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非常簡單的題目,然而還有些學生根本就看清題目,出現了個別的不該出現的錯誤。第24小題考察的是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其中一些題目的設置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學生不會審題,抓不住問題的切入點,如“社會生活方面凝結下類的成果”學生就不理解“社會生活”該從哪裡下手回答了,還有得到啟示方面,學生缺乏答題技巧,不少學生簡單的答出改革的意義,而其實應該是今人學習借鑒的可貴之處,也有一些學生回答的非常好:倡導民族平等、反對民族歧視、學習先進文化等。第25小題考察的是秦朝暴政及其引發的起義,第一問稍微拐點彎,學生回答的不夠完整,其他兩問比較簡單,然而學生答卷時錯別字較多。第26小題考察的是非常基礎的識圖能力,比較簡單,得分率也比較高。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在今後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開卷考試也不能忽視歷史的雙基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知識,進一步推廣先學後教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縱向橫向聯系以及遷移、應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解題能力、綜合概括能力、語言表述能力,教會學生尋找解題的恰當的切入點。

七年級下歷史試卷質量分析範文三

一、基本情況

本次考試: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優秀人數7人,及格人數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優秀人數6人,及格人數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

二、試題特點

試題滿分100分,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部分。

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

三、答題情況

1、選擇題完成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選擇題填空題完成較好,幾乎都能得滿分。

2、選擇題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題,非選擇題中四題(30),五題(3)失分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準確。如選擇題2題,對隋朝特點的描述中,哪一項最貼切?A、經濟繁榮B、短暫而繁榮C、二世而亡D、國家統統一大部分學生選A或C,第二課的課題就是繁盛一時的隋朝。

(2)部分學生對課本知識掌握不扎實,書寫不工整,有錯別字,很多基礎題也會失分。部分學生對於圖片的識讀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圖片的分析,點名相關知識

(3)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歸納能力差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教學建議

1、落實好基礎知識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一定要扎扎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准確無誤。

2、培養基本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3、提高答題技巧

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一定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進而能掌握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3.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試卷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中學歷史中國歷史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於20XX年6月29日結束。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鍾,試卷共6頁。選擇題25小題共計50分,非選擇題四大題14小題共計50分。

一、考試目的:

歷史期末考試是檢測本學期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對在教教師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以便日後教學予以加強。在考核中,使教師了解到教學中不足之處,以及日後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及加強的問題,使日後的任教更加得當,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為今後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分析:本次試題由客觀題(選擇)和主觀題(材料分析)構成,其中客觀題佔50分,主觀題佔50分。試題側重對第二單元的知識點的考察,第一單元知識佔16%,、二單元知識佔44%,第三單元佔34%,七年級上冊知識佔6%,如27題的1小題「焚書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識。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為命題依據。

2、突出學生綜合分析歸納能力考查:本次考試,試題內容靈活,難度適中,「死」的.東西少,「活」的東西多,基本脫離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才能考出好成績,二者缺一不可,基礎知識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題,如選擇題開始四道題非常典型,第1小題隋煬帝開鑿到運河,第,2小題武則天的功績與無字碑,第3小題四大發明,第4小題景德鎮瓷都。材料分析題的27題封建王朝加強思想控制幾影響,28題中國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題必須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學生的能力。

3、難易搭配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佔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佔45%左右),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於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選擇題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題的26題都屬於基礎性題,材料分析題27、28需要分析思考,難度提高。基礎性知識題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4、題型更科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本次考試中

(一)選擇題,直接考書中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個別題在拐點兒彎之後才能答出知識點,這考核了教學目標之一——知識目標,考核基礎知識,這對教學來說有益無弊,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首要重視的就是基礎。但以往「死讀書」就能出成績的日子一去不返復了,更多的考題需要利用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二者結合進行解答。像14小題這種對應列舉題直觀性題基本沒有了。

(二)材料題從當中反映出的問題:學生不會看題,也不會答題,兩個問題答案不全,答題不全面。這需要以後多加強平時習題的練習。如26題「民族政策」和29題「經濟重心南移」。

本次試題,有利於學生擴大視野,舒展個人才情,突出了學以致用,通過身邊的事物,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

1、部分學生對於圖畫的識讀能力不強,如第5小題「四川的交子」、 第9小題「唐朝的曲轅梨、筒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歷史書上直觀畫圖知識的認識,點明與之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2、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的第3小問和26小題的第4小題。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建議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閱讀分析訓練,充分搜集相關素材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訓練機會;同時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為後期難度的提高作好准備。26、27、28、29四個材料分析題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較差就很難理解題意和做答。

3、在課堂教學中的事例和例證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距離很近,這樣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今後教學打算:

在期末復習中,按學校規定製定了復習計劃,但在考試後,仍然發現問題,這說明教學中仍有不足需改進。考試的方向就是今後教學的方向,我決定以後教學中:

① 繼續穩扎穩打,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② 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 學生不會答題,以後加強平時多做練習,訓練答題思路。

4.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初一年級參加考試的學生有 5411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1040人,占參考人數的19%;64分以上的有1940人,占參考人數的35%;48分以上的有3766人,佔70%;均分為55分;最高分為80分,最低分15分,總體來看,考出了學生的水平。

二、試題分析

1、題型全面,符合中考,

從這次初一年級歷史試題的題型來看,有選擇題、識圖題,材料分析題、綜合探究題等,題型與中考試題相吻合。

2、考查面廣,綜合性強

從試題考查的知識來看,考查的知識面非常廣,中國古代史的上冊知識都涉及到了,且試題的綜合性強,如第二大題的第1小題,第三大題的2、3兩個試題等,都體現了這一點。

3、難易適中,重點突出

本次歷史試題從難易的程度來看設計的也比較合理,且對重點知識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三大題的第一小題,對絲綢之路的考查,第二小題對三國知識的考查,第四大題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考查,都緊扣課標要求,突出重點。有如第三大題

(一)題的2、3小題設計較難,能考出學生的層次和水平。

4、試題靈活,側重雙基

本份試題命題很靈活,但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課本。如第一大題的1、8、9試題,第三大題的(一)的2、3小題等,命題靈活,側重對課本基本知識點的考查。

總之,本份歷史試題是一份比較成功的試題,既能考出學生的知識,又能考出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是題量有點大,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時間有點倉促。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次試題的選擇題有部分學生得滿分30分,70%的學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學生成績太差,得分4—8分。選擇題中出錯率較高的是7、13題,原因是學生不能活學活用,因而導致失分。

(二)非選擇題

1、按順序排列朝代,全對的佔30%,得2分的佔40%,有個別學生得0分。2、3、4題學生做的不錯,失分主要是3題的'A、C,學生不能正確的書寫答案,錯別字較多。整個(二)大題,學生做的不錯,失分較少。

(三)材料分析題

1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學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間,失分主要是(2)、(3)小題,學生對絲綢之路途經的國家和地名不能准確掌握,知識學的比較死,從西域引進的水果,學生能全回答正確的較少。

2題考查三國時期的歷史知識,所出的題目不難,但考查面廣。其中(1)(3)題比較簡單,(2)題稍有難度,難在審題上,尤其是,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什麼建議?學生答不出來。這個試題學生得分大多在7---8分。這個試題不僅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水平,還把學生的檔次很好的拉開了。

3題考的是兩次改革,學生得分多在5分左右,失分主要是(1)題和(3)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試題的問法,很多學生產生了歧義,因而導致出錯。

(四)綜合探究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是本份試題最好的,學生失分較少,知識掌握的准確到位

四、教學建議

1、落實好基礎知識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一定要扎扎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准確無誤。

2、培養基本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3、提高答題技巧

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范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一定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進而能掌握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5. 初中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怎麼寫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基本情況:歷史考試時間為:90分鍾 卷面總分為:100分,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 單項選擇題、填空題、材料題、在思維鏈接中運用歷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列舉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內容: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布於七年級下前八課教材內容。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據初一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定的范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 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 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 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學生考試成績情況分析: 通過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 基本上能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並按質按量完成考試。從試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當大提 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系,特別是在具體情 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綜合。但通過本次考試仍暴露出一些問題:1.審題不認真。①、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 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 有對材料內容及設問進行認真閱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 了得分。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擇題的第5,6、8小題,小字部分的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3.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能力、材料的閱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和比較能力。特別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應足夠的重視。

三、改進措施。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虛心接 受學生提出的有益建議,使教與學兩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 學質量。 2、每個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後,及時進行單元測試,測試題目應 做到難度適中,知識覆蓋面廣,以良好的導向督促學生加強對基礎知 識的掌握。 3、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 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4、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 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 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 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6、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 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歷史考試分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