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崇仁縣出過哪官員
元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吳澄,明代理學大儒吳與弼,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元末明初文學家虞集。
⑵ 江西省崇仁縣黃州橋有多少年歷史了
位於崇仁縣城。寶水河橫貫縣中,將縣城一分為二,黃洲橋又將兩半紐結起來。橋長139米,為八墩九孔鋼筋水泥大橋,橋面寬10米,兩邊辟人行道,並裝置有華麗的橋欄和吊燈。
據《崇仁縣志》載:唐時「於河上編竹為杠(即浮橋),魚貫而渡,水溢而漂壞,水疲時復葺理用,力勞勉於病涉。」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改為浮橋。南宋淳佑八年(1248)開始修建石橋,歷15年竣工,旋毀於火。至咸淳六年(1270),縣丞囑好義之士陳純中倡首,合眾力重建,費錢11000餘貫。建成的石橋高20米,南北兩端築階而上,橋面兩側建屋40餘楹,中建一祠,橋兩頭設門啟閉,氣勢雄偉。橋成之時,民甚樂之,請狀元文天祥(民族英雄)為之題匾,書「黃洲橋」三字。
元、明兩代,黃洲橋屢壞屢修,並以捐資的豪紳名改稱「德平橋」、「天啟橋」。清代順治至道光二十年(1644-1840),石橋幾乎毀壞殆盡,遂代之以浮橋。富紳謝廷恩捐資重修,並借鑒臨川文昌橋的經驗,清河基將橋墩建在岩石上,又採用當時的先進建築技術,加以改進。「自墩腳步砌至梁眼有14層,出水小花墩繇梁眼,上至邊石,以24層為率……墩前加金鋼雁翅一座,以殺水勢」,十分牢固。民國時期,一度改名「中正橋」,年久失修卻無人過問。1965年,擴建為八墩九孔的鋼筋水泥大橋,橋面加寬至10米,兩邊增闢人行道,並裝置了華麗的橋欄和吊燈。1969年特大洪水沖損橋墩,後又修復。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崇仁縣疏浚河道時,發現一對石龜,石龜長2米,寬1.6米,重達數噸,經專家考證,這對石龜可能就是這次建橋所遺的鎮河之物,很值得珍惜。
⑶ 崇仁面積多大
全縣國土面積1520平方公里,縣境南北長57千米,東西寬42千米
⑷ 撫州地區有多少個縣
截至2018年,撫州市下轄9個縣、2個區。
9個縣分別為:南城縣、黎川縣、南豐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金溪縣、資溪縣、廣昌縣。
2個區分別為臨川區、東鄉區。
(4)崇仁縣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底,撫州市行政區劃情況:
臨川區:2121平方千米
東鄉區:1262平方千米
南城縣:1698平方千米
黎川縣:1729平方千米
南豐縣:1909平方千米
崇仁縣:1520平方千米
樂安縣:2413平方千米
宜黃縣:1944平方千米
金溪縣:1358平方千米
資溪縣:1251平方千米
廣昌縣:1612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網路——撫州
⑸ 崇仁縣白陂鄉歷史上出過哪些官員
白陂鄉是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崇仁縣境西部。東界郊西,南接馬鞍,西臨豐城,北連三山。總面積62平方公里。轄趙家、筆架、城下、座陂、桃里、白陂6個村委會,58個村小組,55個自然村。2000年共有2519戶,10401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全鄉有耕地13750畝,其中水田11722畝,旱地2028畝。鄉政府駐地白陂街距縣城18公里。
⑹ 崇仁鎮的歷史
2005年黃家鄉並入崇仁鎮,2007年合並村組後,現轄9個村2個居委會,66個村民小組。其中車城社區主要為非農業人口,有11個社區分會,147個居民小組,鎮內常駐居民10931戶31724人,其中農村居民6998戶23262人,占總人口的7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4人。
全鎮耕地26720畝,林地12966畝,水域面積1016畝,其中田21636畝,旱地4616畝,有效灌面7518畝,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紅苕、花生,年大小春產量近18000噸;全鎮森林覆蓋率達46.2%。以工業原料林(櫃桉、竹類)為主,馬尾松等天然林資源豐富。境內工農水庫、徐沖水庫、楨楠溝水庫、新民水庫和張易坡水庫灌溉渠伸及各村,排灌溝渠68700米,有石河堰78處、山坪塘237口,提灌站84處,機井60口,確保了全鎮旱澇保收;豐富的水資源十分適宜水產養殖,陸續發展稻田改魚池面積近1000畝,主產勾鰱等特色魚及四大家魚。
⑺ 崇仁縣陳姓家族歷史
中文名
陳姓
外文名
Chen/Chan
家族歷史
詳見五帝本紀,陳杞世家,陳書
血緣祖先
舜帝,陳胡公
⑻ 崇仁在哪個市
崇仁縣是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
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西部,東北接臨川,東西毗宜黃,西南鄰樂安,西北連豐城。
截至2014年6月,崇仁縣轄7鎮8鄉,3個墾殖場,161個村(社區)。縣境總面積1520平方公里。2012年末,崇仁縣常住人口351488人。現總人口36萬,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2013年,崇仁縣生產總值完成82.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9.7 %。
崇仁縣主要有南阜山公園、革命烈士陵園、華山寺、虎毛山度假村、甘氏宗祠、相山石塔、世尚義坊、石經幢、蘇區革命舊址東山嶺等人文景觀。
⑼ 崇仁鎮的歷史沿革
據《裘氏宗譜》記述:先祖裘睿於晉建興四年(316),隨晉元帝南渡,隱居婺州。子尚義熙中徙會稽雲門,熙寧間(1068~1077),裘氏分遷嵊西。裘氏家風,以崇尚仁義為本,崇仁也因此得名。
宋嘉定間設崇仁鄉,明萬曆年間形成集市。清康熙時設崇仁鎮,
民國元年(1912)設崇仁區,下轄崇仁鎮。
1949年6月建區,轄順一、順二、安富、馬仁、桂秀鄉和崇仁鎮。
1950年6月,廣利鄉自三界區劃入;同年7月,設為20個鄉、1個鎮;11月,劃出谷來等7個鄉新建北山區。
1952年9月,崇仁鎮改為縣直屬鎮。
1956年3月,甘霖區的趙馬鄉、范村鄉分別劃入春聯、富潤鄉,塘丘鄉並入三界區畫圖鄉,樓家鄉、丁家鄉劃給長樂區石璜鄉。全區合並為富潤、廣利、升高、春聯、民勝鄉和崇仁鎮。
1958年10月,全區成立崇仁人民公社,崇仁鎮與春聯鄉合並為崇春管理區,其他均以鄉為單位成立管理區。
1959年8月,崇仁鎮恢復為縣直屬鎮,春聯單獨建管理區。
1961年10月,復建崇仁區,5個管理區改稱為人民公社。
1964年11月,崇仁鎮改為崇仁公社,仍歸屬崇仁區。
1965年2月,區機構撤銷。
1970年,春聯並入崇仁公社,次年仍分設。
1973年7月、1981年1月先後復設區委、區公所。同年3月,崇仁公社恢復鎮建制。
1983年10月實行政社分設,其他5個公社改建為春聯鄉、升高鄉、民勝鄉、富潤鄉、廣利鄉。
1992年5月,撤崇仁、春聯、升高、民勝合並為崇仁鎮。
2001年12月,撤銷富潤鎮、廣利鄉,與崇仁鎮合並,設立新的崇仁鎮。(摘自《嵊州市志》)
⑽ 東鄉到崇仁要多久
東鄉火車站、汽車站,都有直達崇仁的班車,全程90公里,要1.5--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