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要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我覺得應該也就是提高這種思維能力的話,也就是能夠對自己身邊的事情,或者說對發生過的一些事情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另外的話,這個應該還是對自己的學習會有好處,特別是學習歷史方面的東西,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一些歷史事件。
❷ 歷史研究是一切什麼的基礎
比較研究的基本功能在於辯同異,從異中見同,從同中見異。世界歷史於諸多國別史基礎上發展而成,或者說是由揚棄諸「小一」(國別史)而成的「大一」(世界史)。不過這個「大一」並非抽象的明一,而是由諸「小一」有機地構成的一。因此,世界歷史研究的關鍵之點就在於明一、多之關系。比較研究的辨同異正是世界歷史研究中的明一、多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歷史的比較研究,不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現在都是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取向。世界歷史(World History)或者全球史(Global History),現在也是一個日益為人們重視的研究領域。其實,比較研究作為一種方法,幾乎和歷史學一樣的古老;而世界歷史的寫作,也在很早的時期就是歷史學家的一種高尚的理想了。希羅多德(Herodotus)所寫的《歷史》雖然以希臘波斯戰爭為主題,但是它也涉及了當時他所知世界的歷史。司馬遷所寫的《史記》雖然以當時的中國通史為基本,但是也涉及了當時他所知的世界;而且,以後的中國歷代的
《史記》的作法。當然,這些都不是世界史,而只是一種史家注意周圍世界的傾向;真正敘述全世界歷史的書的出現,在時代上則要晚得多。因為在世界范圍的聯系出現以前,要求寫真正的世界史,那實際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按嚴格的要求來說,即使晚近某些以「世界史」為題的書也未必真能算得上是世界史。這一篇小文的目的,就是要談談歷史的比較研究和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的關系。
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y)就是對於不同對象進行的互為參照的研究,在一般情況下多用來說明對同時並列的諸對象的研究。「比較」一詞,英文作Comparison,法文作Comparaison,德文作Komparation,皆來自拉丁文Comparo,這個字由com和paro組成,前者意為「共同,後者意為「並立」、「平列」等,原有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結」、「結合」的意思,引申而為「比較」、「對照」的意思。在中國文字里,情況也很相似。「比」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與「從」字不分,都是兩個「人」字並列,所以「比」字原意本是「並列」;《說文解字》把「比」字和「從」字分開(只是兩個「人」的方向與「從」字相反),解釋說「比,相次比也。」這也就是並列的意思。而「較」字卻是「對照」的意思,例如,《老子》第二章:「長短相形」,王弼本作「長短相較」。「形」與「較」(與「校」相通)在這里都是對照、參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語言里,「比較」也是由並列而引出對照、比較的意思來的。
「比較」這個詞雖然產生於同時並列的事物之間,但是它一旦作為一種方法用於歷史的研究上,就在原有的同時比較之外,又加上了歷時性比較的方面。比較研究的基本功能不外乎明同異。橫向的共時性(Synchronic)的比較說明不同的國家、民族、社會集團等等之間在同一歷史時期中的同異,縱向的歷時性(diachronic)的比較說明同一個國家、民族、社會集團等等在不同歷史時期中的同異。前者說明歷史的時代特點,後者說明歷史的發展趨勢。歷史的比較研究,從總體來說,就包括這兩種取向。
❸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自從人類祖先用繩子系出大小不一的扭結開始,觀念中的歷史就誕生了,換句話說,人類就從自然的世界進入了歷史的世界。歷史是什麼?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過去發生的一切事。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歷史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時空信息。
歷史的價值,就在於真相的力量,因為只有真相才是符合邏輯的客觀,故而能夠重復出現,也只有重復出現的東西,才有參考價值。以往出現過的東西,當下或者未來還能出現,它才能充當提醒人類的“警告牌”,對我們的時代產生正面的激勵作用。反之,虛假的歷史從不會順利地再次出現,它的存在目的完全就是為了蠱惑人心,讓後人掉入前人編織的思維陷阱,根本不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有益影響。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為了從過去獲得啟發,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從真相中認識自我,建築更加美好的人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