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編義務教育歷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1)新課改歷史書都講什麼擴展閱讀:
尊重認知規律
關於選文的取捨、教材的新變化,以及習題涉及等細節方面,在編寫的過程中,編寫組都有過激烈的討論。其中一次,是對於語文教材中拼音和識字的教學順序。
教材編寫依據的始終是課程標准,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生接受水平,確定相應的框架結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教育部教材局由此還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了寫作專題在不同年級中的難易程度:七年級強調基礎性,主要進行一般寫作能力的訓練,側重記敘性文章的寫作;
八年級強調實用性,突出語文跟生活的聯系,主要進行游記、演講稿、消息等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側重說明性文章的寫作;九年級強調思辨性,主要進行議論性文章的寫作。
這些遞進的難易程度,針對客觀存在的地域差異,統編教材編寫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彈性與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發展需求。
在課後練習部分,編寫組此次編排了「選做題」,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也要求教師通過組織交流和表揚鼓勵,去激發學生做這些題的興趣。
李祖文卻表達了一個自己的顧慮,「我們仍然沒有擺脫這種傳統的文選加練習的方式,這給老師和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這其實缺乏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尊重和關注。
似乎我們還是比較重視在練習中得出的結果,而中間應該隱含一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我們的教材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東西。」
在8月28日教育部今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表示過,會有三方面來保證統編教材後續的完善和提高:建立跟蹤研究機制,編寫的主要專家去一線了解使用過程的適宜性,同時建立研究基地,鼓勵專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建立專門的平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定期修訂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140餘編者耗時5年 國家統編義務教育教材改了什麼
2. 高中歷史新教材包括哪些
普通高中《歷史》統編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 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2 第2課 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9 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14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20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26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32 第7課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 38 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42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元朝的統一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49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54 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60 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66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第13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72 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77 第15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83 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 第16課 兩次鴉片戰爭 90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95 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102 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19課 辛亥革命108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