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考後反思怎麼寫(100字左右)
僅作為參考:
關於這次歷史考試,並不如我想像的那麼理想,本來我應該得98分,但我這次只得了90分,原因有兩點: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沒有做到課前預習,課後復習,有幾個知識點沒有記牢,
2.錯別字太多,寫了5個錯別字,結果扣了5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但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一次失敗並不代表什麼,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以飽滿的熱忱和十足的干勁來對待每一件事,特別是歷史,我相信我的付出一定會換來輝煌的戰果的!
我將力爭做好以下三點:
1、目標
列計劃的目的無非是通過白紙黑字,使得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能夠進行監督和檢查。應把重點放在課本上、課堂內。因為高考雖強調淡化課本的考查,其實處處有課本的影子。「課內知識課外考」的測試方式,就要求我們把課內知識學扎實,否則無法完滿地解答課外考題。當然,重點放在課本上,並不是將視野局限於課本,仍應有大量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初三學年,既是初中時代的最後一年,也是復習迎考的關鍵一年。初三學年的計劃是完善知識系統樹,「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統地掌握知識後,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戰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習也是一樣。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必須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層含義:明確學習奮斗的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後,我們就可以制定計劃了。
3、要求
列計劃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兩個字——「詳、實」就足夠了。
首先,要讓自己知道,每天你具體幹些什麼,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們應該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到自己對自己心中有譜。一份計劃上只出現時間和科目是不夠的,最起碼還要有具體的章節的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計劃的優勢。所謂「實」,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絕不可過高或過低。太低了,計劃的內容鬆鬆垮垮,反而不如沒有計劃;但大多數人可能更容易把計劃列得偏高,開始還能拼一拼堅持一下,但很快地就敗下陣來。如果總是列這種過高過緊的計劃,常常完不成,那麼時間一久也就會對列計劃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計劃絕不在於它的起點有多高,而在於它是不是能幫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發揮。
其次,計劃的安排應合理、科學,盡量不要讓你的時間浪費。應該說明的是,不浪費時間並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也不是說打球、洗衣服等時間都是浪費。如六、日的時間,如果你的學習黃金時間在上午,而你卻在整個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掃房間等雜事,而中午、下午才來做作業的話,這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適的時候做,黃金時間都應用來學習。
❷ 歷史考試反思
期末考試即將來臨,初一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是很會,但課堂氣氛很活躍,如果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應該會有較好的復習效果。於是我在這兩個星期的復習中,首先說明考試的重要性,教給學生復習方法,我採用了領著學生復習,每一節課布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有喜亦有憂。喜的是,初一學生已經進入了初中階段的學習狀態,開始願意學了。憂的是,班級里總有這么一小部分,不是很會學,雖然他們上課也很遵守紀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學進去了。
在本次復習中,我將復習過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單章節的復習。這個過程主要以課本為主,這部分的復習目的是喚醒對已學過知識體系的認知;第二部分是對基礎知識的綜合復習,並結合練習題,這個過程主要以老師歸納總結的試卷為主,這部分復習目的是提高並進一步加深對已有知識的認識;第三部分是鞏固所有的基礎知識及習題,達到「溫故而知新」,使學生進入考前狀態。在以上的三個部分中,第二個部分是關鍵,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在這個階段中下工夫。人類的認知是從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實踐的過程。這次期末復習,我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希望通過這次考試查漏補缺,取得好成績。
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生。
仔細翻翻試卷,又通過和學生談話,總結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系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容影響;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影響及啟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范,語言不規范
四、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
整改措施:
第一、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
第二、結合中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期中考試結束了,卷子陸續發了下來,並沒有我預期的那麼好,一個個紅色的分數十分扎眼,那些錯題也大多是不該錯的。有的是沒讀清題意,提筆就寫,大意失分;有的是讀題後沒分析,想當然地寫出答案,大概意思雖然對,但一些言語答非所問,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題了照樣扣分。
哎!可憐的思品卷子,要不是這個小錯誤,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數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場上便慌了手腳,思考半天仍沒有答案,結果就又丟一分;有的因為字不會寫而扣分,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的錯誤,看來以後還要把好字詞關呀。
還有就是歷史的閱讀題了。閱讀題所佔分值很大,題型也多種多樣,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讓談自己的理解和總結概括,談理解的題我最不能寫的全面,結果許多的半對出現在我的卷子上;至於總結類的題,我總不能把它寫得十分簡潔,也抓不住要點,寫出來的答案往往不是總結,而是擴寫,寫的比原文還長。所以我以後還要加強閱讀訓練,不論是看課外書還是學課文,都要試著提煉出它的主要內容,並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堅持下去我的閱讀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強課外閱讀,這樣有利於我擴大知識面,對我的作文也有好處。
這次期中考試范圍主要圍繞1-12課,題量大,范圍廣。問題設置難易適中,總體難度並不大,但是成績並不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現總結以下幾點: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
2、對一些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如三農問題中「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不夠理解。
3、對綜合問題分析不夠,縱橫聯系比較差。
4、書寫欠認真,甚至有些同學的試卷塗改現象非常嚴重。
今後要注意的問題:
1、夯實基礎,加大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強化綜合訓練,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3、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全方位,多層次的設問,加大訓練力度。
通過對這次考試的反思,我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是教學設計方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並提高正確認識現的能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所以,對於剛剛進入初一的學生,我著重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其逐步掌握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然而,在教學中我過於注重知識的學習和興趣的提高,忽略了方法的培養。比如在這次考試中,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因為很多學生沒有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導致其丟分現象十分嚴重。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在嚴格遵循《課標》要求設計教學,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其次是要注意因材施教。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提倡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這樣才有利於教育的開展,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史地生學科,教師所授班級較多,對不同的班級要採用不同教法。比如對初一9班,後進生較多,要想辦法引導他們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針對各自特點實施教育,盡可能讓他們有所進步,縮小與其他人的差距。
從事高三歷史教學也有幾年了,每年都在思考總結,去年總結時感覺自己還是認識很深的,而且能夠吸取經驗教訓,在今年復習時能有自己的一些成型的套路,特別是引導學生漸漸地進入自主學習狀態,把他們真正調動起來是最關鍵的,在復習中我也注意到了提取信息能力的訓練,也注意到了引導學生把知識聯系起來,建立一定的知識體系,並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也做了指導。
比如讓學生「說」歷史、小組、每日作業進行交流等。但有一項不滿意,也是最壞的一項,就是做題訓練所使用的資料,還是有些陳舊,沒有能很好地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訓練,要是能結合高考要求進行一些專門訓練,會更加適應高考要求的。另外,在高三歷史復習中還是注重、要求學生知識的記憶,還沒有把學生從記憶的黑洞中引出來,有時感覺學生中有許多「頑固派」,說服他們很難,因為有許多人還有自己的成見,當然從自身看來,也許是過往的經驗有誤,也許還是沒有「權威」,沒有影響力,沒有讓大家相信自己的魅力,還得好好修煉。再一個是有許多沒有能很好地堅持下來,即使有些方法很好,也得讓大家看見效果。
❸ 大神們,救命啊!歷史檢討書怎麼寫啊(50字以內)。謝謝啊!!!!!!
檢討書
敬愛的老師:
您好!由於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我的心裡萬分愧疚.我有負您一直以來對我的深切教誨和深深期盼,但是我已經努力了.這個成績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因為我也曾在考前做過認真的復習和准備.也許是我平時真的練習和認真上有些不夠的話,我以後會更加努力的去彌補過去的不足.我知道上課的時候我有時候沒有認真的抄筆記,課後也沒有和同學去交流,但是我以後會把這些都做好,不會再考出這樣的成績來讓您擔心.我知道您對我的關心和關注,所以,我不會讓您再對我擔心和失望.雖然我這次考試失敗了,但是我並不會放棄以後等待您表揚的機會,我會繼續努力,因為我想看到您對我贊賞的眼光.老師,對於這場考試,我知道說對不起是沒用的.所以,希望您給我一次證明的機會,證明我可以考出更好的成績.我明白您也會一直支持我的.在此說聲謝謝您.老師,請您原諒我這次的失誤,也希望您下次看到我的試卷給我一個欣慰的眼光.謝謝.您的好學生:xxx 自己本次數學考試發揮失常,錯了許多不該錯的題目,考後分析下來發現是考試的時候審題不清造成的,對於這點自己在今後的考試中一定加倍留心,爭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也有個別知識點掌握不夠,我會在考後認真總結,爭取在下次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自己可以刪刪改改
❹ 歷史教學反思優秀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歷史教學反思優秀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中考歷史復習教學的進行,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引導學生入門復習並打好基礎的重要性。而要學生能夠在一開始就好好的去學習歷史,喜歡歷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他們對這門學科感興趣。
首先,我覺得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導演。每堂課的總體框架由教師設計,但具體的過程則由演員——學生來闡釋。教師就是導演,你所設置的懸念越引人入勝,那麼作為演員的學生也就越能融入其中,並且樂此不疲。在此,教師的任務不再是不停的講,而是不停的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懸念,然後引導學生去一一解開,在解開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會有學習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學生的真正融入會讓他們記憶深刻。為此,懸念的設置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技巧,它可以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積極性。
其次,要多穿插歷史小故事,在電影中,一些和主線關系不大的情節可以調節電影的氣氛,嚴肅中可以透出一絲詼諧,有時給緊張的觀眾放鬆一下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上課也是,學生都是喜歡聽故事的,你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穿插一兩個小的歷史典故可以緩解上課的緊張氣氛,使學生不會感覺太大的壓力。也可以加深他們對這節課的印像。當然,故事只是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不能花時太多,同時要切合課文,使課文的主要內容貫穿於故事之,這樣,既能引學生入勝,又能使學生掌握知識。
第三,多使用音樂和歷史片段,對於一部電影來說,配樂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曾經有專家做過實驗,人在有音樂的前提下,注意力會比平時更加集中,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多加入和課堂相關的音樂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歷史課教學中音樂或電影片斷的播放必須注意:要控制一堂課中播放歌曲的數量和電影片斷的時間,防止把歷史課變為音樂課或電影課;要結合教學內容和音樂、片斷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或討論,通過討論問題讓學生從歌聲、影片中喚起的感情因素深入到理性的思考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音樂和歷史片斷在歷史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方法也有很多,希望同行教師指出不足,共同獲得長足的進步。
這課是初中九年級上冊的重點內容。人教版教材從戰爭的爆發和北方的勝利兩個方面,介紹了這場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內戰,文字淺顯易懂,線索清晰明了。但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有關戰爭的規模及其細節無法展開。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從開發教學資源,使略顯平淡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這個環節入手,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的作用是本課的`重點;林肯代表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反映了美國的自由、民主精神;透過林肯的故事,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林肯的善良、正直、誠信和自強不息的品質,也是情感教育的材料,所以我以林肯為主線進行了教學設計。
這份教學設計是採用故事、材料和問題設計教學的思路,進行設計的。我覺得設計沒有太大的問題,甚至感覺有點新,但優質課比賽並沒有成功。經過同事與同行的評點,以及自己的反思,覺得除了課堂教學的把控能力外,問題主要出在歷史材料的處理上。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思想的感染力,把歷史課講活,使學生置身於歷史事件中,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必須適時補充一些史料,才能突出歷史課的特點。有人說,沒有材料,就沒有歷史。另外,材料也是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橋梁。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自身知識儲備不夠。為了解決前面提到的三個問題,尤其是要解決「了解美國人眼中的南北戰爭」,我進行了大量閱讀,這個過程讓我享受了一次充分研究和學習經歷。
用故事、用材料或用問題進行教學,是很常見的教學方式。然而,將故事、材料和問題貫穿全課,卻是第一次嘗試,這點燃了我的激情。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遇到的第二個困準是──如何篩選故事、材料,如何精心設計問題。經歷過程後知道,當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需要展拓和深化,對歷史現象的認識需要深化和系統化時,為了使學生對歷史現象有深刻的感性認識,就要提供一些材料,改變傳統的只靠教師講授的方法。補充材料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選擇的材料要有針對性,要有說服力。材料很多,選擇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第二,選擇的材料要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水平。
一、從歷史教學的三大任務的完成情況看
第一、在知識傳授方面,總體看較好,但也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具體來說:
一是在貫徹整體知識結構的教學方面,教師應注意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發展脈絡,尤其還要重視對內容的深廣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規定,便於有的放矢地教學;
二是要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轉化,即將教材的基本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
第二、在學生的智能培養方面,雖已有所側重,但與素質教育的智能培養目標尚有很大的距離。這也是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要想使智能培養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應從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入手,具體說:
一是教師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思考問題,並進行思辯性的討論;
二是教師講授的側重點應從歷史過程為中心轉向歷史發展的邏輯聯系為中心;
三是歷史教學要聯系實際,要談古論今,發揮歷史的明理、鑒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總體看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是個普遍現象,當然學科的思想教育的陣地作用也就遠未得到充分地發揮。思想教育的內容籠統地講,在中國史教學中要著重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在世界史教學中主要是審美觀、世界觀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國史的思想教育要好於世界史部分。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應試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歷史教師應引以為戒,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予以重視和進一步地落實。
二、從教學方法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突出很多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傳統的單一型。即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生的調動很不夠,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
我們提倡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啟發式教學。據統計,目前教法已有14類72種之多。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並且要教會學生分析歷史人物、事件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駕馭知識。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底來看,還有待於進一步強化關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這里從三點來談一下個人想法:
第一,關於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問題。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首先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這個知識結構應當包括三方面:
一是要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
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
第二、關於歷史教師的語言問題。歷史教學以其學科的特點,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相應的要求:
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准確、無誤;
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
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朴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但要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
第三、關於歷史教師的板書、板畫問題。板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設計板書的過程,既是一種教學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又是教師對教材分析、把握、濃縮和轉化的過程。關於板書的要求、形式等,這里不作闡述。只想說明的是關於板書的書寫時間問題,這是個易被忽略的問題。恰當的書寫時間是在教師說完某一知識後,再掉轉頭去板書,而非邊說邊寫板畫。筆者只想談談自繪地圖,這是歷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學實際中,其落實情況是不盡人意的。故筆者建議歷史教研指導部門,應加強對教師自繪地圖的基本功的監督和指導。此外,在目前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還存在著教學信息反饋不及時、教學評估不盡科學等問題,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1998年至今一向從事初三歷史教學,之所以能有一點點的經驗,那是因為我對教材熟悉罷了,教學時光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於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明白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用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必須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狀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初三的教學工作是直接應對中招考試。做為初三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志,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潛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構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決定等諸方面的綜合潛力,讓學生養成勤於復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方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嘩眾取寵。」
我上了一節課是《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二)――光耀千古的文學藝術》。此課按照備課中的教學設計進行,透過創設情境引出本課學習主題,然後透過啟發與探究完成學習目標,最後是思維拓展、達標檢測。反思此課,我感覺最大的遺憾是學生學習的情緒由高漲走向平靜最後陷於低落。
一開始,我透過一段影音資料引出了本課的主題。在講第一個問題「詩歌的黃金時代」時,我提出問題「你明白的唐代詩人有哪些?」同學們興致很高,爭先恐後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然後我又分別讓他們欣賞了三位重點詩人的圖片,介紹,並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背詩和畫中尋詩的活動。同學們十分用心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踴躍舉手。當講到第二個問題「光彩奪目的散文」時,我就讓學生閱讀教材回答事先准備好的問題,學生立刻開始平靜的看書,用書上的話來回答問題,沒有了興高采烈的神情,沒有了爭論、沒有了問題、沒有了質疑,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
靜靜地思考,我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出現了偏差:只思考了「我就應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樣學」,課堂上完全按照備課時預設的進行,雖然備課時也思考了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給學生留出自主活動的空間,只是把學生當成了我事先編好的程序中的對講器,師生像「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我問你答,雖然答出了所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掌握了教師安排好的知識。當我和教研組長及其他老師交流時,他們提醒我,你沒有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讓他們沿著自我的思路繼續前行,即沒有讓學生自我從身邊的、熟知的知識談起到引出未知知識,也沒有給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質疑的時光,所以學生的情緒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話使我更加明確了本課失敗點所在。
課堂教學中就應為學生的活動留下空間,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時刻把握著「學生想怎樣學」。不能用自我的問題牽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根本沒有自我思考活動的空間。教師能夠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後把「發球權」交給學生,透過學生的自學、提問、爭辯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種開放、寬松的環境中思維也很活躍,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外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這節不太成功的歷史課,讓我體會到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時,要真正做到教師、學生的主角換位:如果我是學生我想怎樣去學,我想明白哪些問題??而非按教師的預設只思考自我怎樣教、怎樣問、學生能答出教師的問題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一次的偏差,還是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相脫離,教學設計中雖然思考了學生的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又不知不覺地陷於「老一套」的以教師為主的做法中,這也是今後我就應十分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地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而不是只掛在口頭上。
透過這節課,我悟出一個道理: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停止了告訴,學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學中只有給學生一片空間,學生才能自我往前走,才能自我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