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極拳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按照史料《清史稿·卷五O五·列傳二九二·藝術四》記載:「內家者起於宋武當道士張三豐,其法以靜制動,應手即仆。與少林之主於搏人者異。故別少林為外家。其後流傳於秦晉間。王宗岳最著……。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雲其法出於山西王宗岳,其法式論解與百家之言相出入。至清末傳習頗眾雲。」
此史作者是趙而巽,是經歷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的元老。
這段記載,意為---內家拳始於宋朝武當道士張三豐,而太極拳,是始於清朝中葉的王宗岳。
按照目前信息,近代太極拳的形成是這樣的------
1840年左右,楊露禪(1799—1875)拜別陳溝陳長興(1771年-1853年),回到老家,有人問學了什麼拳,回答「綿拳」。談及師門,說「陳長興是蔣發的弟子」。(後來,楊露禪曾言「學拳於陳長興,得拳理於趙堡」。)
1854年前後,武禹襄(1812-1880)經楊露禪與陳長興的介紹,從學趙堡陳清平(1795-1868),還得到了一本《王宗岳太極拳論》。據說,武禹襄在趙堡學拳月余,可能陳清平因材施教,多是內家拳方面的指導。
武禹襄認為《王宗岳太極拳論》與楊露禪的拳術練法相似,但拳理更精妙,於是,武禹襄、楊露禪依照此譜,融合所學,編定出「十三勢架」,稱此為「太極拳」。當時,沒有用姓氏區別。
自此,太極拳始於武禹襄、楊露禪。
由此可知,楊露禪的太極拳,是融合了陳長興所教拳法、趙堡內家拳理與《王宗岳太極拳論》的三合一拳術。而,在形成太極拳的環節中,《王宗岳太極拳論》的重要性首當其沖。
雖然民間王宗岳缺少史料記載,但拳論就已經確立了王宗岳在整個太極拳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地位,因此,王宗岳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載入正史的太極拳家------ 「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雲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岳」已作為正史編入《二十五史》。
所以,太極拳起源於「清中葉」。
至於張三豐,或者陳王廷,那時沒有太極拳的記錄,那時還沒有太極拳。那時,張三豐修煉是道家的太極外丹功,陳王廷匯編的是無極通背纏拳。
B. 太極拳有多久的歷史了
首先聲明一下,太極拳的發展一直都與太極無關,從陳家溝(河南省溫縣)的第一代傳人(陳氏第九代)陳王廷,到陳氏第十四代的陳長興都沒提過太極,都是打他們的鄉下拳。太極拳裡面可能應用了張三豐的觀念,但其實的套路卻並不是由張三豐所創。陳家太極拳是個非常好的拳種,它是當年戚繼光打仗訓練士兵用的三十二勢長拳,而這套拳是由少林的大小洪拳、通臂拳演化出來,而大小洪拳和通臂拳則是由宋太祖練兵用的長拳演變而成。所以說陳家溝所練的拳源流非常好,只因後來沒有打仗,士兵唯有回到鄉下打,陳王廷都是這樣,並且他有時會看看《黃庭經》。 人說陳王廷開創了陳式太極拳,其實他沒有創,只是戚繼光的功夫流傳到陳家溝,他在改編一小部分。陳王廷把這套拳傳給陳長興,陳長興又把它教給楊露禪,而楊露蟬在1852年又拾到武禹襄的一本《太極拳論》,從此以後才開始用太極拳這個名,而不再用陳家炮錘。 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趙堡、武當等多種流派。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焦作陳家溝陳長興(陳式太極拳傳人),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河南焦作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今河北保定順平縣)孫祿堂,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魁垣的師傅郭雲深,又從師於程廷華學八卦掌。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之後 武當太極拳
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所謂「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即此。隨著歷史的發展,武術逐漸從戰場搏殺轉為體育健身,太極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極拳家在《十三勢行功歌》中就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極拳經過長期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